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22718字
摘 要
泉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山水资源条件,其公共空间的发展布局已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城市空间发展正处于由河口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型的阶段,为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开展泉州市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布局规划。
通过本项规划,为城市管理提供公共空间优化的发展模式与整体策略,从整体到微观的层面塑造泉州公共空间的整体形象,构建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丰富而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风貌;在城市设计技术上提供规划范式,为后续规划的优化和完善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管理提供依据。
本规划以基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GIS数据库的公共服务空间定量研究方法以及基于景—观互动理论的山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泉州城市空间的发展特色,建立泉州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的研究技术路线,并根据研究成果制定公共空间布局规划。
关键词:泉州市 公共空间布局规划 公共服务空间定量研究 景-观互动理论
PLANNING AND LAYOUT OF PUBLIC SPACE
IN CENTER CITY OF QUANZHOU
Abstract
Quanzhou ha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resources, its public space development layou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space development strategy. Quanzhou city space development is in from the mouth of the river city to the Gulf based city transition stage,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urban public space,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pace, to carry out in central urban area of Quanzhou City public space layout planning.
Through the plann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to provide public space optimization model of development with overall strategy, from the whole to the micro level shap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Quanzhou public space, building a people-oriented, ecological harmony,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ublic space, shaping urban public space landscape in rich and beautiful; in urban design techniques provide planning paradigm,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ollow-up planning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detailed planning, urba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planning based on GIS database of urba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of public service spac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scenery, based on the view of interaction theory of landscape of urban public space design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combined with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Quanzhou city space, establishment of Quanzhou City public space research technique route, and formulate public space layout planning based on research results.
KEY WORDS:Quanzhou, Public space layout plann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public service space, View and view interactive theory
目录
第一章 现状分析 4
1.1 公共空间的界定 4
1.1.1 概念界定 4
1.1.2 公共空间要素构成 4
1.2 现状公共空间系统分析 4
1.2.1 公共空间定义 4
1.2.2 现状剖析技术路线 4
1.2.3 现状商业设施 5
1.2.4 现状商务设施 5
1.2.5 现状公益设施 5
1.2.6 现状历史宗教设施 6
1.2.7 现状基础设施 6
1.2.8 现状山水格局 6
1.2.9 现状道路交通 7
1.2.10 现状绿地系统 7
1.2.11 现状慢行体系 7
1.2.12 现状场所体系 7
1.3 现状公共空间特征 8
1.3.1 山水格局与传统风貌交融 8
1.3.2 新老城区公共空间的差异性明显 8
1.3.3 公共空间的宗教性与社区性 9
第二章 专题研究 10
2.1 厦漳泉区域视角横向对比专题 10
2.1.1 厦门 10
2.1.2 漳州 10
2.1.3 泉州 11
2.1.4 小结 11
2.2 泉州历史演变专题 12
2.2.1 宏观层面历史资源整合 12
2.2.2 中观层面历史资源公共化研究 12
2.2.3 泉州古城历史资源可利用性分析 13
2.2.4 泉州古城历史资源利用方式研究 14
2.2.5 泉州古城文保单位利用方式研究 14
2.2.6 古城展示体系 15
第三章 策略研究 15
3.1 完善山水绿地体系 15
3.2 构建文化风貌体系 16
3.2.1 打造海丝文化线路 16
3.2.2 强化民俗文化区策略 16
3.2.3 构建宗教文化体系 17
3.3 加强街道广场体系 17
3.4 整合地标门户体系 18
3.4.1 城市空间门户标识规划 18
3.4.2 城市空间和新标识规划 18
3.5 构建慢行游憩体系 18
3.6 建立旅游体验体系 19
3.7 构建景观眺望体系 19
第四章 规划设计 19
4.1 规划思路与原则 19
4.2 规划总体结构 20
4.3 地标门户体系 20
4.3.1 城市空间标识体系概念与内涵 20
4.3.2 空间标识体系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21
4.3.3 空间标识体系规划原则 21
4.3.4 门户体系规划 21
4.3.5 地标体系规划 21
4.3.6 门户标识引导 22
4.3.7 地标标识引导 22
4.4 老城专项 22
4.4.1 老城通脉 22
4.4.2 夜游老城 23
4.4.3 老城振兴 23
4.3.4 城南天后宫地块 24
第一章 现状分析
1.1 公共空间的界定
1.1.1 概念界定
本次规划中的公共空间指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共绿地与景观小品、运动场,不包括建筑实体。
1.1.2 公共空间要素构成
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步行街、生态廊道、郊野公园、滨水休闲带与门户等要素。主要分为郊野型和城市型两类。
郊野型:以保持自然山水风貌为主,保持生态功能为其首要职责,设置有限的休闲设施满足居民登山、交友、接触自然的需要,如郊野公园、自然型滨水休闲带等。
城市型:以休闲游憩和观赏功能为主,有优美的景观设计和多样化的活动,如公共绿地、广场、步行街、城市型滨水休闲带等。
项目组通过对泉州的研究及考察将泉州公共空间系统分为实虚两个体系,分别为公共设施体系和开放空间体系。
公共设施体系包含商业设施、商务设施、公益设施、大型基础设施以及泉州独具特色的宗教设施五个方面。
开放空间体系包含山水绿地、文化风貌、街道广场、地标门户、慢行体系、眺望体系、旅游体系。
本规划中所指的公共空间体系为开放空间体系。
1.2 现状公共空间系统分析
1.2.1 公共空间定义
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1.2.2 现状剖析技术路线
项目组通过对泉州的研究及考察将泉州公共空间系统分为实虚两个体系,分别为公共设施体系和开放空间体系。
公共设施体系包含商业设施、商务设施、公益设施、大型基础设施以及泉州独具特色的宗教设施五个方面。
开放空间体系包含山水绿地、文化风貌、街道广场、地标门户、慢行体系、眺望体系、旅游体系。
根据对这十个方面的单独评析,叠合形成对泉州公共空间现状的综合评价。
1.2.3 现状商业设施
(1)分析过程:
运用GIS对现状商业分布进行辐射强度的分析,分为0.01-1.00,1.01-2.00,2.01-3.00,3.01-4.00,4.01-5.00五档,分值越高表示商业辐射强度越大,在图上也显示出颜色越深。
(2)分析结果:
4.01-5.00分:主要分布在中心组团,特别是古城中山路、涂门街、新门街段。江南池店组团,洛秀组团也有分布。东海片区几乎没有。
3.01-4.00分:与最高分数段分布较为一致,以中心城区、江南池店组团为主。
2.01-3.00分:中心组团90%的区域都在2分以上,晋江对岸40%的区域在2分以上。
0.01-2.00分:东海片区95%的区域得分均在此区间,洛秀组团村庄得分也在此区间。
(3)总结:中心组团、江南池店组团、洛秀张坂组团商业规模、等级合理,东海片区商业规模不足。政府龙头项目带动的新区开发模式商业配套量不足。
1.2.4 现状商务设施
(1)分析过程:
运用GIS对现状商务分布进行辐射强度的分析,分为0.01-1.00,1.01-2.00,2.01-3.00,3.01-4.00,4.01-5.00五档,分值越高表示商务设施的辐射强度越大,在图上也显示出颜色越深。
(2)分析结果:
4.01-5.00分:主要分布于中心组团,特别是丰泽街、田安北路一带。东海成点状分布,有一定规模。江南池店组团、洛秀组团商务辐射强度很小。
3.01-4.00分:在最高分段周边小范围扩展,仍然集中于中心组团。
2.01-3.00分:分布规律与上一分数段一致。
0.01-2.00分:老城60%的区域在此分段,东海片区、洛秀片区、江南池店片区90%在此分段。
(3)总结: 商务设施集中在中心组团,辐射强度大,等级合理,分布几个商务中心。江南池店、洛秀、东海片区有一定规模,等级不明显,与周边联系不够紧密。过于集中的商务布局模式给泉州中心城区带来了很大的交通压力。
1.2.5 现状公益设施
(1)分析过程:
运用GIS对现状公益设施分布进行辐射强度的分析,分为0.01-1.00,1.01-2.00,2.01-3.00,3.01-4.00,4.01-5.00五档,分值越高表示公益设施辐射强度越大,在图上也显示出颜色越深。
(2)分析结果:
4-5分:中心组团内主要集中在中山北路,田安路一带。东海集中在行政中心和两所大学区域。
3-4分:中心组团内分布与上一分数段一致,在上一分数段周边扩展。东海片区没有处于这一分数段的区域。
2-3分:中心组团内60%的区域得分在2分以上。东海片区没有处在此分段的区域。
0-2分:中心组团40%的区域,东海片区、江南池店、洛秀片区80%以上的区域在此分段。
(3)总结: 中心组团内规模小,分布密集,等级结构明显。东海片区规模大、分布集中,缺乏等级。洛秀片区公益设施规模小。中心城区和新区在尺度上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性。
1.2.6 现状历史宗教设施
(1)文保单位:
泉州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6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99处。它们是泉州悠久历史文化的宝贵遗存和真实写照。
(2)特点:
时间跨度大:宋、元、明、清
种类多元:宗教、港口、墓葬、特色民居、文人遗迹、纪念碑记、石刻造像、磁窑、家庙祖祠、古桥等
(3)分布类型:
老城铺、境里的寺庙;山中寺庙;村镇中
(4)信仰:
佛教;道教;民间信仰:土地公、关帝、妈祖、苏夫人等
(5)总结: 历史资源、宗教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且保存良好。历史宗教资源与公共空间在空间上结合紧密,利用率较高。
1.2.7 现状基础设施
(1)类别:
火车站:泉州站、泉州东站、晋江站
汽车站:晋江汽车站、晋江长途汽车站、泉州客运中心汽车站、泉州汽车站、泉州丰泽区站
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港口:石湖港口、后渚港区
(2)总结: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及港口相对于泉州老城中心呈现出圈层状的分布规律。火车站飞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分布在较外围的区域,更利于保护老城发展新区。
1.2.8 现状山水格局
(1)自然山体:
九山:清源山,紫帽山,桃花山,大坪山,仙公山,安峰山,文笔山,鹰歌山,九日山
两环:山体一重环线,山体二重环线
三脉:西部脉络(紫帽山),中部脉络(清源山-桃花山),东部脉络(仙公山-文笔山)
(2)自然水体:
两江一湾,与惠女水库、百崎湖等城市内部水体,形成多样的滨水环境,确立了核心水体框架。
两江:晋江、洛阳江
一湾:泉州湾
内部水体:百崎湖、惠女水库
(3)总结:泉州城山水廊道视野开阔,山与江、海之间形成对话互动关系。但山水之间缺乏联系,缺少向城市内部的渗透。山水私有化现象严重,破坏了山水资源的公共性。
1.2.9 现状道路交通
(1)分析过程:
运用GIS对现状道路交通可达性进行的分析,分为0.01-1.00,1.01-2.00,2.01-3.00,3.01-4.00,4.01-5.00五档,分值越高表示道路交通辐射强度越大,在图上也显示出颜色越深。
(2)分析结果:
4.01-5.00分:集中在中心组图,包括鲤城区和丰泽区
3.01-4.00分:中心组图内和江南池店组团核心区域均有分布
2.01-3.00分:分布在核心区域的外围区域
0.01-2.00分:其余交通可达性较差的区域
(3)总结:泉州老城道路网密度最高,可达性好,但路网等级较低,导致交通压力较大。
1.2.10 现状绿地系统
(1)分析过程:
运用GIS对现状绿地系统分布进行辐射强度的分析,分为0.01-1.00,1.01-2.00,2.01-3.00,3.01-4.00,4.01-5.00五档,分值越高表示绿地辐射强度越大,在图上也显示出颜色越深。
(2)分析结果:
4.01-5.00分:集中在东湖、西湖等几个公园、晋江沿岸、滨海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
3.01-4.00分:中心组团内分布与上一分数段一致,在上一分数段周边扩展。
2.01-3.00分:中心组团内仅有30%的区域得分在2分以上。
0.01-2.00分:中心组团区70%的区域,东海片区、江南池店组团、洛秀组团80%以上的区域在此分段。
(3)总结:绿地多为大面积的沿江绿带和公园,缺乏小规模绿地。绿地分布也过于集中,与人的活动相分离。
1.2.11 现状慢行体系
(1)现状:
根据泉州慢行系统规划,泉州构建了两条慢行系统,分别为城内慢行系统和滨江慢行系统。
城内慢行系统沟通各个山体,滨江慢行系统沟通泉州湾和晋江、洛阳江。构建了自然生态的慢行道路。但缺乏城市内部的、生活化的慢行系统,并没有与活动很好的连接。
(2)总结:泉州的慢行系统线路和布点位置边缘,通常沿着大山大水,绕着城市组团外围,游离于城市生活之外。
1.2.12 现状场所体系
(1)特色场所概念:
在泉州市民、外来游客心中具有独特的记忆点的物质以及非物质的元素。将特色场所分为六类:
a、山水自然类:河、湖、沟、山
b、历史文化类:寺、庙、楼、塔、门、桥
c、大型公建类:园、场、馆
d、工业遗产类:港、闸
e、现代产业类:商、街、厂
f、非物质文化类:音、儡
(2)总结:泉州拥有大量的类型丰富的特色场所,然而现状的公共空间跟这些特色场所结合得不是很紧密,泉州特色场所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3 现状公共空间特征
1.3.1 山水格局与传统风貌交融
从宏观层面来看,泉州的公共空间囊括了山、江、海三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要素,和“城”交相辉映,构成了独特的公共空间格局。
(1)山水格局体系
确定以道路绿化、带状公园为载体的可控性的山水景观廊道,构建完善的山水格局体系;
(2)传统风貌格局
三城:泉州古城、崇武古城、丰州古城;
两镇:洛阳镇、陈埭镇;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2718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