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2023-08-21 16:03:19

论文总字数:10807字

摘 要

古代文学理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不可忽视的理论基础和灵感源泉,对促进语文教学实践民族化、科学化,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启发。将古代文论引入当代语文教育领域是凸显语文教育本土文化内涵,回归优秀民族文化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论;语文教育;民族化;科学化

Abstract:The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spiration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It promotes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scientificiz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builds The localized Chinese teaching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inspiration. Introducing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into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 is to highlight the local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proper meaning of returning to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Keywords:ancient literary theory ;nationalization;scientificization

目 录

一 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语文教育关系概述 3

(一)中国古代文论源流与基本范畴 3

(二)当代语文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灵感源泉与理论基础 3

二 中国古代文论对促进语文教学实践民族化、科学化的启示 4

(一)阅读教学 5

1.“气”与文学语言层 5

2.“神”、“韵”与文学形象层 5

3.“境”与文学意蕴层 5

(二)写作教学 6

三 古代文论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启示 7

四 古代文论对构建本土化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启示 8

1.“境”范畴与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 8

2.“味”范畴与程少堂“语文味理论” 9

3.中国传统诗论与王崧舟“诗意语文理论” 9

结 论 10

参 考 文 献: 11

致 谢 12

一 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语文教育关系概述

  1. 中国古代文论源流与基本范畴

古代文论理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特性是其最为鲜明的特质,蕴含着古人对于文学创作、鉴赏、批评等理念,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发展源远流长,纷繁复杂,具有众多流派及文论思想,如“山林派”、“典雅派”、“田园派”等等,但从文化渊源上来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论有两大传统和三大家,包括儒家文论传统,道家文论传统,以及后来与道家思想相融的释家文论传统。[1]其中,儒家的“道德诗学”,即以道德为本位的诗学观及其诗学思想强调诗歌与社会的联系,与之相辅相成的是道家的“自然诗学”,强调诗歌与自然的诗学思想。释家“以心为本”的基本佛教和禅宗观念,对于文学艺术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来,历朝历代所提出的文论思想都可以说是从这三大家演变生发的。

从中西方文论的基本范畴看,美、丑、崇高、卑下、悲、喜等属于西方文论范畴,而中国古人从博大的汉语词汇中,选出了“境”、“气”、“韵”、“神”、“味”等词作为自己的文论范畴,并凭借此来衡量文学的品质优劣、品格高下、语汇精粗、气质文野等。[2]“神”、“气”、“韵”、“境”、“味”这些元素作为文化无意识地存在于中国作家、评论家等人的心中,使之与西方传统的文论思想相比,中国古代文论呈现出强调主体性,强调抒情言志,通过直觉的方式对文学进行反思的特点,并且这些文论范畴体现的空灵性、整体协调性、中和性十分切合文学艺术的特点,可以说其具有一般性和世界性。

  1. 当代语文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灵感源泉与理论基础

首先,从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角度看,古代文论理论的特性与当代语文教育性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所谓“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对汉语言形式的掌握,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人文性”则体现出感悟祖国语言内容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成长为具有民族情感和行为的人。这与日本教育学家小原国芳所传达的语文教学思想不谋而合,即国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字、字母用法和段落或句读等语言形式的问题,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4] 语文课程所具有的这两大基本属性之间相分不杂,又相依不离,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程应该努力同时实现这两个方面的目标。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古代文论理论的研究,古代文论既蕴含着古人运用汉语进行创作的智慧,又承载着古人的文化情怀和生命体验,与当代语文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其次,古代文论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极丰富的内容,极强的衍生性,对古代文论进行研究,可以扩大当代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同时,古代文论蕴含着古人对于文学创作、鉴赏、批评等理念,这些语文阅读鉴赏和写作实践联系密切,有助于丰富当代语文教学理论,促进语文教学实践科学化,从而形成中国本土化的语文教学话语体系。

再次,从古代文论角度思考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实践,可以缩短语文教师理论研究与接受之间的心理距离,为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语文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是崇尚感染触发生命感受,不着眼于逻辑缜密的哲理辨析,我国语文教师从小就生活在以感性文化为主的语境环境中,对于晦涩难懂、体系庞杂的西方式理论和令人望而生畏的冷冰冰的学术话语普遍具有疏离的,拒绝的心理态度。而中国古代文论所具有的强调主体性,具有中和性,缺少元素分析和逻辑思辨的特征符合中国语文教师的接受心理。

总之,当代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中国古代文论”这一理论武器,并以理论促实践的发展。古代文论不仅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在古代文论的启发下所构建的具有民族特色、文化亲切感的语文教学理论,以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所进行语文教学实践。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具有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这种影响能持久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怀和文化生命。

二 中国古代文论对促进语文教学实践民族化、科学化的启示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80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