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下层儿童教育状况及其影响

 2024-02-06 10:24:38

论文总字数:11359字

摘 要

最先推开工业革命大门的英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下层儿童的受教育情况。随着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械式劳作简易单一的特点导致童工的逐渐增多,下层儿童被迫过早加入生产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教育。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政府放任自由的政策、阶级歧视、学校体制的不完善、民众教育的忽视等诸多因素,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教育相对落后。在教育水平普遍落后的社会背景下,下层儿童受教育情况更令人堪忧,给下层儿童个人、家庭甚至是英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下层儿童受教育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工业革命,儿童教育,自由放任

Abstract:The first pushe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ntrance door is the British, peopl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ower children"s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th the fact that machine childbirth substitutes hand labour, the mechanical work was simple and single, leading to a child labourer"s increase by gradually, lower levels children were forced to add productive labor untimely , they couldn’t get due education.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Britain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the governmental policy of laissez faire, class discrimination, imperfection of  the school system, ignoring the public education.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that the education level was generally lower, the education situation of the lower children was even more worrying, which brought children"s personal, family and even British society the profound influence.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British lower children"s education had not improved obviously.

Keywords: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hildren"s education, laissez-faire

目 录

一、工业革命时期社会下层儿童的教育状况 4

二、工业革命时期忽视下层儿童教育的影响 6

(一)对儿童的影响 6

(二)对家庭的影响 8

(三)对社会的影响 8

结 语 11

参 考 文 献 12

致 谢 13

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率先拉开工业革命的帷幕,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短短的七、八十年里,它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领先于世界,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和世界贸易、航海的垄断地位,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在惊人的经济增长面前,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社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社会道德建设。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快速增长,道德建设一样不可小觑,而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丰富、学历上的满足和工作待遇的优势,教育对人格的重塑、道德的建设有着令人惊讶的作用。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对社会下层儿童教育不重视甚至直接忽略所导致的严重影响引起现代人的关注和思考,正如历史学家休·坎宁安所说,“儿童被看做是一个国家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这种财富如果没有被悉心保护,它将导致国家的衰退并将在与他国的竞争中失去权力和地位。因此国家不可避免地在儿童问题上涉足越来越深”[1]。国内学者大多研究童工问题,从经济价值和人身伤害方面论述童工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潘洁通过劳伦斯的两部小说《儿子与情人》和《彩虹》揭示劳伦斯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的批判,施义慧研究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及其童年生活转型的原因,李维论述过英国工业革命和初等教育普及的关系等等。究竟下层儿童教育对整个社会有着怎样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本文将着重关注下层儿童的教育发展,从工业革命时期下层儿童教育的发展状况、对儿童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予以论述。

一、工业革命时期下层儿童的教育状况

英国非常重视传统且趋于保守,带有明显宗教烙印的中世纪英国教育到18世纪中期仍沿袭传统的双轨学制。在1800年以前,大多数初等教育是以由教会提供和控制的慈善机构的形式出现,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和慈善性。自宗教改革后,“全部初等国民教育的事业都集中于教会、各种教派和宗教团体之手”[2],在英国人的心里也普遍认为教育“应该让古老的独立社团,或者依靠私人的努力去完成”[3],国家也把“教育寄托给私人的首创精神或者是慈善活动”[3],采取自由放任的教育政策。工业革命时期下层儿童接受教育的状况看似由前期重生产演变为学习和生产兼顾的局面,但其本质仍是为生产劳作服务。

在19世纪的文法学校,九大公学依旧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阶梯,而这些学校只招收上层阶级的子弟,广大平民所受的教育十分有限。长期以来,接受教育一直是资产阶级和贵族子弟的“特权”,社会上层的子女在家中接受教育,中产阶级子弟进入付费的私立学校,而对于社会下层的贫苦孩子来说,教育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奢侈品。加上教育因为学校制度的不完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匮乏,学费的高昂而不被人们重视,从而忽略了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迫于生活负担,下层儿童唯有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没资本也没有时间去学习,导致受教育情况的每况愈下。据统计,1816年在棉纺织业中大约有20%的工人年龄在13岁以下,1835年尽管技术发展已经降低了对儿童劳动的需要,13岁以下的儿童仍占了全体纺织工人总数的13.1%,1839年,在大不列颠41.956万的工厂工人中有19.2887万人是18岁以下,随着工业革命步入成熟阶段,工厂工人中18岁以下孩子也逐渐增加。[4]

然而为了能让儿童高效有序,积极投入生产劳作,出现了由教会支持、私人提供并由慈善事业捐办的教育机构,针对当时英国贫困的工人和劳动群众子女中的适龄儿童,通过办学教民众识字学习圣经,让贫苦儿童具备基督教的品格和美德。据记载,“全英国这种学校的总数在1800年约有800个,而到1850年增到一万个,学生共有一百零五万名”。[2]在工业革命时期,主日学校、“导生制”学校是这个时代的主要办学形式。在《初等教育法》颁布之前因为家庭经济贫困,平民子弟只能选择宗教集团、慈善机构等兴办的初等学校求学,而大多数下层儿童接受的还是资本家的压榨。早期的慈善教育是教学和劳作同步进行的,伦敦的劳作学校,一边进行教学,一边让男孩制鞋和造笔尖,让女孩纺纱织布,并且邀请商人来订购。[5]1780年,格莱斯特地区一个叫罗伯特·赖克斯的报纸印刷人组织了一些牧师和社会热心人士在星期天开办主日学校,收容穷困童工和无人照管的流浪儿童,给他们讲授读、写、算和宗教道德方面的基本知识。1789年,教友派信徒约瑟夫·兰喀斯在父亲管理的学校中推行导生制。工业革命期间下层儿童很少接受到正规的初等教育,他们受到的教育只是教导他们遵守工业社会的道德和秩序,让他们成为适应工厂制度,遵守纪律的劳动者,做到温顺听话和准时劳作,减少社会混乱并对其宣传宗教教义。主日学校运动早期领导人汉纳·莫尔说过,举办主日学校的目的是给下层阶级提供训练,帮助他们养成适应工业社会的习惯。社会下层儿童在私人捐助或教会主办的主日学校或导生制学校所受的教育无非是一些勤俭、安贫、虔诚之类的道德说教,并没有太多的科学性知识的普及。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35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