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汪曾祺小说的思想意蕴——以《大淖记事》和《受戒》为例

 2022-01-20 00:05:21

论文总字数:12020字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1 深厚的故乡情结…………………………………………………… 1

2 文人情趣和儒家精神……………………………………………… 3

3潜移默化的佛教意识………………………………………………… 4

4本真人性的讴歌……………………………………………………… 5

5自由的审美感觉……………………………………………………… 6

6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10

浅析汪曾祺小说的思想意蕴——以《大淖记事》和《受戒》为例

国又菲

,China

Abstract:Mr. Zengqi is our well-known contemporary writers, known as "lyrical humanist, China last a pure scholar, China last literati", his works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ore quiet attitude reflects the theme of in the ideological expression has 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from his deep hometown complex, literati Confucian attitude, subtle Buddhism consciousness, Acura and aesthetic freedom of human feeling these five areas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its novel work and found him in the plain of the creation of the real human praise and publicity, to show that he constructed a unique "spiritual home."

Key words:Zengqi Wang; spiritual home; tradition; humanity

引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创作进入新的时期,各类文学思潮风起云涌,汪曾祺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先奏,也因其醇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被认为是京味小说的最后一位作家。他在新时期文学中被认为是代表性的京味作家,他追求着一种“中国味儿”,在丰富地吸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形成他独特又传统的精神气韵和氛围意境。上溯《复仇》、《鸡鸭名家》等早期作品,下至《受戒》《大淖记事》等八十年代引起轰动的新时期创作,汪曾祺在经历了前后几十年社会历史的动荡变革后,始终如一股清泉,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姿态与和谐的主题,也因此奠定了汪曾祺在文坛的地位。

他的小说中没有激烈的政治话语,没有时代的悲剧意识,没有强烈的感情起伏和一波三折的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一部分作品是感情的忧伤,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噱,但总的来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一种崇高,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他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多体现宁静致远的主题,在思想表现上有其鲜明的特色,本文从他的深厚故乡情结、文人儒者的姿态、潜移默化的佛教意识、对人性的讴歌以及自由的审美感觉这五方面来探讨其思想特色,结合其小说作品,发现他在平淡的创作中对真实人性的赞美和张扬,展现他所构建出的独特的“精神家园”。

1深厚的故乡情结

汪曾祺出生在高邮,在他的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故事都是以高邮为背景展开的,他笔下的故事总是离不开那个有水有船的水乡,虽然汪曾祺在高邮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初中毕业后他就离开故土,但是在云南的大学生活,以及在北京的晚年生活,也只是大部分出现于他的生活散记随笔,并没有大规模的作为小说故事的地方背景,可见高邮作为他的故乡,在汪曾祺先生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笔成文,也无处不透露着自己是个高邮人,这种安土重迁的故乡情结,是中国上千年传统的民族情结,更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传统,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影响是很深的。

在汪曾祺笔下的小说中处处可见“水”的影子,这与他深厚的故乡情感是分不开的,高邮地处江苏省中部,毗邻京杭大运河与高邮湖,水源丰沛,是个名副其实的水乡平原,江南的氤氲多姿尽显无疑,“水”可以说是汪曾祺早年记忆中最鲜明的元素,也是他一生都摆脱不掉的情愫所在,他在《我的家乡》里自叙道:“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风格”。从故事内容来看,汪曾祺笔下很多故事都是由水构成,由水链接的,如果没有大淖,就没有挑夫,没有轮船公司,《大淖记事》整个故事的发生都是以水作为连接的,在小说开头,作者并没有直入故事,而是花了很大篇幅来描写大淖当地的景色环境,极力描写大淖的水波浩渺,丰沛富饶,全方面的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描绘了一幅真切生动的当地风俗画,他自己曾说这样写的目的是因为“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样”,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孕育出如此的人和事,才能有这样的秀云和小锡匠,可以看出,汪曾祺在美化故乡的同时,也善于展现故乡的独特之处,虽然我们作为读者,看到的大淖和其他江南水乡一般无二,然而在汪曾祺心中却是独特的,只有大淖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这样唯美的人性,这么纯美 的故事,这是他的故乡,是别的地方所不能比的。

《受戒》是汪曾祺流传度最广的一部作品,其中明海和小英子的青涩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明海划着船到荸荠庵出家,明海与小英子初次相见就是在河边,伴随着水声浆影和莲蓬,两个真诚的心开始了碰撞,他们的交往离不开水,离不开船,水乡式的环境背景不仅仅是营造了明丽清新的氛围,它与明海和小英子那种纯洁真诚的个性也是形成呼应的,在小说结尾,小英子划着船去接明海,无限遐想的结尾可以说是小说的高潮,我们能想象出一个水草丰美的场景,小船安静地从湖中划过,少男少女在船上传递情愫,感情朴素真诚,不带伪装,与宁静清美的环境相辉映,而这正是汪曾祺想要展现给我们的精神家园。结合写作时间,汪曾祺说《受戒》写的是四十年前做的一个梦,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正式战火连天,最动荡的时代,但是在这篇小说中,却看不出丝毫的对社会动荡的不安和哀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最纯洁善良的人性,以及在作者心中最秀美和谐的故乡,这种高洁不染的写作风格是汪曾祺的标志,他之所以能维持纯粹的本心不被社会动荡所累,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故乡的爱,在写作中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孙郁在《一个儒者》中写道:“高邮的水色,给了他柔软、温和的性格。自然,那些浪漫的遗产地,也暗示着生命的情趣。凡人苦乐,草木虫鱼,都有存在的理由,那些一闪即逝的灵光,总该留念吧?”

在汪曾祺创作一系列故乡题材小说时,对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式的生活图景的营造似乎是在描绘一幅恬淡宁静的山水画,“水”成为这幅画不可或缺的环境组成部分,“水性”成为一种在此种环境下出生长大、一日日积累下来的一种性格特性,成为一种可以在乱世可以自保、在盛世可以自兴的安世之道。

也许他的沉醉故乡爱那个政治变幻迅速的时代有些不合主流,看起来有些传统,但汪曾祺并不是一个古板的只知道怀旧的人,他在创作时实则兼容并包了多种文化和手法,在他的创作方法中我们也能找到现代西方文学创作的手法,比如《复仇》一文,有些空灵缥缈的意识流手法,这看似与汪曾祺后期明确表示的现实主义有些出入,但他也曾表示:“我所说的现实主义是能容纳各种流派的现实主义,我所说的民族传统是能吸收任何外来影响的民族传统”,在融合各种流派思潮以及创作手发上,汪曾祺在创作的思想上是传统的,民族的,不过借以表现的手法更趋多样。《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写于改革开放那个大变革的时代里,但小说中展现的内容却没有丝毫对政治,社会的评头论足,在那样一个时代这虽然是不合主流的,但汪曾祺并不像其他人一样,他想表现的东西,无论何时都是对传统的人性的展现,对养育他的故乡的爱意,并不迫切的想要展现自己的观点时策,不争做时代英雄,踏踏实实地抒发心中的真善美,这是汪曾祺写作的精神根基和出发点,没有被现代与后现代冲击,因此这一系列作品的发表直接奠定了汪曾祺的文学地位,成为80年代中期的小说文学体式创新、文学语言革命的先音,同时也因为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成为寻根小说的滥觞。

2文人情趣和儒家精神

汪曾祺曾被称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在他身上是得以体现的,这也许与他的出身分不开,“汪曾祺谈到自己的家谱多少还是有些自豪的。他的爷爷是清末的“拔贡”,自然有文墨;父亲是地方文人,琴棋书画都有些造诣,士大夫的喜好也带在身上”。孙郁在《一个儒者》中评价汪曾祺写到:“其实他是个很洒脱的人,有一点名士气和狂者风范,比如喜欢独处,愿意喝酒,又是美食家”,他那种高洁不染多少是带有些文人风范的,颇有些出淤泥不染,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文学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淡泊的姿态与和谐的主题,将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出世相结合,更多的是一个儒者,作品中不少见一种和谐大同的向往,儒家的中和冲淡,君子安贫乐道、对鬼神敬而远之等观念,在他的心灵深处存着,即使在最革命动乱的时期,依然如同莲花高洁不染,“真真是处乱世而不改其颜的中行之人”。汪曾祺自己也说:“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一种崇高、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就很明显了,他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过自己是个儒者,他这种思想是传统的,复古的,并且这种思想是他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用他的话来说:“一个真正有中国色彩的人物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能分开的”

和谐是他故事的主题,《大淖记事》里,虽然也充满了暴力,苦难,但汪曾祺并没有把这种苦难放大,而是着重表现苦难下的劳动人民,他们身上那种宝贵的品质,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整部小说的主题,巧云的不幸是生活的一部分,她与小锡匠的幸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人世无常,都是和谐的,公平的,没有刻意放大悲哀的必要。在动荡的时代,汪曾祺并不是看不到我们民族心理和性格上的弱点,他也写了民族文化性格中的弊端,《异秉》对市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丑恶内心进行了讽刺,《八千岁》对米店老板迂腐蒙昧的心态也有所针砭。但是他不会对他们进行猛烈地批评,不会让哀怨成为作品的主题,相反同情多于批判,怜悯淡化了审视。作者更愿意借用故事来展现一幅风俗画,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间烟火,有幸福也有悲哀,中和平淡,这是作者的态度,他贴近生活,感知自然,不怒不争,这与我国传承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难以分开的。

儒家的仁爱与仁义在作品中也有体现,《岁寒三友》表现了王瘦吾,陶虎臣和靳彝甫三个好朋友互帮互助,患难与共,他们有着善良的博爱之心和乐于助人的仁义之心,彼此相濡以沫,作者赞扬了他们这些可贵的品德,并以“岁寒三友”来形容他们,这种做法也很“文人”,说明在作者心中他们的形象是如同岁寒三友在文人心目中的形象一样是很圣洁的,是值得学习欣赏的。《故乡人》中的“钓鱼先生”王淡人也是一位博爱仁心的人,他扶危济贫,无私为落魄无赖子弟治病,并且供他生活饭食,对待素昧平生的弱者施以大爱,这正是儒家所推崇的仁爱之心,世间大爱,也是历代文人所求的气质。《徙》这部小说中,高鹏深处险恶境地,却不为艰难的境地所累,始终保持着高洁正直的独立人格,且高鹏自身也算个文人,家世业儒,他看过很多书,学问大,不计名利,爱喝茶爱闲逛爱喝酒,为人晴朗淡泊,这似乎有些汪曾祺自身的影子,也能看出汪曾祺自身的人格追求,充满着儒家仁义与文人情趣。而这种儒家精神与文人情趣在汪曾祺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02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