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

 2023-12-27 10:59:08

论文总字数:10078字

摘 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也发展得更加迅猛。大学生是上网群体中的主力军,网络给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大学生网络道德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道德问题,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对策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Fan Si-jia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network is also developing more rapidl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the Internet population, the network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to the students but also brings challenges. Facing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college network moralit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iming to bring the network to the students moral issues, analyzing students" network status and moral issues, on this basis, providing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 network morality; countermeasures

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支撑中国发展和前进,但同时也需要提升整体文明程度。文明程度有赖于道德建设,“中国梦”离不开道德支撑。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十八大报告也就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在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这一趋势下,网络道德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大学生网络道德无疑成为一道需要求解的课题,通过对问题的现状、出现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来共同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

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现状

(一)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1.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

网络的虚拟空间相较于现实社会,它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也显示了其超地域这一特征,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文化思想相互冲撞,相互影响,更加深刻鲜活的展现在人们眼前。网上多种信息纷繁复杂,这些信息本身又展现各异的观念和理念,作为网络主体的大学生由于未形成完整且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容易被这些信息所影响,因此,大学生在道德选择时会混乱,深陷矛盾的境地。

2.大学生群体相对而言更爱标新立异

在面对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席卷时,大学生容易接受并推崇非主流的观念。在虚拟空间,大学生网民可以不受传统媒介信息传播的束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在虚拟空间用不同的角色体验生活,任意转换自己的角色,这就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非主流取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非主流俨然成为了一些大学生追求新奇刺激、找寻心灵慰藉的工具和逃避现实、推卸责任的借口,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大学生乐此不疲地将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将清楚的东西模糊化、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1]

3.多元价值可以在网络中共存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可能会有一种价值观的肯定,同时也可能受到另一种价值观的否定。部分大学生在相对开放的空间环境中,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都还没来得及理性思考就被同化,沉醉在网络的虚拟空间,受功利主义影响,迷失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 社会化和现实人际关系的障碍

1.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不再局限于一台笨重的台式机,各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都出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此,几乎走到哪里都可以在网络世界徜徉。如今,朋友在一起聚会,很多时候大家不是在沟通交流,而是各自在摆弄自己的手机,气氛很尴尬。回到家也是自顾自的上网,缺乏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与交流。很多时间都被花在虚拟世界思考傻笑,很多人更是觉得不上网的话就脱离世界了,感觉很孤独,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手机上网。”

2.网络给大学生的社会化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就只有通过多接触现实社会,多与不同的人交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这就要求对他们,对群体要有爱心,有热情并为他人接受,有自尊心和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能包容,这些需要与外部条件互动,逐步发展到最高一级的水平,即自我实现。”[2]但由于网络的诱惑,大学生把很多时间都浪费在网络的虚拟空间,疏远了现实中的社会和人类,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3.道德情感冷漠,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通过网络社交工具进行交流,常常在网上肆意宣泄情绪,有了网络这一平台,他们更愿意逃避现实社会的交际。网上的交际不像面对面、实实在在的现实交际,它是间接的“人-机-人”的交往,在这样的交际中,省略了诸如身份、职业、年龄等社会属性。《虚拟身份:想象的自我》通过对网络行为主体的大量分析得出结论:数据网是由所有的虚拟身份组成的。“在计算机空间,网络主体身份注定能够通过许多‘世界’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3]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个人情感上麻木冷漠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像这样把虚拟角色当做现实身份,严重的甚至会缺失基本的道德感和判断能力。

(三) 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侵犯

1.侵犯隐私权

首先,个人隐私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次,社会道德要求尊重他人隐私。大学生在网络中活动必然会留下有关自己的数字化痕迹,这就牵涉到个人隐私信息,如今,信息已经成为可以进行买卖的商品,这使得个人隐私权受到潜在威胁。一些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窃取、破译他人隐私信息,并在网上肆意散播;近几年愈演愈烈的人肉搜索,一定意义上就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2.侵害知识产权

一些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网上开店卖东西,但是有的东西是仿冒产品,这使得原产品的商标和技术等被仿冒被盗用,这些都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面对新的信息体系,现有的著作权法也很难有效应对,著名的事件就有闹得沸沸扬扬的谷歌侵权门,即美国跨国企业谷歌公司(google)于2004年未经授权非法扫描570位中国作家的17922种作品上网的侵权事件,如何保护知识所有权无疑成为当下一个大难题。

(四) 网络信息的污染

1.网络空间是一个信息资源库

有用无用的信息同时存在网络,各种各样的信息交织在一起,良莠不齐,使网络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信息仓库。在网络社会中,言论自由达到了极限,这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网络垃圾信息。垃圾信息的不可控性污染了网络德育环境,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甚至导致大学生出现身心健康问题。

2.网络信息污染严重

大学生抵不住网络垃圾信息的诱惑,编造形形色色的网络邮件广告、将淫秽信息发送到他人邮箱、发表低俗言论、在网上恶意攻击他人等。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言:“失去控制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却构成信息污染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4]

(五) 网络违纪违规甚至犯罪的行为

1.网络违纪违规现象在大学生中时有发生

一些电脑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在虚拟空间遨游的过程中缺乏自律意识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充当网络黑客,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尤其是破坏一些企业的信息资料,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也危害了网络信息安全;还有的利用网络制作、复制、传播、贩卖色情淫秽物品,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2.网络犯罪行为也存在于大学生中

网络犯罪行为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或借此传播虚拟假信息从而达到以非法占有他人物质或精神财产为目的的行为。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从事盗窃、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制造、传播网络病毒,如被《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列为十大病毒排行榜之首的‘熊猫烧香’,就是武汉某高校学生李俊和雷磊所为,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网络病毒的研制与传播,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5]更有甚者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肆意散播不利国家的反动言论,极大的危害了国家安全。

二、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

(一) 大学生身心发展未完全成熟

1.大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

到他们这个阶段,每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空前高涨,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的交流欲望也空前饱满。如今,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鲜明,渴望交流,尤其是置身于新环境下,于此不谋而合的正是网络这个不断更新的大环境,它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平台,这个开放性平台相对自由,这样一来,大家可以在此尽情抒发己见,没有现实社会那样的束缚。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导致了现实社会交流的封闭性。大学生在身体发育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意识,内心想要交流但是现实中又不愿意倾诉的矛盾使得大学生把目光转向了网络,依赖网络。

2.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

大学生易出现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这样的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理与心理的矛盾,大学生心理上的成熟程度未达到生理成熟的矛盾,生理与心理的成熟并没有同步;另一方面,现实社会和普通教育环境也没有满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的需求,因此,极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自身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的时候,就想寻找一个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来放松、减压,而网络的虚拟空间正是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释放的平台。

3.大学生身心发展处在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但是,他们的自律道德较弱、道德辨别力较差,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走向极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二) 网络系统的弊端和网络文化的特殊性

1.网络系统本质的缺陷和技术上的不足

当初,网络系统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如今,它也已在千家万户中普及,但是,网络系统从出现到目前都并不完美并且一直处于一步步完善的状态,网络系统的不完善正是网络道德出现问题的技术源头。网络在飞快发展,而对于在网络社会的行为的约束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健全。目前,我国也颁布了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但对于不断纵深发展的网络社会来说,这些过于笼统且操作性不强的法律法规还是不能很好的规范网络社会的行为。

2.网络文化有自身的特殊性

“网络文化具有隐匿性和不确定性、不安全与不可控性、开放性与多元性、自主性与平等性、虚拟性与无约束性等五大特点。”[6]网络的隐匿性、虚拟性和无约束性是导致大学生将网络责任与网络行为分离的温床,在网络上,大学生言语放肆随意,严重背离网络道德要求,加速大学生的道德滑坡;不安全性、开放性和自主平等性所带来的是垃圾信息成灾,对于道德自律不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无疑对这些在网络世界共享的各类信息充满好奇,抵挡不住诱惑,这是大学生道德成长环境的一个严峻挑战。

(三) 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外在环境因素存在的不足

1.家庭方面存在的不足

网络逐渐在家庭中普及,家长的初衷都是利用网络的便捷来帮助孩子学习,但是实际情况与初衷往往有着很大的差距。部分家长对网络技术等知之甚少,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在网络虚拟空间的网络行为,还有一些家长意识到上网过程中的问题,但觉得在网上开阔眼界比浪费时间玩别的好,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更有极端的家长将网络拒之门外,这也是不可取的。

2.学校方面存在的不足

高校肩负培养大学生德育的重要责任,然而,一些高校却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忽视了该教育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上有明显缺陷。高校传统的网络教育又因为网络本身的特点带来了如教育视野和时间的不断拓展难上加难,教育成效有不确定性。当前部分高校在网络道德教育方面面临以下的问题:(1)思想观念落后,责任意识不强;(2)理论水平不高,应对挑战乏力;(3)网络知识欠缺,教育模式滞后。

3.社会方面存在的不足

引发网络道德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社会环境的复杂,社会一味地大力发展网络,在此期间没有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媒体对网络的消极影响谈的很少,甚至避而不谈,而且在设置栏目或版面时,常常会有大量有诱惑力但不适合大学生涉足的板块,这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社会对大学生上网有高度认同感,忽视对其的引导,社会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显得过于无力,也没有较完善的网络管理机构。

4.其他外在环境因素存在的不足

全球化正在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偏向于高智力人才,就业的关键是拥有高智商,这样一来,助长了大学生“重智轻德”倾向的蔓延,忽略道德的培养。拥有高智商却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违反道德规范的例子不甚枚举,甚至导致个人主义和高科技犯罪,给社会带来危害。

三、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对策

(一) 大学生自教自律,提高网络道德意识

1.提高大学生网络活动的自觉性

没有目的的网络行为会被外界牵制,所以大学生要注意把握自身行为的目的性,道德责任和义务通过大学生自觉地从事网络活动来明确,从而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避免产生道德失范问题。大学生在进行自觉性网络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要学会将网络变成有益于自己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2)规范进行网络活动。大学生在网络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利用网络侮辱诽谤别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侵犯;(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大学生应当考虑自身的全面发展,理性看待网络,适度上网。

2.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价值标准

大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且坚守道德伦理底线,防止自身产生道德失范行为。(1)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在网络这样虚拟的环境下,大学生需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需要道德来约束网络行为;(2)正视现实,挑战自我。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网络道德问题,有一些是不适应社会,逃避现实造成的,因此,大学生要面对现实,勇于挑战,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3)理想远大,目标明确。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以大学生要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用积极向上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

3.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大学生的自律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加强“慎独”精神,就是要自我约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1)谨言慎行,在网络接收和发布信息的时候要从最基本的文明言论做起,不散布谣言,理性看待有争议的问题。要端正自己的网络行为,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严肃对待每一次的网络行为;(2)谨小慎微,一句话概括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要防微杜渐;(3)慎隐,网络这样的虚拟空间是隐蔽的且没有现实社会的外部制约,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充分展现大学生应有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 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构筑“三位一体”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

1.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

社会要善于利用大众传媒,如将道德行为公益广告投放市场等方式来呼吁加强建设社会道德,因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方面是和谐的网络社会,所以社会也要努力为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来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外部环境。

2.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首先,要开展德育理论研究,加强网络德育工作。高校的课堂教育可以加入网络道德这一项内容,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将网络道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相结合来传播主流价值文化,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入文明的方向;其次,要建设绿色的校园网络,净化校园网络道德环境。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活动的整个过程能让大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和成熟的三观,道德意识更容易被启发,因此,在网络活动中也能由他律向自律转换;最后,建立高水平的德育工作队伍,完善网络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同时也要及时更新自身的德育知识,真正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控的能力,避免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3.家庭要对自己的孩子正确引导

首先家长要提升网络意识,家长要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不光了解网络的积极影响,也要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认知,从而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沟通,指导孩子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提高其选择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4.社会、学校和家庭要通力合作

社会、学校和家庭要相互支持并且相互配合,紧密结合三方力量,形成教育网络,共同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做出努力。

(三)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确立网络监督机制

1.网络安全技术有待完善

当前,网络的安全水平不够成熟,网络安全技术也还不够完善,而缓解网络道德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完善网络相关技术。解决技术上的难点是网络面临的首要问题,不仅要加快网络信息控制的研究,更要对网络安全技术做出进一步的研究。要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制定网上身份证等手段防止网络欺诈;面对病毒或黑客攻击,要善于应用安全防护和杀毒软件等来抵御,利用防火墙等技术手段控制;设置口令和加密数据来加强控制重要信息的泄露等。加强网络技术上的安全性是网络道德建设至关重要的一步。

2.要确立网络监督机制

同时,确立网络监督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监管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强化管理网络道德教育信息。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做到科学透明,并有监控程序;其次要对网络道德教育的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分解,让每一个部门和个人都能对被分配到的环节具体管理并负责,促进网络道德教育权责统一,获得一定效益。另一方面,要完善安全技术,加强监控。建立专门机构,比如成立“网民认证中心”等,用技术和监管机制规范网络行为,使网络主体与网络行为一一对应,网络主体能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

(四) 建立并完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1.网络需要基本秩序

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空间,但是也需要一个基本秩序来保障它的生存和发展。要建立这样一个秩序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网络社会有它的特殊性,要立足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来建立并且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有共同的普遍性,网络社会还可以看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一种延伸,在建立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时可以借鉴现实社会的道德体系,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在网络活动中不断实践从而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形成更适合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并且能同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统一成一个多元体系。要求大学生知道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意义,再加以学习多元的道德规范,指导大学生无论在虚拟或现实的社会都要遵守道德规范。

2.健全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

网络社会之于现实社会,毫无疑问它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是高科技网络技术的拥有者,网络道德问题一旦出现,对大学生的危害往往更大。“《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电子签名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施行,初步结束了我国在网络管理方面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局面。”[7] 随后也陆续出台《中国互联网网络版权自律公约》、《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这些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现有法律法规还是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违规行为。有鉴于此,针对网络不断发展的现状,相关立法部门应该立足于新情况与新问题,或修改、或补充、或完善原有存在不足或缺陷的法律法规,并且要将促进网络道德规范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切实高效地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法规。当然,在追求网络规范的法制化的过程中,也要适度而为,要抓准网络道德与法制之间合适的衔接点。

(五) 借鉴其他国家有关经验

1.五个国家的有关措施

美国将分级管理制度严格用于娱乐软件行业,也就是将产品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产品卖给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如果违反这一制度,随意将游戏软件卖给青少年,该商店则会受到处罚。著名的“计算机伦理十诫”也是由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同时该协会也定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要求其成员遵循;英国的家长们更倾向将孩子带到教室外参加活动,减少了孩子的上网时间并且丰富业余生活,孩子即使上网,家庭网络也基本都安装了监视器或过滤软件,保证孩子在绿色的网络世界徜徉;法国政府则是制定了严惩制作和向青少年传播淫秽图像的人的法律,同时也重视家庭教育,要求制定让学生合理上网的家庭公约,这些措施都有效避免网络道德问题;日本政府严格控制经营性网吧,而且网络游戏作品都要经过专门机构严格的审查;韩国较早意识到网络成瘾对学生的伤害,在2001年成立“网络中毒咨询中心”,开展预防讲座,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帮助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国外这方面精华来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加以教育,使大学生自省其身,意识到自己要负责所做出的网络行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07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