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1331字
目 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1 “髟”部字分类 4
1.1 与毛发相关的字 4
1.2 描述头发的字 4
1.2.1 描述头发状貌 4
1.2.2 描述头发质地 5
1.2.3 描述头发相关动作 5
1.3 表示发式与发饰的字 5
1.3.1 关于发式的字 5
1.3.2 关于发饰的字 6
2 古代的发型与发饰 6
2.1 发饰的起源 7
2.1.1 源于实际需要 7
2.1.2 源于发型修饰 7
2.1.3 源于图腾崇拜 7
2.2 古代发型与发饰的发展历程 7
2.2.1 远古时代 7
2.2.2 先秦时期 8
2.2.3 秦汉至明清 8
3 “髟”部字的文化内涵 9
3.1 头发与审美 9
3.1.1 古人对头发的审美标准 9
3.1.2 假发的出现 10
3.1.3 发型、发饰的多样化 10
3.2 头发与年龄 10
3.3 头发与礼俗 10
3.3.1 刑罚手段 10
3.3.2 婚俗和丧俗 11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说文解字·髟部》与古代发饰文化探析
周平
, China
Abstract:Shuowenjiezi·Biao Department words contained rich cultural contents associated with hair, and it recorded the hair culture of ancient societ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39 words from the Biao Department, the Biao Departme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words about the hair, the words about describing the hair and the words to show the hairstyle. According to the style change, som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ncient times, pre Qin era,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ut these three stages are not static,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m, interaction and each stage have different hair and matching. Finally, the Biao word and culture combin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ir, age, customs and aesthetic.
Key words:shuowenjiezi; Biao Department; hairstyle and hair decorations; culture connotation
引言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基本上始终带有表意功能,它记载了整个社会历史的文化状况、思想认识以及风俗习惯等。《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最早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第一部用来剖析字形、讲解字义的字典。《说文》收字9353个,另附重文1163个,共10516个。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分析,许慎将所收集的汉字归为540部,其中的汉字都反映了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髟部》原收字38个,后来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加入四个新附字:鬐、髫、髻、鬟。其中与头发相关的字有39个,这39些字都包含了丰富的与头发相关的文化内容。
在此之前,学者对《说文解字·髟部》有过一些研究。例如李丽琴lt;《说文解字·髟部》字研究,主要研究“髟”部正篆和重文字;雷珊珊lt;从《说文解字·髟部》字看古代发饰文化gt;、王金凤lt;《说文解字·髟部》字的思想文化内涵gt;、杨恩慈lt;从《说文》髟部字探究上古头发礼俗gt;这三篇主要侧重于“髟”部字与文化的关系。本文在借鉴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拓展,将“髟”部中与头发相关的39个汉字进行字形、字义分析,主要分为三大类:与毛发相关的字、描述头发的字、表示发型发饰的字;并且通过历史记载、出土文物、诗歌文章等探讨了发式与发饰的历史演变;最后,在其他人的基础上将“髟”部字与文化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整理,主要从头发与审美、头发与年龄、头发与礼俗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髟”部字分类
“髟”部在《说文》中“文三十八,重六。”[1]“髟”是会意字,从長从彡,指头发下垂的样子,“髟”部中大多表示与毛发相关的字。按照汉字的表意不同原则,《说文》中“髟”部可以分以下几类:
1.1与毛发相关的字
髪:“根也。”段注:“头上毛也。”《玉篇》:“发首上毛也。”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鬓:“颊发也。”脸边靠近耳朵的头发。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髦:“发也。”发中的长毫,比喻英俊杰出之才,后来有“髦杰、髦俊、髦彦”的说法;少数民族的人多留长发,所以用此来代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诗经·角弓》“如蛮如髦,我是用忧”[2];指马颈部的长毛,《礼记·曲礼》:“乘髦马。”[3]
:“髪至眉也。或作髳。亦作髦”《诗经·鄘风·柏舟》曰:“紞彼两。”[4]
鬐:“馬鬣也。”《广韵》:“马项上鬐也。”
髫:“小儿垂结貌。”古时候小孩前额下垂的头发。《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描述头发的字
1.2.1描述头发状貌
髟:“長发猋猋也,凡髟之属皆从髟。表示毛发下垂的样子。”潘岳《秋兴赋》:“斑鬓髟以承牟兮。”髟是形容乐舞时雉羽和旄牛尾飞扬的样子,《后汉书》:“羽毛纷其髟鼬,扬金而扡玉瓖。”[5]
鬣:“发鬣鬣也。”段注:“鬣鬣,动而直上貌。所谓头发上指,发上冲冠也。”《仪礼·既夕礼》:“卒奠,扫者执帚,垂末内鬛,从执烛者而东。”[6]这里的“鬣”被引申为扫帚末端的意思。
䰕:“鬣也。”
鬗:“发长也。”《前汉·礼乐志》:“掩回辕鬗长驰。”
䰐:“发长也。”《广韵》:“鬓发疎貌。”
䰓:“发貌。”《说文解字义征》:“发儿者,复古编䰓别做鬘。”[7]
:“发貌。读若江南谓酢母为。”
䯽:“发貌。”《玉篇》:“发好也。”《集韵·厚韵》:“䯽,发短貌。”
髶:“乱发也。”张衡《东京赋》:“髶髦被绣,虎夫戴。”
鬊:“鬓发也。”《礼记·丧大记》:“君大夫鬊爪实于绿中。”[8]《前汉·天文志》:“有黑云状如猋风乱鬊。”
1.2.2描述头发质地
鬈:“髮好也。”《诗·齐风·卢令》曰:“卢重环,其人美且鬈。”[9]另有一义为卷曲的毛,《管子》:“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10]
䯾:“髮多也。”《诗经·都人士》:“彼君子女,绸直如发。”[11]“绸”是“䯾”的假借字。
䰈:“髮好也。”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云:“䰈犹䯸也。发必梳理而后有光泽,故训发好。发好为䰈,犹玉色鲜白为瑳耳。”[12]
此外,髟部中也有表示发少的字。鬜:“鬓秃也。”也正是因为人们以发少为丑,所以才推动了假发的出现,带动新的审美风范的出现。
1.2.3描述头发相关动作
髺:“洁发也。”束(发);挽(髻)。《仪礼·士丧礼》:“主人髺发袒,众主人免于房。”[13]
鬌:“发墮也。”《玉篇》:“小儿剪发为鬌。”
:“鬀发也。”
鬀:“发也。”大人剪发称为“髡”,小孩理发叫做“鬀”,清理身上的毛发称“”。
髡:“发也。”刘向《列女传》:“辩通凿颠者髡。”《楚辞·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14]
1.3表示发式与发饰的字
发式是头发梳理成的样式。而发饰是在发式基础上产生的,用来美化发式的工具。
1.3.1关于发式的字
髻:“总发也。古通用结。”即梳在头上的发结。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袁枚《祭妹文》:“汝梳双髻。”
除了“髻”外,髟部字中还有对女子发式姿态的描述:
鬟:“总发也。”古代女子梳的环形发髻。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李朝威《柳毅传》:“风鬟雨鬓。”
髽:“丧结也。”《仪礼·士丧礼》:“妇人髽于室。”[15]
:“束发少也。”《广韵》:“妇人束小笄也。”《类篇》:“髻小而高为。”
䰉:“卧结也。”《广韵》:“䰉,䰉头。曲发为之。”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卧,非寝之谓也。但盘结而不为高髻,斯谓之卧髻耳。”[16]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331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