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4656字
摘 要
抗日战争期间,蒋兆和先生创作出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宏伟长卷——《流民图》,《流民图》开启了中国写实主义人物画的新道路,画家将创作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使得作品深入人心, 《流民图》的出现拓展了中国话的表现语言,为中国画如何更好的表现社会生活提供了经典范本。本文着重从人物的表现形式和人物的整体塑造探索分析《流民图》中的人物特色以及时代精神语言。关键词:流民图,人物画,笔墨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Mr. Jiang Zhaohe created a has a magnificent scroll of great historical value -- "homeless people", "homeless people" opened the new road of Chinese realistic figure painting, painter artistic vision is to invest in real life, makes the work deeply rooted, the emergence of "homeless people" expand the expression of Chinese language, for Chinese painting how to better reflect the social life provides the classical model. This paper from the overall character of the forms and characters of shape analysis "homeless people" characters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language exploration.
Keywords: The refugee diagram, figure painting, ink
目 录
1 前言 …………………………………………………………………………………………4
2 《流民图》的创作背景………………………………………………………………………4
3 《流民图》的人物艺术特色 ………………………………………………………………4
3.1 人物的表现 ………………………………………………………………………………5
3.2 人物的整体塑造……………………………………………………………………………5
3.3 时代精神艺术语言 ………………………………………………………………………6
结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 ……………………………………………………………………………………………10
1 前言
蒋兆和先生致力于复兴中国传统绘画,他主张学习西画,洋为中用以实现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复兴之路。在创作流民图时,曾多次去往上海、南京等沦陷区搜集素材,这让图中的人物神情、面貌、体态精彩传神。中国画笔墨与西式素描结构的有效融合,在流民图的笔墨与人物结构中充分体现。该幅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物画艺术的主要特点,今天我们去研究分析它,会对现代人物画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创作背景
1942年初,在敌方轰炸飞机的炮火中,在颠沛流离的民族命运中,在亲眼目睹了同胞的悲惨命运后,作为一个正直勤恳的艺术家,在祖国正值危亡之际,蒋兆和用蘸满悲愤的画笔,为饱受奴役之苦的劳动人民、知识分子等同胞发出鲜血淋漓的呐喊——流民图应运而生。他倾注一腔热血,化成一幅长卷。在流民图里,人物的形象写实而又饱满,他在遵循传统人物画的基础上,对中国人物画有了新的开拓。
3 笔墨与人物特色
中国绘画以笔墨作为造型手段和精神载体,蒋兆和曾说过:“没有笔法的形体概括,就无从以墨法去充实精神,故笔法是以树立形体的骨骼和筋肉起伏等的结构”其以写实造型为基础,以白描为基本造型手段,结合干笔皴擦的笔墨技法去创作水墨人物,弱化西方结构素描关系,表现出更具中式特色的笔墨审美形式。
笔墨是传神的关键,传神的笔墨取决于对形象构成的整体统一,蒋兆和先生在《流民图》中将中国画的线造型与西方结构素描结合,创造出更具中国传统笔墨趣味的表现技法,并从人物的具体的形象出发,用笔用墨紧密结合形象的变化,虚实相间,轻重得宜,主次明确,质感强烈,表现出完整生动的人物形象。从形体结构出发表现物象的塑造感及质感,正是蒋兆和笔墨语言的独创特色。
3.1人物的表现
《流民图》单组形象采用的是西方焦点透视法,全图群像的位置布局,利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这种中西融合的透视法,既保证了局部个体符合视觉经验的如实描绘,又使得这史诗般场景得以长卷式横向展开,可以说,对解剖学的谙熟和透视学的巧妙运用,是蒋兆和人物造型得以写实呈现的重要前提。如此宏大的长卷式主题创作,构图的整体布局非常关键,单以疏密有致动静结合来形容它的构图,不免显得有些苍白和粗略,下面我们将作品分为六个部分来进行构图分析。
从全图来看,图中ABC三部分,无论是人物组合的疏密关系还是动静对比,悲剧命运的心理变化都呈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的渐变。C是承接前后两卷以繁密为基调的关键部分,是全卷的气眼,进阶下来动作趋同但组合紧密的D段又开启了全卷的高潮部分E段,E段空白处,四个形状不一极不稳定的倒三角,格外突出, “坠”向视点陡然变低的人群,与团抱惶恐的躲避轰炸者形成呼应,烘托了画面的恐怖气氛,进而在F段中,在经历了炼狱般的磨难后再次踏上颠沛流离的流亡之路,苦难的轮回由此开始。没有故事情节的具体陈述,只有悲剧命运的如实呈现,构图节奏的把握恰好与悲剧命运的激化完美结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图中共有一百多位人物,各种各样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内心变化都通过外形的微妙动势显现,中国人物画一直遵循着以形写神的审美标准,蒋兆和先生在尊重传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的绘画技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图中人物面部表情描画尽精刻微:从眼睛,眉心,皱眉肌以及鼻唇沟的微妙情感变化来描画。人物的设色风格,既不同于西方的科学光色原理,也与传统绘画中的“随类赋彩”概念有所区别,是对人物固有色的概括与提炼,而老人妇孺的肤色差别,得益于画家对色彩厚薄与水分的精确控制以及墨色的趁湿复勾,这些都是对这种色彩表现的经典诠释。画家通过阴冷幽暗的色调,干枯瘦硬的线条,枯涩悲哀的人物,呆板滞涩的动态,生动的表现了普通群众在灾难来临时经受的苦难与煎熬。图中以形写神和骨法用笔的造型基础是中式的,而通过明暗结构来塑造人物的形体则是西式的,两者结合正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3.2 人物的整体塑造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4656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