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二胡曲《草原新牧民》

 2023-11-21 08:56:59

论文总字数:7434字

摘 要

:《草原新牧民》1973年酝酿创作的,1974年1月完成原文的,1975年5月续稿的一首二胡独奏曲.作者热情的讴歌了草原青年一代不懈的追求和高歌猛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了他们赞美大自然热爱新生活的真挚情感。光滑的节拍,音乐的乐趣,响亮的声音充满活力。慢板和散板发布了一些更加抒情,洋溢着欢快的性质和诚实体面的生活品味,颤音,泛音,和大的滑动搓滑音等演奏技法方面,使得音乐更多的音乐形式和明亮,不仅反映了一个协调一致的情节和风格,同时也让二胡的说服力变得更强。

关键词:绰音,三度打,抛弓,马嘶声,装饰打音

Abstract:"New Prairie nomads" 1973 brewing creation, in January 1974 to complete the original, in May 1975 continued draft of a erhu solo. Authors enthusiastic young generation Acura prairie relentless pursuit and triumph optimistic spirit , prais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new life love nature sincere emotion. Smooth beats the joy of music, loud sounds vibrant. Adagio and rubato released some more lyrical and filled with a cheerful nature and honest living decently taste, in terms of playing the Mongolian four turtles Hu Kam decorated playing dances intermittent tremolo tones, overtones, and large sliding rub portamento and other playing techniques, making the music more musical forms and bright, not only reflects a concerted plot and style, but also lush erhu tables convincing.

Keywords: Chuo tone, three degrees playing sound, throw bow, whinny,decorative playing sounds

目 录

1 前言………………………………………………………………4

2 整体欣赏…………………………………………………………4

2.1 乐曲的展现………………………………………………… 4

2.2 华彩的乐段………………………………………………… 4

2.3 乐段的结构………………………………………………… 5

3 具体分析…………………………………………………………5

3.1“新”字突出…………………………………………………6

3.2 把握技巧…………………………………………………… 6

3.3旋律处理………………………………………………………7

总结…………………………………………………………………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1 前 言

这是一首七、八十年代较有决定性,反响也较大的二胡曲.在那个时候特别的年代(文学革命)这首曲子的出现确实振作了人的本质丰盛了人们的音乐生活,同时也从客观上促进了二胡事业的发展。这首曲子声韵热烈欢跃,不同凡响,有浓厚的草原生活气息。

2 整体欣赏

乐曲以三部分结构展现。第一部分,快板,D羽调式,有音乐内涵想通的三个乐段组成。中部音乐包容了中慢速的抒情段和华彩散体乐段。第三部分音乐有三个乐段组成。

2.1 乐曲的展现

A.乐段:由起承转合四个方正模式组成,音乐热情奔放充满朝气,旋律中以大量快速五声性旋律音型贯穿始终,并吸取了民间乐器四胡的特色技法,形成了典型器乐的表现特征.这一段舞蹈性音乐,要具有挺拔爽朗的气质.短弓弓位不要太窄,运弓要大气,前后展开,发音要饱满,,其中借鉴四胡的装饰音必须要慢练,熟练后再回原速拉奏。结束句的快速旋律形成音势推进,终止音刚毅果断。

B.二乐段:旋律与伴奏形成紧拉慢唱的表现特征.音乐转入宽阔舒展情绪,五声性旋律与前段有内在联系,这段音乐要求宽广明亮的发音,多用长弓,左手按音不要太重.为了强调音乐的连贯性,句式之间使用了连接性的音型,所以在演奏时必须把握好与旋律主题部分的区别。末乐句的顿音、装饰音和尾部快速经过音型要准确适度。

C.三乐段;紧接前段,在现了第一段英武刚毅的情绪.乐段由两个呼应句组成,后句减速为中部音乐的过度。句尾的tr可用大三度的颤音,这是蒙古族地方音乐的表现特色。

2.2 华彩的乐段

     A.乐段如歌的抒情乐段,旋律在高音区展现,具有优美舒展的歌唱性特点。主体结构呈现起承转合的句式特征,后两句属补充性乐局,也起到与华彩段的连接作用。抒情段中的弓法出现了一些分弓和短连弓,以保证发音明亮开阔,尽情抒发赞美新生活的质朴情意。运弓力求悠长平稳,按弦不能太重。补充句以后的颤音需用大、小三度,以突出地方性风格特征。

B.华彩乐段是前段音乐情绪的发展和延续。似乎不用自由速度,但很难使音乐情绪做到尽情发挥。嘹亮开阔的旋律音调和风格是典型的马头琴风韵,仿佛眼前展现了“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场景,令人向往和心醉。音乐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意境。这段音

乐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演奏应成为内心情感的自由驱使。首句出现了3音的tr,须用内弦演奏,第二乐句作法较特殊,故做以下标记,可参考使用:

2.3 乐段的结构

A.一乐段是乐曲第一部分首段的再现,这里的速度比开始的速度稍有加快,以体现音乐情绪的发展。叠奏段是主调的花奏,全部用快速短弓演奏以增强音乐的渲染气氛,利于刻画草原健儿催马扬鞭的豪爽气概和马群驰骋的 壮观场景。连续快速音型需把握旋律框架的主题成分;力度的层次变化,依据音乐的自身旋律特征和发展趋势不做具体规定,之后的过度性片段是重叠弓与快速短弓的结合,音乐在不同音区发展,起伏跌宕,形成局部高潮。

B.二乐段出现了移宫同调的调性变化,成G羽调式。旋律与第一部分的部分音乐相似,但这里拓展了音域并加入了主调音乐借鉴四胡的装饰音。这一充满激情的紧中慢乐段,演奏者如果想拉好这一乐段就必须投入炽热的感情,还要操弦热情,发音嘹亮,充满自信的情绪。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43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