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8422字
摘 要
在新课程的迅速推进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需回归于课堂。“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课堂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检测与评价”铁三角缺一不可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构成,“学、讲、练、测”四环节贯穿于其中,将教学设计与实施形成一个有始有终,完整的教学结构。教的主导,学的主体在此教学模式下得到充分体现,让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将课堂还给学生主体,让学生自己掌握课堂。以“学习目标” 为核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到真正的学习自主。本文将针对语文课堂对“铁三角、四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关键字: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语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the reformation of education is in full swing.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it has to return to the classroom. Firstly, be clear about the teaching targets and teaching tasks. Secondly, be familiar with the teaching method while teaching. Thirdly, be aware of the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These three (here we call iron triangle) is a unique composition of teaching which are indispensable to classroom teaching. Furthermore, it includes learning, speaking, practicing and testing (here we call four sections) which make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 whole complete teaching structure. All this is the teachers’ leading role and students’ subject full embodiment which allows effective teaching to promote efficient learning while returning the class to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let them master the classroom. In order to learn independently, students should learn by themselves while cooperat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keep the ‘study goal’ as the core. This passage will focus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of ‘iron triangle’ and ‘four sections’ in Chinese class and make a brief analysis.
Key words: Teaching mode Classroom teaching Chinese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组件。指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场地,也就是教室,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所构成的一种独有的人才培养行为。当今时代的教育改革使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教师的发展更需要教学,教学成为连接师生之间的重要桥梁。而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课堂中的人际关系,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所形成的一定教学范型或计划。也能说是为了完成某项特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具有一定规定性的教学程序。所有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必须基于课堂之上,应该说,没有对课堂的研究也就难有所谓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种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将课堂回归于学生,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铁三角、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将怎样带给学生一个高效课堂呢?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摸索中,睢宁县树人中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出了“铁三角、四环”课堂教学模式。铁,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坚固与不容改变;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赋予了三条边的重要性,这三条边即: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课堂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检测与评价。四环即学、讲、练、测,主要体现教的主导,学的主体,将教学设计与实施形成一个有始有终,完整的教学结构。
学
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课堂任务 讲
练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测
教学检测与评价
- 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课堂任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的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教学估测,是估计一个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将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最终都将预示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实现和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居于主要地位,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制约了教学模式的其他元素,是教学检测与评价的尺度与准则。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课堂任务主要强调教育实施者与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只有清晰的界定目标,教师才能选择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要对文字进行阅读、理解,继而达到表达,上升到审美的阶段。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任务需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明确性,可行性,第二,检测性。
1、明确性、可操作性
教学实施者对学习主体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化而形成的方法论和操作体系。因而,在教学活动时,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课堂任务需具备明确性,可操作性。语文课堂教学还要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不同的时期,研究不同的设计和创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语文新课程考察中得知,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总目标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会汉语拼音。认识3500个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总目标中,“学会、认识、正确工整地书写”每一条小目标都具有它的可操作性,能够让学生知道在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我要学什么,我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
2、可检测性
教学目标的可检测性是在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基础上而言的,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就不存在可检测性。对于任何目标来说,一个重要的检测是询问“目标中是否含有能够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合理方法”,要做到教学目标的可检测性,就需要把检测方法写入教学目标。[1]lt;p27gt;例如:
教学目标 | |
明确性 | 可检测性 |
学生能够运用区分的原则来解决词汇问题 | 通过解决五个词汇问题中的三个证明其能力 |
学生能够分析内战的原因 | 通过在模拟的行为中对问题的解决来证明 |
对于给定的一系列音节 | 学生能够在拼读音节以100%的准确性进行练习 |
但在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摸索与实践中发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可检测性不如其他学科的检测性强,语文教学对文本的认知、解读、鉴赏,多存在于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些隐性的知识如何去检测呢,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这些知识,更为自觉地引导言语实践,增强教学目标的可检测性。
-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策略,是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铁三角教学模式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铁三角中最具血肉,最充实的一条边。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进一步强调了教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在于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的主体作用。
(一)学
教学实施教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学,学生如何学?在这里主要分析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学习自主。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自主”并不等于不需要教师,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诱与指导,通过教师点拨,引领学生自主实践并且升华,实现个性解放。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后,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对学习目标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探究学习一系列活动,获得知识以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对于“自主”,目前仍然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只要教师不讲,将课堂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这就是“自主”了。大错特错,让学生自己学,从表面来看,学生的学习形式上确实达到了学生自己做了主或者说主动学习了,但实际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能是片面的得到了“落实”。其从根本上无法判别学生是否在进行自主学习。要判断学生是否在进行自主学习,不能单从形式上教师的讲与不讲来界定。教师的讲与不讲,学生都能够做到自己认真看书、积极思考、努力扩展自己的思维,使自己有效地学习、自主支配学习时间与过程,保证或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就是自主学习。从“被学习”的学习形态转变为“主动学、我要学”。
2、合作学习
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进行同桌之间的信息交换、小组内成员之间的问题探讨、班级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中重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化解学习难点。这不仅需要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思考与互动,更需要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接受能力等制定提取有价值的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先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再进行班级组与组的交流。
(1)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一步,教师在班级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时,分组既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优劣分别编组,也可以根据优劣程度进行混合穿插编组。不同的小组划分都应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一个小组的组内成员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从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组合,力求组成最佳搭档,获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学习效果。
(2)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小组合作的环节之后进行,每个学习小组经过组内成员的相互探讨学习后得出了本小组的结论,各个小组的结论可能大致相同,也可能观点相反,此时班级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大约给出1-2分钟时间,让各个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然后将所有观点大致划分为几类,所有参与合作学习的同学针对所持观点、内容进行相互讲解、互相补充、互相纠错。在交流中将课堂达到高潮,保证交流过程中的全员参与,不只是学习优生为学习差生讲解,学习差生也有相同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意义。最后教师通过合作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升华,将合作过程中的查漏补缺,纠错,记忆、落实于一体,真正实现“我学习,我快乐”。
例如在教授苏轼的《石钟山记》中[2]lt;p109gt;:
- 导语
古人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之间徜祥,不仅能感受到山水给人带来的愉悦,更能体悟山水之理,省察自己的心灵。八百多年前的一个月夜,苏轼携子乘舟至石钟山的绝壁之下,观森然的大石,闻磔磔的鹤鸣,听水石相击之声,从而顺利地破译了一个千古之谜,由此他大声疾呼:“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今天,你对苏轼八百多年前提出的这种观点有什么认识?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先独立、自主思考这一问题)
- 分组讨论
人们常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拥有两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个人拥有两个思想。交流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收获,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看法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老师可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交流讨论,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通过交流讨论,同学们的观点想法会更全面、更科学、更有深度。下面就这个问题,请大家见仁见智,自由发言。
- 学生自由发言 交流
生1:我同意苏轼的观点,没有“目见耳闻”的事物,就不能“臆断其有无”。我认为这是一个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我可以通过发生在苏轼本人身上的一个故事来论证我的观点。(故事略)由此可见: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不可!
生2:难道凡事“目见耳闻”就能“断其有无”吗?我认为有些事虽然“目见耳闻”也不能“断其有无”。
生3:“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臆断其有无”,这确实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态度,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并非所有的事我们都必须事必躬亲,有一些也是可以通过非实地考察而“断其有无”的。
……(略)
通过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在打破文本顺序的基础之上,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围绕“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学生们展开了各自的观点探讨,在交流互动中互相讲解、互相补充、互相纠错。
(二)讲
讲,不仅仅是说出来这么简单。讲,可以理解为有计划地说,或者更上一层的表达范畴。在讲的同时,组织语言,最贴切明了的表达自己所要讲的内容。不单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学生更要讲。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认为:“教师不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1、学生讲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站起来,讲出来”是语文教学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观察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发现很多学生都是不情愿的。被迫的成分包含了许多,为了完成这一“学生讲”的教学环节而完成,学生“讲”的意愿不强烈甚至没有,此时教师的引导指引就显得尤为重要。发掘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想要去讲、愿意去讲、积极主动地去讲。培养学生“讲”要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讲”不等于汇报,不能单单将小组讨论的学习成果原封不动的向全班汇报,应有选择性的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个人的见解、想法穿插来“讲”,回答要有始有终,保证回答规范完整;“讲”的内容也需要认真筛选,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筛选出最符合的答案,使问题得到最合适的展现。
2、教师讲
教师的讲解建立在学生讲之后,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对学生的指导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学生讲的有优有劣,有出彩之处,也存在空白之处;有重复之处,也存在遗漏之处。在这一环节,对于学生讲的出彩之处,教师需及时进行表扬,总结知识点,使学生加强记忆;对于学生没有讲到的地方,教师需及时补充拓展。教师讲解的质量和完整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教师“讲”主要是精讲点拨,对课文重难点进行细致精讲、反复讲解,对新知识点内容的特征、定义及时归纳,拓展延伸,并举例加以说明。
- 教学检测与评价
(一)1、练
练,即当堂练习,是学生对当堂学习的自我审核,对教师所教内容的辅助性练习。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如字词,句式,文学常识等基础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练习,可利用课后习题或多媒体出示来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反馈,查缺补漏,强化正确,纠正错误。学生在进行练习的同时,教师仍然起着直接指导的作用,监控学生的练习,必要时提供纠正性提醒。对学生练习时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即时的纠正性反馈,加强正确的练习。练习的题目不宜过多,遵循课堂记忆的规律,围绕课堂目标的可检测性,精选习题。
2、测
测,即当堂检测。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前要对学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还需要对当堂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检测。当学生的练习能达到85%~90%的正确率时,便可进入自由开放的检测环节,进行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巩固知识以达到熟练地程度。检测的次数可根据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而设定,时间可长可短,次数可相应增加。“测”的目的在于反馈,通过检测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所掌握,还可以对自己的教学结果有所了解,看他们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检测结果,教师可进行针对性辅导。
(二) 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最后,往往容易忽视“评价”这一环节。教学评价是“铁三角”中最后一条边,它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堂教学活动的完整结构。教学评价是最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环节。通过学生自我点评、学习小组团体反思、教师总结性评价,层层归纳,步步反思,以达到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1、个人自评
在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应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让学生进行本课的简单评价和总结,检查目标是否实现。在自评中,学生不仅要针对当堂所学内容得出结论、理解,还要认真回顾在课堂中所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而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 团体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小组自评又叫做团体反思。组与组之间总是有差别的,每一组都有不同的特点,在小组评价的支持下,各小组才能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各组相互交流、切磋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分享学习成果,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他人评价。在反思过程中,回顾本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借鉴他组优秀之处,博采众长;对不成熟、不适用的方法进行及时改进。小组互助,促进集体成果的积累。团体反思是对后期学生自主学习成功的重要基础。
- 教师总评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的总结性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会使学生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总结不仅要对当堂教学目标是否完成,问题解决是否有成效、彻底、深入,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总结,还需对学生的自评与他评进行点评。尽可能使用正面强化(多鼓励,多赞美),负强化原理的正确使用,有必要重视学习结果,注重学习的过程,同时我们必须重视在学习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的情感与态度。
- 结语
现今,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铁三角、四环”课堂教学模式也只是芸芸众模式中的一种。但是,已知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未能有效地适用于每一个学生或成功的达到所有的教学目的。也许,有人已经探寻到这样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一切目标,在此范围内又不可用于任何类型的学生。尽管这些不同的教学模式各自代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相互对立或相互排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把各种有益的模式合并起来使用。教学中高度熟练的技能可以恰到好处的融合各种模式并使这些模式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美】玛丽·艾丽斯·冈特 等,《教学模式》(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27页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422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