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方言助词“特”、“得”、“掉”的对比分析

 2022-01-19 23:59:36

论文总字数:13401字

目 录

1、句法对比分析………………………………………………………2

1.1 词性分类…………………………………………………………………………………2

1.2句法功能…………………………………………………………………………………2

1.2.1句法成分…………………………………………………………………………2

1.2.1.1作谓语…………………………………………………………………………3

1.2.1.2作补语…………………………………………………………………………3

1.3搭配情况…………………………………………………………………………………4

1.3.1与否定词共现……………………………………………………………………4

1.3.2常用搭配…………………………………………………………………………4

1.3.2.1“特”………………………………………………………………………5

1.3.2.2“得”………………………………………………………………………5

1.3.2.3“掉”………………………………………………………………………6

2、语义对比分析………………………………………………………7

2.1、消极语义………………………………………………………………………………7

2.1.1“特”………………………………………………………………………………7

2.1.2“掉”………………………………………………………………………………7

2.2、语义角色……………………………………………………………………………8

  1. 语用对比分析………………………………………………………8

3.1预设………………………………………………………………………………………9

3.1.1“特”………………………………………………………………………………9

3.1.2“得”………………………………………………………………………………9

3.1.3“掉”………………………………………………………………………………9

3.2歧义………………………………………………………………………………………10

3.2.1“特”………………………………………………………………………………10

3.2.2“得”………………………………………………………………………………10

3.2.3“掉”………………………………………………………………………………10

  1. 总结…………………………………………………………………10

参考文献………………………………………………………………11

致谢 …………………………………………………………………12

盐城方言助词“特”、“得”、“掉”的对比分析

徐玮

摘要:盐城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区的洪巢片,和镇江方言、扬州方言同属一片。本文将从盐城方言助词“特”、“得”、“掉”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来展现盐城方言的地方特色。[1]

关键词:盐城方言 助词 对比分析 地方特色

1、句法对比分析

句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角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句法是基础,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结构才能表现出来。语义和语用发生关系也要通过句法才能实现。因此,当我们研究一个句子的时候,应该紧紧围绕句法,以句法为基础,理解语义,分析语用。本文将从词性分类、句法功能和搭配情况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特”、“得”、“掉”在句法上的异同点。[2]

1.1、词性分类

(1)“特”、“得”、“掉”三者在盐城方言中都可以作为助词使用。它们都具有粘着性,不能单独出现,一般出现在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后面。在单用时或者位于句末时必须在它们的后面加“了”。 譬如“碗打特了”、“饭吃得了”、“时间浪费掉了”。又或者在它们后面添加数量成分或者受数量成分修饰的名词性成分才能说“吃特/得/掉两个梨”。但是,“V特”在祈使句中可以单独使用,如:吃特!/“拿特!”/“死特吧!”

(2)然而,在盐城方言中,“特”、“得”和“掉”还可以作为动词使用。

譬如:①“特”: 我钢笔昨天特得了。——遗失

桌腿特下来了。——掉下来,下沉

②“得”:鸡子得米。—— 吃;啄(东台)

③“掉”:中午掉了两碗饭。——剩

上了一趟街,十五块钱用得一分钱没有掉下来。——剩

(3)“特”、“得”、“掉”和其他语素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不同词性的短语,极具盐城地方特色。[3]

①得

得亏:副词,幸亏,多亏。——今天得亏你在家,不然我就进不去了。

得为:副词,特为。——这个菜得为为你烧的,你一定要尝尝。

得地:副词,赶快。——得地吃、得地跑。

得劲:动词,提起劲儿,精神抖擞。——比赛看得越来越得劲。

得爱:动词,喜爱。——桔子是奶奶顶得爱的东西。

得脚:动词,跺脚。——他被气得直得脚。

得喜:动词,喜欢。——他只得喜个孙子。

动词,不喜欢。——我望见他顶得喜。[4]

得人力:动词,上层有人帮助。——要不是他得人力,官司肯定会输。

得高巴高:熟语,见好爱好。——这个工作怎安?你得高巴高的还要调。

②特:

特台:动词,表演失误。——说他出名哩,一场戏特台三四次。

③掉:

掉架:动词,失身份。凭你做这个多掉架啊!

1.2、句法功能

1.2.1、句法成分

1.2.1.1、作谓语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特”、“掉”、“得”都可以作谓语。但是,“特”、“掉”、“得”在作谓语时各自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特”、“掉”都可以直接做一个句子的谓语:

“特”:①钱包特特了。(第一个“特”为动词;第二个“特”为助词,作动词的补语)

②秋天,树上的叶子特得了。

③奶奶的头发特了没得了。

④他跑不动了,特在了最后头。

⑤这一行特特落了两个字。(第一个“特”为动词;第二个“特”为助词,作动词的补语)

“掉”:①他的钱包掉了。

②奶奶生病了,头发都掉光了。

③小鸟从树上掉下来了。

④东西没吃,掉下来了。

这里的“掉”的用法和普通话没有什么区别。

“得”:一般不会单独作为谓语,一般会与其他语素构成新的词来作为一个句子的谓语。

①终于得救了!

②每次遇到困难,我都能得到他的帮助。

③一连过了好几天,我才得知这个消息。

这里的“得”的用法和普通话没有什么区别,但也有特殊情况,如“鸡子得米”,这里的“得”可以直接做句子的谓语。

1.2.1.2、作补语

在盐城方言中,“特”、“得”、“掉”都可以用作补语,但是情况也有所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作动词的补语

“特”、“得”和“掉”都可以跟在动词的后面,作动词的补语。譬如:

  1. 房子拆特了。
  2. 时间都耗掉了。
  3. 东西都吃得了。
  4. 作形容词的补语

“特”、“得”和“掉”都可以跟在形容词的后面,作形容词的补语。譬如:

  1. 他喝酒喝得太多了,脸都喝红特了。
  2. 快来吃饭!不然,菜要冷得了。
  3. 好长时间不用,东西都霉掉了。

1.3、搭配情况

1.3.1、与否定词共现

否定词主要有“不”和“没(有)”,“特”、“得”、“掉”和否定词的搭配如下:

“特”一般与“没(有)”连用,譬如当我们形容饭没有吃完的时候,我们可以这么说“饭没有吃特了呢”来表示吃饭这个动作还没有完成。但是,我们不能说“饭吃不特了”或者“饭不吃特了”。

“得”一般与“没(有)”连用,譬如当我们形容作业没有做完时,我们可以这么说“作业还没有做得了呢”来表示作业还没有完成。但是,我们一般不会说“作业不做得了”或者“作业做不得了”。

而“掉”不仅可以和“没(有)”连用,还可以和“不”连用。但是两者表示的意思有所区别。譬如:当我们说“书还没有看掉呢”来表示书还没有看完。而我们说“书看不掉了”来表示在规定时间内看书这项任务无法完成。 我认为“特”、“得”、“掉”与否定词的不同搭配使用在于“不”、“没有”的区别。“不”表示意愿上的否定,“没有”表示对已发生事情的描述,有完成的语义范畴,“特”和“得”类三个词都是具有完成语义的,所以只能和“没有”搭配。而“掉”除了有完成的语义范畴,还有落下来等语义。

1.3.2、常用搭配

1.3.2.1、“特”:

A、(N) V特了

这里的“特”经历了一个逐渐虚化的过程。其中名词前面往往没有限定成分,是动词的受事,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省略不说,可以直接说“V特了”。动词一般以单音节为主。

如1: 鸡子放特了。——(鸡子放走了。) 车子撞特了。——车子撞坏了。

凳子坐特了。——凳子坐坏了。 钢管抈特了。——钢管抈弯了。

“特” 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虚化,表示动作的完成,不再是动词所表示的取下、掉下、落下。结果补语的性质明显,但是与结果补语有一定的差别。

譬如将它转化成可能补语,不能说成“V得特,V不特”,只能说“V得地,V不地”。

(譬如“吃得地”意思是吃得完,“吃不地”意思是吃不完。)因此,它不能像“抓住”这样的结果补语转化成“抓得住,抓不住”这样的可能补语。

再譬如盐城话中的“V特了”不能省略“特”字。大部分“V特了”都不能省略“特”对应普通话中的“V了”,但是在少部分句子中我们可以直接说成“V了”,

如:碗打特了。——碗打了。大坝崩特了。——大坝崩了。

这和结果补语也不相同。

如2:糖含特了。——糖含在嘴里化了,糖消失了。

钱捱偷特了。——钱被偷了,钱消失了。

苹果啃特了。——苹果啃了,苹果消失了。

“特”进一步虚化,表示事物经动作的作用而消失。事物的消失是客观上的不存在。这里的“特”可以省略,直接说成“V了”。

如3:则看子剪特了。——指甲剪了,“剪”的完成。[5]

粥潽特了。——粥潽了,“潽”的完成。

鼻子擤特了。——鼻涕擤了,“擤”的完成。

“特”再进一步虚化,它的语义已经不明显了,并且向完全体靠拢。在这里“特”字只是表示动作的完成,我们可以直接将它转化成“V了”。

B、(N) A特了/(N) A了

“特”用在单音节形容词的后面,名词在具体语境中可以省略。这里的“特”语法程度比“V特了”更高,它表示性质状态的实现、变化的完成。

(N) A特了:饭焦特了。 棉花僵特了。

袋子空特了。 架子散特了。

(N) A了:饭焦了。 棉花僵了。

袋子空了。 架子散了。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40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