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3681字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在国内外大学实行的学生学业和生活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在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培养模式乃大势所趋,它在深化教育改革、高素质与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等推动学生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淮阴师范学院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及成长成才,本文根据本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情况,作了以下研究: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相关概念的分析、本校各学科门类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具体实施路径中共性与差异的探析、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强化教学三维目标和取得具体成绩概述、以及就本科生导师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举措。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共性,差异,成效,举措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aking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ang Hua-qin
(School of Marxism,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s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study of students " academic and life management systems .Judg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t is the general trend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in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high quality and individu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make it better adapt to college life and growth, this paper make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implementing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our school: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in each subject category of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three-dimensional goal of teaching and to obtain a specific summary of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further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universality,difference,result,measures
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挑战,即人才素质的高标准与人才培养样式的多样化。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属于舶来品,从浙江大学首开先河以来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但相比国外的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不长,在推行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1]以本校为例,淮阴师范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并不完善、取得一定成效但离预期效果尚有差距,需进一步完善。那么,本科生导师制在淮阴师范学院具体实施路径如何?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推进的举措是什么?以下笔者将做进一步的探析。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问题
(一)导师制相关概念界定
1.导师制
我国古代教师对学生的教分为两种:一是指导学生“学”,二是指导学生“研究”。[2]自1978年以来,伴随着学分制实施的导师制也开始在我国高校广泛推行,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正在探索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者们对导师制的定义各有理解,各据其理。就导师制的定义而言,不同的学者作如下的解释,据《知网工具书库》查询定义:“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制度。14世纪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后亦为新大学所采用,新生入学后自己选择或由学校为他们指定导师” 。[3]《中国百科大辞典》中认为:“14纪英国的高等学校开始采用的一种教学制度。导师对学生有教学和指导的责任,一个导师指导一个或多个学生,亦有专门负责学生生活、行为指导和咨询的导师” 。[4]英国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不仅是其本科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因素,同时给国内起步较晚导师制以基础性影响。根据学者定义归结出导师制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为基准和目的,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优化学生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本科生导师制
笔者在借助许多学者对该方面研究基础上,以及结合实践感知对本科生导师制作以下阐述: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师生双向选择基础上给本科生配对具备相关专业资格的导师,在双方定期的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进行指导进而达到预期目标的制度。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当下学分制、专职教师任教以及辅导员制度的继续完善,在提高本科生全面综合素质,推动其成长发展起到“指明灯”作用。
(二)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启
如前文所述,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是由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嬗变而来, 虽然在我国影响历史已久,但发展并不完善。自上世纪90年代起,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一些高校如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开始试点,小有成效,秋季在部分院校推行。之后山东、江苏、上海等地许多高校纷纷效施。导师制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践行中正在茁壮成长,虽不成熟但潜力很大,目前国内近170多所高校陆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内引起更多学者的青睐。调查发现,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中介入“本科生导师制”一词检索到2454篇相关论文,近五年有1042条相关研究论文,从调查数据结果可略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重要意义。现就调查基础上展开对淮阴师范学院各学科门类关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路径过程中共性与差异的研究。
二、淮阴师范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路径探析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5]近些年我国高校把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个性化培养的关键抓手,淮阴师范学院也不例外。围绕学生的发展,通过各学科门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共性与差异性的探究,提升本科生知识素养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能力。
(一)淮阴师范学院本科生导师制
本校为了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本着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予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该具体细则作了比如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一年以上管理教学经历的在岗在职的师德高尚的教师才有资格胜任本科生导师的规定。学校成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组长由校领导担任,教务处为牵头单位,各方协作以保障本科生导师制顺利开展。
自2008年以来,本科生导师制在本校部分二级学院自行试点组织导师制工作,淮阴师范学院于2014年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在2014级本科生研讨会上,赵副校长,教务周处长及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对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开展情况、好的做法、成果与不足作交流探讨。赵副校长在交流会上指出:“本科生导师制是发展好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共同对此尽职尽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此,本科生导师制在各学院全面推行开来。
(二)各学科门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的探析
淮阴师范学院目前设有17个二级学院,72个普高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因各学院的专业特点、学生需求、师资力量以及培养方案不同,各学系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践中有共性也有差异。本文以学科门类为依据作进一步研究。
1.关于各学科门类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共性的探究
(1)注重时间上的时效性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时效性,在新生进校伊始就实施其指导工作,而不是一拖再拖影响其工作效率。即各学院在新生入学最早第一周、最迟一个月内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工作。时间上及时安排是由新生特殊阶段特点决定的。对于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年龄在18—24岁之间,从刚经历过高考步入大学这一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大学生活处于朦胧、迷茫的认知中,人生地不熟,缺乏生活经验且思想稳定性差。所以,良师益友的指导与建议犹如给新生们雪中送炭,及时雨,使其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对此以工学类各学系个案实例作具体探析。
首先,在入学三周内,学院指导学生了解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具体实施步骤等提高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性认识。其次,入学第三周至第四周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基于一定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对导师基本信息的熟悉,
如计科院15级新生导师制起航仪式中,院党委丁书记向在座师生解读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吴书记指示了第一次导师见面会地点。随后,陈院长阐述本科生导师制秉承的“四全育人”理念。计科院各系对新生导航教育尤为重视,及时开展宣传动员旨在让导师制工作在有效时间里起到高效率,及时的育人教育。大一新生纷纷表示,通过针对性、亲情化的辅导方式,因势利导,化解学习中的诸多迷茫,使优秀的导师们成为其理想信念的引导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
(2)指导内容综合化
“导师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事物、评价证据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在导师制下能够获得思维的独立,而不再是盲从” 。[6]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学生发展仅靠单一的学习内容(比如专业理论知识、经典著作)难以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多项内容综合下实现的。具体实施过程以教育学学科门类为例作以下阐述:教育学各系在15级全体新生中实施了以下本科生导师指导内容。
第一,思想与心理指导。“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在部分高校仍把目光聚焦在教学和科研的时候, 我们更应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7]大一学年介于不成熟与成熟过渡阶段的时期,可见学生在思想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尤为重要的。近些年青少年因思想上贫困、心智欠佳导致犯罪率上升趋势,自杀、受虐性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价值观庸俗、功利化现象盛行。对此,基于本科生导师制下的教育,教育学各系导师以良好的治学态度、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周恩来精神育人落实到素质教育中去,促进正确的专业思想形成与责任感意识的提高,从而避免网络负面影响,为学生发展找到清晰的自我定位。
第二,学习引导。教育学各系本科生导师根据各系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个人特点,对学生在生涯规划、学生选课与专业方向,学习方法、专业学习、必读书目以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就业前景等方面的悉心指导,有计划、可实施性的及时引导与提供咨询,尽其所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解决学生困惑。导师一般每学期集中指导两次以上、个别学生指导一次以上,然后每次约谈后引导学生在《导师指导手册》上做好相关记录、总结事项,便于学院实时跟踪考察以及学生成长档案的汇总。
(3)实践、就业需求指导。
在大学生就业势潮的严峻态势下,自进校园那一刻起,大多学生多为关注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就业方面的动态。面对这个现实且突出问题,对大一新生来说有满足疑惑解答的必要,而大三大四学生则更加亟需专业水平高且经验丰富的导师指点迷津。对此管理学各学系导师着重在学生专业素质能力方面的培养、拟好学期规划与就业意向计划、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科专业资格证考试等。从各项实践中提升个人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将过程与结果并重;还有些导师带领学生对某具体课题调研指导,开拓眼界且发展学生理论知识涵养。
(4)建立民主师生双选制
为保障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开展,导师在具备选聘资格基础上,采用民主双选择制度,通过理学学科类各系落实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过程作阐述:
根据16级理学学科各系开展“点燃”新生导师促学风建设活动,就刚入校新生施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否太早的问题对317名新生进行了调研,309名同学表达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和寄于了明确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各系通过对学生发放《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表》,以师生的彼此了解为基础,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意向导师,同时还写下期望获得的个性化指导内容。其中,来自城环学院1601班丁同学说道:“在专业方面希望学习一些建筑方面的知识,生活上多与导师沟通,在导师的引导下登上一个新的高度。”之后导师选择意向学生 后由院长聘任。一场“双选会”让导师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为本科生的发展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5)指导形式多样化
本科生导师制的展开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以往的一场大会坐而论道的传统形式。基于本校法学学科各系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实例作具体阐述。
集中指导:15级新生第一次温馨的“围席而坐”的 交流会,首先学生自主发言,导师集中指导并交流意见,师生侃侃而谈,学生向导师提出已备好的疑难困惑,在导师言传身教下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个别指导:导师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法政学院教师在办公室里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分享工作规划,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线上“操作”--电话,QQ,微信越发成为导师教与导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样,交流互动便可随时随地进行,打破传统的时间、地域限制。导师还经常推送时事要闻、有关专业经典名著导读、专业要闻以作线下交流的查缺补漏。
总之,各学系在遵循本校指示文件意见基础上,切实将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纳入人才质量提高的行动中来,在文献查询,资料搜查和访谈个案基础上,以各学科门类(个案分析)为例在本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中共性探析。当然,共性与个性总是统一于整体中,鉴于共性探讨则接下来是关于各学科门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个性(差异性)的探究。与上文同理,以个别学系为例作具体介绍。
2.关于各学科门类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差异性的探析
(1)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度的个性培养
单一的纸笔考试成绩不是衡量本科生发展质量的唯一标准,根据本科生导师制相关理论,应着力于学生综合发展,体现“突出综合素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特此对本校师范类专业(理学和艺术学除外)在学生专业知识的训练与引导方面作具体探析。
区别于非师范类学科门类的学生发展方案,对师范类学生进行特有的专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实践以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具体以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例展示。根据课程安排要求和本校本科生导师制度精神,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实行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即“三字一话”教学训练。训练时配备一名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本院潘老师、杨老师、杜老师分别负责书写技能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训练的帮助与指导。其次,以15级学生为例,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为巩固师范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配对相应的优秀导师和中学导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学见习学习,在相应导师耐心负责帮助下,同学们熟悉了班级管理技能,增强师范生教学初步能力。再者,大四阶段的本科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行“导师—学生”一对多的人性化教育服务,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八位导师负责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1501班58人的实习事宜,另外,为更好促进师范生的发展,形成教育合力,实习中学也有专门的优秀导师指导师范生快速成长。在融入本科生导师制理念的教学实践下,本院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极大发展,巩固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推动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2)导师的聘任资格不同
导师的选聘资格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行之有效的环节之一,根据学校总的实施指导意见,除具有较高人格品质、较高的专业水平知识与较高责任心等,经济学学科门类根据学院师资力量与专业特色对导师聘任资格要求导师任教时限达两年以上,而不同于其他各学科门类要求的一年以上教学或管理工作经历在岗在职教师即可。
(3)指导人数的差别
因各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生需求不同,导师对应的学生指导人数比例有很大差别。一般而言,各学系在对其师生总人数汇总基础上,符合导师聘任资格后再确定导师指导人数。具体以14级的艺术学类传媒学院与法学门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阐述。传媒学系21名教师最终确定为本科生导师,学生总数225人,每位导师与受导学生比例约为1:11。
相比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4级导师与受导学生比例较小。从调查知,确定为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导师为29名,受导学生62人。所以在师生双方民主选择与适当调配下,每位教师每年级指导人数不超过3人。另外值得补充的是,本学系在聘任男女导师年龄方面也有严格限制。根据男女教师退休年龄,从13级开始实行以1956年12月以后出生男教师(即57岁)、1961年12月出生的女教师(52岁)作为导师,这是唯一将导师年龄限制纳入本科生导师制度体系的学系。根据笔者调查,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门类的学系,每位导师指导学生数大概10人~16人左右。由此可见,各学科门类的导师与受导学生比例不是同一的,需从各学系的师资力量与专业特色考虑出发进而适度调配,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考核、奖励制度的差异
本校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预期成效判定以考核评估方式为准,以此拟定奖励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作为一项育人与公共服务结合的工作,各学系在根据学校总方案要求下,以学生成长的绩效作考核依据,据此以法学、艺术学、经济学学科门类具体实例对比探析。据悉,法学学科门类以导师工作态度、学生评价以及实际业绩为主要考核项目。实际业绩与学生评价占比70%和30%计算,此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晋升晋级、评优相关联。此外,导师奖励制度是激发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的有力措施与理应享有的津贴权利。法学门类发放导师津贴以指导学生数和考核结果为准。对比之下,艺术学学科门类则以导师档案中跟学生相关约谈记录和指导情况为奖励(即每学年给予导师10课时补助)评选标准。而经济学学科门类奖励(以生均3课时的补贴)内容以学生的平均成绩、学生满意率、学科竞赛获奖数、导师推荐阅读书目等综合内容进行评估,考核奖励既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导师工作质的提升,同时表达对导师工作的尊重与肯定,从而更好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度。
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推动学生发展的初步成效
本科生导师制促进本科生发展的过程即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增值过程,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也必须使这些人适应未来。[8]淮阴师范学院贯彻落实本科生导师制以来推动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以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本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的初步成果以及本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为例展开探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681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