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隔代教养的弊端及教育对策

 2024-02-05 20:51:38

论文总字数:8540字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隔代教养这个话题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隔代教养的现象已是十分普遍。在隔代教养的家庭中,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这一家庭教育方式所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致使隔代教养产生的原因众多,例如父母经济压力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外,隔代教养也会给儿童、祖辈、父辈三个方面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联系实际从家庭、学校和政府各方面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希望能对如何解决隔代教养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 键 词:隔代教养,弊端,对策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the city, the topic of grandparenting is no stranger to the people. In our city and rural areas,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the phenomenon of grandparenting is very common. In the grandparenting family, children live with grandma and grandpa together in a long time. The problem caused by the way of this family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responsible for grandparenting, 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economic press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ddition, grandparents will bring some adverse effects to the children,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In this paper I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family, school and the government ,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randparenting.

Keywords: grandparenting, drawbacks,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1 引言 3

2 隔代教养产生的原因 3

2.1 祖辈因素 3

2.2 父辈因素 3

2.3 文化因素 3

3 隔代教养的弊端 4

3.1 对祖辈的不利影响 4

3.2 对父辈的不利影响 4

3.3 对儿童的不利影响 5

4 教育对策与建议 6

4.1 家庭方面 6

4.2 学校方面 8

4.3 政府方面 8

结 语 10

参 考 文 献 11

致谢 12

1 引言

所谓隔代教养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养,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1]。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改变,许多父母无力亲自照顾子女,一般会将子女委托给祖辈代为照顾,这是近年来社会上所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虽然隔代教养也有其利处,如祖辈教育经验丰富、有耐心等,但是其弊端却更为引人注目。全国范围内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养。全国有近五成的儿童接受者隔代教养。而据上海市妇联的调查显示,上海目前0—6岁的儿童,10个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祖辈教养[2]。由此可见,隔代教养现象已是十分普遍,理应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2 隔代教养产生的原因

2.1 祖辈因素

许多退休的老人也都希望享受儿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希望自己有个温馨快乐的晚年生活。而儿女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外奔波,老人们疼惜自己儿女的辛苦,同时生活较为清闲,便主动地承担起照顾儿童的责任。另外,祖辈与儿童之间有着血缘关系,发自本能的爱他们,祖辈也常有一种儿童心理,喜欢与儿童一起游戏,一起玩乐,这就为教养儿童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祖辈有着丰富的教养经验,父母本身也是非常放心把孩交给他们抚养。

2.2 父辈因素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社会竞争压力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父母为了生活的维系和给予子女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纷纷无奈地选择外出工作。而父母外出工作之后,儿童留在家中无人照顾,这一重担便顺理成章落在了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的肩上。祖辈们在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况下,便必须承担起教养儿童的责任。此外,隔代教养在父母方面的成因还包括儿童父母去世、吸毒、入狱、家庭暴力、家庭性侵犯、酗酒、离婚、家庭暴力、家庭性侵犯、艾滋病、儿童虐待、非婚子女、以及父母的精神疾病等因素[3]

2.3 文化因素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崇尚的是集体主义文化。自古以来,我国的家庭结构便是几代同堂。三代同堂或是四代同堂成为我国文化中的鲜明特色。从过年、中秋节、元宵节这些重大的节日中也可以看出,人们是非常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生活的。老人与儿女生活在一起,便自然而然地承担教养儿童的重任。

3 隔代教养的弊端

3.1 对祖辈的不利影响

3.1.1 拖垮祖辈身体

教养儿童任务繁重,需要花费老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老人们除了要为儿童准备洗衣、做饭等生活上的事情,还要学习如何与时俱进的与儿童交往,还要在空闲时间陪伴儿童做游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正逐年下降,容易感到疲倦与劳累,长时间的劳累很容易拖垮老人的身体。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老人因经常抱着儿童而导致手臂酸软,腰腿疼痛,睡眠质量不佳。

3.1.2 引起心理问题

祖辈不仅要养育儿童,还要关心儿童的教育问题。很多老人认为自己居住的环境中含有些暴力、脏话、色情等等,他们担忧这些不良因素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祖辈们因为照顾儿童往往会花去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减少自己与同龄人一起聚会和锻炼的次数,与同龄人聊天的话题也多是围绕教养儿童展开,长此以往,容易被同龄人疏远,从而给老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Sands和Goldberg-Glen(1998)的研究表明有接近一半隔代照顾的祖母有心理焦虑,祖母照顾者在低水平和高水平的心理焦虑比其他女性高[5]

3.1.3 加重经济负担

在经济方面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在城市中,对于一些有退休金的老人,他们往往需要承担为教养儿童而产生的财务负担,城市中儿童的各项消费都很高,这就会大大加重老人的经济压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多数的老人们是没有退休金的,他们还需要务农或是做些零活以维持自身的生计,而抚养儿童无疑是使老人本就窘迫的经济情况雪上加霜。尤其是有些年轻父母因为失业或是未婚先孕,老人们不仅要照顾儿童,还要照顾已经为人父母的子女,从而进一步加重老人的经济负担。

3.2 对父辈的不利影响

3.2.1 教育经验缺失

在隔代教养的家庭中,父母短则一星期见一次儿童,长则一个月甚至是一年才能回家中探望儿童。对于本来就没有教养经验第一次做父母的年轻人来说,更是会对如何让教养自己的儿童感到束手无策。这些父母也许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但是儿童是存在个别差异的,不经过实践性的教育经验,不亲自地与儿童相处,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3.2.2 造成亲子隔阂

父辈由于长时间不与儿童一起生活,从而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6个月—3岁是儿童形成依恋关系的明确期。由于长期与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很少跟父母相处,儿童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全部的感情转移到祖辈的身上,无法对父辈形成安全的依恋。久而久之,儿童会对父辈较为陌生,造成父辈家长与儿童之间的隔阂,这很可能在日后父辈与子女交往的过程中,造成沟通上的障碍,不利与心灵的接近。

3.2.3 影响家庭和睦

祖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教养经验,在教养儿童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父辈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观念也更为现代化。二人存在多方面的不同,这势必会导致二人在教养儿童的方式方法、标准、内容等方面也有显著的不同。如果祖辈和父辈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很可能会造成家庭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另外,如果祖辈与父辈各执己见,使得儿童接受两种教育方式,会大大削弱教育效果,甚至是造成儿童的双重或分裂人格。

3.3 对儿童的不利影响

3.3.1 影响儿童个性发展

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祖辈便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一个孩子身上,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对其过于溺爱,这极易导致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自私自利,性格孤傲。这些儿童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只考虑自己的观点,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不懂得如何把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协调,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另外,溺爱也容易形成退缩、怯弱的性格。儿童长期生活在祖辈的保护伞下,不懂得如何独立地面对困难。一旦离开祖辈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独立地走向社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胆怯与退缩,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3.3.2 阻滞儿童智能发展

对于城市中接受过较高等教育的老人来说,在阻滞儿童智能发展方面负面影响要小一些。而对于农村地区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在这方面的负面影响要大一些。因为他们他们往往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缺乏正确的早教观念,缺乏正确的教养观,不能科学的认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这些老人仅凭自身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不能及时开发儿童的智力,影响儿童智能的顺利发展。

另外,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幼儿特别喜欢问成人:“这是什么?”因此有的心理学家把幼儿期称之为疑问期[4]。儿童在这一时期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简单的生活常识类的问题,老人们还能够解答。而当儿童问及一些科学知识时,老人们就可能因自身知识经验有限而回答不出来,或是捏造一些答案来敷衍儿童,这就有可能造成儿童对科学知识的错误理解,扼杀其好奇好问的天性,不再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心,不再对事物具有创新探索精神,从而阻碍其智能的发展。

3.3.3 有碍儿童身体健康

儿童的身体正处于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需要合理的营养与适当的运动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老人们却容易错误地认为,孩子越胖越好。只是盲目地给儿童提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明白如何合理地搭配营养,科学饮食,或是一日三餐不规律,导致目前的肥胖儿童在日益增多。在我国,大多数退休的老人都比较偏向于喜欢安静的晚年生活,喜欢喝茶、看电视等较静态的活动,而对出门运动却没有那么热衷。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老人的户外运动能力也在逐年下降。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也容易偏向喜欢静态的活动,如看书、搭积木等,而对于一些户外运动例如羽毛球、跑步等可能就缺乏一定的兴趣。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其动作技能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4 教育对策与建议

虽然隔代教养对儿童、祖辈和父辈产生了种种消极影响,但是就我国现状而言,隔代教养依旧是众多家庭的无奈选择。我国于1999年成为老年型国家,未来十多年将迎来人口老年化的高峰期,老人退休后身体和精力仍能很好地替代父母抚养孩子,也可以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所以这也间接推动了隔代教养的发展[6]。所以,我认为我们关注的不是要不要隔代教养的问题,而应该是如何让儿童在隔代家庭教育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欲达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家庭方面

4.1.1 更新教育观念

祖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懂得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自己以往过去的教养经验确实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切勿固步自封,要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儿童探索家和思想者,他有他自己的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看法,要耐心倾听儿童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的想法。儿童期是疑问期,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祖辈要能对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耐心地解答,不能烦躁或是敷衍。同时,祖辈还要尽量用科学知识教养儿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以免错过教育的最佳期。

4.1.2 统一教育思想

儿童一方面接受祖辈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接受父母的教育,倘若二者的思想标准不能统一,很可能造成儿童不清楚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从而抵消教育力量,甚至是使儿童形成双重人格。因此,作为晚辈的父母要多主动与老人沟通,一方面学习老人身上合理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也把自身的新观念、新想法传达给老人,在儿童不在场的时候,事先作出统一的决策,不能将分歧呈现在儿童的面前。

4.1.3 理性科学去爱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鲍姆令德(Baumrind67—77)曾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与儿童的个性发展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三次研究。第一次研究是将学前儿童按个性成熟水平分出最成熟的、中等成熟的和最不成熟的三个组,然后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教养四个方面评定三组儿童父母的教养水平。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的父母教养水平得分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三组儿童父母得分最低。鲍姆令德将这些父母分别称为权威性、专制型和娇宠型[7]。权威型父母控制适度,爱的理智;专制型父母控制有余,爱心不足;娇宠型父母,爱的不理智,控制不足;惟权权威型父母是较为理想的父母。溺爱儿童的老人就会扮演娇宠型父母的角色,对儿童疏于管教,致使儿童在性格方面形成自私自利、怯弱等缺陷。所以祖辈要理智的爱儿童,分清爱与溺爱的区别;要让儿童学会独立的生活,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应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鼓励其与同伴相处,多带儿童到外面接触周围世界中的人与物,而不能让其做温室中的花朵,受不得半点苦难。

4.1.4 提供经济支持

在隔代教养家庭中,父母由于经济压力或是其他原因,没有照顾儿童,儿童便由祖辈抚养。在隔代教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由于与父母接触少,无法形成正确安全的依恋关系,从而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作为父母在忙工作的同时,也要多利用空闲时间回家看望儿童与老人,或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儿童的沟通,加深对儿童的了解。同时也要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一方面缓解老人的经济负担,让老人生活地不那么辛苦,同时也能为儿童在生活上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让儿童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4.2 学校方面

4.2.1 加强指导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其家庭生活的现状。可以利用家访或是日常接送儿童时,多向祖辈了解儿童在家中的真实表现,同时也要而已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老人,使双方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另外,也要及时的将儿童在学校的表现以电话、书信等方式报告给父母,建议父母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儿童对话,了解儿童经历的是什么以及这些经历对他们的成长有什么样的意义,尽量使儿童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4.2.2 教会相处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于与祖辈相处不良的学生进行德育,开设相关课程或是讲座,培养起尊老爱幼的思想观念,懂得心疼老人为抚养自己含辛茹苦的付出,在日常生活中孝敬自己的长辈。儿童尤其是年幼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只考虑自身的享受,很难体会到祖辈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苦,所以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必须要引导儿童学习孝敬长辈,学习祖孙之间该如何相处,从而增进祖孙之间的感情。

4.2.3 社区合作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带教养家庭的亲子类活动社区对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应当与社区密切联系,与社区的基层政府合作,多开展一些针对隔代教养家庭的亲子活动,要在全社区形成一种关注隔代教养家庭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方式在社区内倡导教养孙子女的科学方法与策略,或是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在社区内开办教育讲座,多举办一些亲子活动,提供儿童与家长相处的机会。

4.3 政府方面

4.3.1 努力实现本地就业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经济决定教育的物质条件,从而深刻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各级政府要加大经济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外商,引进资金,大力开办适应本地发展需要的工厂或是教育机构,充分挖掘当地的商机,鼓励并支持人们在家乡创业就业,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家乡经济发展了,父母便无需外出工作,这样便能把父母留在本地工作,从而解决了父母与子女之前的情感需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拉近父母子女之间的距离,这对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4.3.2 积极创办寄宿制学校

政府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与社区、学校密切配合,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在寄宿制学校中,儿童有更多地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儿童可以在与同伴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较好的弥补了隔代教养式的家庭教育的不足。同时,在寄宿制学校中,老师无时无刻不和儿童呆在一起,从而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加深对儿童的了解,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与家庭沟通,双方共同合作,制定出恰当的教育对策,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3.3 完善养老制度

在隔代教养家庭中,老人由于承担起教养儿童的责任,经济压力大,同时生理和心理都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政府要尽可能的完善养老退休制度,加强对老人的关心,使老人老有所依,病有所养,尽量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能使得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能够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政府应当与社区密切配合,多为老年人提供活动的机会和场地,多开展老人与儿童一起参与的亲子游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关心隔代教养的老人的氛围。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54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