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9844字
摘 要
:作文是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真情实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文教学理论,然而,当今中小学生由于教材、教师、学生自身及社会等各方面原因,致使作文的真实性严重缺失,针对这种现状,应通过对学生强化名著阅读、转变写作观念、发挥个性、提升写作技能等对策加以解决。关键词:作文教学;真实性;缺失;成因;对策
Abstract:Writing is a way to use language to reflect the objective life, to express thoughts and feelings,Composi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teaching,It ca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in a certain extent,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Pay attention to "one"s real feelings" composition teaching theory ha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oday"s students,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social reasons, Lead to serious lack of authenticity in composition,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rough reading,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to change the idea of writing, Play a character,Improve writing skills and other measures to solve them.
Key words:composition teaching; facticity; hiatus; cause of formation; measures
“我国自实行新学制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重视真情实感,说真话、诉真情,要表达真情实感之类的话语在我国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作文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1]“言为心声”,学生作文本就应该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是当今中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在作文中编故事、说假话、空话、套话,甚至抄袭等现象,这导致了中小学生作文的真实性严重缺失。有时,整个班同学的作文相似度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这种现象着实让人哭笑不得。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小学生作文的真实性缺失了呢?那么针对学生作文真实性缺失的这种现象,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写出来具有真实性的作文呢?
一、中小学作文真实性缺失的原因
(一)教材原因
当今中小学的语文教课书中,作文指导类的文章是很少的,“学生学习写作除了要接受教师的指导外,更多的是借鉴课本、课外读物等。”[2]然而,打开随便哪一册的语文课本,我们都会感到一种古旧、沉闷、单调的气息,很少看到那种新鲜活泼、浅吟低唱、百读不厌的文章。入选教课书的范文质量都不是特别高,学生对语文课本总是有一种厌读感。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每一册都各有侧重,教材每个单元的分工都非常细致,看起来总是包罗万象,百味俱全,其实这样面面俱到,实际上却显得支离破碎。比如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的上册,竟然用一个单元的四篇课文教学生怎样读新闻,这种做法实在是没有必要的,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庄重肃穆的舞台上加入了四个小丑在插科打诨,显得特别滑稽。事实上,一个文学功底好的人肯定读得懂报纸,一个文学功底不好的人,就算他把读报的常识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在看一篇新闻时他还是会不得要领。若是把这一单元的课文换成四篇优秀的文艺作品那应该是很好的。另外,这些权威的教课书有时也会有真实性缺失之处,这对学生的写作会起到误导作用。如果说学生模仿这样的教课书去写作的话,那他写出来的文章就难怪显得比较假、大、空了。所以,被选为作范文的文章应该是非常有影响的名篇,应是经典作品。多读中外的名篇并从中取其精华,可以增长知识和智慧、也可以开阔眼界,这样才能写出来好的文章。然而,纵观中小学的几十册语文教科书,若是把所有的名篇汇编到一起,实际上远远比不上古时候的一本《古文观止》。因而当代的中小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普遍很低,写作能力也普遍低下。有很多学生分不清艺术上的精品和次品,也看不懂层次较高的纯文学作品。像王小波、莫言的那些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常常显得比较粗俗,学生看不懂其文学内涵,进而导致分不清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所以很多学生对语文,尤其是对写作产生了厌恶、抵触情绪。
(二)教师原因
现在有些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的老师或者偏远地区的老师教育观念落后,文学功底不是特别深厚,平时练笔又少,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个人基本功、个人文化素养不足。很多老师的教学风格不是非常明显,模仿别人的痕迹比较严重;很多教师都缺乏对科研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新的教育理念转换得比较慢。于是,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作文教学更是不符合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他们总是用各种模式化、应试化的要求去约束学生。很多教师的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天性,致使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写,不得不千篇一律地编故事、说假话。有很多教师自己就不经常写作,根本就没有写作的情感体验,这肯定是不能教会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来的。
有些老师工作之后就有了惰性,在课余时间宁愿看电视剧、看小说、逛街等,也不研究教材、写写文章。让学生写作文时一般都是把作文题目直接布置下去,根本不去讲写作理论就让学生动手写作,还总是固定文体,而批改作文时又觉得学生写得差,这样的做法,学生怎么可能写出较佳的作文呢?我在一个中学实习时,也上过作文课,我当时问学生喜不喜欢写作文,大多数学生都是说不喜欢,说根本不会写,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甚至在网上抄一篇作文交上来,这种现象实在是很可悲。我以前上高中时遇到过几个语文老师,我对两个老师的作文教学印象比较深刻,有一个老师每次让我们写作文都是要求写成议论文,而且还教我们每一段该如何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写作文不管遇到什么题目基本上都是写议论文,这样虽然不会偏题,但得不了高分,时间一长,我们就只会写议论文这一种文体了。那个老师还把他“自创”的这种文体称为“王氏八股文”。另外还有一个老师教了我一年的语文,我很喜欢他的教学风格,尤其是作文教学,在一年当中他让我们练习了各种文体的写作,而且每让我们写一篇作文,他自己也会写一篇给我们当范文,而且还跟我们分享他写作时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乐于写作并写出好的文章。
(三)学生自身原因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整日呆在学校里,与社会基本上没有什么接触,有些私立中学甚至两周才放两天假。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日常生活非常单调,每天都过着家校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或者宿舍、食堂、教室之间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早上六点就得到教室,晚自习要上到九点半甚至十点,除了一日三餐、上厕所和上体育课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学习生活几乎成了他们的全部,这样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致使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根本不够,缺少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另外现在的孩子都会受到家庭的细心呵护,这使他们在很多方面体会不到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他们写作文时只好瞎编乱造,写一些假话、空话和套话。“语文是人文学科,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情感经验,需要学生有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评判。”[2]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是重复三点一线的模式,他们有什么生活经验和社会情感可言呢?更不用说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写作了。
另外,现在的中小学生知识大都贫乏,阅读量也不足。虽然说他们拥有较多的书籍、杂志和较发达的网络等,但很多学生根本不去阅读,美其名曰“没时间读”,还不如说是懒惰。现在的网络非常发达,网络上的信息量非常充足,如果学生能把网络利用好,那对学习来说肯定是非常有益的。可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宁愿在网络上打游戏,也不愿浏览一些有意义的网站。新课标也给中小学生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书目,但他们大多数都不愿去阅读,有同学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以一个我身边的小学生为例,家里人为他买了很多中外名著让他阅读,可他宁愿去做一些无聊至极的事情也不愿翻开名著去阅读,可以说很多小孩都跟他一样。“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拥有了大量的阅读才能写得出好文章。现在的中小学生的阅读量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写不出佳作。
(四)社会原因
现在的社会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每个人都是社会人,虽说中小学生对社会的接触是极少的,但只是少而已,并不是绝缘,社会上的很多现象都在影响着如今的中小学生。现在社会上的形式主义、浮夸之风严重,大人们的处世态度也一般是圆滑世故,各界媒体也总是说一些官话、套话,有的新闻甚至都是造假的,这些现象对中小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这样的话,他们在作文里自然而然地就会写一些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
最近社会上正在努力地“构建中国梦”,“宣传正能量”,貌似是很高大上的东西。仍以一个小学生为例,他五年级期末考试的作文要求写一篇看图作文,图画内容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和两个小学生一起登山,他们班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两个小朋友一起搀扶着老爷爷爬到了山顶,虽然很累,但内心很高兴。这个学生却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和小明一起去爬山,在半山腰遇到了一个老爷爷,老爷爷累得气喘吁吁,小明走上前去把老爷爷的拐杖夺过来玩,还差点把老爷爷推倒在地,“我”看到小明这样做非常气愤,就跟小明理论了一番,还让他跟老爷爷道歉。当然这只是他作文的一小部分,但这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可就这篇反映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作文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极大批评,老师给他的作文打了很低的分数并告诉他在作文中要宣传正能量,要符合构建中国梦的要求,这位学生的家长为这篇作文还罚他在门外站了好几个小时,老师和家长的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他那幼小的心灵,很大程度地打消了他的写作积极性。暑假时他的家长让我教他写作文,教他“如何在作文中宣传正能量”,后来,这个小学生说他在作文里写的就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以后还想当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其实他是很有想法,也很有想象力的。再比如“福建彩虹桥要塌”那个作文案例,有一个二年级的小同学从彩虹桥上过时看到桥上有几道裂缝,就在作文中写到彩虹桥要塌了,然而就是这篇说出了实话的作文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严重批评,而其他写彩虹桥美丽、写造桥工人辛苦的同学的作文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可过了不久,这座彩虹桥真的塌了。然而那个说出实话而倍受批评的小学生在以后的作文里还敢不敢讲真话呢?俗话说“童言无忌”,然而现如今小孩子讲得也未必都是实话,像《甄嬛传》那部勾心斗角的清宫戏中不就是教胧月公主说假话吗?如今社会上的一些形式主义,大人们的世故做法,还有一些老师们的做法都对中小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他们不得不说一些假话、空话和套话。
二、中小学作文真实性缺失的对策
以上的种种原因都对中小学生作文的真实性产生了一些影响,那么针对学生作文真实性缺失的这种现象,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写出来具有真实性的作文呢?我认为有几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我觉得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要强化名著阅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为创作打好基础;再者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也要加强自己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素养,对学生进行实质上的帮助;最后,社会上一些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风气也要有所改变。
(一)转变写作观念,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为了完成写作课或试题而写的文字,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写的,内容也是东拼西凑,甚至是抄袭的,“而‘写作’是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连接在一起的精神劳动成果,它是一种自发性的创造活动,而‘作文’只是一种练习。”[2]其实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同学们进行真正的写作,引导他们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写作是一种自觉的精神创造活动,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一般是处于控制地位,为了练习而练习,为了考试而考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长久以来,学生对写作就失去了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乐于写、乐于表达,才能写出来好的文章,反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为了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教师主体地位,我们应该对学生少一点约束,让他们多一些自由,要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应该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要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要提倡学生写个性化的文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都有独特的个性,老师要允许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真我’,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突出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另外,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不要打过低的分数,要采取激励政策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也包括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如果翻开一些作文杂志来看,我们随处可见一些丰富的、旨在让学生参与的栏目,如“想象时间”、“漫画几重奏”、“话题作文留言簿”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浓厚作文兴趣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当然编辑部意在用插图、排版来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自然能写出“真作文”、“好作文”。
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他们班的学生特别喜欢画画,于是他就在一节活动课上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要求每位同学都到黑板上画一幅完整的画,而且只能画一笔。活动开始后,教室里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非常投入。有同学飞快地跑到黑板上画了只蝴蝶,有的同学画了小鸟,还有的同学画了太阳、小鱼等等。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介绍了自己的成果,每幅画的内容都被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总结:“每位同学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刚才的活动中,都对此有所感受和体会,那就以这次的活动为内容写一篇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等这位老师批改完学生的作文后,他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东西可写,而且写得篇幅比较长,和以前的作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这次的作文内容也比以前丰富多了,而且比较真实、自然,还有深切的感受。
真实可信是一切作文的基础,只有事真,才能情真。那些编造的故事、虚假的人物,无论怎么写都会让人觉得不自然,也写不出真感情。好的文章一般都是传情达意的感慨之作。在这次活动之中同学们都有一个参与的过程,都有实实在在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活动之后他们把内心的想法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这就成了一篇真切、质朴的好作文。对于这篇作文,这个老师的要求不高,不定框子,也不加约束,他让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立意,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作文课,老师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自由轻松的情境,切实地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本真,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唤醒了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学生的写作观念。以我自身为例,我在上小学五年级时报过一个写作班,那个教写作的老师每次让我们写作文时都是先在班里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之后再让我们进行写作练习,这样,我们就有东西可写,也愿意去表达,只有拥有了这种写作的兴趣,才能把作文写真写好。
(二)强化名著阅读,扩大知识面,为创作打好基础
现在的中小学生总是感觉作文没有东西可写,没有素材可用,其实也跟自己的阅读面有关。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有道理的,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也告诉了我们读书是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开阔我们的眼界的,作为中小学生怎么可以不读书呢。语文教材的后面往往会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也就是一些中外名著,这些书之所以能被称为名著,是因为它们能在历史的演变中经久不衰,能成为经典,这些都是古今中外文学中的精品,中小学生读这些书是不无益处的,但有多少学生能认认真真地去读几本名著呢?小学生比较爱玩,有点时间宁愿去看电视、打游戏,也不愿去读书,还有些小学生压力也很大,周末休息的时间还被安排了满满的兴趣班,根本没时间静下心来阅读。而大多数的中学生都只顾着学书本知识,而不去涉猎课外书籍。我们研究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爱读书的学生,他的作文水平一定不会很差,而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他的作文水平肯定不会太高。名著是真实写作的典范,要想把作文写真,就必须向名著学习,古今中外的名著对学生的写作还是有很大益处的。作为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书目,也可以通过读书社活动、阅读比赛等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阅读名著,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学生们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荀子的《劝学》中有一句话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写不出来那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作文来的。现在的中小学生知识面不够宽广,情感生活也不够丰富,所以感觉作文没东西可写也是正常的。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就要发挥其作用,要认真地指导学生去读一些“好书”,尤其是一些经典名著,另外也要让学生去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才能真正地拓宽知识面。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面,有了写作的积累和素材,他们慢慢地就会有兴趣写作文,作文的内容和情感也会逐渐地丰富和真实了,这样一来,中小学生的作文真实性就会有所提高了。
(三)培养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个性
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以“创新”为核心的,其实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现在的中小学生的作文会千篇一律,说到底就是他们没有创新精神、没有个性。“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增强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其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3]另外,不要对学生进行条条框框的束缚,要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写别出心裁的文章。只有在作文中发挥了自己的个性,这篇作文才显得比较真实。中小学生应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创意。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联想、想象和丰富的表达内容,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其实,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标强调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要让学生乐于写作、热爱写作,要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如果按这种思想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不会再把写作当成是一种负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在培养创新意识的方面,教师也要发挥其作用,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散播情感,引导学生面对生活的万花筒时要深入生活,认真观察生活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观察生活的时候,学生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捕捉到自己情感的微妙变化,这样就能写出有思想、有个性、有深度的作文来。
(四)加大练习性写作,让学生全程参与
加大学生的写作量不失为促进学生写作的一种好办法,但在注重“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如果每篇作文都是老师规定题目、规定要求,这样加以条条框框的限制,反而更使学生厌弃写作,他们可能会为了应付老师而写作。所以有些练习性写作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选题,他们自己选取的材料和题目更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他们自由写作自然而然地就加大了写作量,尤其是对中学生而言一定要加大写作的量,教学大纲规定的量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写作,不要过多地束缚学生的写作,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学生平时的练笔加强指导,在作文命题的方式上应提倡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对批改前、批改中、批改后的作文都要进行指导,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进行面批,教师一系列的评价和指导对保证学生作文的“质”是很有益处的。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如果觉得同学写得比较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激励,可以当着全班学生朗读他的作文,从而提高他写作的积极性。如果看到同学写的作文不尽如人意,也不要对他大力批评,更不要打过低的分数,要耐心地指导他进行写作,一步一步地提高其写作的兴趣。
(五)教师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如果老师自己都不会写作,还怎么教学生写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自己也要经常练笔,可以在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自己也写一篇,写完之后还可以跟同学交流自己写作时的情感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进行全批全改,对写得好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对写得不好的同学也不要批评,可以对他们进行面批和个别指导。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关注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写作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写作素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自我和世界与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4](P9)
从本质上讲,“写作过程是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5](P193)写作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去重视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经常互动,以教促学,以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不愿写作,而且学生的作文大都失去了真实性,针对中小学作文真实性缺失的这种现象,通过以上几种对策,中小学生作文真实性缺失的现象是会有所改变的。
参考文献:
[1]魏小娜:《对我国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1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844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