张爱玲小说中的“家国意识”研究

 2022-06-24 23:23:17

论文总字数:35982字

摘 要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体中具有着特殊意味的存在。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张爱玲的创作以隔离在中国政治话语体制外的内容和主题为主;通过对战时普世民众生活百态的描绘,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为着眼点,将处于家国危难之际的国人心境与价值意识进行了书写,并折射出一代人真实而苍凉的惨淡人生。她的创作始终带有古典中国的底子,但同时也呈现出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趣,加之其“个人化”、“疏离化”的创作风格,使得外界对她个人是否具备“家国意识”这一点产生质疑。而事实上,张爱玲是有着浓烈的中华民族情结的,只是这种对于祖国的情感不同于现代大众作家激情化、呼告式的叙述;张爱玲选择跳到中国文化语境之外,结合女性独特的叙述视角和特定城市文化带给她的影响,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之下描绘普世民众在半殖半封中国的生存状态,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即表现为大国族视角下,同时感受到救亡压力和现代都市新生时的“外冷内热”,所呈现出的一种冷静和理性。

本文旨在以民族主义和中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家国意识”为理论基础,结合张爱玲的文化背景与个人经历,及其部分散文作品,总结张爱玲所具备的特殊“家国意识”;并以张爱玲的小说为研究底本,看她的这种意识是如何表现在创作中的;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家国意识”的产生原因以及影响,看张爱玲疏离性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独特情感。

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的绪论部分将对民族主义的内涵进行阐释,并说明东西方文化对于“家国”内涵的不同理解;同时梳理前人对张爱玲“家国意识”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总结张爱玲对于“家”与“国”的认识。

第二章则是深入地探究张爱玲特殊的“家国意识”是如何表现在她的小说之中的。通过“国家”、“家族”、“个人”三个层面入手,看张爱玲在小说中的论述;同时探讨其小说在艺术表现特征上反映出的“家国意识”,从时空设置和意象运用的角度挖掘其内涵的表达。

第三章就在前文的基础上分析致使张爱玲形成这种“家国意识”的原因。章节选择了独立的文化视野、女性独特的叙事身份以及城市文化三个角度,对张爱玲特殊“家国意识”的形成进行总结,探讨这种冷静而理性情感的来源。

第四章就通过与现代大众作家所具有的一般“家国意识”进行对比,突出张爱玲“家国意识”的特殊性和她在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及她这种意识之于后续作家的影响。

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张爱玲的“家国意识”及这一意识在其小说创作中的表达。阐述其家国意识具有的独特性与超常性,将张爱玲跳脱出传统文化视野,在对现实大众冷静而真实的描写之余,又实在的传递出理性关照的心态进行归纳。

关键词:张爱玲,家国意识,冷静和理性

ABSTRACT

Eileen Zhang (1920-1995) is a group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riters with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her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Eileen Zhang's creations are mainly based on content and topics that are isolated from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system in China. Through the portrayal of the universal people's lives in wartime, she focuses on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small people. It portrays the state of mind and valu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t the time of the crisis in the home country, and reflects the real and desolation of a generation. Her creation always has the found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esents the modern western culture, combined with her “individual” and “alienated” writing styles, which makes the outside world personally unaware of her “home-country awareness”. One question arises. In fact, Eileen Zhang has a strong complex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this kind of emotion for the motherl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sionate and callous narrative of modern popular writers; Eileen Zhang chooses to escape to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ombine with the uniqueness of women.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and influences of specific urban cultures have given her an impression of the universal people’s state of survival in the semi-colonial China in contrast to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 expressed their emotions: To the pressure of salvati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odern city, the “outside cold and internal heat” presents a kind of calmness and rationality.

This article aims to summarize the special "home-country awareness" possessed by Eileen Zhang by combining Eileen Zhang’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some of her prose works based on nationalism and the “home-country awarenes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backgrounds; Eileen Zhang’s novels are used as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to see how her consciousness is expressed in the cre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auses and impacts of his “home-country awareness”, the unique emotions behind Eileen Zhang’s alienated characters are discussed.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ory part of the first chapter will explain the connotation of nationalism and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homelan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g the previous ones on Eileen Zhang’s “home-country awareness”. Based on this research, combined with Eileen Zhang’s life experience, Eileen Zhang’s understanding of “home” and “nation” is summarize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o deeply explore how Eileen Zhang’s special “home-country awareness” is embodied in her novels.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country”, “family” and “individual”, look at Eileen Zhang’s expositions in novels; at the same time, explore the “home-country awareness” reflected in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features of her novels, and use them from time and space settings and imagery. Excavate the expression of its content.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Eileen Zhang’s formation of such “home-country awareness” on the basis of the foregoing. The chapter selects three perspectives: independent cultural perspective, female unique narrative identity and urban culture. It summarizes the formation of Zhang Ailing's special “home-country awareness” and explores the sources of such calm and rational emotions.

The fourth chapter compares the general “home-country awareness” possessed by modern popular writers, highlights the particularity of Eileen Zhang’s “home-country awareness” and her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what’s more, her consciousness is also followed by other writers.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e thesis mainly summarizes Eileen Zhang’s “home-country awarenes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is consciousness in her novel writing. Explaining the uniqueness of her home country consciousness, Eileen Zhang will be exil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 addition to the calm and real description of the real masses, she will realistically convey the mentality of rational care.

Keywords: Eileen Zhang, home country awareness, calmness and sense

摘要 III

Abstract 2

引言 5

第一章 绪论 6

第一节 “家国意识”的概念与解读 6

第二节 张爱玲“家国意识”的研究综述 8

第三节 张爱玲独特的“家国意识” 9

第二章 张爱玲小说中“家国意识”的表现 12

第一节 张爱玲笔下的“国”、“家”与“个人” 12

(一)张爱玲“国家”观念的体现 12

(二)张爱玲“家族”观念的表达 14

(三)张爱玲的个人意识 17

第二节 “家国意识”在其小说创作中的艺术表现特征 18

(一)独特的时空意识 18

(二)中西方文化对比下的意象使用 19

第三章 张爱玲“家国意识”形成的原因 21

第一节 独特的叙述视角——跳出中国文化语境 21

第二节 女性独特的话语身份 22

第三节 城市文化的熏陶 23

第四章 张爱玲“家国意识”叙述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5

第一节 同时期作家与张爱玲“家国意识”的比较 25

第二节 张爱玲“家国意识”创作的影响 26

结语 29

引言

张爱玲作为一位淹没于上世纪主流话语浪潮中作家,其特殊的女性身份和苍凉冷淡的创作风格似乎使得她的创作永远都脱离不开“私语”的色彩,对人性细致入微的洞察、深刻而犀利的人物独白和对“纸醉金迷”并不避讳的刻画,很多时候都让人对这样一位周旋于精致上层社会的作者产生一种小格局,小视野的认知;将张爱玲的创作贴上“个人化”与“物质化”的标签,认为她的文字仅仅是对“两性”关系中处于弱势的女性话语者近乎私人化的关照和表达;而于字里行间渗透出疏离意味的叙述色彩也让一直以来对张爱玲的研究保留在一个“个体化”和“小我”的层面中,她不过是小时代里孤寂、明亮而又冷艳的存在。

而事实上,张爱玲对于平常乃至平庸人生极其深入刻画却不止局限于个人,在根植于传统中国家族模式的创作框架之余,个人所历经的惨淡人生和令人失落的人性丑恶本质——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似乎在放大之后,便是辗转于时代洪流中一代人的生存现实。换而言之,张爱玲是在创作中,以疏离的口吻去叙述家国危难之际,外来文化入侵之时平民所维持的,一如往昔的生活状态;通过冷静且挑剔的目光张望人性,从而在将灾难背景下人们庸俗而未受震荡的内心进行嘲讽,以略带讽刺的语调去调侃当时期的人们只拥有动物式本能,而缺乏真正“家国意识”的现实,这种“反语”化的叙述恰恰折射出张爱玲其个人对自己所归属国度的那份热忱和眷注。

本文将从“家国意识”本身出发,首先去探寻张爱玲所认识的“家国意识”的特殊性,其中除了要结合她的文化生存环境,同时也会借鉴吸收她在多篇自我审视意味散文中的认知观,进而归纳她独特的“中国情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地看张爱玲小说中这种意识的表达,并分析她产生这种意识的原因。通过对其小说作品中“家”与“国”的表述,结合对比具有普通“家国意识”的现代作家的作品,更好的理解她对于“家国意识”的特殊认知;得以寻觅张爱玲笔下描绘的,在危机家族和纷扰乱世中度日的民众们,庸俗而自私狭隘的价值观念;从而了解张爱玲在构建其小说作品时的内心状态,挖掘其在疏离意味的叙述背后更为深远的精神世界,进一步体味张爱玲在面对传统文化失落之时,借助文字想要传递的力量。

第一章 绪论

“家国意识”作为亘古不变的一个命题,一直以来就以一种近似寄托性意味的存在,流淌于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里。 “家国意识”对于中国人而言尤为特殊,可以说在传统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认知里,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并非具备极其独立的意义;换而言之,个人成就所能代表证明的,远不及个人为家庭国家所付出的意义之深刻。而将个体与家庭、家族,乃至民族国家紧密捆绑,身怀“为家为国”、“忧国忧民”的意识,也就成为一直以来儒家道德熏染下的中华文化,其歌颂宣扬的价值观。这也就使得历代文人墨客,在有感抒怀时分,很多时候就会将个体小我与“家国”相联,尤其是在国家民族面临危难之时,将自己作为共同体中的一份子感同身受,去为受到辱没摧残的“家族”与“国家”进行自己悲痛愤懑的抒发和关照。

近现代以来,“家国意识”愈发呈现出变更性的深化,这自然与上世纪战争纷乱,国土受侵的现实分割不开,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下,一批作家将视野提升至“家国”这一宏大层面,通过各类文学创作去寄托自己对于自己所归属的家园的爱恋和心痛,通过“呼告式”的内容主题企图抒发这种愤郁于心的情绪,以此来燃起国民大众保家卫园的决心。张爱玲在这一时期身处沦陷区,也同样见证过硝烟洗礼后的真实景象,而她的小说却没有以教育式、呼吁式的主题色调去描绘一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英雄人物,而是在似是而非的战争“真空”隔绝下,去看传统家族中的普通百姓的人生百态,去诉说最平俗的日常,以及渗透在实际已不再安定的日常中苍凉且可悲的人性真实。于张爱玲这一阶段的创作,不少人都认为是只顾一碟一碗、一茶一羹的近乎私人化的写照,对张爱玲“家国已破却只顾物质世界”的写作提出批判和贬斥;而事实上,透过这些人物交织的外壳,我们似乎能够洞察到她“旁观者”姿态下别样的潜在内指性与情感,体会到属于张爱玲的独特“家国意识”。而这一研究的开始,首要的就是要定义“家国意识”它的真正核心,并结合张爱玲在散文等作品中传递的个人思想、她价值观养成的文化背景,去归纳这一意识于她而言被赋予的特殊意义,看与普世价值观相比,张爱玲所具备的“家国意识”的特别。

“家国意识”的概念与解读

“家”与“国”作为两个具有相似性的结构体,一直以一种捆绑性的文化意义存在在人类文明之中。而“家族”与“民族”则是这两个结构体更具特征性的表述。人类作为生活在族群中的个体,对于“家族”与“民族”这种集合体的归属具有着一定的普遍性。西方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在他的论著中对“民族”这一存在下过定义,认为它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1];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2],他把民族主义这种归属感认为是一种摒弃了意识形态的情感所指。一方面,“国家”层面上的“民族”是“想象”的,即表现为民族中的成员,即使不认识大多数同胞,但“他们相互联结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1]],进而表现为成员个人对群体中的其他同伴饱含着深厚的关切之情。另一方面,对于“共同体”这一说法,尽管民族内部存在着压迫与不平等,但“民族总是被设想为一种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爱”[[2]]。而这种感情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让生存在“家”与“国”之间的个体能够始终关心着民族的命运与发展,并甘愿为之奉献自己。

西方文化早期也表现出了这种民族主义,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这种意识也曾表现为一种“家国同构”。在西方早期社会里,城邦(即国家)与家庭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同时由于二者间的一致性,城邦与家庭的关系密不可分。即家庭是城邦的缩影,城邦是家庭的高度集合体。这一时期的城邦与家庭中的个体具有着较强的“家国意识”,即具有维护意味的民族主义表现的较为明显;而西方社会的发展导致这种“家国同构”不再适应现实,城邦(国家)为谋得更稳固的发展模式,不再选择血缘而是财产与地域作为新的政治基础,并随着变法改革的深入,形成了“家国异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模式。西方这种结构模式就导致体,个人不再由家庭中的成员一级一级上升至国家;而是从家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国家公民的身份存在。这种身份致使在西方文化的认知里,个人拥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和人格,以国家的客观制度作为行为的准则,反映出的是一种“个人本位”的意识,广义上的“家国意识”并不强烈。

而中国文化价值观里的“家国意识”则相较于西方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家国同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深深的植入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众所周知,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成于夏商时期的奴隶社会阶段,这一时期变原始社会为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联盟。西周开始,随着疆域的扩展,以血缘为联结点的宗法制成为核心制度,将国家的层级与家族相对照,并历朝历代都以宗法制为纲进行延续,致使“家”与“国”成为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血缘和政治这两个要素保证了“家国同构”的实现。其次,就是“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是受到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而这一思想的出发点又在于维护君主统治。因而是要求个人行为必须为共同体所要求,个人利益必须符合集体利益,一种荣辱与共的思想深刻扎根。最后,“家国意识”涵盖的,就是一种仁爱之情。这种“仁爱”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一直延续发展到家国层面,变为一种潜在的驱动力。这种情感作为一种正确的指引,将个人同集体一起的行为加以限定:即这种跟从是要建立在“善”的基底之上的,通过怀揣一颗敬畏、慈悲之心,从而指引个体,乃至民族国家向更加美好的方向驶进。

总的来说,传统中国人所具有的“家国意识”反映出的是一种“家族本位”观,这区别于西方的文化认知,以道德作为行为的准则,“家国意识”表现为以维护家族的统治地位和特权为目的,进而上升至国家关怀的一种情感。相比较西方而言,由于传统中国这种 “家国架构” 的超稳定性,以及个人、家族、国家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的现实;因而我们在谈论中国人所具有的“家国意识”时,就将家族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有着更深的感情积淀和关怀意味。

张爱玲“家国意识”的研究综述

张爱玲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转型期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中所包含的现代性以及与当时时代危机所契合的“国民意识”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对于张爱玲“国民性”和“家国观”的论述,早在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那部著作中就有提及,他高度评价张爱玲,认为她拥有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情怀:“是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实而又宽厚的历史家”[[3]]。她所描绘的人物,无一不携带着颓败了的中国文化的影子。并且强调中国传统旧小说对她的影响:“她受旧小说之益最深之处是她对白的圆熟和中国人脾气的给她摸透”[[4]]。认为她的创作看到了变动的社会里中国人行为方式的持续性。同样的,在《张爱玲名作欣赏》中,黄修己解读张爱铃所作的《中国的日夜》这篇散文时,也认为她对国家深切的依恋之情是真诚而质朴的;正如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评价的张爱玲:“她所提供的,正是处于现代环境下依然顽固留存的中国式封建心灵的文化错位”[[5]]。意思即说,张爱玲称得上是一位拥有着典型中国情结的作家。

阎纯德的在《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中评价张爱玲“是一个走过乱世的爱国者”[[6]],无论其小说中有多少西方元素的出现,但情感和主旨深处依旧是无可动摇的中国式根基。但由于她迥异于主流文学的“另类书写”的方式,使得人们极容易忽略她隐藏在字里行间中的家国观念的表达,因此对于这一意识的挖掘和深究也显得极具意义和价值。

相比较同一时期其他作家“家国意识”的流露,尤其是以女作家为例,丁玲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家国意识”就与张爱玲有所不同。学者尤滢的论文《丁玲、张爱玲小说创作比较谈》就对于二者的创作主张和意识认知上的差异进行了阐释。其中介绍说,在同样关注到普世女性的生存境遇,丁玲对于乱世之中人的命运多与时代变迁、民族兴衰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使她的创作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现实主义色彩,是当时大众作家普遍具有的“家国意识”。但张爱玲的小说显然不是社会性的,社会只是作为个体的背景而存在,她所体现出的“家国意识”是围绕着个体层面的讽刺进而表达深层次的内涵的。丁玲是在以一种既严肃又沉重的笔调来讲述故事,从而寄托情怀;张爱玲则不然,她是反英雄、反高潮的,她赋予了种种人生悲剧以戏谑的形式,用调侃又疏离的语气透露出特有的悲凉。将小说中生活在东西文化交织中的矛盾人物进行冷眼观察,从而借助这种“批判”表达其深层次的“家国意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598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