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2676字
摘 要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如春笋般快速崛起,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青少年处在品德素养和思想观念开始成形的重要阶段,因此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要分析并重视大众传媒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身心健康成长。针对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则要在政府、学校、家庭、青少年四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趋利避害,进一步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词:大众传媒,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ss Media on Teenag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iang Yue
(School of Marxism,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Jiangsu,223300)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ss media explosion rapid ri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eenagers variou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Teenagers are in the important stage when moral quality and ideology begin to take shape. We should analyze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mass media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so as to provide them with better services and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mass media, it is the government, school, family, youth four aspects has adopted various measures to avoid disadvantages to improve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Keywords: massmedia, teenag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社会进入了一个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形成了一个全方面、多层次的信息空间,传递着各种信息资源和思想观念等。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的大众传媒很自然地介入到青少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当中,青少年在充分享受信息时代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受到了大众传媒带来的各种影响。许多专家认为,大众传媒是除学校、家庭、同伴之外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为了改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大众传媒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众传媒概述
(一)大众传媒的定义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以纸张作为媒介的报刊和杂志被称为第一媒体,使用电波作为媒介的广播被称为第二媒体,以电视信号为媒介传播的电视被称为第三媒体,以网络信号为媒介的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1]。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传媒也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受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古代的传媒仅仅是简单的口语、手势、旗帜、烽火、信鸽、驿站等等。虽然能够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但普遍存在的不足就是传播速度极慢且信息极易出现错误。
现代大众传媒有各具特色的媒介,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也是优缺点并存。
报刊虽然是传统的媒介但在大众传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报刊给读者更大的选择空间;其次,报刊制作简单,成本较低;最后,报刊方便查阅,更易于保存,具有收藏价值。但是报刊的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局限性,因此时效性差,范围小。
广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像是在超市、学校等场所都随处可见,广播传播范围较广(在一定空间内),能够在短时间内输出大量信息且接受方便及时。但广播明显的不足就是信息不易保存、转瞬即逝。
电视相比于报刊和广播等形式单一的传媒,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形式的多样化(视听结合),而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大事都会很快在电视上播报。但是电视里的信息也是不易保存,选择性受到限制。
21世纪就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兴起构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交互平台。它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可以说任何信息都会第一时间(相对的同步性)出现在网络上,信息的传播形式呈现多样化,如短视频、音乐、图片等,互联网最大的优点在于自主选择性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当然互联网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网络使用门槛低,几乎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平台,所以信息多而杂,准确度也就较低。
不能肯定说哪一种大众传媒是最好的或最差的,要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媒介。比如说书本可以让学生圈画和笔记以加深印象,有利于学习;而电视可以渲染气氛,让人们更能融入情景,在体验情感方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互联网则向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
(三)大众传媒的特点
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来说,大众传媒在生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对当代大众传媒的特点做了如下分析:
1.高效性
大众传媒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大众传媒的形式不断创新,功能逐渐多样化,信息传播的效率也不断提高。各种社会问题和时政热点都能以极快(几乎同步)速度上传网络,供几亿的网民在线交流讨论。
2.时代性
大众传媒信息的传播内容、方式具有时代性。首先,信息的传播内容会贴近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公众的需要,比较及时地反应社会问题和时政热点。其次,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标志性的大众传媒,而互联网就是21世纪的标志性产物,当代信息传播方式已由原来的报纸、广播等单一的传统媒介,发展成为“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媒介共同体。
3.普及性
由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电视、电脑、手机等几乎人手一件。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29亿,普及率为59.6%。与2017年底相比,增长了3.8个百分点,新网民数量增加了5653万[2](p1)。而信息可以通过这些媒介快捷地传播到某个地方、全国甚至全世界,公众便能获得大量实时信息,了解时政热点和社会问题。
4.娱乐性
大众传媒的娱乐性其实一直都有,只是近几年尤为突出,尤其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社会——互联网的出现。截至2018年12月,网络视频、音乐和游戏的用户数为6.12亿、5.76亿和4.84亿,使用率为73.9%、69.5%和58.4%,而近几年“抖音”等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娱乐的主体,使用率高达78.2%,2018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率达9.1%[3](p24-25)。流行音乐、电影、网络游戏等逐渐成为主流娱乐,有取代传统戏剧,经典歌曲的趋势,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是从少年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处于12岁至20岁左右阶段。这一时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期和关键期,是自主与依赖、自觉与冲动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时期[4]。青少年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过渡性
青少年极力想要挣脱父母的禁锢和保护去寻求自由,在行为上都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但由于青少年缺乏丰富的经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危险时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所以他们又会更多地依赖父母和长辈。此外,这一时期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依据一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为,但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弱,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无法形成一个统一体,常常因为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而产生行为偏差,所以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根据对湖北省100名未成年犯(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调查,其中63%的未成年犯认为自控能力较差,只有6%认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结合实际得出,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低是未成年人犯罪爆发的原因之一[5]。
2.闭锁性
青少年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一些烦恼和秘密不愿意向别人,尤其是父母吐露。如果家长忽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方法不当或者不理解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孩子就会封闭自己,这就导致了青少年与长辈之间产生距离感以及自我封闭的孤独感,所以青少年就会更多在虚拟网络中寻找存在感。在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小豪(化名),因为父亲和母亲教育态度和方法不当,所以小豪便只能从网络世界寻找慰藉和乐趣。他沉迷电脑,常出现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只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6]。但是青少年却往往倾向于对同年龄、同性别的伙伴袒露心扉,特别是“知己朋友”暴露真实的情感。
3.社会性
青少年的活动场所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由于社会性增强,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表现在青少年开始关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并逐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和态度。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开始逐步形成到趋向稳定的重要时期,这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期。不仅如此,青少年好奇心旺盛,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尤其对电子产品),更加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主动探索网络世界以增强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4.动荡性
一方面,青少年思想单纯,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一些基本的幸福观、友谊观和人生观还属于未知。他们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意,思维的片面性也很大,容易偏激与动摇。另一方面,青少年情绪不够稳定,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导致走向另一个“极端”。据统计我们国家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确认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7]。这血淋淋的数字警示着我们,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及时的教育与开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特点,所以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情感、道德品质、价值观等方面造成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1.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提升知识水平
由于大众传媒的种类和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因此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信息可以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由于青少年活动的社会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他们接收的信息不只是来自家长和学校的被动传递,还有主动获取的来自社会环境中的信息,其中不乏有益的内容,例如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信息数不胜数,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业余知识,青少年可以有选择性地获取,增加知识储备,丰富自身内涵。如《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美食文化以及背后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普法栏目剧》则采用情景剧方式再现真实案例,普及法律知识等。而且大众传媒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能够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思想不再闭塞。
(2)丰富精神生活
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方面,精神生活也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精神生活可分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首先,精神生产指的是道德品质、品德修养、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大众传媒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政府宣传一些符合社会发展的观念,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大众传媒还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有效性,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和正能量,有利于帮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电视剧《奋斗》中,陆涛、向南、华子、夏琳虽然各自的梦想不同,但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这就向青少年一代传递了满腔热血和不畏失败的勇气、《人民的名义》不仅揭露腐败、黑暗更重要的是展现人性和正能量。其次,精神享受就是兴趣、爱好和娱乐等,大众传媒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娱乐化,像是手机游戏、电影、流行音乐等,也在大众传媒的兴起过程中不断涌现,而青少年更需要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能够劳逸结合寻找放松身心的方法,陶冶情操,有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
(3)激发学习主动性
由于大众传媒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丰富的材料和信息,在师生互动时更多地使用实物和模象直观,有效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乏味。而青少年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和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要考虑采用不同形式来呈现知识,比如:音乐、视频、图片等来吸引青少年注意,使青少年能感受到趣味,促使青少年在学习的方式上,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在青少年阅读方法调查中,纸质书籍阅读占78.5%,数字阅读占90.4%。而在数字阅读中,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的约有67.3%,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上约37%,可见青少年数字阅读整体时间偏长[8]。所以青少年对更乐于借助大众传媒学习知识。
2.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虽然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与资源,其中有进步、正能量的信息,但也不可避免地夹杂着色情、迷信、暴力的信息。由于当代大众传媒的种类和传播渠道繁多而杂乱,给政府管理增加难度,所以很多不良信息就趁虚而入。首先,像是电影、游戏等有时会传递低俗、犯罪、暴力等不良信息,而青少年处于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相互交错的时期,身心发展急剧变化,过早地接受这些信息,会导致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偏差。例如一款“蓝鲸”游戏引发了轩然大波,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参与游戏的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被诱导自杀。并且“蓝鲸”游戏已入侵中国并出现了自杀社交群,灌输青少年“死亡即胜利”的思想,引导青少年逐步走上自杀道路[9]。还有就是社会整体风气充斥着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例如“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有钱能使鬼推磨”等都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更多青少年开始以金钱作为行事的唯一标准。其次就是现在严重的文化入侵现象,大量西方影视文化作品充斥着我们,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色彩的思想和文化也接踵而至,例如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色彩,虽然不一定是坏的但却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最重要的是这些思想文化正在侵蚀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青少年更趋向于过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反而是中国的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备受冷漠。由于青少年社会性增强,再这样的大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就会产生利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都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影响逻辑思维的发展
网络化的时代把青少年包围在信息的海洋里,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虽然有利于青少年拓展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但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干扰。青少年时期是思维发展的高峰期,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在信息化时代里,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和挑战。首先,当代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繁杂,最突出的就是网络上对于一个问题的理解多样化、极端化。这便使他们获取到的信息过多过滥,往往会令青少年感到无所适从,思维出现混乱的情况。其次,由于网络上对于很多学科知识有现成的讲解或答案,而青少年还处于过渡阶段自制力和自觉性差,即便知道直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对的,但抵制不了诱惑而选择抄袭,时间一长对于网络的依赖就会更加严重,这样下去青少年没有培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主动锻炼自己的头脑,思维能力发展速度缓慢不前。
(3)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当代大众传媒向人们展示新的风采和面貌,其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也逐渐丰富化和多样化,而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读、写、讲为主要模式来进行教学。由于青少年正值青春期,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喜欢追求一些新鲜刺激的事物。所以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论灌输形式(比较死板、无趣多以说教为主),学生会出现注意不集中和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就不得不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对于黑板的使用逐渐减少,以传媒技术完全代替教材的使用,这将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甚至有的教师可以在不进行教学的情况下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承性和权威性就会产生影响,不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和发展[10]。
三、加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大众传媒的出现和成长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发展趋势已不可避免,因此青少年必定会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我们要发挥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针对消极影响我们要从政府、学校和家庭三个外部因素加以规范和引导,创造良好的媒介环境,青少年则要增强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克服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加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政府层面
1.制定法律规范信息
对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来说,信息传输过程有着相对严格的审查阶段,所以虚假和不良信息较少,有一定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但互联网是一种新崛起的传播媒介具有较高的不可控性,网络世界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管理起来有难度,例如非实名制网站会传播大量虚假不良信息,这会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和身心健康发展[11]。习近平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2]。而且近几年来我国制定规范网络的政策及法律上也有显著成效,如2017年6月1日实施新版本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7年11月23日印发《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预案》、2018年11月1日发布《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等。虽然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监管大众传媒,但实施过程中仍具有滞后性,因此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法律法规,保证操作性与监管性相统一[13]。
2.借助传媒力量弘扬正能量
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国家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力积极宣传符合社会发展的精神文化,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多传递社会正能量、制作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传播公益广告、标语等,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有助于青少年耳濡目染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
3.提高大众传媒工作人员责任心
大众传媒的工作人员作为信息的选择者与传播者,其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要严格筛选工作人员并且培养责任心与使命感,加强大众传媒在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像是一些国家新闻播报员他们的舆论影响力极大,对国家、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秉着对人民和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播报和传送每一条信息,任何对国家、社会和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报道、图片、视频都应该彻底抛弃,牢记作为一名传媒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二)学校层面
1.加强价值观教育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676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