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6251字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于构建初三、高三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疲劳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所获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论:不同的人格特质对于个体的疲倦状态影响不同,具体而言,外向性的个体疲倦水平相对而言较低,神经质则预测负性主题的谈话内容,具有较高的疲劳水平。建议: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人格特质对疲劳的影响并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针对神经质人格特质水平较高的初三、高三学生的学习疲劳问题,家长、教师、同学等都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以提升其自尊水平以降低疲劳感。关键词 大五人格特质,躯体疲劳,学习疲劳,初三、高三学生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fatigue, construction grad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search metho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obtained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statistical processing. Conclusion: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for individual fatigu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 particular, extraversion individuals tired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the conversation neuroticism predicted negative theme, with a higher level of fatigue. Suggestion: we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solution to the effects of fatigue and giv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learning fatigue problems in neuroticism, higher leve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ents, teachers, students should give more suppor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elf-estee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atigue feeling.
Keywords: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physical fatigue, learning fatigue, junior, high school seniors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疲劳的定义及以往关于其成因的研究 1
(二)人格特质及其理论 1
(三)以往关于人格特质与疲劳相关研究 2
二、 方 法 3
(一)测量工具 3
1、大五人格问卷 3
2、中学生学习疲劳量表 4
(二)被试 4
(三)统计方法 4
三、结果与分析 5
(一)大五人格问卷的统计分析 5
(二)大五人格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地区差异的统计分析 5
1、大五人格的性别差异统计分析 5
2、大五人格的年纪差异统计分析 6
3、大五人格的地区差异统计分析 6
(三)人格五因素分别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7
(四)大五人格对学习疲劳的影响分析 10
(五)大五人格对躯体疲劳的影响分析 10
四、应对策略 11
(一)通过降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缓解压抑状态来减轻疲劳 11
1、保证睡眠时间 11
2、体育运动 11
3、增设适当的课外活动 12
(二)通过提高中学生对社会支持的感知来减轻疲劳感 12
1、教师采用公平的态度和教学方式 12
2、家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 12
3、学生提高自信心以及自我效能感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附录 16
中学生学习疲劳量表 16
大五人格量表 19
一、引言
以往关于疲劳的研究大都针对成年人,对青少年探讨同样问题的研究则较少。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他们面对大量来自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应激事件,一旦超过他们的负荷,则极容易产生疲劳感,所以有必要对初三、高三学生的疲劳状况加以研究。
(一)疲劳的定义及以往关于其成因的研究
疲劳是学生在高强度学习后表现出的一种主观上的疲劳感,是介于心理健康心理疾病的心理亚健康的一类表现。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多种心理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调和紊乱。认知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意志力减弱,手脑协调能力低,情绪异常,对一切事物都“兴味索然”,就是典型症状。以往关于疲劳成因的研究主要如下:
- 环境因素
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高风险,单一或嘈杂的环境容易造成心理疲劳。
- 生活因素
主要分为工作和家庭两大因素。离婚、单身、受过高等教育、自创业、失业、工作高度集中、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不满等个体更容易感到疲劳。
- 生理因素
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生物钟紊乱,与工作不相适应的年龄、生理节奏、疾病、身体素质等是心理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
- 心理因素
注意力高度集中,往往导致精神上的紧张,此时正常规律被破坏,行为效率减低,准确性下降,动作充分协调性收到破坏,致反应时间延长,动作仓促或迟缓,同时思维判断失误增多。
针对中学生人格特质对于心理疲劳的影响的研究,目前寥寥无几,所以本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人格特质及其理论
1、人格特质的定义
所谓特质,是指人拥有的、影响行为的品质或特性,它们作为一般化、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倾向而起作用。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特质论并不是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而是通常认为存在一些特质维度,
每个人在这些特质上有不同的表现,而人之所以有差异,就在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特质表现程度,形成不同的特质构型,以此来解释人的行为差异。
2、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Big Five)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人格特质分类模型。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似乎过于烦琐,而艾森克的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两个维度又似乎太简单。图普斯和克里斯特尔(Tupes amp; Christal,1961)对人格特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五个相对显著和稳定的因素,除此之外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以后不少学者对美国、德国、荷兰、英国、菲律宾等许多国家的被试加以研究,都重复得到了五因素结构。这五个因素及其特质是外向性(extraversion)、情绪性(emotionality)、宜人性(agreeableness)、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和开放性(openness), 恰好,这五个因素的头一个字母可以构成“OCEAN”一词,表示“人格的海洋”。这些因素之所以被称为“大五”,不是说它们多么重大,而是强调这五个因素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极其广泛。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目前大五人格成了“人格心理学里通用的货币”(Funder,2001),是目前对人的基本特质最理想的描述(Ender amp; Speer,1998)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6251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