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4921字
目 录
1 视觉文化与奇观电影概述 3
1.1视觉文化现状 3
1.2视觉文化特征 3
1.3奇观电影 3
1.4现代电影中的奇观图像 4
2 电影中的奇观图像 4
2.1“间离”产生奇观图像 4
2.2奇观图像的“震惊”效果 5
3 奇观图像的职能 5
3.1奇观图像是叙事的手段 5
3.2奇观图像职能的社会体现 6
4 电影图像奇观化的两种视角 7
4.1 电影图像的“熟悉”视角 7
4.1.1熟悉与陌生 7
4.1.2 电影图像的“熟悉”化 8
4.2 电影图像的“模糊”视角 9
4.2.1模糊与精细 9
4.2.2 电影图像的“模糊”化 9
5 奇观图像与故事框架 10
5.1 奇观图像与故事的人文内涵 10
5.2 奇观图像与故事的叙事策略 11
6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现代电影图像的奇观化探析
翟羿鹤
,China
Abstract:Visual culture is the mainstream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and visual culture embodies the spectacle image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tacle" in movies, and discusses the new image of the wonders of movies in a society where visual culture prevails.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generating image Alienation -- verfremdungseffekt, and the spectacle image caused by the shock effect, which pointed out that the "shock" to "aura" which convey the rich inform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meet these two requirements, two dire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tacle images are further proposed, and their help to narrow the viewer's distance is discussed.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pectacle imag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tory frame, and the visual culture needs to be deep enough to be accepted by more people.
Keywords: visual culture; spectacle images in movies; The distance between movies and view
1.视觉文化与奇观电影概述
1.1视觉文化现状
人类文明的各个阶段都对视觉文化有所涉及,但是视觉文化直到近年来才成为文化的主要形式,对它的研究才被广泛地重视。这种表演并不像卓别林默片那样夸张,也因此达到了一种使观众通过视觉而非听觉、通过图像而非文字理解剧情和内涵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艺类舞台表演多以“说话”为手段。如宋代出现的话本正是说话活动的文字蓝本;相声更是一门讲究说学逗唱的艺术,台上的语言即声音构成了主要的表演内容,因此相声演员并不需要华丽的演出服装,只是随意地穿个长马褂就能表演;戏剧也是一门以说话为主的表演形式,虽然表演者的动作可以表现被演绎者的身份和心理,但主要还是通过说和唱的方式表现人物整体的心理活动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3年春晚上,主要靠演员肢体动作和神情演绎剧情的小品《吃鸡》在中国掀起巨浪;而后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也凭借春晚平台的传播,使得小品逐渐兴起,而主要依靠声音的这种表现形式的相声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同样,电视剧、电影兴起也伴随着戏剧的渐渐衰落,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更注重影像而非叙事的电影逐渐霸占荧幕,导演们对画面的布置热情高涨,我们正走进一个海德格尔所预言的“图像时代”[[1]]。
1.2视觉文化特征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视觉文化的盛行是图像时代的标志,新时期下视觉文化的特征大体有二。一是波德所说的“图像即商品”[[2]],在商品经济主导的社会下,图像成为一种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商品,图像生来为了被消费而获得资本进行再生产。在这种目的性的支配下,很多图像向经济、可复制的后现代主义方向转变。二是穆尔维所说的“对视觉快感那种技巧娴熟而令人心满意足的控制”,萨维尔对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阐释,认为女性在图像中被用作满足男性视觉快感的道具,最大限度满足由观看癖和自恋造成的视觉快感需求,势必会消解图像的叙事功能而降低故事性,从而为“彻底否定叙事性而开辟一条捷径” [[3]]。
1.3奇观电影
这种视觉文化的盛行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周宪在《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里描述了“视觉文化狼烟四起”的当代现实和电影由“叙事电影”到“景观电影”( 后译成“奇观电影”)的变化,指出叙事的特征和结构在电影中日益衰落的状况,图像的构建和消费成为普遍现象,视觉效果成为卖点,奇观电影成为电影拍摄制作的主流。
社会学家拉什把主流的后现代电影看做是由奇观支配的,是完全“图像性”的,借此区别用传统叙事手法的现实主义电影和探究叙事手段及效果的“话语性”的现代主义电影[[4]]。前者的主要特征是图像重要性对叙事重要性的超越,对视觉快感的追求超越了对叙事过程构建的追求,视觉快感占据影响影片制作的主导地位,各种要素包括叙事都要围绕视觉快感进行安排和构建,形成了视觉文化潮流下的奇观电影。而周宪在《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中把现代电影的奇观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动作奇观”“身体奇观”“速度奇观”“场面奇观”,这种分类基本将图像所能涉及的领域全部覆盖,包括了场景、人物、动作。这无疑是现代电影追求视觉效果的全部主要因素。
1.4现代电影中的奇观图像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电影从诞生之初就被人称作“奇观”。《火车进站》令巴黎咖啡厅里的观众惊慌失措,此时电影本身对于大众来说就是一种陌生的事物。虽然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电影形式本身已经不能算作稀奇的玩意了,而但随后产生的3D、4D、5D、动感电影等概念又在扩展着人们的认知领域。道格拉斯·凯尔纳曾指出:“长期以来,电影都是奇观的滋生地。”[[5]]由此可见,电影中的奇观是随着大众的认识而不断变化的,并且电影中的奇观很常见,讨论电影中的奇观变得具体可行;另一方面,什么样的电影才算奇观电影,却没有标准,笼统的把有奇观图像出现的电影称之为奇观电影未免以偏概全。所以本文将重点讨论1970年至今电影中的奇观图像:电影是视觉的产物,电影图像作为电影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最大程度地指代电影所展示的奇观,能够反映奇观电影所具有的视觉特征与画面特点;而1970年至今的电影审美、叙事、风格等都受到视觉文化的强烈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电影中的图像并非是相互孤立的,可能一组图片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奇观图像。
2.电影中的奇观图像
电影中对于“奇观”概念的定义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人们对电影奇观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以前可以称之为奇观的电影已经不能引起当前人们的兴趣和震惊,新的拍摄器材和手段不断扩展人们的感官并更大程度地满足着人们生理快感。电影奇观图像在这种不断变化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值得我们时刻更新对它的理解。
2.1“间离”产生奇观图像
随着电影技术的日益发展,奇观图像在现代电影中大量涌现。不同类型的电影都可以看到形式各异的奇观化镜头,如警匪片里公路追车,喜剧片里荒诞的无厘头转折,科幻电影里令人叹为观止的未来世界。电影中奇观图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对“非现实”的虚拟呈现,二是对电影成像技术和技巧的运用。这两点都指向“间离”,即我们通常说的“陌生化”。苏砌朗认为“电影按其实行的方式是与梦幻相符合的,它创造想象中的现实,创造直接感觉到的幻想的序列,这也正是梦幻的方法。”[[6]]
由此可见,电影艺术属于非现实的虚拟世界,尤其是电影中的奇观镜头、场景虽然都似曾相识,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难寻踪影。因此,通过电影成像技术和技巧,把生活中的场景抽象变形而产生陌生化的效果,就形成了电影中的奇观图像。比如现实中的开车不仅要遵守各种交通规则,还要面临堵车的困扰,属于一种速度奇观的《速度与激情》主人公却总是能在车“不多不少”的公路上风驰电掣;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存活,而属于动作奇观的《少林足球》却能让女人变成和尚、走错球场、撞到门柱;还有属于场景奇观的《星球大战》里令人窒息的宇宙帝国和错综复杂的城市交通等等。间离手法的应用是电影中奇观图像的基石,不与生活相间离自然也就称不上“奇”。
2.2奇观图像的“震惊”效果
奇观的图像使观众感到间离,不由得引起感官的紧张。在一定时间内图像超越了对话或旁白所能表达的含义和效果,令观众感到丰富的信息量或感情充盈在脑中。比如电影《指环王》中艾辛格的镜头营造出的陌生化效果,就属于场景奇观。观众首先眼前一亮,随之马上理解出这是白袍巫师萨鲁曼的驻地,而丛林中的带有棱角分明的尖顶高塔,像一只魔爪直指天空,不仅使观众惊叹于巫师居住地的高傲神秘,还隐约感受到萨鲁曼邪恶狡诈的一面;萨鲁曼站在高大的门前让甘道夫进去,门里却一片漆黑,也令人感觉到甘道夫此行凶多吉少;另外还展示了地形地势为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
奇观图像的作用是巨大的,其在短时间内传情达意的功能甚至可以超过语言文字。传统的说话艺术通过把文字编码成语音的形式传播给受众,受众接收到语音在大脑解码为文字理解并储存;而当代视觉艺术把图像编码成光影进行传播,受众通过视觉接收光影再解码成图像理解并储存,从时间上来看,展示图像比传达语言文字耗时更短,而且图片是现实世界的虚拟影像,传达的内容包括了“语境”而更加丰富。而且图像的形式也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尤其是陌生化的图像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促使人们主动去关注眼前的奇观场景,从而接受更多的信息。
感官紧张实际就是“震惊”效果,奇观图像可以引起“震惊”。震惊效果一方面满足观众对视觉快感的需求,另一方面调动观众的热情。这种热情又使观众对奇观图像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助于受众对奇观图像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张艺谋曾说“过几年后,跟你说《英雄》,你会记住那些颜色……所以这是我觉得自豪的地方。”人们回忆起一部电影时最先想到的不是对话和故事情节而是画面,这也算是受视觉文化影响的一个表现。再比如电影《红高粱》中血一样流动的高粱地包含了不仅仅高粱地本身的意象,还表征着生命意识、坚韧的精神、躁动的人心等等,这种铺天盖地的图像使人们感到“震惊”,进而引导人从中解读出大量信息并深刻记忆。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921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