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生成机理及化解对策

 2024-01-03 09:28:47

论文总字数:8641字

摘 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转型在带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矛盾范围的扩散、利益性的突出使得矛盾更为深层化和复杂化。如何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演变态势进而寻求化解路径,是关系到改革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全局性工作。

关键词:社会矛盾;生成机理;化解对策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ocial conflicts

Wang Si-q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stag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in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Social contradictions transition presents many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Proliferation of contradictory range of outstanding interest makes more profound contradictions and complicated,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n seek to resolve the path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situation, Is related to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overall work.

Key Words: Social conflicts;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一、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特点

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使得我国跨入了一个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期意味着社会结构、社会机制面临着大转变和大调整,因此,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矛盾呈现出了新特点、新格局。

(一)矛盾主体构成的复杂性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两大劳动力分工的新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和多样化,社会矛盾的主体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首先,作为社会矛盾主体的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内部都发生了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工业的举措使得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的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不断上升。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除了原有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我国有涌现了一批新的社会阶层。其三,在当代社会阶层之中出现了三大利益群体:普通劳动者群体,经营管理者群体以及生产要素所有者群体。其四,随着我国社会所有制关系的不断变革和分配体制的不断调整,原有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也逐渐被打破。这一系列变化加剧了矛盾主体之间的矛盾。

(二)矛盾的层次性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结构与其他任何一种事物一样具有层次等级。在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系统内部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社会矛盾。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构成来看,其内部结构中至少存在着四个层次的社会矛盾。第一层次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中最高层次的矛盾,也是研究、探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以及其他矛盾的逻辑起点。第二层次即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三层次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内部突显的矛盾;第四层次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具体矛盾,这一矛盾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普遍性矛盾的构成因素,同时又是社会矛盾系统中的子系统。

(三)矛盾的开放性

在唯物辩证法这一广阔视野中,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整个宇宙就是由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构成的大系统,而具体事物的存在则是这个大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子系统。矛盾的普遍性蕴于特殊性之中,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决定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系统存在的开放性。当代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其作为宇宙间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存在,同样具有开放性。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开放性,又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矛盾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根据唯物辩证法对开放性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开放性定义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中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内部矛盾的正确处理和解决,对于处理外部矛盾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外部矛盾的正确处理也有利于内部矛盾的解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开放性。

(四)矛盾处置难度加大

当前,许多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处理难度加大。

1.群体性事件一般有较多的人参与、而参与者的情绪又较为激烈,因此,事件一旦爆发,不仅会产生恶劣的影响,而且很难处理,有些地方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警力来平息事态。“据香港《大公报》披露,1994-2004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从一万多起上升到了7.4万 多起,参与人数从73万人次骤增到了376万人次,均增长了4倍多。”[1]

2.政策性问题难以落实。一些矛盾和冲突往往是带有全局性和政策性的共性问题,并不是依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如反映村干部挥霍浪费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基层矛盾中极为头痛的问题,因为法律上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即使是查实了,也只能依法罢免或组织外处理。

3.关联性矛盾难解决。现实中许多矛盾往往相互联系的,处理完了甲的问题很有可能马上又会冒出乙的矛盾,导致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经常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

4.历史性积案难以查纠。有许多的信访案件或问题,由于跨越的时间太大,导致在解决过程中连查找原始资料都十分困难,更别说想要彻底解决了。

二、我国社会矛盾的生成机理

(一)社会政策调整中利益格局的转变加剧了社会矛盾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不仅难以避免,而且是极为重要的,每一次社会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不可能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益,因此,没有受益的社会成员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在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相应的补偿,由于政府财力的匮乏,这些合理补偿无法得到满足。政府机构内部层级臃肿,权责不明,办事推诿,有些人甚至不负责任,不讲原则,无视规矩。有的对上访者搪塞应付,扯皮推诿,符合政策的提议久议不决,不符合政策的教育不得力、劝阻不坚决,态度暧昧,听之任之;有的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导致在具体问题上不能“一碗水端平”,人为制造矛盾,从而最终造成了一些社会成员同政策制定及实施者之间的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几乎没有市场和社会,所以利益格局相对比较简单,利益冲突也不明显。而在改革之后,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的不断变化调整伴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动,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利益格局变的多元化、多层化,因此也更加复杂化。而这些经济政策中,一些立法的更新没有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政府、企业或个人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引导,导致行为的随意性,容易引发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有些政策法规对群众利益考虑不够充分;有的政策法规带有浓厚的部门利益,未能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一系列都将导致社会各阶层、个主体之间的需求不断变化,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加剧。

(二)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在现代化进程中,整个社会想要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把发展重点放在城市建设上,对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结果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差距,造成了城乡、区域发展的矛盾。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政策更主要的是追求效率,坚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现实情况是,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确实是先富起来了,但是先富起来的是否做到了带动后富呢?根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3.13倍。虽然发展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一定的收入差距,但是如果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则会导致中低收入阶层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产生不满。邓小平说过,如果富得越来越富,穷得越来越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矛盾。

(三)社会不公平加剧了民众的社会焦虑感

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人类一个用未停止的梦想,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曾经经历过一个平等程度相对较高的时代,但同时却无法提高效率。因此,需要对这种公平进行改革。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政府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政策,这种改革的思路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同时,却也扩大了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公平问题日益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矛盾的重要来源之一。当代中国,社会不公已经是一个公认的比较明显的现象。社会不公现象虽然表现在多个方面,但最为突出的还是表现在贫富差距方面。社会不公必然会导致大量的社会矛盾。对此,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理解。

1.社会公正与社会基本制度的安排息息相关

一旦一个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就意味着人们在利益的分配方面产生了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3年在全国城市范围内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社会上当官的与老百姓是第一队最容易发生冲突的群体,穷人与富人是第二对最容易发生冲突的群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第三队最容易发生冲突的群体。”[3]在这样的情形下,利益受损的一方便会对另一方产生不满,他们便会寻求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甚至会采取一些抗争社会的行为。

2.广泛的社会不公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社会不满情绪

社会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处境好的人和处境不好的人在进行自我总结时,有着明显的差别。处境好的人在进行自我总结时,往往会将成功的主要归于自身的能力、勇气、意志,等等。而处境不好的人在进行自我反省时,则容易将自己的不成功归于外在原因。以此来观察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不公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不少由于社会不公问题而导致处境不好的社会成员会将造成自己这样处境的原因归于社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对处境较好的群体乃至对社会产生一种对立的心态。

(四)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非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造成的负面影响加重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民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参政意识不断提高。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导致思想的多元化。部分群众在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增强的同时,法制意识、义务观念却没有相信提升,导致维权的方式不当。一部分率先富裕起来的人价值观变得扭曲,生活极其奢靡浪费,对低收入者缺乏同情心,引起社会中下层的“仇富”心态。加上官员的腐败行为和官僚主义作风,一部分社会成员出现了“仇富”心态,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甚至对抗心理。而我们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方式陈旧,再加上敌对势力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渗透,使得一些人个人主义无限膨胀,社会责任感淡化,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极易采取过激行为,危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三、我国社会矛盾的化解对策

矛盾调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项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充分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矛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加大政策调节平衡的力度,完善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

政策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杠杆。在政策的制定上,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把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要充分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使各利益主体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平等有序的实现自己的利益的法律制度,就成为控制当前社会利益冲突最理性的选择。”[4]在政策的执行方面,要坚持照章办事,尤其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必须坚持“一碗水端平”,防止群众心里产生不公平感。

除了政策方面的调节,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社会利益反映了人类行为中某些最健康的倾向。”[5]利益调节机制是调适、整合各方面利益关系以及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之一。在实际的协调过程中,一方不愿放弃既得的利益,另一方想要争取更多的利益。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残酷,其矛盾很难自行调和,必须以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为准则。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仅依靠政府某些领导、或社会某些群体的力量,固然能够解决一些利益矛盾,如总理帮农民工讨欠薪等,但这种协调方式容易因政府工作重心的转变而改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唯有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才能最终实现利益协调机制的稳定运行。要想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就应当把利益协调机制中所有适宜立法的部分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严格执行,在国家强制力的干预下逐步理顺利益关系,形成涵盖全社会的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必要向福利制度比较完善、利益协调比较均衡的国家学习,借鉴其在长期实践、反复摸索中形成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一套适合我国的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

(二)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缩小城乡、区域、行业间的不平衡

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有其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要协调这一矛盾,需要从城市和农村、各区域分别着手。

1.对于农村来说

首先是要以制度来维护“人”的利益,在农村,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农民为根本点,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农民长期被剥夺的状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农民对经济利益的要求最为迫切,因此要在经济制度上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其次是用制度保障“物”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有政策是不够的,必须用经济制度确保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使这项历史任务获得长期稳定的物质支持,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的局面。

2.对区域来说

首先要保持东部地区原有的发展优势,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尽快把重心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来,其次要其他地区多头并进,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主要是鼓励东部地区帮带中西部地区,加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互帮互助的机制。最后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凡是对环境有害的产业,必须坚决的拒之门外。

(三)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对于收入分配不公平这一问题的解决,党的方针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方面的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分配体制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时间已经经过了几十年,这一举措确实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却也伴随着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产生,造成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引发民众矛盾。为此,我国政府应在效率优先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充分重视社会公平公正,从实际出发,追求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结合。

1.要保证社会成员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政府在初次分配中,以效率为前提,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还要控制垄断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

2.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实现公平地再次分配。国家需要以公平为原则,通过政策的调整有效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广大职工尤其是普通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问题,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近年来,我国加强贯彻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全面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未来几年,国家应该进一步规范、细化救助标准,确保社会救助对象生活安定,建设好社会稳定的托底工程,避免困难群众因生活无着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6]给予弱势群体关怀,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居住、生活、教育、医疗条件,这是维护党的执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法制思想文化建设

加强法治思想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通过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律进机关、法律进社区活动,大力普及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引导民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运用法律法规维护切身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本质体现。对于调节当前社会矛盾起到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能从思想上规范人们行为,对于矛盾的产生能够起到从源头上遏制的作用。要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来说分为两大点:第一,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一全党,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第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具体必须做到:

1.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基本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新一代人。

2.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诚如庞德所指出的,“在近代社会,法律成了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7]

3.必须培养社会主义社会成员正确的经济思想和民主观念,使人们的思想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需要。

4.必须加强对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我国社会现在存在大量的个人主义和拜物主义思想,这就更需要对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鼓励人民为国家、为集体而劳动,使人民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

四、结语

“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8]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时期,全面的社会转型意味着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动,意味着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也意味着就社会矛盾的产生。可以说社会转型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是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上便是我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一些粗线的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德军.和谐社会首重稳定 群体性事件多发亟待关注[N].大公报,2005-07-06(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64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