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7931字
摘 要
:《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中有着巨大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同样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三字经》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还没有人将其同语文课程标准联系起来比较。编者认为二者也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将二者对比来可以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借鉴了《三字经》中许多的要点,例如教学建议和教材建议等。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可以探求《三字经》新的价值,并证明这些新的价值也能在现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关键词:三字经;课程标准 ;新价值
Abstract:"Embedded" in ancient China has a huge impact nursery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educational industry. Although the research of embedded are very rich, but no one will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I think them also has the intrinsic relation, by contrast to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reference can be found that both "embedded" has a number of key points, such as teaching suggestions and advice. We can explore the new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standard "embedded" , and proved that the new value can also play a role in today"s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 Embedded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New value
一 《三字经》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对比
《三字经》成书于宋朝,是我国私塾常用的幼儿认字课本,旧时小学生的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一成书便广受好评,流传甚广,并且成为古时无论皇家还是民间通用的儿童启蒙教材。是一部既有人文科学又有自然科学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的儿童读物。待其诞生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的成就和巨大影响,是其他蒙学读物难以媲美甚至难以望其项背的,这就是在和《百家姓》 《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仅仅这一部《三字经》被尊称为经的重要缘由。几百年过去了《三字经》一如既往地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有力载体,依然在传承中华文明的价值。 《三字经》可粗略地分三个部份,第一部份讲的是教育的必要性和建议学习的内容,第二部份讲了中国几千年的泱泱文明史,第三部份则例举了众多辛勤学习的例子,只是为了向我们说明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既注重德育又注重智育这在应试教育仍占主流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对应我们如今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它囊括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并且还给出了教学建议和教材建议。它既规定了教学内容,又指导了教学方法,还涵盖了德育以及日常生活教育,阐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三字经》共使用现代汉字541个,与新课表规定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相对照。其中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461个,占85.22%;属次常用字表38个,占7.02%;属于课标以外的非常用字42个占7.76%。有句短韵谐,语言通俗,浅易近人,条理分明,结构紧凑的特点。[1]”吟诵起来朗朗上口,也方便学生记忆。诸多知识道理有序结合,义理神话典故不断穿插,从强调教育的特征必要性起始,条理有序地开始了数理的解说,“天文地理,四时五行,三纲五常,五五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经史子集,历代兴衰,朝代更替,前贤古圣,涉及面之广,而又线索清晰十分难得。[1p22]”并且《三字经》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读物。可以说《三字经》中蕴含着课程标准理念,也可以说课程标准学习了《三字经》中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 《三字经》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契合点
现今学习国学的潮流四起,《三字经》作为国学中的精品也开始运用于教学的多个方面。而《三字经》中蕴含的课程标准理念也应该受到重视。
(一)课程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程,有着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语文课程,就是要求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最终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而《三字经》全文不过一千二百字上下,但是短小精悍朗,富有各色人生哲理,蕴含多样历史文化知识。是一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语感,锻炼思维,主要目的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程。不仅要学生学会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是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课程基本理念、学习方式
新课标提倡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提倡独立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习条件不同学生的需求来调节和发展。而古人也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教育资源不甚丰富的情况提出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教育三大教育模式。
1.家庭教育
母亲是每一位一个孩子最早的老师,更是一个孩子一辈子的导师。虽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大量的女性,甚至包括一些出身显贵的女性都不识字,但是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在孩子人格的养成这一方面一个母亲的作用断断是不可小看的。
做父亲的,不能只管生养孩子而不教育他,这就是父亲的过失。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必须站出来和母亲共同负担教养孩子的责任。当然,父亲和母亲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有些不同的,父亲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榜样。
有一句话说的好“并不是有生育能力的人就可以做父母的。”养而不教。养而不育,是父母的过错。“遗之千金,不如遗之一经[1p203]”,《三字经》明明白白地指出了作为父母教育子女应该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 学校教育
让孩子接受教育当然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做的,但是人最终都必须得离开父母走上社会 以便接受更好更全面更完备的教育,那么谁又能承担接下来的责任呢?答案是老师。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懒惰犯下的错误。不仅摆明了老师的责任,同时也突出了老师的尊严。《三字经》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尊师重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礼仪,在古代,孩子正式入学的第一天,要向两个牌位磕头,一个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圣人先师孔子的牌位,另一个牌位上头写着“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也流传了不知几百年。可见在我国古人的心目之中,教师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当然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也不再是教学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用尊重老师了。老师应该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新的学习内容教给孩子。孩子还是应该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尊重老师,并且刻苦学习,从老师那里领受知识并且听从老师的教诲。
- 环境教育
若把每一个幼小的孩子都看成一朵娇嫩鲜艳的花朵的话,那么他的成长和教育的环境就是花朵所赖以生存的土壤。那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土壤呢?又该怎样创造这样的土壤呢?或者说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呢?“环境和教育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1]”学习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学习环境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它是学习活动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2]古时孟母三次搬家也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证明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的设计要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出发。既有总体目标也有学段目标。《三字经》虽然对学段目标没有规定,但是还是给出了教育的总体目标。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相信每位儿童天性是善良的,根据儒家的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如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所以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培养他,引导他,而不是用制度去规范他。既然幼时本性无甚差别,为什么长大以后成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互相有差距了呢?“习相远”“习”在这里是受影响,被熏染的意思。原本如同白纸的婴儿,因为环境的熏染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差距自然也就越来越大。有句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在身边多的不能再多。那么该怎样解决环境熏染的问题呢?如果不教育或不接受教育,那么本性一定会发生变化。这个“教”含义深刻,一方面是教,一方面是被教;一方面是知识教育,一方面是道德教育。
课程内容
1.德育
旧时曾有人称赞江夏黄童,举世无双。我们记得黄香,并不是因为他曾官至魏郡太守一时煊赫,也不是因为他曾被皇帝称赞而声明大震,而是因为他不过九岁的小小孩童,就能为父母温那一床席。因此他被誉为天下至孝之人。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强调的第一位的美德。“《三字经》说:‘孝于亲,所当执。’‘教者,教者孝之文也。’”[1p206]孝是教育的第一步。从小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尊重,这是孩子在道德教育上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没有人不知道的。这样的一个谦爱友让的故事,长久以来都被树立为“悌”的典型。
三纲,在中国传统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三字经》中的三纲并不同于董仲舒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p100]”而是君臣之间用一种道义贯穿,来维持彼此恰当合适的关系,父子长幼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相近如宾和顺有爱。而不是绝对的单向控制和顺从。董仲舒的三纲早已变性,但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三纲对于当今社会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仁爱、得体、合乎规范、明辨是非、专一守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质量,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尤其是“信”字更是我们在当今的教学中应当传授给学生的。
2.智育
数学,本来就是中国传统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字和方位是必学的。在对孩子一开始的启蒙教育中,《三字经》介绍了古人对自己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的基础认识,春夏秋冬为四季,东西南北为四方。在古人的眼里通过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可以构成宇宙万物,用西方科学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元素,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用它来解释世界,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雏形。
历史,学习历史十分重要。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也好,教育家也好,思想家也好,都非常强调历史的教育,重视以古为鉴。“《三字经》只用了200多字,就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从人类起源到历代兴亡,从开国大帝到亡国之君,从领先世界到落后挨打。漫漫的历史画卷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1]
目标
恒心,纵向的说,在一件事上一定要保持本心直达深处。横向的说,学习要一生坚持不懈,用一生去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知识。这比西方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要早的多。
勤奋,《三字经》用三个字来形容赵普“彼既仕,学且勤”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即使是事业有成的人,也不能够停止学习。取得成功之后反而应该加倍勤奋,要懂得学无止境,业精于勤的道理。
苦学,无论是笨鸟先飞还是天资聪颖者学习都需要勤奋刻苦的精神。《三字经》也着重强调这一点,例举了大量古人苦读勤学的故事,以激发后来求学者的斗志。汉代孙敬为读书不惜头悬梁,他凭借这样的苦读精神最终成为一代名儒。囊萤映雪,一冬一夏,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只为告诉我们,即使在恶劣的坏境中也不能放弃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止追求知识。
惜时,寸时寸金。汉代的文人朱买臣,由于生活所迫他只能一边打柴,一边读书,最终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会稽太守;“如挂角”,讲的是众人皆知的李密的故事。他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就将书挂在牛角上,最终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三 《三字经》的现实教育价值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4]”而教材则是教学活动中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程标准对教师、学生、教学中介系统都给出了建议。古人则没有多媒体及其它的中介系统,因此《三字经》仅对学生、老师、和教材给出了建议。
(一)教学建议
“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4]”
而《三字经》同样也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了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1.早教
孩子幼年的时候,如果不学习的话,是非常不得当的,不趁年轻的时候多学习,等到老了还能干什么呢?按照传统的教育理论,十三岁以前是儿童学习的黄金阶段,因为十三岁之前的记忆力最好。大学问家颜之推家的孩子甚至三岁就开始学习。古人学习强调背诵,并不重理解。孩子幼年的时候也许并不能明白这些深奥的道理,这没什么影响,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趁小时候记忆力好,先将文章记住。随着人的成长和阅历的增多,曾经背的滚光烂熟的知识,自然就能明白了。将知识与生活日常实际相结合,这才是真正的领悟了精义。现在教育提倡自然,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要给儿童一个快乐的童年,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让儿童进行学习,我们应当珍惜十三岁以前的黄金学习期。
2.勤学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发挥价值成为有用的器物,所谓的美玉也就毫无价值,人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学习,就不能辨明道理。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过去讲究“君子比德与玉”。君子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越来越完善,无异于精心雕琢一块璞玉,要成器,必须要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微小的部分,来雕琢它培养它。学习也是这样需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用孔子的话说“爱之能勿劳之?”[5]北宋时,有个小神童名叫方仲永,祖祖辈辈都务农,可以说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可他五岁的时候便可题诗,并且内容持之有故。同乡得知,便一窝蜂涌到仲永家,随便命题让其赋诗,仲永皆能迅速道来。大家惊叹不已,并送他一个“小神童”的称号,乡人纷纷赠金只为求见这小神童一面。仲永的父亲带着仲永四处表演赚钱,也没有让他继续学习。王安石在仲永幼时无缘得见,一回乡遇见仲永,仲永已是十二三岁的少年郎了。王安石便请他作诗,其诗已大为逊色,又过了七八年,已非当日之神童了。一位天赋异禀的少年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在每个孩子幼年的时候,都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学习、礼貌、懂规矩。
(二) 教材编写建议
作为传统啓蒙读物的《三字经》,向孩子们推荐和介绍儒家经典著作是它的责任。被封为儒家至宝,名列四书之首。古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今天看来,《论语》教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智慧,态度。但并不是说它是一部万宝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书在古代社会是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中华名族几千年的核心价值观。《三字经》认为,熟读四书之后,要以《孝经》为首,之后再学五经。《孝经》是一部很特别的经典,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推崇《孝经》。首先孝历来被人看重能笼络人心,并且推出了尊君的思想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三字经》想要走的更远,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看待它的角度,它并没有说孝是愚忠,也不能因噎废食抛弃孝的思想。
《三字经》作为儒家学派思想的啓蒙教材,在讲解完儒家经典之后就开始介绍凝结先秦诸子思想的巨作。而这些记录着先秦诸子的思想的著作,例如《孟子》、《墨子》、《论语》等,正是它推荐给学生的使用教材。《三字经》在教材的编排上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可接受性,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金针度人为儿童理出一条清晰的学习思路。《三字经》重视文字的学习,重视榜样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编纂新型语文课本的参照,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三字经》价值早已超越了自己本身。是“千古一奇书”、“袖里通鉴纲目”[6]它重视教育,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对儿童教育的群策群力,更好的引导儿童提高发展。并且重视科学的教学方法,尊重教学规律。[7]我们可以用它来规定课程性质,划定教学内容范围,参考其中的教学方法,按照它的要求来编写教材。总之可以对教学的多方面进行指导,其意义价值不可忽略。 但对应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三字经》缺乏像课程设计思路、评价建议这样关键的内容。也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也不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道尊严的思想被强化。是不适应我们现今的的社会发展的。
纵观全书,“《三字经》确有其长处和优势,自有其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价值[8]”。我们不妨认真吸收其中精华,推陈出新。并且在1990年,联合国从选中《三字经》作为世界儿童道德读物介绍给全世界孩子,正是因为《三字经》具有普适性和永久性。过去,章炳麟先生在遭遇先进的西方文化对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冲击时,反对否定中国民族文化,否定新式学堂“赶时髦、搬洋书、丢弃民族特色。[9]”正是由于他的努力,重新修订《三字经》,使得它能在民间流传下来得以保存。维护了它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象征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历史意义,所以作为今人,我们更应该看见它的价值并使它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9年版;[2]陈帼眉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赵丽萍:《浅谈如何构筑新型学习环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19-20;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931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