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2302字
摘 要
德国在1898年侵占青岛后,进行了十多年的殖民统治。德国依据青岛本身优越的地理与资源等自然条件,结合了当时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在青岛进行现代化建设。青岛港的贸易量在东亚地区名列前茅,胶济铁路将世界和青岛腹地紧密相连,排水系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观念和洁净的城市环境。这三项工程的建设给青岛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为青岛之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也给青岛的城市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今天我们的城市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德国 青岛 胶济铁路 青岛港
Abstract: Germany occupied Qingdao in 1898 and rul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ccording to the superior geographical and natural conditions of Qingdao itself, Germany combined with the most advanced urban planning concept at that time to carry ou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Qingdao. The trade volume of Qingdao Port ranks first in East Asia. The Jiaoji Railway links the world with the hinterland of Qingdao. The sewage system brings people a new concept of life and a relatively clean urban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three projects has brought immeasurable influence to Qingdao,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fter Qingdao, and left valuabl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Qingdao"s urban construc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oday"s urban construction.
Keywords:Germany Qingdao Jiaoji Railway Qingdao port
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文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目 录
1 前言……………………………………………………………………… 3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3 青岛港对青岛贸易的积极影响 ………………………………………… 5
4 胶济铁路对青岛交通的积极影响……………………………………… 7
5 排水系统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 9
结语 ………………………………………………………………………… 11
参考文献 …………………………………………………………………… 12
致谢 ………………………………………………………………………… 14
1 前言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皇帝,人称“德国的领航员”的奥托·冯·俾斯麦就任为帝国的宰相。在俾斯麦执政期间,德国一直采用“大陆政策”,努力维持着欧洲的均势,不注重扩张海外殖民地。直到威廉二世执政,将保守的“大陆政策”改为激进的“世界政策”,德国开始争取“阳光下的地盘”,想要向世界上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展示其雄厚的国家实力,展示德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先进的理念、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于是不断向外扩张、占领海外殖民地,修建3B铁路,控制中东地区和欧洲的联系,掠夺中东地区的资源,在非洲与英法等殖民国家争夺殖民地,在亚洲德国则把目光投向了青岛。
德国不是最早把目光投向青岛的国家。英国最早觉察到胶州湾地理条件适合于航运,认为在这里停泊船只,无论何时都很稳定,也很方便,所以英国船只经常出入胶州湾的港口。法国也在中法战争中看到了胶州湾卓越的位置优势,法国舰队曾计划在侵占胶州湾之后,顺着陆路向北攻占北京。
近代青岛的命运,与中国所处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殖民地越来越多,在殖民地上的权力越来越大,一个个殖民地越来越成为一个个“国中之国”。青岛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殖民争夺中,各方力量虎视眈眈。最后,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在德国的武力威胁下代表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青岛被纳入德国殖民地版图。
德国在青岛的殖民活动主要以港口和铁路的建设展开,关于德国殖民活动的研究集中于消极影响。本文从积极影响方面来进行研究。港口、铁路是德国在青岛殖民活动的最初设想和中心内容,整个青岛的建设都是以港口和铁路的建设展开的,对青岛地区的发展影响非常大,研究中的消极影响也较多,但是现在依旧选择改造当时的港口和铁路,说明当时的规划和设计是有利于发展的。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主要的侵略手段就是政治侵略和经济侵略,经济侵略的显现比政治侵略要晚,但是对中国的影响更大,而且不同于政治侵略的掠夺性,经济上的侵略能从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污水系统是不容易引起注意的部分,但是在某些时刻能够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在港口和铁路的资料搜寻过程中,我发现了排水系统这一影响深远的工程。资料稀少,但是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德国在青岛建设了一个领先于世界的排水系统,十分少见。港口、铁路和排水系统都是由国家拨款,是政府行为,港口和铁路对于青岛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功不可没,排水系统既给青岛带来了整洁的环境,也带来了新观念,为之后的排水系统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模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界对于德国的殖民活动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德国侵略中国并非是自身的主动选择,而是出于无奈,是复杂国际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如当时德国外交大臣所说:“非欲为瓜分中华之开端,乃欲免瓜分之时已无所得而己。”阿图尔·尤利乌斯·伊尔莫尔的博士论文《胶州湾的占领,1894-1898年》[1] 、汉斯·乌尔里希·韦勒著《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2]、约翰·E·施雷克尔著《帝国主义与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德国在山东》[3]等文中一再强调德国在青岛实施的各项政策给青岛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弱化侵略的消极影响。除了德国学者以外,西方学者认为德国对于青岛采取的一种富有侵略性的政策。
西方学者对于中德关系的发展考察不够全面,研究的范围较窄,研究的问题主要围绕着政治,大多把“帝国主义理论”作为基础,讨论殖民地如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影响近代中国,不能很好地体现殖民地兼具破坏性与建设性的特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302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