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6978字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引言 3
2 研究背景和目的 3
3 研究现状综述 3
3.1 国外已有研究评述 3
3.2 国内研究现状 4
4 实证分析 5
4.1 理论综述 5
4.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6
4.3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法分析 7
4.3.1 因子分析 8
4.3.2 主成分分析 9
4.3.3 信度检测 9
5 制约江苏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因素分析 10
5.1 内生动力 10
5.1.1成本与观念限制 10
5.1.2自身能力不足 11
5.2 市场环境 11
5.2.1财税政策影响 11
5.2.2经济发展情况与预期 11
6 对策与建议 12
6.1 中小企业自身对策 12
6.1.1 制定发展规划 12
6.1.2培养自己核心竞争力 12
6.1.3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 13
6.2 外部环境对策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江苏中小微企业转型需求调查问卷 15
致谢 16
新常态下江苏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查颖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Chinese economy began to enter the “new normal”,whil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continuing to achieve extraordinary success also an urgent need of new ideas and methods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tinuous exposure.This article from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to find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enterpris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an antidote against the diseas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operators to consider the necessity of 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accordingly put forward new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optim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e new normal.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actor Analysis
1引言
所谓“新常态”是指经济发展中具有流行性与构造性的全新状态,自2008年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便开始走向整治调理状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15年第三个季度中国GDP的最新数据表明与上一年同个时期对比提高了6.93%,对比上一年同个时期增速下降了0.44个百分点。近期一些主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不符合预期,宏观经济出现调整,经济发展从原有的旧模式向一种新的较稳定的状态转变。国内的经济转型过程大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增速调整——将经济快速发展调动到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以创新和消费为驱动力的增长模式;宏观政策调整——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性,有效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发展态势,充分认识市场风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2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中小微企业作为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中心支柱,给江苏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法估算的正面影响。2015年是整体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个阶段,“十三五”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旧不会减少。余斌在《改革》中提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有较大可能处于6%-7%范围内。北大经济学院教授平新乔指出:“十三五”经济增长的宏观情况就是新常态。“十三五”时期江苏将积极投身建设“强富高美”新江苏的实践,既要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抵制传统产业衰退带来的阵痛;同样也是要依靠新局势下的新能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完成转型升级,从而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动力。
江苏中小微企业成功抓住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黄金时期实现飞速发展,享受全球产业转移红利,起到了吸收就业、推动创新、增加税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重要作用,为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江苏中小企业受到重创,持续了30多年的增长方式发生了大面积的收益递减。在企业层面上就表现为同一单位的产出所对应的劳动成本成倍地上升,即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大量事实证明,如果我国企业没有实现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的转型与创新,我国的经济增长必将停滞甚至倒退。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进入调整阶段,我国和整个世界都在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寻找自己的“新常态”。我国企业就是要寻找一种以创新为驱动基础,资源更加节约、环境代价更小的长期的、稳定的增长态势。
3 研究现状综述
3.1 国外已有研究评述
中小微企业转型必先放入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关于产业转型最经典理论之一便是“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 Akamat-su,1932)提出,小岛清(Kojima Kiyoshi,2000)等予以拓展。该理论一开始被用来描述日本工业的成长模式和经济结构的动态演进。此后,日本著名学者山泽逸平在赤松要提出的“雁形形态”理论所存在的前提下去进行发展创新,表明该过程有五个时段,分别是引进、进口取代、出口增长、稳定以及逆进口,由此更为仔细地表现出后来居上的国家是怎样利用发达国家技术与进口产品去建设属于自己的工厂然后生产,达到国家的需要并且还能对外出口,由此在后来青出于蓝完全替代了“领头雁”的位置且最终完成自己经济的快速发展(胡俊文,2003)。在这种产业结构的候鸟效应下,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导致要素相对价格不断变化,企业生产要素不断转移到效率更高的部门,这一变化在微观上就表现为企业转型升级。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其他国家的部分学者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专研分析并发表了相关著作,这些学者是把企业看作单独的生命体,再透过企业这一生命体的方向去研究企业的发展。如阿里·德赫斯(1996)、詹姆斯·凯利 (1988)以及弗朗西斯·高哈特等学者都是将企业看成一个具有生命的物体,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1997)《企业生命周期》,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即:酝酿期、出生期、学习期、旺盛期、强壮期、成熟期、阶级期、利益管理初期、利益管理期、死亡。这暗示了企业经营生存过程中发展与制约的关系。
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来说是不可低估的。创新一词的出现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J. A .Schumpeter(1912)《经济发展概论》,其著作中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组合成一个新的“结合”,并引入生产过程以期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并不局限于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走向昌盛,美国的经济学家罗斯托所谈到的“起飞”六个时段理论把创新的意思强调性地表达成“技术创新”。1985年欧洲国家的一个创新专研小组(GREMI)第一次提及创新环境(Innovation Milieu)观点,也就是干扰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所有外在原因的全部之和。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认为科技革命和创新发明本身不足以推动19世纪的经济增长,能够允许创新成功运用在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过程中的环境才是使得经济不断增长的原因。2014年日本学者研究了企业战略与创新的关系,认为“专业生产技术的保护与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实现全球技术变革的速度,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力。
3.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蒋一苇先生(1980)是较早认同“企业是有生命的”这个理念,他在《中国社会科学》的首期中刊登了《企业本位论》这篇文章,同时还在文章里提到企业是带有生命力的“细胞”,并非是一块毫无生命迹象的“砖头”。随后杨杜博士(2005)发表的文章《企业成长论》促进了国内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发展,这篇文章里将“经营资源”作为研究的重点,尤其还着重地提及到无法完整利用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全部来源。该文还对规模经济、成长经济、多样化经济以及这三种经济之和的复合型经济进行研究,由此形成企业发展理论的重中之重。张玉利教授以及任学锋先生将天津市上面大大小小将近一万所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致走访调研,还由此发表了《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这本书详细地整理出了企业发展的走向,验证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根本,并且着重综合地证实剖析了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经过,将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遇到的管理难题进行鉴别和归类,并有针对的提出了促进小企业成长的一些对策。尤其是该书主张的“小企业不是规模小的小企业”的观点,对指导我国小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吴家曦等(2009)在《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指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环境创新给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是实现变革和创新的有效工具,“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企业创新正逐步从单个向共同协作转变。陈占葵等(2013)研究中小微企业通过建立企业网站并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有效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市场环境发展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了更多机遇,政府也应发挥自身独特作用。周文辉等(2013)就提出,政府要以客户为导向,利用联合创新的形式帮助构建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去开发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国内学者对民企转型进一步研究。如清华民企研究中心专家曾永良认为,民企存在基础差、以市场为导向、低成本赚快钱、科技含量低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经济学家厉以宁(2010)、吴敬琏、郎咸平等(2008)均认为民企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国进民退”现象十分突出,存在用工成本大幅升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曾永良,2013)、管理方式亟待转变等问题,并提出了像延长产业链、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给民企减税(郎咸平,2012)、转变管理方式(曾永良,2010)、民企需要抱团发展等对策。在2013年时,厉以宁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状态研究会上明确阐述了“民企发展要‘留有余地’”。
现如今多数研究都基于国家宏观层面,对江苏整体民企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具体到江苏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却缺乏实际意义,且很多也只是选取一个方面来探究,很少有基于实际调研基础上的数据来进行探讨研究。因此,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弥补现有研究空缺。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得出江苏中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时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避免企业盲目转型。同时探究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微企业该如何利用好这一契机,政府又该出台怎样的配套措施来让在江苏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小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6978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