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26215字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文献综述 1
1.2.1 文献综述阐述 1
1.2.2 简要评述 3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2.研究理论及工具 4
2.1 生态足迹理论概念 4
2.2 基本概念及公式 4
2.2.1 生态足迹 4
2.2.2 生态承载力 4
2.2.3 生态盈余或赤字 5
3.研究区域概况 5
3.1 江苏省的概况 5
3.1.1 自然地理概况 5
3.1.2 社会经济概况 5
3.2 典型城市的选择及概况 6
3.2.1 典型城市选择 6
3.2.2 典型城市概况 6
4.江苏省生态足迹账户 7
4.1 数据来源 7
4.2 江苏省2016年生态足迹账户分析 7
4.2.1 江苏省2016年生态足迹账户计算 7
4.2.2江苏省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 8
4.3 三城市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 10
4.3.1 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 10
4.3.2南通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 12
4.3.3 淮安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 13
4.3.4 三城市生态状况对比分析 15
5.江苏省城市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化分析 16
5.1 江苏省2012~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化分析 16
5.2 三城市2012~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化分析 17
5.2.1南京市2012~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化分析 17
5.2.2南通市2012~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化分析 18
5.2.3淮安市2012~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化分析 18
5.2.4 三城市2012~2016年生态状况动态演化对比分析 19
6.结论与建议 19
6.1 研究结论 19
6.2 政策建议 20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3
1.绪论
- 研究背景
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依赖着生态环境系统,同时人们的生产活动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生态环境。只要人们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是在生态系统能承受的限额内,那么人类经济社会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旦超过了生态环境能承载的最大限额,那么人类经济社会就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但是,近50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生态资源的消耗也在迅猛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毁坏越发地严重。 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场退化、丛林的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荒漠化连续加重 ,目前世界的生态情况不容乐观。从世界范围来讲,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 可知目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资源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所能承载的最大限额, 人类的生态足迹却一直在迅猛增长,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生态承载力都面临着严酷挑战。
同时《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中也指出,中国的生态足迹也一直在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了目前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能力。 江苏省是中国一个比较特别的省份,是中国各省区中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省份,然而人口众多,2017年,江苏省的常住人口8386.06万人。经济也算是发达,2017年,江苏省的GDP排名全国第二。 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且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在取得经济成就的同时,生态足迹一直在快速增长,但是生态容量却增长缓慢,生态系统也遭到了严峻考验。 虽然江苏省正在大力扶持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分析,研究它们的动态演变过程,从而对江苏省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阐述
- 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状况
Wackernagel 等(1997)是最早提出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学家,也是他最先使用这种模型测算分析了世界中 52个国家和地区 1997 年的生态足迹。[[1]]。Lenzen、 Murray(2001)在测算生态萍踪时,首先将实用土地的面积纳入了考察范围。Raw- shan Ara Begum(2009)改良了的投入和产出的计算方法, 分析认为马来西亚目前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完全满足居民现有的生活方式。[[2]] Erb(2004)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在测算生态萍踪时使用了区域恒定产量和持续产值的方式预计丛林产量。[[3]]Cuadra(2007)则基于生态萍踪理论,加上能值对比模型,分析农作物会造成的经济产值。[[4]]Siche等人(2008)则认为利用能值模型可以改进生态萍踪理论[[5]]。这就说明国外研究学者在使用生态足迹理论研究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也一直在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
(2)国内以省为研究范围
熊鹰(2012)通过生态萍踪分析的方式测算了湖南省 八年中的生态萍踪动态演变情况。 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萍踪持续增长,而人均生态容量持续在削减,生态赤字也持续增大,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6]] 谷秀兰(2013)通过测算海南省1999-2003的生态足迹发现海洋和草地是造成生态亏损的主要原因, 而海南的耕地、海洋和林地资源比较丰富 [[7]]。 吴涛(2014)在计算安徽省2000到201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账户时除了使用生态萍踪理论之外,不仅利用可变世界产量法和万元生态足迹等比较少见的方法。[[8]]田玲玲(2016)等人选取三个时间节点,创造性地从时空的角度对湖北省17个市的生态萍踪和生态容量状态进行动态。[[9]]夏文涛(2017)利用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利用生态萍踪理论定性定量地分析江苏省当前的生态状况,并且用这些结果,应用时间序列法预测了江苏省未来十年的生态账户情况。[[10]]李炳宏、许玮(2016)应用生态萍踪模型,剖析了了陕西省生态容量情况,揭露陕西省目前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11]]王禹锡、王瑜(2015)继续采用生态萍踪法,研究了广东省2010年生态萍踪和生态容量,探索广东省居民的消费活动对当地生态造成的影响。[[12]]钟荣凤(2014)通过对青海省生态萍踪演化过程的驱动因子进行剖析,给青海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输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13]]可以发现这些学者都是以行政区域省份作为研究范围的。
(3)国内以市为研究范围
吉中会、查良(2009)利用盐城市1996-2008年年鉴上的数据,应用回归分析对盐城市未来四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盐城市的生态赤字未来还可能继续增大.[[14]]李莹(2017)结合遥感数据,重新构建了净初级生产力生态足迹模型,调节了出现的因子,并且将污染物账户纳入考察范围。[[15]]王建洪(2012)修改了了Wackernagel的理论,对西安市1997— 2009年的各类土地资源的生态容量进行研究。西安市目前生态赤字严重,生态系统不安全。岳方方(2012)[[16]]选取宿迁市1999-2005年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基于生态萍踪理论研究了宿迁市6年来生态萍踪的动态演变。[[17]]林爱军(2016)以湖北省利川市 2010~2014 年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对利川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分析。 数据在表明,利川市的经济发展是牺牲资源换来的。[[18]]董洪光(2016)应用时间序列法对淮北市 2007 ~ 2013 年间的生态容量做出了测算分析。研究发现,淮北市的生态系统一直在亏损。[[19]]李辉(2014)运用能值改进生态压力指数的方法计算分析了珠海市2000—2012年生态状况。[[20]]杨权伍(215)主要的创新点就是运用 SPSS软件来预测重庆市未来十年的生态萍踪演变。[[21]]可以发现这些学者都是以行政区域某个具体的市作为研究范围的。
(4)国内以特定区域为研究范围
宋雪珺(2017)利用年鉴数据以及遥感数据计算出对长三角城市群市26个城市的生态足迹,同时 应用层次聚类法和两因素方差分析法剖析了这26市生态足迹的差异与影响因素。[[22]]陈乐天(2009)创建了新型生态容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GIS空间插值的方法对崇明岛的生态数据展开了空间分异阐发。[[23]]熊建新(2014)主要考察的是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在不同时空尺度上会出现的差异和变化。 创建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容量耦合模型,从时空角度评价了洞庭湖区的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24]]宋亚洲(2011)从时空分异角度分析了淮海经济区1986-2008年生态萍踪变化情况, 同时评价了20个成员市的生态可持续性状况[[25]]毛鹏(2017)采取状态空间法,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机制。[[26]陈江玲(2014)应用供需模型研究2010年川滇生态屏障区的环境容量,并且分析了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的数据,从而构建起供需平衡模型。[[27]]向秀容(2016)构建生态承载力的评价与预测模型,对2010年与2015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生态账户进行了研究预测。[[28]]杨璐迪(2017)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从时空变化的角度分析2008 年和2013年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单元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29]]王福海(2016)利用三峡库区的 Landsat- TM数据,研究库区域内的生态萍踪和生态容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演化。[[30]]可以发现这些学者都是以特地的区域作为研究范围的。
1.2.2 简要评述
生态经济学家 WilliamRees和他的学生 Wack- ernagel在1992年第一次提出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这个 新鲜的生态理论引发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关注并且也为研究这个理论做出了很多尝试和不懈努力。 我国学者在生态足迹研究这一领域也做了很多努力,并根据我国的生态国情做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最新成果可以借鉴到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但是可以发现我国的学者在研究的时候有两点不足: (1)很少有学者会把一个省和省里的城市放在一起研究;(2)研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的学者较少。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不仅研究江苏省2012~2016年间整个江苏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演变, 而且选取了省内的三个城市研究它们的演变过程,试图发现一个省内不同城市间的差异。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研究内容
-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具体地计算出江苏省2016年生态账户各种消耗能源的组成,计算出2016年江苏省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六类生产性土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研究各类资源的生态使用情况以及整个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
(2)根据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指标,选取江苏省内的三个代表城市,南京、南通、淮安,详细测算出这三个城市2016年在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六类生产性土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研究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整个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6215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