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0-2012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2023-11-25 09:11:09

论文总字数:8249字

摘 要

采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2010-2012年淮安市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分析该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生态盈亏——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差值,反映各类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再结合淮安市概况分析。结果表明:淮安市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的倍数由2010年的3.97上升为2012年的4.59,生态需求远大于生态供给,淮安市一直处于严重的生态赤字状态。最后基于淮安市的资源特殊性,就如何提高生态承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淮安市,生态足迹,动态变化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to carry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Huai’an city in 2010-2012, the change tendency of l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all kinds.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pacity ecological deficit or surplus -- Ec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to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ustainability of land use.The results show that: Huai’an city"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d.Multiple ecological demand and supply increased from 3.97 in 2010 to 4.59 in 2012,Ecological demand than ecological supply, Huai’an has been in a serious state of ecological deficit.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Huai’an City.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resource in Huai’an City, on how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words: Huai’an City, Ecological Footprint, Dynamic change

目 录

1 引言 4

2 淮安市概况 4

3 数据来源 4

4 研究方法 5

4.1 生态足迹指标体系 5

4.1.1 生物生产面积 5

4.1.2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5

4.2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5

4.2.1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5

4.2.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5

5 淮安市2010-2012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6

5.1 2012年淮安市生态足迹 6

5.1.1 生态足迹计算 6

5.1.2 生态供需情况 7

5.2 2010-2012年淮安市生态足迹 7

5.3 结果分析 9

5.4 淮安市生态承载力优化建议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 引言

生态足迹EF(ecological footprint)是由William和Wackemagel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概念和方法[1]。近年来,被普遍应用于中国的各大中心城市、甚至重要县城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为生态足迹理论做出进一步探讨。如李文利的《徐州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测算了徐州市2002年生态足迹[2];卢中辉的《1995—2010年徐州市生态足迹测算与动态分析》研究了徐州市的生态足迹变化[3];蔡广鹏,张朝琼等的《2002—2011年仁怀市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也为仁怀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4]

淮安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是中国能源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在大力发展淮安市社会经济的同时,其能源资源的消耗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其中,自然资源枯竭,生态足迹的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本文对淮安市2010—2012年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动态分析,以期为淮安市增加生态承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2 淮安市概况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也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其境内河网密布,不仅有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还有京杭运河、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纵贯横穿。

淮安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地势较为平坦,以平原为主,有少数丘陵。其中平原与湖泊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5 ,丘陵岗地面积仅占1/5,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是中国著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之一。

淮安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岩盐资源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质量好,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淮安有华东地区最大的芒硝矿,已探明储量20亿吨。淮安市的林业资源总量也居于全国先进行列,在江苏省居于第三。

3 数据来源

计算所需的基本数据包括:农产品、肉类和木材等生物资源;煤炭、汽油和电力等能源;耕地、林地、水域等土地供给数据。其中,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费数据选自于《淮安市统计年鉴》(2010-2012),各类土地数据源自淮安市国土资源局的统计资料。

4 研究方法

4.1 生态足迹指标体系

4.1.1 生物生产面积

本文将各类生物资源和能源转化成不同类型的生物生产面积,建立两个消费账户体系。

4.1.2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为了汇总全球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便于测算,要在比较各区域的各种类型土地面积时做出均衡化处理,分别用到均衡因子、产量因子。

均衡因子,可将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生物生产力的的土地面积均衡为相同生态生产力的土地面积。本文选用全球均衡因子[1],分别选取:耕地和建筑用地2.8,林地和化石燃料用地1.1,草地0.5,水域0.2。

产量因子,可表明某研究区域某一类型土地与全球该类土地在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差异程度。本文中的耕地及建筑用地选用江苏省产量因子2.14[5],其他采用中国产量因子,分别选取:林地0.91,牧草地0.19,水域l,CO2吸收用地0。

4.2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4.2.1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5]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24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