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4013字
目 录
1 引言……………………………………………………………………1
2 乡土材料的概述………………………………………………………1
2.1 乡土材料的概念…………………………………………………………………………1
2.2 乡土材料的特性 ………………………………………………………………………2
2.3 乡土材料运用的古今对比………………………………………………………………2
3 乡土材料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营造…………………………3
3.1 王澍的建造思想…………………………………………………………………………3
3.2 乡土材料与象山校区……………………………………………………………………4
3.2.1 乡土材料与氛围营造……………………………………………………………5
3.2.2 乡土材料与形态构成……………………………………………………………6
3.2.3 乡土材料与建筑环境……………………………………………………………8
4 乡土材料的发展趋势 ………………………………………………10
4.1 乡土材料在其他传统民居中的广泛应用 ……………………………………………10
4.1.1 皖南民居 ………………………………………………………………………10
4.1.2 云南竹楼 ………………………………………………………………………11
4.1.3 湖北土家吊脚楼 ………………………………………………………………11
4.2 乡土材料运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12
4.2.1 乡土材料在建筑中的文化延续性 ……………………………………………12
4.2.2 乡土材料对现代生态资源的意义 ……………………………………………12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旧意·新美·自然
——乡土材料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运用
朱曼宁
,China
Abstract:In various fields today, a large number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aterials have been fully us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is, Chinese architects and designers have gradually integrate the to the west aesthetics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idea of architecture, but ignored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2012, the Chinese Architect Wang Shu won known as Nobel Prize building sector, said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ringing to arouse the mass for the memory of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alues of transfer and now the blind pursuit of western aesthetic reflection. Th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folk traditional craftsman built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Wang Shu on the creation of local materials and some enlightenment, pay attention to convey to the world a time and traditional ways of thinking.
Key words:Local materials; Traditional Culture;Architectural Design
1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所灌注的建筑在现代已近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在全球化发展情况下以西方文明为基础而建造的设计,缺乏本土文化特征,传统特色也消失殆尽,此时我们设计出的作品应该秉承这中国精神,以创新精神将中国精神融入到当今的设计之中,重塑中国的文化和血脉。对于王澍在象山校区建造的思想入手,从而思考和探索王澍本人对于在急功近利的全球化发展狂热之中,是如何宁神静心,以文人自居,能够将传统园林营造技艺完美地贯穿到当今设计之中。
2 乡土材料的概述
建筑作为一种带有区域性质的“方言”,无疑不在其身上体现出它专有的自然属性和传统的人文情怀。一座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工艺、材料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表达。然而目前中国对于建筑环境、使用材料、新技术等诸多因素导致的超高速城市建造环境下,明显有着太多考虑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满心期望地外出寻找不一样的风景时,看到的却是接近统一的、单调的钢筋水泥所建造出的城市“森林”。面对如此多以西方国家为基础的,一些设计师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而所呈现出来的建筑,它们不仅仅丧失了对地域性应有的关怀,更突出了人们对解决材料、建筑以及建筑与自然和谐谦让等情况问题的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如何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也是人们不得不注重的一个话题。将过于单调的传统符号机械地排列挪用,将其叠加式地衔接,与不可缺少的本土文化的回归道路渐行渐远。基于种种方面,对于取材自然,承担着回归本土文化必不可少责任的乡土材料来说,正是其发挥大有可为作用之时,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在当代建筑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将传统营造技艺运用到当代建筑中的最佳载体无疑就是乡土材料。
2.1 乡土材料的概念
乡土材料多为在乡土大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未经雕琢加工或略微加工过的,在民间建造技法实践中所形成并且积淀下来,可就地取材而获得的,可用于建筑的材料。在这其中包括木、竹、草、藤、土、石等等,而最为普遍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四种乡土材料是木、竹、砖、瓦。这些建筑材料拥有的是最本质、最传统的营造法式,这些天然材质也充满了自然、朴素、从容的历史积淀(如图1)。
图1
2.2 乡土材料的特性
从材料的自身角度来认识和了解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某种单一材料的运用,更是多种材料和环境的结合共生的过程。
乡土材料常常就地取材,生态性能良好且无毒无害、易分解,同时节省材料运输成本,选用这些乡土材料进行建筑营造不仅可以减少施工的污染物排放,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同时充分的顾忌了建筑周边区域的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对城市文脉的尊重和保护。
乡土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质上是时代精神与乡土文化的岁月性特征,这些精神情怀与当地文化相一致,是基于当地人审美情趣与情怀的,与地理环境和其长期适应自然气候条件所被使用的当地材料。因选取的乡土材料能够使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与环境相互呼应,对比在当代丧失了地域性、文化性、传承性等特性的建筑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优点。
2.3 乡土材料运用的古今对比
中国自古以来所强调的,就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因地制宜,让位于自然,与自然相容,是华夏文明长久不衰的秘诀和精髓。古老建筑材料极具原始自发性,多为砖石瓦木老四样,物美价廉和取材便利是老百姓考虑的首要标准。北方厚重,南方轻薄,在这些有意无意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迫不得已,一切却又那么自然,其存在不显突兀,其泯灭怅然若失。
古代时候的建筑所运用的乡土材料多为当地人民对于自然环境适应下的智慧,没有结构基础和图纸设计的干扰。这些组合和利用大多是因方便取材而建造,范围小而密集,是当地材料物化反应的结果,极大限度地符合了当地人们的生存需求。们从中摄取出一些与自然、气候、环境的特点从而磨合出的人类建筑智慧,不合理不适应的材料所呈现出的建筑渐渐会因年久失修慢慢消失,而经历时间岁月打磨过的,符合时宜的默默存留下来。因此,可以看出乡土材料的选择和流传经历了一代代磨砺和检验,流传下来的都是禁得住考验的优秀的材料。
而如今,选用乡土材料的范围大大扩展,可选择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不仅可以采用当地本土素材,还可以在各地收集,掌握材料的实时资讯,这样可以对设计产生极大的可塑性,扩大了无限的可能。设计师们也开始不局限于材料的功能,更多的赋予材料本身的意义,使之充满生命力和活跃度,让人们有所记忆、思考也是设计师们对乡土材料热忱的另一种体现。由此可见,乡土材料即适用于当代新建建筑,也适用于翻新建筑,且无需对原建筑结构进行太大的改动,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为人们传递了优秀精湛的传统工艺思想,显然这是一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
当今人们对历史悠久,自身的物理性能具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乡土材料日益重视起来。在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理念下,乡土材料的运用与建筑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其力学性能、使用范围、环保节能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此外,材料的象征性、装饰性随着人们对时间空间感知的加深也被发掘得日益丰富,乡土材料所蕴含的厚重的历史沉淀感用来唤醒历史尘封记忆,工匠们传统的营造工艺,加之现代科技所带来的,对材料更确切的尺寸、肌理、色彩、吸声性、感光度等重新定位相结合,创造出了旧与新、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新的结合点。
3 乡土材料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营造
3.1 王澍的建造思想
王澍在2012年荣获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从而掷地有声地唤起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对传统价值的传递以及现如今对西方美学盲目追求的反思。王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的中国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最具人文气质建筑家”,他能够在急于求成的快速发展中宁心精神,致力于本土建筑之中。时至今日,不少古代流传的传统营造工艺只在乡间有所留存,因此,王澍在对民间匠人的交流过程中也一直专注于每个人孤立时的内心感受,正如现在滚滚发展的经济浪潮中,对某种超越的、普遍关照的共同感,设计师如果抓住这种共同感,那么建筑物则会变得更具人性、更温暖、更慈悲、更普世。这正是能够触碰到每一个人内心的东西。
王澍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1]身为一名教研者,他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格外注重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手工匠艺的重视。正是这种站在建筑师立场的,充满传统的文人情怀,使王澍对于自身定位有着非常清楚地认知,对于自己设计未来发展的良好把握,让其建筑到处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融于思想,寓于哲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013字
相关图片展示: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