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2103字
摘 要
: 目的:分别用动态浊度法和动态显色法检测注射用维生素c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并对两种方法作分析比较。方法:先分别确定动态浊度法和动态显色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标准曲线和稀释倍数。并通过测定供试液中外加细菌内毒素的回收率进行干扰试验,确定样品中线性范围并定量测定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结论:采用动态浊度法样品在稀释120和160倍时对试验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分别为102%和103%。而动态显色法在稀释120倍时对试验无干扰作用,内毒素回收率为98%。用动态浊度法和动态显色法测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关键词:动态浊度法,动态显色法,细菌内毒素,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
Abstract:objective: Use two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e of bacterial endotoxin in vitamin c injection . Method: kinetic turbidimetric and kinetic chromogenic substrate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generate the standard curve and dilution rate of test sample. Bacterial endotoxin was added into test sample for interference test. Linear range and bacterial endotoxin in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 the kinetic turbidimetric method endotoxin test was not interfered by 120 and 160 times diluted solution. The recovery rates of bacterial endotoxin were in 50%--200%, and were 102% and 103%. Kinetic chromogenic substrate method endotoxin test was not inferred by 120 times diluted solution. The recovery rate of bacterial endotoxin was 98%. Use kinetic turbidimetric and kinetic chromogenic substrate methods were acceptable.
Keywords: kinetic turbidimetric method , kinetic chromogenic substrate , bacterial endotoxin , vitamin c injection , content determination
目录
1 前言 3
1.1维生素的阐述 3
1.2 内毒素与内毒素检查法 3
2 试验材料与器材 5
3方法与结果 5
3.1 实验条件 5
3.2 细菌内毒素限值(L)及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确定 6
3.2.2 供试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确定 6
3.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6
3.3.2 预干扰试验[16] 8
3.3.3 动态浊度法干扰试验及检测及结果 9
3.4 动态显色法中细菌内毒素标准曲线的建立及干扰性试验 9
3.4.1 标准曲线的建立 9
3.4.2 干扰试验及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 10
讨论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前言
1.1维生素的阐述
维生素c注射液即维生素c的灭菌水溶液含维生素c(C6H8O6)应为标示量的93%--107%,可用于坏血病,慢性铁中毒,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各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等辅助治疗[1]。维生素c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须营养素,可由生物体的代谢制造出来。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保护身体免于自由基的威胁,同时也是一种辅酶[2]。来源较广泛,多来源于新鲜蔬菜与水果。维生素缺乏症状包括:一般症状,出血症状,骨骼症状及其他症状。一般症状:起病缓慢,维生素缺乏需3-4个月才会出现,病人常有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症状。儿童表现为易激怒,体重不增,可伴低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出血症状,皮肤淤点为其较突出的表现,病人皮肤在受轻微挤压时即可出现散在出血点,皮肤受碰撞或受压后容易出现紫癜和淤斑。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有毛囊周围角化和出血,毛发根部卷曲、变脆。齿龈常肿胀出血,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等,牙齿可因齿槽坏死而松动、脱落。亦可有鼻出血、眼眶骨膜下出血引起眼球突出。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病人可因此突然发生抽搐、休克,以至死亡。贫血,由于长期出血。另外,维生素c不足亦可影响铁吸收,患者晚期常伴有贫血,面色苍白。贫血常为中度,一般为血红蛋白正常的细胞性贫血,在一系列病例中亦可有1/5病人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骨骼症状,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导致假性瘫痪。在婴儿早期症状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状体位,对其四肢的任何移动都会使其疼痛,主要是由于关节囊充满血性的渗出物,四肢只能处于屈曲状态而不能伸直。患肢沿长骨干肿胀、压痛明显。少数患儿在肋骨、软骨交界处因骨干骺半脱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称作“坏血病串珠”,可出现尖锐突起,内侧可扪及凹陷,因而与佝偻病肋骨串珠不同,后者呈钝圆形,内侧无凹陷。因肋骨移动时致疼痛,患儿可出现呼吸浅且快。维生素的补充方法有食补和药补,食补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药补可通过药片或注射液等方法。
1.2 内毒素与内毒素检查法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成分,其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内毒素为外源性之热源,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源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当内毒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时并不产生危害,但内毒素其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时血液时则会引起不同的疾病。因此,生物制品类﹑注射用药剂﹑化学药品类﹑放射性药物﹑抗生素类﹑疫苗类﹑透析液等之际以及医疗器械材料必须经过内毒素检测。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细菌内毒素检查(BET)是药品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即鲎试验法,是1964年由美国学者Levin[4]和Bang[5]发现,1968年正式建立的一种定性或定量检测微量细菌内毒素的分析方法[6]。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7],在药学、微生物学及临床检验等领域应用广泛。197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承认鲎制剂是一种用于检测的生物制剂[8-9]。在1980年,美国药典收载此法,而后英、德、意等国相继收载这一检查方法。1983年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全国范围的大输液和放射性药品鲎试验检查法。1995年,中国药典收载修订后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取消了热原检查法。2003年,对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在我国临床开展应用。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快速诊断,可直接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及脑脊液进行检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的发现内毒素疾病,从而迅速采取果断的治疗。在公共卫生方面,通过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对水源、食物、饮料等进行内毒素检查,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水平及以下,预防疾病,以保障人民的健康。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药品和生物制品等开展的比较早,如美国收载检测的品种已上升到600多个。国外用这种法检测医疗用具中的内毒素污染含量的研究进行的较国内深入。有关资料显示,正常人血中内毒素浓度应小于0.1 EU/ml,大于此值可诊断为内毒素血症。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103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