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RM模型的如皋市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评价

 2022-01-20 00:19:03

论文总字数:21754字

目 录

1.引言 6

1.1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6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8

1.2.1研究思路 8

1.2.2研究方法 9

1.3数据来源 10

2 如皋市概况 11

2.1.基本概况 11

2.2土地利用现状 12

2.3土地整治规划概况 13

3 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评价 15

3.1评价小区划分 15

3.2生境、风险源和生态受体分析 15

3.2.1生境分析 15

3.2.2风险源分析 17

3.2.3生态受体分析 18

3.3构建概念模型 18

3.4暴露—危害分析 19

3.4.1风险源密度与生境丰度 19

3.4.2暴露系数 20

3.4.3响应系数 21

3.5风险表征 22

3.5.1生态风险分析 22

3.5.2风险等级划分及管理策略 24

4 总结与讨论 27

4.1总结 27

4.2讨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30

基于RRM模型的如皋市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评价

王时宏

,China

Abstract:Judging from the last round of land rectification planning in China, the rectification process has a tendency of heavy quantity, light weight, and ecological negle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ugao Land Renovation Plan (2016-2020)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troduces a relative risk model (RRM), and evaluates the ecological risk of the projec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lies in the ability to achieve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land remediation planning. L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i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Firstly, 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14 evaluation districts by towns (streets), 6 habitats, 4 risk sources and 4 ecological receptors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determined. Exposure-hazard analysis calculates the relative risk value of each evaluation community. According to the magnitude and span of the result value, the ecological risk of land remediation in Rugao City is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urrent round of land rectification in Rugao City, the relative risk values ​​of various evaluation communitie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ecological risk of agricultural land remediation is the highest, and the impact on cultivated land is the greatest.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lan for the rectification project is unreasonable.

Key words:Land remediatio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Relative risk model; Rugao land consolidation plan

1.引言

土地整治是借助一系列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的活动[1]。中国土地整治发展始于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自第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以来,在改善农村种收条件、调整农村不合理土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性成果,如上一轮的土地整治(2010-2015)后,新建了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补充耕地2400万亩,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2]。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土地整治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

但是也逐渐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土地整治需要借助大量的工程措施来对村、路、林、田、水等进行改造与修缮,在此过程中不免会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水文、土壤、地质构造、景观格局等生态要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同时总结上一轮土地整治实际情况,总体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忽略生态”的倾向[4]。甚至还有一些盲目围湖造田、乱改水流沟渠、道路硬化面积过大等现象,导致生物栖息环境被破坏、景观格局混乱、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例如德国早期的土地整治工程已经使得近百种蝶类、鸟类、甲虫类和六十多种植物灭绝[4],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生态后果。

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是在风险管理的框架下发展起来, 重点评估人为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的不利改变, 最终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5]。国外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注重生态问题,不断地完善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近年我国不少学者如付在毅、付光辉、许工学等人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的一些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类型进行了理论评价与实证分析,国家的相关环境保护机构也通过颁布生态风险管理大纲来逐步完善我国的评价框架。

近年,在土地整治生态问题出现后,学者们采用了各种评价方法研究土地整治规划的生态风险[6,7],为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开创了先例。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存不足。如对于复杂的土地整治工程,涉及的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等具体风险值很难量化,不容易对对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评价。本文将尝试引入相对风险模型(RRM)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评价并以如皋市为实证分析。相对风险模型是一种区域复合压力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评价过程便捷、评价结果易于量化的特点[8]

1.1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在国外,生态风险评价发展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评价突发的环境事件;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到量化研究,通过研究化学污染物从自然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原理,评价人类身体健康最终可能会受到的影响。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日益恶化,ERA应用到了更多的研究领域,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研究学者Joshua Lipton在90年代初提出风险的生态受体不仅有人类本身,还包括了其他自然界的组成部分[9]。1986年Bamthous和Sute通过实验研究有毒的化学污染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构建了评价框架,标志着生态风险评价的出现[10]。第三阶段是评价框架的规范化阶段,期间,很多国家、国际组织机构为其做出了很多贡献,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于1992年提出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且明确其概念与内容[11],又于1998年改进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并发表《生态风险评价指南》,将其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问题形成、暴露分析、危害分析、风险表征与风险管理[12]。,英国环境保护署也一直在逐步建立适合本国的评价框架来针对土壤污染的评价,参考美国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于2002年编制了《根据土壤污染评价生态风险》的报告[13],并提出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构架建议,2008 年又联合食品部等多个部门机构,正式颁布了《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14],总而言之,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在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相比国外,国内开始重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研究较晚,但是发展过程与国外基本一样。最初也是主要评价大型化工事件和有毒的化学污染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等问题。自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界也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风险评价研究,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和评价框架等,对我国部分区域进行了生态风险的评价与实证分析研究,例如早期付在毅等人对辽河三角洲特殊的湿地区域的风险源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15];后来学者们又引入了不同的方法、从不同层面进行探索,如张雅洲基于RS和GIS的手段并选择干旱、洪涝和水体污染为风险源对南四湖生态风险进行评价[16];刘晓、苏维词等人采用具有评价快捷,结果易于量化的RRM模型对三峡水库周边的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风险评价[17];巩杰、赵彩霞等人通过空间采样和地统计空间插值的方法,基于景观格局方面探讨了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18]。还有一些学者对国外评价生态风险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总结,例如龙涛、邓绍坡等人从宏观总结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13],曹祺文,张曦文等人从景观格局层面阐述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展及评价框架[19]。在部门机构方面,我国国家环保局前后在2004年和2011年分别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都明确规定了建设工程、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方法、技术等;国家水利部同样参考美国相对成熟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于2009年发布了《生态风险评价导则》[13]。总之,生态风险已逐渐在我国得到了研究学者环境管理机构的重视,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评价体系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纵观目前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评价框架一直在一步一步完善与健全;评价对象从最开始的化学污染风险评价发展到以人为受体的环境风险评价再到综合性的生态风险评价;评价范围从局地到区域;风险源由单一的化学污染风险源到多类型风险源;风险受体从以人为单一受体到多种受体研究;空间范围研究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区域景观格局,其理论基础和评价框架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地貌环境与生态环境相对复杂,国外的评价框架并部适合所有地区,我们应该加强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建立针对我国环境特点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款框架。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国内外对生态风险评价以及生态风险评价在土地整治规划中的研究进展及不足,在此基础上选择了相对风险模型(RRM)的方法,该模型具有评价过程便捷、评价结果易于量化的特点,能解决复杂的土地整治工程,涉及的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等具体风险值很难量化的障碍。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175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