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高校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模式创新

 2024-01-04 10:46:36

论文总字数:8334字

摘 要

淮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淮安高校红色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反映实际运用中的问题以及创新手段等方式促使淮安高校对自己日常德育中的相关工作进行反思,创新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的模式,为淮安高校进一步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并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供相关支撑。

关键词:当地红色资源;淮安高校;创新方式

Emotion Teaching in the Political lesson in Middle Schools.

Cao Ji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Huaian a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contains the rich red resources. We through field visits, questionnaires, and using the Internet, the library of huaian red resources for tools such as comb, and investigating the huaian college red resources utilization, through reflecting the problem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way to huaian for related work in its daily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reflection and innovation model using local red resources, for huaian college further make good use of the local red resources and provide relevant support for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The local red resources;huaian college;Approach to innovation

淮安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是一座有着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等约129处革命遗址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它将革命精神化抽象为具体,不仅有利于高校爱国精神的教育还有利于加强高校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学习与思考。而今,淮安各高校逐渐重视红色资源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采用不同的手段利用红色资源,但收效甚微。因此,反映淮安高校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淮安高校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淮安六所高校: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淮安食品学院、淮安信息学院、淮安南方学院、淮安财经学院进行了调研,主要考察了高校红色资源利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到数据并加以分析,总结归纳出淮安各高校在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进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横向上,高校间未形成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的机制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教育资源。[1]红色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意义逐渐凸显,即有助于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高校也积极地运用红色资源这一重要手段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教育。本次调查范围广,对象多,涉及到淮安所有高校的在校生,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实地走访与淮安各高校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高校对于红色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而是主要靠学生们自发的进行活动。部分高校仅仅为学生们展示了淮安的总体概况,红色资源方面也是重点突出几个著名的革命遗址。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等。另一方面,在问卷调查中涉及高校对于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从:学校开展与当地红色资源相关活动的频率、高校如何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于高校对红色资源利用程度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所归纳的数据显示:高校间对于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而横向上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重视程度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一方面归结于高校学生的主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归结于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未对学生进行有关红色资源利用方面的引导。

教育风气的形成对于当地红色资源教育方面的利用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淮安虽作为拥有众多革命遗址的革命老区,但这座城市的高校间利用红色资源的风气尚未形成。这样就会出现无规则、无联系的零散状况,众多高校很难达成一致,难以产生共鸣不利于将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最大化。若淮安高校间形成一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风气,高校间不仅可以通过竞争、联合、交流等方式促进红色资源教育意义的最大化,也会使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的收益最大化。交流渐进式的学习不仅避免了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碰壁与误区,在实践中也促使各高校在良好的氛围下争相利用红色资源有利于教育的手段与方法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共鸣更加促进作为教育客体的高校学生,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与熏陶。

(二)纵向上,高校间未充分理解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的意义

通过红色资源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树立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还有利于高校学生形成深厚的民族情感。不忘历史,牢记过去,红色资源始终作为当代高校学生的动力源,让他们奋发向上,毫不懈怠。通过调查了解,淮安高校中的许多学生对于红色资源的概念并没有理性的、正确的认识,只是感性上的了解。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在运用红色资源时并不注重向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介绍,导致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出现。在此我赞同魏本权的观点,红色资源是独特的人文资源,它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革命传统、革命文化等精神文化遗产,也包括体现红色精神的物质形态 [2]。目前淮安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数百处的革命遗址,但真正为高校学生所熟知的却寥寥无几。此外红色资源作为教育用途,淮安高校大多的学生认为只为参观游览,他们自己并没有认识到红色资源对于自身有何意义。高校也没有做相应的引导学生心中并未明确学习并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目的,导致没有达到高校利用红色资源的预期教育效果。

从深度上说,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与重要的历史价值,单纯的通过对历史遗址进行观赏以及通过图片、电影的赏析等方式展现的单一的物质方面的教育并非能达到红色资源自身的教育价值与意义。红色资源的利用应当与高校学生的意识的感性教育相结合,这才能使学生们真正的学习好并充分的认识到红色资源的实际价值,从而激发高校学生浓厚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情感。而今各高校对于红色资源利用多数持的是放任的态度,即放手让学生通过团日活动、班级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自行学习,没有进行相应的引导,也没有在红色资源活动后进行深刻的思想深入及教育如全校性质的学习与交流,让红色资源的精神以及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

实践意义不高主要体现在实践主体与对象和实践手段两个层面。从实践主体来说,一方面,作为实践主体的高校学生并未形成真正利用好红色资源的想法与观念。因此在学生们在实践行动上以及积极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红色资源是一个系统的红色革命精髓,实践中作为主体的高校学生们在思想上泛化红色资源,从而难以真正的掌握红色资源。从实践对象来说,一方面,作为红色资源的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对高校学习红色资源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加以重视。他们没有积极的向高校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另一方面,作为红色资源的物质载体的革命遗址在展现红色革命的手段以及方式上比较局限。大多是以图片、革命遗迹的展示以及恢复的形式,从而不能更加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实践手段上说,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之间并没有相互进行有机联系,而是单独开展实践,。若是两者相结合,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即高校学生帮助红色资源区进行管理并提供帮助,红色资源区的工作人员结合高校学生在其中树立好红色革命精神以及爱国热情,实践的意义则会更强。毛泽东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创新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的模式,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创新高校利用红色资源教育的模式

红色资源对塑造大学生的个人品格,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坚定爱国信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说:“根据我国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4]从实际行动中探索学习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崇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淮安高校在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仅需要靠各高校的努力还要靠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红色资源展现的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具有政治主导性、科学展示性、民族传承性、客观真理性的特点,红色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决定了它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5]

(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新型价值观念

观念的树立不仅仅在于教育主体,也在于教育客体,乃至于全社会观念的树立。红色资源对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从红色资源承载的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等特点来说,其是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珍贵教材。[6]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当地各高校不仅要在意识上有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观念还要明确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目的、方向以及目标。树立观念就要求各高校在利用红色资源教育的始终都要将精神渗透到学生活动中去,与学生接受与挖掘红色资源价值以及其意义相互呼应。上述的渗透并非在学生与红色资源接触与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进行控制与规定,而是以树立科学的宏观引导方针为主,介于无为而治与事必躬亲之间的指导方式。如在活动前树立学生们利用红色资源的实践意识并指明方向,活动结束后总结心得并形成校型乃至区域型的教育网络。更进一步可将其作为学校一项教育实践课程进行规划实施。

作为教育客体的高校学生也应对本地红色资源的利用进行重视,利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灵敏的社会知觉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崇高的革命理想与信念。胡锦涛说:“艰苦奋斗、自觉奉贤,使我们党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大力发扬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大力发扬一心为民、自觉奉贤的优良作风,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扎扎实实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7]可见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一方面应树立新型正确的利用学习红色资源的观念,抛弃被历史以及实践证明了的错误的陈旧的以及盲目消极的毫无任何信念不稳固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应树立创新学习红色资源的方式与过程,加强红色精神的体会及学习,积极配合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倡导与倡议。

城市观念的树立宏观上是指整个淮安市要形成学习红色资源,宣扬红色精神的风气。在这种风气下政府、企事业单位、街区、高校等形成红色资源利用网络。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充满爱国精神与民族热情的的风气,红色资源的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现实情况下,淮安市有着众多的革命遗址为这种风气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作为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足以以之为基点不断的去深化学习与传播红色资源利用的精髓。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也为过程中高校学生学习红色精神,保护红色资源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各高校间乃至整个淮安市形成一种超脱舆论道德的新型的价值观念。

(二)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教育利用模式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在精神文化层面给予学校教育激励作用并通过固定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然而在实际过程中高校利用其进行教育的手段不当或是老套限制了教育客体对于其价值的学习和吸收。每一处红色资源自身就是一个有机联合的整体,整体中的每个要素如红色遗址、红色精神、红色故事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能产生质的作用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因此创新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形式以及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8]

首先,创新利用红色资源教育手段就要实现利用红色资源的方式创新。对于同样的红色资源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形式学习红色资源,对于红色资源的教育结果产生很大的区别。问卷调查显示,本科高校利用形式的多元化、利用红色资源的效果明显比部分专科院校比较单一老套的形式要好的多。对于高校学生,不仅加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还满足了他们对于红色资源了解与学习的需求,激励他们利用更加创新更加活力的方式学习与践行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联系基层。作为单一的学生群体可能对于红色资源的学习与利用不能得心应手,联系基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口社区共同进行红色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红色资源的本土化认识,还有利于产生较强的社会效益,引起整个社区乃至整个淮安市的关注。另一方面,高校的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可与红色遗址管理部门联合,走出去。作为管理部门自然对于红色资源的情况比一般人要了解的多,高校学生可以与其形成帮扶,协助管理人员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以及遗址文化精髓的宣传,管理人员则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红色意识,进一步学习并践行红色精神。

最后,还可以在整个城市的高校间进行联合活动,形成学习红色资源的浓郁氛围。

实现途径创新,不仅要利用好传统红色资源的利用方式,如观看红色影片、红色遗址图片展、参观游览红色资源等,还要增强实践性,加强可实施性。在校园中、红色资源区域、城市中随处可以实现红色资源的利用。在校园中,高校学生可以对学习过的红色资源的相关知识以及图片进行整合,开展“红色资源大讲堂”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自身对于红色资源的红色精神的理解,还进一步对红色资源进行传播,树立学习红色资源的风尚;在红色区域,高校学生也不仅仅停留在参观红色资源的表层,可以进行“我做一天红色资源讲解员”等实践活动。与红色资源管理区人员进行互动不仅加强实践的能动性,还提升了学生们的兴趣更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教育的意义;在城市中利用红色资源,在淮安市的街道中或是红色资源所在地,开展“携手唱响红歌”、“为革命精神赞诗”等活动,不仅丰富了红色资源的展现形式,使红色资源立体化,增强了群众性以及群体智慧性,使得群体共同学习红色资源并将红色资源的精神以及精髓发扬光大。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飞信、博客、微小说等网络资源加强红色资源宣传力度。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达,作为高校的学生们在运用网络技术上更为活跃,因此利用网络的功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网络图片、文章简介以及红歌资源观后感都能引起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

(三)挖掘独特价值,打造高校特色文化

红色资源作为中华名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对高校学生的精神有着指引、振奋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刻的挖掘红色资源的独特价值,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红色资源利用于教育,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还有利于打造校园文化,树立校园风气。学习与弘扬红色资源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民族精神,还可以将其转化为校风学风的建设上。以青少年为例,由于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对于过去的历史缺乏感性的认识,在利用红色资源时,要根据当代青少年不同的年龄层次、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选择他们易理解、易接受的“红色因素”加以提炼升华。[9]根据淮安本地的红色资源,如根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总理的红色精神各高校可以竞相开展“创周恩来班,扬红色精神”的活动,不仅可以以伟人的名人名言作为高校的办学宗旨与校训,还可以利用红色文化提升高校道德教育。红色资源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在高校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将其进行凸显,如可将宿舍楼以红色精神或伟人典故命名或是定期播放红色影片、每学期评选出具有红色道德文化的高校学生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于此同时,各高校间可以专项分工突破红色资源的深刻含义,每学期固定时间进行知识小竞赛。争相对红色资源进行挖掘与学习,从中探索出适合各高校并与高校特色相结合的红色文化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力量,打造出具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四)牵手地方政府,营造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氛围

当然,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大环境还要靠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现阶段,在全国掀起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潮中,政府更应加大力度对当地红色文化进行宣传,促进群众对红色精神的学习。基层街道社区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栏、宣传标语来宣传淮安本地的红色资源,倡导公民共同保护与学习。在各个社区,可以在社区服务站粘贴或树立红色精神与促社区和谐的宣传展板;在普遍使用的数字电视中,大力对红色资源进行宣传,传播宣传口号,倡导全民学习;在群众聚集的公共文化场合如大运河文化广场、黄河文化广场等通过播放红色影视纪录片或举办讲座等方式对本地红色资源进行传播,引起全民的共鸣。

其次,要加强本地红色资源物质载体的教育性。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于红色资源区域管理人员对于红色资源知识以及其在教育方面的专项培训,使其不仅要了解还要能够详细的为高校学生乃至参观人员详细解说相应的红色故事以及红色文化。携手当地居民以及高校学生适当的开展红色精神相关的活动,如唱红歌,红歌会是一种“通过歌唱革命年代的歌曲来颂扬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昭示人们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10]

最后,政府教育部门可加大红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进一步加强利用红色资源教育的意义,让红色课本或是红色篇章走进高校。通过革命小故事,红色伟人传记等方式让红色资源通过书本的方式走进课堂。同时学校可以联系老战士以及红色资源研究专家以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携手高校学生共同学习并推进淮安当地红色精神的弘扬。

参考文献:

[1]张泰城.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3)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33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