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22-01-17 23:47:53

论文总字数:14478字

目 录

一.引言 4

1.1研究背景 4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5

二.文献综述 6

2.1国外研究进展 6

2.2国内研究进展 6

三.实证研究设计 7

3.1样本选取 7

3.2假设提出 7

3.3变量定义 8

3.4模型构建 9

四.实证过程 9

4.1描述性统计 9

4.2相关性分析 10

4.3回归分析 11

五.结论与建议 12

5.1实证研究结论 12

5.2相关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股权激励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基于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周诗忆

南京信息工程大会计系,南京 210044

摘要:本文以实行股权激励的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权期限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性;行权有效期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性;发行激励数占总股本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性。并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房地产公司 实证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quity Incentives on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ina Real Estate Listed Companies

NUIST ,Nanjing 21004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quity incentive on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by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al estate listed companies with equity incentiv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uration of exercis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validity period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number of issuance incentive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empirical conclusions.

Key words: equity incentive earnings management listed companies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中有许多上市公司都采取了股权期权的方式来激励管理人员和高层,我国国内的一些公司在海外的分公司也纷纷开始效仿。同时,也有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了股权激励能够增加管理者对于公司管理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也有了许多对于盈余管理和股权激励的研究。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发展相对滞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尽管有些上市公司积极的进行股权激励模式的创新研究,将职工持股计划以及股票增值权等应用到公司日常管理运营当中,然而这些仍属于尚待健全的模式。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主要将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制度研究的核心内容,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股权激励方案已经被应用到了很多公司,同时得到贯彻执行的公司有很多。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正处于积极的摸索和发展股权激励机制的阶段,尽管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但是却依然无法阻挡其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学术上,始终没有统一的界定何为盈余管理,有的学者指出,所谓的盈余管理就是基于会计准则,以非中立的视角来调控和操纵报告,这种行为带有鲜明的欺诈性。还有的学者指出,盈余管理实际上濒临于欺诈性的临界点上,即快要达成欺诈的状态却尚未形成,所以虽然盈余管理报告当中存在着虚假的成分,但是其中也有真实的内容。还有的学者指出,企业借助于会计准则有权进行自主判断,所以盈余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实现企业的期望值而主动引导会计报告。

尽管在定义盈余管理方面学界莫衷一是,大家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然而不可置否的是,其归根结底来说还属于会计披露性质,本文所涉及到的盈余管理和那些违法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在完全遵守法律的基础之上,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对会计报告所进行了有效调控。

目前,股权激励已经被普遍应用到了国外企业,并且也被逐渐的应用到了部分国内企业当中,股权激励通常有虚拟股票、股票期权等多种不同的形式。

在学术上,始终没有统一的界定何为盈余管理,有的学者指出,所谓的盈余管理就是基于会计准则,以非中立的视角来调控和操纵报告,这种行为带有鲜明的欺诈性。还有的学者指出,盈余管理实际上濒临于欺诈性的临界点上,即快要达成欺诈的状态却尚未形成,所以虽然盈余管理报告当中存在着虚假的成分,但是其中也有真实的内容。还有的学者指出,企业借助于会计准则有权进行自主判断,所以盈余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实现企业的期望值而主动引导会计报告。

尽管在定义盈余管理方面学界莫衷一是,大家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然而不可置否的是,其归根结底来说还属于会计披露性质,本文所涉及到的盈余管理和那些违法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在完全遵守法律的基础之上,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对会计报告所进行了有效调控。

目前,股权激励已经被普遍应用到了国外企业,并且也被逐渐的应用到了部分国内企业当中,股权激励通常有虚拟股票、股票期权等多种不同的形式。

股权激励对企业能够起一定的作用,首先对企业有激励作用,被激励者拥有了公司股权或者股份,那么自然而然将其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联合在一起了,这样有助于最大化地发掘人力潜在能量,也相对降低了监督成本。其次,股权激励也对被激励者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通过一定的限制使得其不能随便离职,努力工作。同时,股权激励还能改善员工福利,对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员工多数能够享受利润分享,提高员工凝聚力,也能稳定关键员工。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股权激励的好处,但过度的没有规划的股权激励会减少对于管理层的监督,股东和董事会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增长,缺乏或者忽视了公司长期利益,对于上市公司的利益与个人挂钩,可能会引起操纵盈余管理的问题。对我国而言,不管是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还是在具体国情上都有别于西方国家,因此导致我们在公司盈余管理方面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动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盈余管理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其改革股权分置之前,不会通过该手段来维持较高的股票价格。然而随着出台各种相关扶持政策,比如新《公司法》等的实施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现,股权激励迎来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一些原本存在的障碍将会被清扫,上市公司高管也开始纷纷对公司股票价格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是我们不能够确定的是,上市公司高管是否以股权激励收益为目的而实行盈利管理。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为了对假设进行充分的验证,我们深入的研究了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建模,假设分别为在股权激励没有实施时,激励股权在总股本中的占比进而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再者就是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股权激励之间的关系是否为负。按照价值增加程度来确定管理层的报酬,从而使管理层能够通过更加尽职的工作以帮助企业获得最大价值,尽可能的减少出现盈余管理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目的。

第一,对盈余管理受股权激励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文献不难得知,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非常丰富,形成了很多相关的理论成果,所研究的核心内容无外乎通过调整盈余管理来对股价产生影响,进而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以公司的高管为例进行说明,其会计政策选择可以在行权前完成,以提前对收入进行确定,而对相关的费用支出的确认则予以延迟,以对行权前后的会计利润进行有效的调节。本文需要界定的主要问题在于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到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否又会影响到盈余管理,它们二者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第二,本文基于相关研究的前提下,做出了如下假设:1.行权期限负相关于盈余管理;2.行权有效期负相关于盈余管理;3.在总股本当中发行激励总数的占比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为正相关;4.股权激励来源无关乎盈余管理;第三,在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的前提下得出结论,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进展

Healy(1999)属于经济学领域首位基于薪酬契约的层面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认为,管理者往往会通过对应计利润进行操纵的方式以迎合薪酬契约。Baker 等(1997)研究的侧重点在于股权授予尚未实现前,经理人为了使利润额能够得以有效的降低,进而操纵出现了操纵应急利润的行为。1995年,Gaver等(1995)在《论分红计划与收益管理关系的附加证据》对102家美国上市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充分的论证了分红计划约束和应计项目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测试和考察了管理激励对操纵盈余的影响,并由此完善了Healy(1999)的假设,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Gaver的测试方法。虽然上述研究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是不同的研究方法,然而最终得出的却是相同的结论,说明公司管理者在管理报酬契约的影响下会进行盈余管理,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奖金报酬,或者获得职位上的晋升等。Gouney(2006)指出,公司借助于股权激励可以对财务报告进行有效的监管,尽可能的减少出现盈余管理的问题,最终的结论有别于前述的观点。国外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的关系观点不一,由于选取角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股权激励对于公司管理的作用还是得到认可的。

2.2国内研究进展

耿照源(2009)等学者指出,股权激励的应用往往会导致上市公司当中产生更为严重的盈利管理问题;胡国强、彭家生(2009)指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股权激励对其经营者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盈余操作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公司经营者当中。还有的学者对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验证,然而最终得到了不一样的结论;赵息等学者(2008)指出盈余管理和股权激励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何凡(2010)则研究了激励模式等,发现正相关关系也存在着二者当中;但王克敏、王志超(2003)在研究和分析了1914家沪深两市的公司后指出,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王跃堂(2000)则对A股上市公司的745家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公司管理层会计行为选择的制约性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公司会计行为选择通常情况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等等,而并非高管报酬契约假设。刘斌等(2003)通过研究和分析后指出,获得更多的公开性薪酬并非是导致CEO操纵利润或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性原因。何问陶、倪全宏(2005)在实证分析的时候则借助了完善后的琼斯模型,并未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正式在MBO前管理层会借助于会计应计处理以降低报告盈余。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学者指出,大部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最终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股权融资需求等(陈小悦等,2001;孙铮,王跃堂,1999;陆建桥,1999等)。有的学者指出,我们现有的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期权激励;徒太年、傅浩(2005)基于环境层面对如何有效的发挥股权激励效应进行了研究,但是其实现的基础是金融市场的运作必须要保持高效,将短期股价应用到具有较强投机性的市场当中。

由此不难看出,学术界现阶段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意见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从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指出盈余管理以及公司业绩等会受到股权激励的影响,另一观点则指出它们彼此不存在任何的关联。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在观点上尚未统一,其中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基本上以否定观点为主,但是随着我国相关法律的逐步健全,学者们已经普遍认可了股权激励,成效十分显著。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47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