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9275字
摘 要
:宋玉在辞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取向有着自身的特色。首先他善于运用以赋为主的比兴手法即以平铺直叙为主,加以比喻起兴,表现自己内心的悲凉,从而展示出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其次,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宋玉更倾向于用不同的自然景物的美来曲谏楚王。最后,宋玉还善于使用细致铺陈的语言来描绘其心中的审美对象。这些特色也在另一方面塑造了宋玉的文学成就,他继承了楚辞的创作方式也对汉赋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在“悲秋”中体现“悲己”。关键词: 宋玉辞赋,审美价值取向,屈宋,文学成就,悲秋之祖
Abstract: Song Yu undefineds aesthetic value orientation in ci Fu work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First of all, he is good at using the gift-oriented Bixing technique, 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flat and straightforward, and is a metaphor for the joy and happiness of his inner spirit. Secondly, in the depiction of natural scenery, Song Yu is more inclined to use the beauty of different natural scenery to sing the king. Finally, Song Yu is also good at using the fine-grained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material beauty of his heart. On the other hand,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also shaped Song Yu"s literary achievements. He inherited the style of creation of Chu ci and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Han Fu, which reflected his self-pity in the tragic Autumn.
Keywords: Song Yu Fu,aesthetic value orientation,Qu Song,literary achievement,the father of Autumn
目录
一 前言 3
二 宋玉辞赋的审美价值取向分析 3
(一)以赋比兴相结合的手法展露其审美体验 3
(二)在讽谏中描绘出的自然景物美 4
(三)细致铺陈的语言描绘出的审美对象 5
三 其审美价值取向所形成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6
(一)以笔下的女性角色自喻 6
(二)承“楚辞”启“汉赋” 7
四 “悲秋始祖”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 前言
宋玉身为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因为较高的文学艺术水平而使他的辞赋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前人对宋玉的作品研究涉及颇多,如宋玉辞赋所展现出的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宋玉赋在形式和结构上分别对后世文赋体制的贡献、宋玉辞赋的创作特色及其对散文体赋的影响与发展等等。本文将就宋玉在辞赋中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特色和重要影响等几个方面作出详细分析。
宋玉是楚国时期的著名辞赋家,对于他的生平,很多学者都有做过研究。如果以《九辩》为中间点,再根据《史记》、《汉书》等正史对于宋玉生平的记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宋玉大致出生在怀王九年(公元前320年),卒于约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1](p18)。关于他的作品,历来记载不一,如《楚辞章句》的作者王逸在这部作品中收录了《九辩》和《招魂》这两篇辞赋;《风赋》、《神女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以及《对楚王问》这五篇辞赋作品又出现在萧统的《文选》里;后来《古文苑》又把《笛赋》、《大言赋》、《小言赋》、《钓赋》、《讽赋》、《舞赋》这六篇作品收了进去;陈子仁还把《微吟赋》这篇也看做是宋玉的作品;最后南宫邢氏藏本的《宋玉集》又增添了《对友人问》、《对或人问》两篇等等。对这些作品是否为宋玉所做的说法一直争议颇大,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也有很多学者质疑过古书中收录的作品的真实性,认为大多为后人伪造而来,但《唐勒赋》的出土使学者们开始从新考证宋玉的作品。现如今经过不少学者的研究分析和总结,文学家们大体上认为是宋玉的作品的有《九辩》、《招魂》、《高唐赋》、《神女赋》、《笛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风赋》、《大言赋》、《小言赋》、《钓赋》、《讽赋》和《舞赋》等十几篇作品。
二 宋玉辞赋的审美价值取向分析
身为文职官吏,宋玉一生仕途坎坷,难为君主所重用,但他才华颇高,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沔水注》中曾这样评价:“宋玉隽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2](p128)善于写文章的他,常常通过文章寄予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因此在宋玉的诸多辞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他的审美价值取向即宋玉在辞赋中所展示出的审美体验、自然景物美以及所描绘的审美对象。
(一)以赋比兴相结合的手法展露其审美体验
《诗经》所运用的最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即赋、比、兴三种。赋就是在描写上平铺直叙,比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兴就是起兴,在叙述中先说其他的事物,然后作者再详细地写出他主要吟咏的内容。宋玉在他的作品中巧妙的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以平铺直叙为主,加以比喻起兴,更生动形象的表达出自己的审美体验。
宋玉对此手法的运用,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其代表作《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3](p19)这篇辞赋开头就提出了这个“悲”字,即宋玉所主要表达的情感,属于平铺直叙的“赋”的手法的运用,接着再细细描写悲凉萧瑟的秋天,如“草木”、“天气”、“辞归燕”、“无声蝉”、“南游雁”、“悲鸣鵾”等意象,萧瑟摇落快要凋零的草木,感受到即将远行离别的伤情,叹息着寒意袭人,背井离乡的凄怆之感油然而生。然后再逐步由外界的悲凉转入到自身的“悲凉”,心中不平失去官职,羁旅途中知己难求,时光匆匆却一事无成,一生漂泊仍不知所向。宋玉作此赋已进入老年之境,回顾从前的人生经历,并且自己所处的时代又并非太平盛世。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看到自己郁郁不得志,不能为君主重用的一生,对于忠贞爱国的宋玉来讲,内心无疑是十分苦闷悲泣的。再看下文:哀悯自己的思绪不能疏通,即将远离君主乘高而翔。内心一次次的远离而更加增添悲伤之感,难道不思念着君主吗?是因为君主的大门足足被九重困难阻挡了呀!在这里宋玉将失意不得志的自己比喻成为君所弃的美人,美人想要接近君主却由于猛犬狂吠、关梁不通等而被重重阻隔。通过比兴手法,展现了自己虽然一心想留在君主的身边,报效国家,但却有许许多多的原因使得宋玉不能如其所愿的精神心向。这种精神心向便是一种审美体验,然而这种审美体验是带有悲凉感的。后文中宋玉回想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描写自己现如今碌碌无为的处境,君主远离贤臣听信谗言,国家局势动荡政事不稳定的社会形态……将自己内心的苦闷悲凉之感直接的表达出来。在辞赋中宋玉通过运用这样一种以赋为主的比兴三结合手法,便可以更好的表达出自己忠君爱国,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却又郁郁不得志的一生的悲凉意境。其作品中的审美体验正是在这一手法中着重体现出来的。
(二)在讽谏中描绘出的自然景物美
司马迁曾经对宋玉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4](p756)后来很多研究宋玉的学者都认为司马迁的这句评价不是客观的,更不是恰到好处的。如果将宋玉和屈原相比较,我们便可以发现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与楚王同姓,身为楚国的重臣这一地位使得屈原养成了不拘于世“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傲然性格,加之非凡的身世和显赫的地位,屈原自然有能力且有底气向楚王直言进谏;而宋玉则不同,他只是一介寒门书生,作为楚王的“言语侍从之臣”,时刻有被贬职的可能[5]。所以即使宋玉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也不能向屈原那样进行直谏。宋玉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状况使得他只能在辞赋中大量暗喻讽谏,这样又体现了宋玉作品的另一审美价值取向,即在讽谏中体现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美。
在被苏轼评为“不知者以为谄也,知之者以为讽也”的《风赋》中,宋玉通过描写兴起在土地与灰尘中,沿着雄壮的泰山,在松柏树下起舞,声音如雷,姿态飘扬,吹到人们的身上变成清新的凉风被人称赞,清清凉凉,可以使病好的更快,可以让人耳聪目明的的大王的“雄风”和那种突然在穷街尾巷中发起的,风势烦躁愤懑,吹进孔穴与门户里便扬起尘土和死灰,又吹散污秽肮脏之物,一直吹到庶民居住的小屋里,吹到人们身上让人意乱神烦,抑郁忧闷,使人身体容易生病,吹到唇上就生疮,吹到眼上就红肿,让人半死不活的庶人的“雌风”相对比,向楚王暗示王公贵族生活的奢靡美好,而平民百姓却过得穷困悲惨,含蓄隐晦地向楚王进谏:要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在这样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宋玉对于风这一自然景物的塑造,雄风雌风的强烈对比,通过讽谏的方式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两者的不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275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