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022-01-17 23:48:43

论文总字数:13314字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

1.2研究方法和内容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4

3.1盈余管理概述 4

3.1.1盈余管理的概念 4

3.1.2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4

3.2公司治理概述 5

3.3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5

4、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5

4.1研究假设的提出 5

4.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

4.3变量定义 5

4.3.1被解释变量 5

4.3.2解释变量 6

4.3.3控制变量 6

4.4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回归模型 6

4.4.1描述性统计分析 6

4.4.2 相关性分析 7

4.4.3共线性检验 8

4.4.4回归分析 8

5、研究结论 10

6、政策建议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张丹

,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rporate system in China, the issu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 There are also widespread earnings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listed compani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levant factor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ample of 110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Shanghai stock market from 2010 to 2016 as a sample,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inds that the number of board meetings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level; board size and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level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number of board of supervisors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proportion of shares held by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s not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company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s not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company earnings management.

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earnings management ;Jones model

1、绪论

1.1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研究盈余管理问题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盈余管理现在作为一个普遍现象,自从我国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妨碍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上市公司创始团队利用自身信息上的优势进行盈余管理,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此外,公司的财务报表就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信息,投资者和经理人会根据其中的会计盈余信息对公司发展前景进行投资,并做出相关 决策,因此,会计盈余信息影响盈余管理。而我国公司治理不完善、企业外部监督不力、资本市场不健全等因素,盈余管理产生的更多是不利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受到不客观的盈余信息影响,损害他们的利益,严重的可能扰乱社会秩序。

随着社会进入大生产阶段,在十九世纪股份制企业涌现出来。由于股份制企业股东人数多,他们的学历,背景各不相同,无法一起管理公司,为了迎合企业经营的需要,经理人群体诞生了。与此同时,它的诞生导致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经理人和所有者之间的沟通就依靠会计信息。可是信息不对称,出现了代理成本,降低企业效率,损害了所有者和其他利益者的利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治理产生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配置所有者和经理人的权、责、利,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公司、股东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它的完善与否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我国的资本市场由于受到制度和历史的影响,现在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再加上不够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效果也不好。因此,基于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之后,对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几点建议。根据之前学者的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ypothesis):

H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H2: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H3: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H4: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H5:监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1.2研究方法和内容

为了研究我国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方法。实证研究以学者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运用理论分析,提出理论假设,设计实证模型,进行实验检验,并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分析现有文献,公司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关于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是公司外部治理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公司外部治理是指通过市场体系实行的治理。

王生年和白俊(2009年)认为制度环境、市场竞争、债权人治理与中介市场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1]]。他们在文中讨论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限制管理层盈余管理的行为,而市场竞争通过控制权市场、产品竞争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发挥作用,当这些因素对管理者产生压力,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就会出现。李迎盈(2009年)分析公司外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债权人治理市场三个方面来入手[[2]]。作者认为,在产品市场中,政府关注的是会计盈余披露较高的公司,他们将通过加强控制或者其他方式来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债权人治理,但是对象不同。王生年和白俊(2009年)认为,经理人为了获得贷款,所以要对指标进行粉饰;以及为了避免违约,要将指标控制在限制性范围内;李迎盈(2009年)认为通过债权人治理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司治理绩效,满足他们需求。

仇红梅(2002年)分析盈余管理的影响也是针对资本市场、接管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三个方面。[[3]]她认为,由于资本市场的存在,盈余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层披露内部信息的工具,而且这种信息传递带来了一个好处,人们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从而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企业的盈利性和市场价值。李迎盈(2009年)关于公司外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也涉及到了资本市场,她也认为资本市场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定期公开和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就使得经理层“改善”经营业绩可以依靠盈余管理,同时提升企业形象,满足公司股东的需求。

二是公司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公司内部治理是指通过内部组织结构实现的治理。因为公司内部治理涉及到许多小的指标,基本上公司内部治理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都是通过选取3~5个指标,基于具体公司或者行业进行说明。

王虹、毛道维和李恒(2009年)分析公司内部治理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选用上市公司2004~2008年年报中样本量最大的六个行业[[4]],王太林(2011年)选取了2007~2009年非金融类A股中小上市公司为样本[[5]],他们的实验结果有相同之处,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王虹和毛道维(2009年)在盈余管理的方向与模型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这方面,走在了其他学者的前面。他们不仅采用琼斯模型,而且还将截面琼斯模型和KS模型结合起来,因为基于夏立军的研究发现,两种模型的结合在我国股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解云(2015年)和王婷(2013年)主要研究的是公司治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解云(2015年)选取Roychowdhury真实盈余管理评价模型,以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2008~2011年3年的数据为样本[[6]],其研究结果和王婷(2013年)基本相同[[7]],董事会的规模和结构并没有对真实盈余管理造成影响;就股权结构而言,Warfield(1995年)以美国1989年~1991年3871家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持股比例的提高,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会降低[[8]]。Shleifer和 Vishny(1986年)则是利用理论模型展开研究发现,如果大股东手中握有更多的股权,控股股东将有更大的动力去监督管理人员,降低股东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代理成本,并提高公司业绩[[9]]。

张成林(2011年)选取了2009年制造业3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10]],而黄文伴(2010年)选取了2006~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11]],两人都采用了琼斯模型进行分析,他们的结论基本相同,但是他们关于董事会人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不同意见。黄文伴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而外国学者Lipton 和 Lorsch(1992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董事会人数应该在10人以内,当人数超过10人时,内部损失会增加[[12]],而Jensen(1993年)研究发现,最好的董事会人数应该在7~8人,他们认为董事间的沟通会因为董事会人数过多被削弱,最终无法起到监督作用[[13]]。但是黄文伴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董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这与Beasley(1996年)选择13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14]]和Xie(2003年)对美国282家公司进行数据分析[[15]],研究发现董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成正相关相符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31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