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与社会信任机制的培育

 2024-02-04 17:58:24

论文总字数:11339字

摘 要

21世纪,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怀疑的时代,很多事情不得不让我们对社会信任产生怀疑,不信任的对象从亲人、朋友、陌生人、企业到政府,一系列的社会事件摆在我们眼前。诚信在我们的社会中是多么的重要,俗语有云:人无信不立。我们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妥善处理好社会信任危机显得迫在眉睫。本文从社会心理、惩罚和监督机制的缺位、中国长期的官本位思想、社会转型期精神体系建设的不足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信任缺失的部分原因,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信任度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任;信任缺失;原因;对策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current lack of social trust

wujial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our human life in a skeptical age, many things had to let us cast doubt on social trust, distrust from relatives, friends, strangers, and enterprises to government, a series of social events put in front of us.Honesty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society, as the saying goes:people who are trustworthy.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has reached a bottleneck,and properly handle social trust crisis is imminent.

This paper from the social psychology, punishment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the lack oflong-term Chinese official standard thought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the spirit of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caused by the lack of trust in part, and how to improve China"s social trust is discussed.

Key Words:trust; trust lost; cause;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社会信任缺失的感想

光阴似箭,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了,在这几十年里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吃饭都成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向小康水平迈进,吃饭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不再是困难。还记得高中时某篇课文中有两幅图片的对比,一幅是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穿着深色或者灰色的中山装样式的衣服,从头到脚包裹的很严实,另一幅是改革开放后人们在集市上穿着艳丽的衣服,样式新颖,人们不再包裹的那么严实。可见,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的思想上的解放,然而,正如所有的硬币都有正反面一样,改革开放确实给我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随之而来的坏的影响也是我们挥之不去的难题。

近年来,老人摔倒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以前看到老人摔倒,我们可能第一时间去把她扶起来,可是现在,我们不敢,我们怕被讹上;现在的我们看到美味的食物欣喜的同时也在忧虑,食物卫生吗?是否有农药残留?猪肉是否是病死的?又或者是被注水的?无数疑问在我们心头跳动;明星一直被无数人崇拜着,现在中国的网民数逐年增长,网络已成为大众传媒的不可或缺的途径,网络每天都有很多关于明星的新闻和视频,本该是娱乐的东西被炒作绑架,真真假假;临近毕业,毕业生忙着求职,各种各样的面试扑面而来,很多人想到的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而是四处托人找关系……其实我想说我们人每天压力那么大,我们不想去怀疑这怀疑那,真没有那闲工夫,但是很多事就那么真真切切的发生于我们的周围,给我们的生活蒙上霾。所有发生的一切逼迫我们只能选择用怀疑来设防,在草木皆兵中求生存。

我们社会的病毒是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和贪赃枉法等等,这些病毒在不断浸透我们的日常生活,给我们的个人、我们的家庭、我们工作的单位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很大的损害。我们的社会被蒙上了不信任的阴影,社会病因此而产生,即信任危机。

吉登斯认为信任一共涵盖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另一方面是人和物之间的信任。”[1]信任就是一种本体性安全,它与当今社会和危险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社会信任危机的现状

(一)对政府的不信任

政府在百姓眼中本该是权威的象征,人民群众的利益由我们的政府来保护,我们就像孩子生活在政府的庇护下,曾经的我们是有安全感的,因为曾经的我们信任政府,现在的我们对政府没有了安全感,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中国就业很困难,尤其受2008年经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变得更加困难,我们的政府强调做好就业工作,尤其是做好像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但当一系列的数据被公布后,大学生纷纷吐槽自己“被就业”了。怎么样的一回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还有,中国政府应对经融危机的努力依然在各种数据的曝光中露出马脚,官方数据屡遭质疑。在新闻里,我们看到了官员的各种贪赃枉法和官员与商人狼狈为奸坑害老百姓的现象,尤其是习近平上台后,一大批的老虎相继落马,民众之前是蒙在鼓里,现在逐渐拨开迷雾见光明,对政府的怀疑便也不无道理,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老百姓开始不信任政府了,可想而知,政府日后进行工作会变的困难,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很不利的一件事。

(二)对公司企业的不信任

如今,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个东西真不真?无论我们是在路边摊,还是正规的大商场,这种担心都有。我们要承认在今天这个社会上,靠制假贩假为生的人是存在的,且还不少。造假的技术很高明,甚至能以假乱真了。比如之前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被子里面加入黑心棉,苏丹红鸡蛋,书籍大量盗版,名牌服装各种造假……。近期网上热炒的中国人漂洋过海去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件,且不说他是对我国产品的巨大讽刺,为什么会这样,背后的因素中国企业需要巨大的、深刻的反思。

假货也就算了,真货同样让人不得省心。三聚氰胺让我们对牛奶伤透了心,农药残留让我们对水果蔬菜青睐度下降,吃猪肉怕被注过水的,吃油怕是地沟油……现在去饭店吃饭,看到满桌子的好吃好喝的,心里想的却是新闻里面那些不能见光的黑幕。

再者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其夸张的宣传,误导我们消费者,那些保健品被鼓吹的是神药了,其实不过是最普通的东西。

(三)对个体的不信任

《不要跟陌生人讲话》,这是我们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的名字。电视剧里面是小心眼的丈夫害怕妻子出轨,只要妻子和陌生男子讲话了,回家必是迎来丈夫的拳打脚踢。但是在今天,可能每一位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小孩如是说。陌生人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不可信的,因为彼此不熟悉的人之间信任的基础在哪?这也许是大部分人的心里旁白,可回顾我们一天的生活,与陌生人打交道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的事。学校门口卖放心早餐的叔叔,卖场的收银员,指挥交通的交警,的哥的姐……呜呼!如果想想我们失去了人彼此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人们的生存将会变得多么举步维艰,生活之乱将会不可想象。

举个前几年在我们淮安闹得沸沸扬扬的的例子来说吧,豆饼老太,是指淮安市淮阴区59岁的居民、靠走街串户卖豆饼每斤赚上毛把钱为生的周翠兰老太,故也称为淮安老太,是“淮安老太拾金案”的被告。2009年11月6日早晨,周翠兰老人捡到了1700元钱,费了好一番折腾才联系上失主,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失主却一口咬定自己丢了8200元,态度坚决的让周老太返还另外的6500元。25日上午,周翠兰与一位目击者王长玉收到法院的传票,失主周继伟将他们一起告上了法庭。本是拾金不昧做好事的,却不想惹来了一场官司,这让人听了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此案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不经茫然了,以后捡到钱还能不能做好事了?做也不好,不做良心上也不安。哎,好矛盾。社会信任缺失到这种地步,是人类的悲哀。

按理说,亲戚朋友是我们联系蛮密切的群体,应该是彼此亲近和信任的,可是情况不然,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杀熟”。好朋友一起合伙开公司,本是互相帮助互相发财的好事,可往往到最后反目成仇,这样的故事我们经常会听到。近年来,人们谈传销色变,是啊,传销把亲情友情弄得面目全非,很多家庭因此支离破碎,传销作为销售方式的一种,在国外一度创佳绩,中国效仿外国从而引进这种销售方式,光引进不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是不够的,结果正如大家今天看到的一样,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造成了特别坏的影响。纵观一切传销,我们会发现,熟人和亲友是他们利用的主要人物。传销已经走入一种病态发展阶段,很多人包括大学生都上当受骗,那些所谓的上线,往往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或亲戚朋友。

成因分析------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社会的普遍信任不足

(一)个人方面原因

1. 社会的急剧变迁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社会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巨变,它既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又对思想文化意识领域产生很大冲击。马克斯·克勒曾经极为深刻的揭示了现代性的“价值颠覆”性质:“现代性的特质之一就是怀疑、批判、否定,就是反传统。”[2]但传统所提供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和互动中形成的,给人以熟悉、亲近和安全的感觉。对于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静的、按部就班的生活的中国人,突然间走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节奏、高变动的生活,感觉茫然失措,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恐惧感。夜不闭户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已无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关门上锁、防贼防盗甚至是层层设防,倒不是说人的素质在下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财富分配的不公,贫富差距的扩大,贫者和富者的内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人民之间的平等没了,信任也随之缺失。

还有,传统中国的社会信任是以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为纽带,呈现出“差序格局”和“熟人社会”的特点,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大致依家人----亲戚----朋友-----邻居-----街坊,对陌生人则表现为极度的不信任。但改革开放使得职业选择范围和社会流动加大,原来的“熟人社会”悄然消失,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人们对未来做出合理预期的能力下降。信息的不完全,增加了人们之间互动的不确定性,在此情形下,理性告诉人们,盲目相信别人比不相信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彼此信任度的下降变得不可避免。

2. 利益失衡产生的相对剥夺心理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很大提高,使大部分中国人从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过度到小康社会,尝到改革甜头的同时也刺激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但是,在一定角度上来说,改革是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而且,这种调整是非均衡的。张雷认为:“由于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所以有些群体的利益增长快些,有些群体的利益增长慢些,有些群体的利益还会受到削减。” [3]“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实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据统计,1994年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国民收入的50.24%,贫富差距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而且,这几年并未有减缓的趋势。

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部分下岗工人和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证,加剧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心理。

3.本体性安全的缺失

本体性安全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体性安全这一术语在吉登斯那里指的是,“大多数人对其自我认同之连续性以及对他们行动的社会与物质环境之恒常性所具有的信心。”本体性安全遇到挑战主要是指个体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传统的人格类型、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价值体系与规范内容受到力地冲击,偶然性、不确定性立时可现,为维护个体安全,人们的语言、行为活动自觉不自觉地披上了虚假的外衣。过去许多年传统生活中形成的交往方式与行为规范在当今生活里已不再适用,人们渐渐对现在生活产生烦恼与疑惑、甚至是对立,于是对既有的日常生活习惯失去信心与信任。杨太康认为:“这种对生活的不安全感与对事物的不确定性体会,逐渐演变为人们的信任危机。”[4]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人类创造出的很多东西都逐渐脱离人们的控制,人们甚至成为他们的奴隶,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异化的出现也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二)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交往的功利性

社会交往的功力化更多的表现为人的一种本性。其实,“人皆有私”,无可厚非。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从经济理性角度讲,这个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实现人们自己的利益。牟永福认为:“造成我国当前社会信任危机的很大原因就是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顾基本的道德底线和价值准则。”[5]商人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仕途,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甚至个别官员对于人为的灾难性事件,一味的遮掩瞒报,丝毫不顾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拾金不昧反而惹官司,对于帮助自己的人不是充满感谢而是诬陷,希望别人来为自己的厄运埋单。这些人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致他人的安危于不顾,试问他们真的还有良心在吗?

2.中国长期的官本位思想

中国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近年来政府官员的不作为现象,贪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俗语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的官员都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下面的老百姓又怎么会相信我们的政府?久而久之,不信任感油然而生,对政府的不信任,使得政策不能及时得到执行,还有百姓会想,既然你官员都不遵守规则了,我平头百姓更无所谓了,导致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和信任危机。

3.精神体系在社会转型期建设的不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我国是计划经济,在两者的过度过程中,我国更重视物质层面和制度的投入,精神体系的转型我们所投入的关注度很小。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信任机制的影响逐渐变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社会上指引我们的是集体主义。我们有着具体而深刻的原则要求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方面,但对于“熟人社会”向“制度社会”过渡过程中带来的各种迷惑,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欠缺的。精神体系建设的不足,是信任危机形成的重要文化因素。

4.惩罚和监督机制的缺位而造成的侥幸心理

1978年到现在,中国的目标都是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其他的各项改革都必须服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中心环节。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与惩罚和监督机制的缺位有着必然的联系。很多商人在第一次生产假冒伪劣,第一次坑蒙人时候或许还有点害怕,可能还会有良心上的不安,但是如果这样没有被发现,他就会心安理得的去危害他人。还有一些人诬陷他人,一方面是希望让他人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承担多大的责任。可能是简单教育也可能是没有任何处罚,其实这样的人更应该收到法律的严惩,因为他们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了。从个体层面讲,因为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限制,或者是政策法规的执行不是很给力,就会产生各种侥幸的情绪。导致官员和商家都侥幸,社会之乱随之疯狂。

四、对策分析-----如何培育社会的普遍主义信任机制

以上我浅谈了一些我认为的造成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信任危机的产生也许是深刻的历史原因造成,也许是当社会人过度物质化追求的后果,忽视精神文化建设造成的恶果,从横向看我想信任危机的成因是各种宏观事件和微观生活情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的经济制度变迁,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意识的混合,在纷繁复杂的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的潮流中,人们心目中信念只有“钱”,一切的评价,也以此展开。诚信的迷失,一些做人的基本规范变得似乎次要,信任危机,诚信缺失,是当今社会迫切要破解之题,迷失越久找回遇难,但人性的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诚信为本,是人立身之本,对诚信向往和肯定一定深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唤醒它找回它是一种共识。

在社会学领域,很多学者很早就研究过信任问题了,比如涂尔干(Durkheim)曾经提到过和信任有关的“社会整合”,帕森斯(Parsons)探讨了“承诺”:韦伯(Weber)与齐美尔(Simmel)则直接研究了信任问题。吉登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信任理论,并将信任与现代性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于当前我国的信任危机与信任重建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诚信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是精神活动,我们现在最大的病源恰恰在于迷失了本质追求:中小学沦为知识堆积场所,沦为智力累积场所,沦为技能训练场所,学校教育沦化为简单的应试式教育,教学一切围绕考试,校园不诚信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作业投机取巧,考试作弊手段层出不穷。教师和学生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基础教育没有真正关注和有效培养人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有人有心关注,却不知道如何培养,向什么方向培养。所有努力改变基础教育某些弊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能简单以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或老师。现状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赫然其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重点之一,理所当然开展大力气的弘扬。让诚信之种子从小埋在年轻学子的心中。

(二)维护社会公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人类其实并不平等:一些人平台更高、跑得更快、或者更聪明,人的高度、美貌和智慧向来不一样。但这些不影响人类追求尊严追求公平正义。各级政府应该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先保障,从制度层面为此设立保护。当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很严重,我国政府具有威权性特征在制定政策时确实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实现社会公正作为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这和诚信和信任机制的形成有必然关系吗?政府制定足够合理有效地法律,这些法律制度既是人们行动的最低准则,也是惩罚失信者重要利器。遏制非法致富,遏制损人利己,虚假欺骗,一定程度维护守信者的利益。在利益分配中,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扶持和照顾弱势群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人与人的交往很多失信的理由和动力是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据不完全统计,在和诚信缺失相关的违法犯罪中,来自偏远落后地区民众犯罪记录明显偏高。贫穷对富裕的仇视和为富不仁也是是社会诚信缺失高发地。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他们的再就业。民众过上美好生活,享受高度物质和精神文明,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道德品质必然受制于经济基础。政府制定积极地政策,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扶贫帮困,保障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信任的缺失的问题。

(三)建立整个社会的共享价值和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中国,当今社会本体性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一些极端事故频发,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缺少共同的价值规范的指导。今天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刚好填补这一空白,但是价值观形成并起作用不是一天完成的,但有方向和目标是首要的。当然我们所要建立的价值规范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圣人,我们不是要再回到古代的思想道德水准,今天我们要建立高度文明能更高引领社会精神追求的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规范。最起码使个体知道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下,什么样的做法是对的,什么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是违法的。社会中建立人人认可人人遵守人人追求的一种普遍的价值衡量标准。当社会上所有的个体都共享一种价值规范时并且因此让生活更美好让人与人的交流更顺畅,即便是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建立起信任,我想这样和谐社会才有希望。当然这项工作非常艰巨,要建立这种共享价值规范充满了各种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我们建立充满信任社会充满信心,但让这种理想情怀成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指导和引领。

(四)建立和完善各种惩罚监督机制以及信用机制。

当今社会正当的私权利是不容挑战的,我们也绝不否认个体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这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受到法律保障的。但是个体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不能去侵害损害别人的利益,尊重别人同样的权利,是自己权利得以维护并得到施行的重要前提。任何人的行为都要受到一定的法律约束,同样也要受到道德的调整,道德底线和原则也是现代公民行事为人必须考虑的,公序良俗同样对这个社会正常运转起到良好有效地润滑作用。当今这个社会有着足够广阔的舞台,每个人完全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实现双赢。个体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到国家利益也要考虑到是否侵害别人权益,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坚守道德底线,是否做到诚信而为,信任不能在追求利益时丢失。国与国,国与人,人与集体,人与个体,都应该追求信用,使任何失信行为都能得到该有的惩罚。今天的民告官,民告政府不守信用现象多了起来,我想这个过程是必然,惩罚机制,法治的力量正在起调节、防范和惩罚作用。一定的惩罚和监督机制以及信用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对于任何失信或者失德以及违法乱纪的人有两种惩罚机制比较有效力。腐败某种程度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对国家对人们对制度的失信,对腐败分子的严惩,一定能对信用社会的建立起积极的作用。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定的健全,法制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过度和发展,有理由相信,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向我们走来。随着“旅游黑名单”“金融系统黑名单”法院对“老赖”实行强制执行,一个社会信用机制的逐步建立成为一种可能。

(五)社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双重构建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信任机制发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定型国家和转型期国家都为存在,不仅存在于今天的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不同社会文化传统,为我们解决信任危机提供了不同思路,西方社会民众的民主意识较为强烈,政府权力制约制衡较为明显,寄希望于通过引进西方成熟的社会制度、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从而解决信任问题的想法,显然条件不够成熟,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也是无法付诸于实践的。当前的信任问题.必须从我国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中寻找解决思路。我国一党执政,政府威权比较明显,民众对政府的服从度相较西方国家来说比较高。我国信任制度的转型当然必须从政府做起,建立现代政府管理体系显得必要,一个信用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成为构建双重建构的基石。需要对政府传统信任文化与现代责任机制做工作,转变政府职能从威权政府到限制政府从官僚政府到责任政府,构建和社会转型紧密相连,培育适应转型社会的民对官的信任制度。王毅认为:“经济和民生息息相关,经济领域是我国信任制度重构的最主要领域,转型以来我国信任的失范重灾区,因而对其信任制度的重构,经济领域首先建立信任机制首当其冲,将是我国建立新型信任制度的关键。”[6]现代制度内容与形式的建设,总是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我国传统诚信文化廉洁文化信用故事绵绵流长。诚信是中华文化道德观念固有的道德追求。且诚信文化的传统阐述比之今天大众社会道德层面的理解更深邃和体系化。我们今天的诚信思维大多已经失去传统天道文化的根了。所以,我们需要重返传统,贯通体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在中华固有文化中,易、道、儒、墨、法等诸家都有有关诚信文化的论述,当然,有些论述语言和文化内涵与今天有些差异,但可以说都是今天诚信理念的文化本源。如墨家的“言必信,行必果”《道德经》中的“言善信”等等。关注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要求我们必须根植于自身的民族文化之中,从有利于当前信任建立的因素出发。诚然,传统文化对我国信任制度的影响是深远根本的,现代型的公民社会信用素质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水中浮萍,必然根植于传统,只有传统和现代融合信用机制建立才有生命力。

(六)沟通和协调机制的建立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33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