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一同诗歌的诗史价值

 2023-08-25 10:09:18

论文总字数:12417字

摘 要

: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鲁一同的诗歌在近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诗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诗记史,以诗论史,以诗谏史三个方面。鲁一同有很多反映民众疾苦,揭露社会现实的诗史之作,尤其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组诗,反映其强烈的爱国之情。战争过后,用诗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分析总结,也具有很高的诗史价值。鲁一同的诗史之作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近代诗歌史的重要成就。

关键词:鲁一同,诗歌创作,诗史价值,《通甫诗存》

Abstract: The poems of Lu Tong, a famous patriotic poe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the history of poetry in modern literature. They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recording history, complementing history, and admonishing history. there are many poems reflecting people"s suffering and revealing social reality, especially the poems in the Opium War, reflecting Lu"s strong patriotism. After the war, h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history by means of poetry. Lu Tong"s poem play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his achievements, and also are a powerful refle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rn poetry.

Key words: Lu Tong, Poetry creation, Value of poetry history,《Tong Fu Shi Cun》

目 录

一 以诗记史:鲁一同诗歌中的历史现实…………………………………………………… 4

  1. 记录自然灾害 ……………………………………………………………………………… 4

(二)关注民生疾苦………………………………………………………………………………… 5

(三)记录鸦片战争史实 ………………………………………………………………………… 6

二 以诗论史:鲁一同诗歌中的“诗史”意蕴…………………………………………… 7

(一)对英雄的赞美………………………………………………………………………………… 7

(二)对朝政的不满………………………………………………………………………………… 8

(三)强烈的反侵略意识………………………………………………………………………… 9

三 以诗谏史:鲁一同诗歌中的“诗史”意义…………………………………………… 10

(一)鲁一同诗史的思想基础………………………………………………………………… 10

(二)反思总结历史得失………………………………………………………………………… 10

结论 ………………………………………………………………………………………………………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 14

鲁一同诗风雄健沉郁,具有大家气象,且数量众多,题材广泛,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在清末诗坛上颇为难能可贵。他的诗歌表现了他个人的人生感悟,也表现了中国近代的世事变迁。兼具有诗人心史和时代诗史的双重价值。当代学者多聚焦于其诗歌内容或其风格研究,有郑先彬的《潘德舆诗学观对鲁一同诗歌创作的影响》、白汉坤的《耻为文人:鲁一同诗歌中的经世情怀》、赵杏根的《晚清诗人鲁一同的诗歌创作》等论文,对鲁一同诗歌中诗史价值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本文将从其诗歌的“诗史”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诗史”一词最早起源于唐。出自孟啓《本事诗》“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1]]用来指杜甫,后世不断沿用。“诗史”含义大致有“记实说”、“知世说”、“感时论”三种。近代以来现代学者袁行霈将引申为“一方面,它不等同于文献记录,是用自己的感情融合所反映的时代生活,这是诗;另一方面,杜诗所反映的内容,与时代生活紧密相关,本身就是重大历史事件,又有历史特点,其诗以‘善陈时事’见长,故称为史。”[[2]]在称鲁一同的作品为诗史之作是因为以诗的这种个人化的形式记录历史,抒发个人感概,并站在个人角度提出建议。在记史、论史和谏史三方面满足诗史要求。

鲁一同(1804-1863),字兰岑,一字通甫,江苏淮安人。他多次参加科举均未中,以致一生不得出仕。他生活贫困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曾国藩、江忠源多次邀请其为幕僚,然均遭拒绝。因他决意潜心著述创作,非常注重自己的诗歌创作,勤恳撰著。《四库全书总纲要》云:“集为手订,仅生平所做十之二、三。”[[3]](p7)可见今日所见仅为所有作品的少部分,当是作者严格选编所致。现有《通甫诗存》四卷,《通甫诗存之余》二卷,《通甫类稿》四卷,《通甫类稿续编》二卷,并编撰《邳州志》《清河县志》等。

二 以诗记史:鲁一同诗歌中的历史现实

鲁一同用诗歌的形式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重大历史事件。晚清时期特殊局势下,诗人或是描述荒年自然灾害,或是记录民生疾苦,或是记录鸦片战争,清史稿称:“一同无尺寸之柄,而忧伤时势之艰危,于田赋,兵戎诸大政,河道变迁,地形险要,以及中外大势,无不究其端委而得其机牙,罕有遇合,则一发之于文章,为文务切实际。”[[4]]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是鲁一同诗歌“诗史”价值的集中体现。

  1. 记录自然灾害

鲁一同对涉及国计民生的底层人民关注从很早就已经开始,有很多记录带给底层人民不幸生活的自然灾害的诗歌。《荒年谣》是鲁一同道光十三年间,一组反映荒年中饥民所受苦难的诗,由《卖耕牛》《拾遗骸》《缚孤儿》《撤屋做薪》《小车辚辚》五首诗组成,诗中真实记录社会荒年百姓民不聊生,四处逃难的社会景象。这一组诗选取农民从出卖耕牛,举家逃荒,拆屋取火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详细描述,表达鲁一同对底层人民荒年遭遇的同情。《卖耕牛》“卖耕牛,耕牛何鸣哀;原头草尽不得食,牵牛踟躇屠门来;牛不能言但呜咽,屠人磨刀向牛说‘有田可耕汝当活,农夫死尽汝命绝;’旁观老子方幅巾,戒人食牛人怒嗔‘不见前村人食人。’”[3](p182)牛被牵往屠门。屠夫一边磨刀一边说:有田耕地能用到你,现在连农夫都死了,你也没有用场了。说的话残酷现实。在荒年中仁慈是种奢侈,荒年中别说是卖耕牛,还有触目惊心的人吃人的荒年惨况。《拾遗骸》云:“拾遗骸,遗骸满路旁;犬饕鸟啄皮肉碎,血染草赤天雨霜;北风吹走僵尸僵,欲行不行丑且尫;今日残魂身上布,明日谁家衣裳絮;行人见惯去不顾,骷髅生齿横当路。”[3] (p183)逃亡路上横七竖八到处是尸体,被犬饕鸟啄成皮肉分离的碎片,逃荒的人早已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人们在饥饿死亡的威胁下,早已失去了人的本性。鲁一同的《缚孤儿》 “不如弃儿去,或有人怜取。”[3](p183)写面对生死,连农夫父子尚不可相保,遗弃亲生骨肉于不顾。《撤屋作薪》“三间老屋昏无灯,朝撤暮撤屋尽破,灶下湿烟寒不温;大儿袒,小儿羸。”[3](p183)写雨雪纷纷,房屋破败的情况下,灾民们却还要拆去房屋来举火,透过昏无灯的老屋,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灾民的无奈。作者通过这些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反映灾荒之年人民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全景。为活命杀掉平时珍贵的牛,逃命路上尸体成堆,行人麻木不仁,抛家弃子,难现亲情。诗序中说道:“所陈者十之二三而已。”[3](p182)诗人笔下那些流离失所,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现状让人不忍卒读,凄惨程度可与杜甫的《三吏》《三别》相媲美。

《闻河报甚急》是由两首五言律诗组成的组诗。记载光绪年间峁良口决堤一事。“闻说峁良口,惊心瓠子宫;捐金无此日,捧土有诸公;燕雀千家里,沧海一瞬中。天旁双翼急,何处好西风。”[3] (P321)河堤决口在任何朝代都意味着毁灭性的灾难,峁良口洪水泛滥肆意横流,短时间迅速冲毁田地,家园遭破坏,很多人也因此丧生,本来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在一次次的不幸中变的更加悲惨。鲁一同不由的发出人生在世就像宇宙间小蚂蚁一般脆弱的感慨。这些天灾人祸虽未发生在鲁一同身上,却像蚂蚁一般啮噬着他的心,使得鲁一同无心入眠,题书误字。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41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