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8318字
摘 要
五音戏是在山东省内广为流传的一种地方戏曲,五音戏的发展历史悠久,说到它的诞生大约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五音戏诞生于山东省的章丘市,它从诞生到如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秧歌腔、周姑子、杂社、五音戏,尤其是周姑子戏时期和五音戏时期是五音戏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发展对五音戏的艺术特征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五音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打击,它又是怎样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传承下来的?五音戏是怎样从民间小调演变成为地方戏曲的,其艺术特征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本文通过五音戏的发展历程、五音戏发展的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得出结论。关键词:五音戏、历史传承、地方戏曲
Abstract: Wuyin opera is a local opera which is popular widely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of Wuyin opera is long. It is said that Wuyin opera was born in Qian Long year, Qing Dynasty, in Zhangqi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Up to now it has roughly gone through four periods, that is, Yangko tune, Zhouguzi, Zashe and Wuyin opera. Especially, the periods of Zhouguzi and Wuyin opera are two very important stages in the process of Wuyin opera development history. What profound influence did those two periods has i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uyin opera? It has experienced two devastating blow. Why it can be inherited in such extremely difficult environment? How does it can be from a kind of folk song to become a local opera? What i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will show the study about Wuyin opera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ts history background etc.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I will propose my own view, and draw a conclusion.
keywords:Wuyinxi, historical heritage, local opera
目 录
1 前言 4
2 五音戏的发展历程与历史传承 4
2.1 五音戏萌芽——秧歌腔 4
2.2 五音戏的发展——周姑子戏(肘鼓子) 4
2.3 五音戏的过渡时期——杂社 5
2.4 五音戏的定型时期——五音戏时期 6
3 五音戏发展的四个时期其艺术特征的演变 6
3.1 秧歌腔时期五音戏的艺术特征 6
3.2 周姑子戏时期五音戏的艺术特征 7
3.3 杂社时期五音戏的艺术特征 7
3.4 五音戏时期五音戏的艺术特征 8
结 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1 前言
五音戏是在鲁中地区广为传唱的一种地方戏曲,说到山东的戏曲,给人的第一感觉都是直腔直调的,唱词也是表达感情很直接的,不似江南戏曲那样的温柔,有着细腻的唱腔和委婉的唱词,但是五音戏却是不同于其他的山东戏曲,似乎有着江南女子的温柔,细腻的唱腔和委婉动人唱词,优美动听。
五音戏是怎样从一个农民口中哼唱的小曲子演变成为享誉全国的地方戏曲的,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它的艺术特征受何影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要从它的诞生开始来解释这些问题了。
2 五音戏的发展历程与历史传承
要了解五音戏的历史传承对其艺术特征有着怎样的影响,首先要了解五音戏的由来及其发展历程和每一时期的历史传承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这都对五音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简单了解五音戏的发展历程与历史传承。
2.1 五音戏萌芽——秧歌腔
“萌芽时期的五音戏,被称作秧歌腔。秧歌是各地群众经常采用的一种娱乐演唱形式,他的动作简单,曲调质朴易演易学,在群众中有很深的基础。”[1]秧歌的取材也是来自于乡间百姓的生活,农民在田里劳作时会哼唱一些小曲调,这些动听的曲调在百姓中逐渐流传,渐渐地人们将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内容加入这些曲调中,进行了二次创作,使得这些原本优美动听的民歌小曲融入浓郁的乡土气息,亲切易学,为人们所喜爱。在后来的发展中,秧歌又与外来的说唱音乐相融合并受到梆子腔的影响。加入说唱,使秧歌在演唱形式上又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使得原有的秧歌演唱形式变得活泼有趣,加上使用方言说唱让这种艺术形式愈发贴近群众,生活气息日渐浓厚,诙谐幽默;又因五音戏在剧情上受梆子腔的影响,丰富了原有的秧歌演唱内容,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艺术形式日渐丰满,成为农民群众爱听爱看,积极参与表演创作的一种演唱形式。这一时期在五音戏的演唱中一些曲调固定下来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将这一时期的秧歌腔定为五音戏的萌芽。
2.2 五音戏的发展——周姑子戏(肘鼓子)
“‘周姑子’又称‘肘鼓子’,‘肘鼓子’是一种声腔系统,因演唱时肘悬小姑拍击节奏而得名,是山东地区和苏北一带地方戏曲的总称。”[3]
说到周姑子戏时期不得不提到一个周姑子的传说,在清同治年间有这么一名姓周的知县,因议论当时的统治者并表示其不满遭人陷害被满门抄斩,当时只有他14岁的女儿逃了出来,为了活下去她在慈恩庵削发为尼,这个尼姑庵就位于现在的章丘文祖镇。因其姓周,被称为周姑子,姑子为何意呢?在山东方言中姑子的意思就是尼姑。
周姑子很会唱秧歌腔,她常常将自己人生的磨难和父亲的遭遇,写成唱词并配上秧歌腔曲调,自己哼唱,每当周姑子去附近村庄化缘的时候,就一路唱着自己创作的小曲,由于周姑子的小曲唱腔委婉动人,唱词真实可怜,使听者为之动容,便拿米和面给她果腹。
当时是清同治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生活在疾苦中,很多穷的吃不起饭的人当起了乞丐,许多乞丐看到周姑子用唱曲的方式来化缘可以轻松地要到维持生计的粮食,便每日到她的庙门外偷听并学唱周姑子的小曲,学会后就唱着周姑子的小曲四处去乞讨,很快的周姑子的小曲流传开来,受到百姓的喜爱。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318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