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23049字
摘 要
占世界人口总量近五分之一的我国,在面对内部经济疲软,外部市场震荡的内忧外患之际,以人口基数取胜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正逐渐走向瓶颈期,经济时代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提出不再以量取胜,而应实行以质量来取胜的策略,反客为主。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迈入关键时期,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型成资本密集型至关重要,获得高素质人才,打响科技革命的第一枪,已经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经济“新常态”对把握比较优势和人口红利机遇期,合理高效利用劳动力优势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将结合比较优势、人口红利,聚焦劳动力优势,对即将面临丧失的劳动力优势提出新想法、新思路,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打造劳动力优势新常态。
关键词:劳动力优势;比较优势;人口红利;经济发展
CHINA’S LABOR ADVANTAGE IS UNSUSTAINABLE IN THE FUTURE
Abstract
As a country which accounting for nearly one fifth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China is in the face of internal economic weakness, the external market shock. We face the volatility of the problems at home and abroad, winning by population base is now the bottleneck, cheap labor resources cannot b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y longe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s no longer win in quantity, but the implement quality. With the reform development towards a critical period,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ift from labor-intensive to capital intensiv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high-quality talent, the first shots fired technology revolution, has been like a mounting that had to send. China's economy is the new normal to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bor advantage, putting forward new request to grasp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focusing on labor advantage, to be faced with bankruptcy labor advantages to put forward new ideas, new roads, to make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o build the new normal labor advantage.
KEY WORDS: labor advantage; comparative advantage; demographic divide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2
1.4创新之处和难点 2
第二章 文献述评和理论回顾 3
2.1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劳动力优势持续发展的研究 3
2.2 人口红利提供劳动力优势发展机遇期 3
2.3 生产成本理论对于劳动力优势之补充说明 4
2.4 综合理论述评 5
第三章 中国劳动力优势发展现状总览 6
3.1从我国劳动力生存和发展状况看 6
3.2从引进外资方面看 7
3.3从我国出口贸易看 8
3.4我国劳动力优势短期与长期预测趋势分析 9
3.4.1短期看劳动力绝对价格优秀态势仍然存在 9
3.4.2长期发展已面临挑战 9
第四章 中国长期劳动力优势发展中存在挑战 10
4.1劳动力总量供不应求 10
4.2劳动力年龄结构失衡 10
4.3高素质劳动力匮乏 12
4.4来自国际劳动力供需市场的竞争压力 13
第五章 对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建议 14
5.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14
5.2加大对劳动力的培养、教育和训练投资 14
5.3提高生产工人的工资水平 15
5.4倡导技术和设备投资,用技术与资本替代劳动 16
5.5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 16
5.6建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6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18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保障劳动力优势健康持续是经济增长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劳动力优势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我国劳动力优势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再单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理应关注并重视提高作为新兴代表力量普工的专项职能技术,敦促劳动生产效率提升。
近五年数据来看,农民工总体数量增长速度一直维持连续下滑趋势。2010年至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长速度分别为5.4%、4.4%、3.9%、2.4%、1.9%,2013这一年的增长速度下滑幅度最高,较之2012年净下滑1.5%。
2015年春节之后,部分地域的用工困境已再次浮现,针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曾表示,招工与就业的两大难结构型矛盾即将变成常态,普工供给情况表明劳动力供求市场经历着结构和技术双重短缺,以及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人员戴建中则表示,珠江三角洲地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面临的招工困境,与东部沿海企业向内陆中部和西部迁移有关。例如,湘川两地在此之前一直是普通民工大量输出地区,然而近年来因为企业内迁,该地的工人们很多都选择家乡工作,放弃离乡打工机会,因而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一派用工困境现象。
相关数据也有所体现。2014年本地与非本地普工总量增至16821万,但较前年总体只增加了1.3%;其中,本地的农民工已有10574万人,同比增加了2.8%,虽然增长变化幅度都低于去年水准,但本地的农民工的增长速度仍然要比非本地农民工高出近1.5%。
的确,不仅是民工总供给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就连总体劳动适龄人口的统计总数仍在回落,反映出目前我国劳动力优势正逐步减弱。截止去年年底,我国16-60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总数仅达91583万,同比减少371万,已是我国劳动适龄人口连续三年来绝对数量降低。
而上述情况或许正在延续。我国人力资源与市场信息监控中心发现,自去年第2季度起至今年第1季度止,监测出谋职人数持续4季度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今年第1季度被监控城市的谋职人数同比降低78.6万,下降幅度高达15.1%。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不平衡等缺点,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所以,我们要“打蛇打七寸”,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
1.2研究意义
我国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虽然可观,但是劳动生产率不高,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显得相对落后。我国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国际竞争力较弱,存在着许多缺陷。现在,劳动力优势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在为我国日益增长的GDP和保持30多年的经济腾飞自豪的同时,理应认清我国劳动力优势整体水平较低的现实,在对劳动力优势现状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因地制宜”地提出如何保持我国劳动力优势的对策。
通过逐步解析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能够条分缕析地了解我国劳动力优势的现状,中国劳动力的优势发展历程里遇到的挑战对于丰富劳动力
的优势可持续论断在本国有效应用,劳动力优势发展的策略定夺等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和学习意义。更深入地说,该方面的探究对正处于劳动结构化改革和经济结构化转型的中国,对建立社会主义利民和谐社会和发展绿色健康循环经济形态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参照意义。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运用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论证分析,例如比较优势理论、H-O模型、人口红利理论和生产成本理论。从我国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状况、引进外资、出口贸易和预测分析四个部分分析现状后,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对于我国劳动力优势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全文总计为六大章,详细布局有:
- 为绪论,提纲挈领地介绍该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然后提及了本篇的研究意义,接着概况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通过全文结构安排再次梳理全文脉络,最后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及难点罗列。
- 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针对国内与国外大量的与劳动力优势保持相关联的研习论著实行详尽回述与评论,着重凭借比较成本优势、人口机遇和劳动成本相关理论对劳动力持续优势的联系,对关键探究内容进行评述。本章构成全文的基础与起点。
- 分别从劳动力生存和发展状况、引进外资和出口贸易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多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劳动力优势的现状,重点关注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程,定性预测我国短期和长期两大不同视角下不同的劳动力优势对比。
- 分析了我国劳动力优势中存在的问题,总体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大要素展开,从劳动总量供不应求、年龄结构失衡、高素质劳动者匮乏同来自国际劳动力竞争市场的压力叙述。
- 在前文理论解析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大培育投入,提高薪酬待遇,资本替代,完善相关制度的6大角度提出创新对策。
- 为结论与展望,结合现状、问题和启示,总结了本文劳动力优势陷入困境这一主题所得出的结论,并对我国劳动力优势的发展做出研究展望。
1.4创新之处和难点
在分析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现状时,本文选取我国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状况、引进外资、出口贸易和预测分析四个角度来衡量发展现状,通过我国劳动力优势内部及外部环境对比,短期和长期对比,理论和实际的比较,得出我国经济弱劳动力优势型的现状。
本文难点在于劳动力资料相对缺乏,数据较为老旧;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得难以照搬照抄其他国家劳动力优势可持续性发展的成功经验。
第二章 文献述评和理论回顾
对于劳动力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离不开相关理论的研究,本章将综合国内外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市场理论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理论关键评述。
2.1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劳动力优势持续发展的研究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的比较成本学说是比较优势的理论来源,该理论侧重于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有形要素成本的比较。其核心内容是:双方贸易国不论经济实力孰高孰低,都应依据商品比较优势原则,确认本身拥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展开生产与交易,交易国家均可用同等耗费,获得在各司其职之前更多产品。两大贸易国间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悬殊并不是在任意商品上都相同。参与交换的国家都应专注集群产出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购入相对劣势的产品,参与贸易的两国都可以节省耗费,获得专业性分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的好处。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阐释了两国之间由于成本相对差异而发生贸易,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两国之间的比较成本会发生差异。H-O Model继承并发扬比较成本学说,总结出要素禀赋理论,利用生产化要素丰裕度来理解国际间交易发生理由。其理论的核心是:劳动资源丰富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到劳动相对匮乏国度;资本丰富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到资本相对匮乏国度。
余作国(2005)认为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对我国来说,在理论和政策上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国是劳动资源丰富,而技术和资本较为匮乏国度。产业定位具有很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应充分发扬劳动比较优势,先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然后逐步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最终实现行业优化转型。其他学者认为依靠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一种“比较优势陷阱”,我国应先注重展开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产业发展定位上考虑已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这一国情,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对于解决就业、增加收入和积累资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也符合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但是产业在该时期上停留时间过长,必然影响产业优化转型。日本和韩国在产业升级方面给我国提供很好的经验。同时就劳动资源本身而言,还有数量与质量兼顾问题。而劳动力的熟练程度和人力技能状况决定一个国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鄢平(2010)指出中国目前要素禀赋由强劳动力比较优势转变为弱劳动力比较优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还徘徊在底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
2.2 人口红利提供劳动力优势发展机遇期
劳动力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保障是充足的适龄劳动力供给,优化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是劳动力优势持续性的有效保证,这才是人口红利期对劳动力优势提供机遇。
人口红利的定义由外国经济类学家们在探讨东亚奇迹中率先提到。在1998年,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在《1998年世界人口现状》采用“人口红利”名词,促使人口红利理念逐步地广为学术界赞同及引用。David E. Bloom(1998)等人探讨人口变化对东亚经济增速助推动力时提到“demographic gift”,就是人口礼物或红利。此后,David E. Bloom(2003)等人又明确提到人口结构变化将衍生出便于经济发展增速之人口红利期,同时指明了出生率与死亡率下滑与不同年纪所占总数比例转变会为大部分第三世界中的发展中国家供应一段经济高速进步与人民生活质量水准迅猛提升机遇期。
我国学者也对人口变化历程中可以产生称之为“人口红利”产物进行了卷帙浩繁的查究,但是时至今日,这些和人口红利有联系的论断依旧是百家争鸣。《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人口再次生产种类变化使得人口年龄结构转变顺次改成了从高少年儿童、低老年类型的较高人口抚养比,到低少年儿童、低老年类型的较低人口抚养比,再到低少年儿童、高老年类型的较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转型第2时段,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例偏高,人口抚育的负担偏小,人口的生产能动性偏大,社会的银行储蓄率偏高,便于经济增速发展。毫无疑问,该类型是最有生产能动性的中间时段,常被称之为“人口红利机遇期”,优化之后的人口年龄结构比例对国民经济增速的隐性奉献便是人口红利。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3049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