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3454字
目 录
引言......................................................1
1 个人信息概述............................................1
1.1 个人信息权的界定.......................................................1
1.2 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联系...............................................2
1.3 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2
2 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侵权主要问题及法律研究..................3
2.1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特征.................................................3
2.2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类型.................................................4
2.3 侵权行为的认定.........................................................4
3 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分析............................4
3.1 缺少系统专门的立法.....................................................4
3.2 监管主体分散,缺乏分工配合.............................................5
3.3 法律救济相对困难.......................................................5
3.4 利益驱使下逐利行为的推动...............................................5
3.5 网络技术平台权责不明对个人信息泄露现象的放纵...........................6
3.6 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缺乏警惕性...........................................6
4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7
4.1 将个人信息权单独立法保护...............................................7
4.2 优化司法救济方式.......................................................7
4.3 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8
4.4 提高各个主体的信息保护意识.............................................8
5 结语....................................................9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
相程远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self-evident. However, while us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personal information also faces the risk of leakage and abuse.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common personal information infringement: illegal acquisition, disclosure, and illegal use. Serious infringemen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s and privacy rights is already a necessary way to protect personal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legal issues of legislation, justice, and relief; the drive for profit-seeking behavior within th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he lack of civic awareness in the societ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China's legislative, judici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Key words: personal information;personal Information Infringement;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引言
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成为企业必争之地,个人信息在战略意义上举足轻重,但个人信息毕竟与公民自身生活息息相关,想要轻易获得公民信息并不容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不法行为越来越多,因此,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尤其重要。
1、个人信息概述
1.1个人信息权的界定
个人信息本就是一个含糊的概念,目前为止也并无定论。实践中,更是将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混为一谈。因此,想要更加透彻的了解个人信息的概念,首要任务便是将其和隐私权区分。
先尝试为两者作个简单定义:个人信息是指与本人有关,并且能够将本人与他人区分开的一切相关信息,例如与身份相关的个人信息:身份证、电话号码等;关于个人习性的个人信息:上网记录,购物记录等;个人社交信息:职业、家庭状况等[1]。
法律上认为隐私是指为了保障个人生活的安定、个人空间的私密而产生的一种权利。目前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隐私是信息 生活安宁。
1.2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联系
目前为止,区分隐私和个人信息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个人信息外延较宽,很多情况下个人信息的部分会包含隐私,所以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主体都是自然人
法人无所谓的生活安定,所以法人不涉及隐私,对于法人的秘密内容更多的规范于商业秘密中。同样个人信息也是如此,姓名、电话、习惯、宗教等都是用于区分个人而不涉及法人内容,法人的电话、名称等更多作商业用途,而并非起区分识别的作用。
1.2.2两者保护对象具有交错性
很多信息同时会属于两个范畴。隐私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私密生活的稳定性,从而会有许多不愿公开的信息,此类信息中有一些同样会属于个人信息范畴,例如不愿意公开的住址、电话、照片等。只要个人未对外公开,且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生活的宁静,便可以称之为隐私。另外,当隐私被记录在载体上,具有个人信息的外观并形成传播的可能时,也可以作为个人信息。故而在侵害该类信息时,既会侵害隐私和个人信息分别指向的人格权,也会侵犯个人信息背后涉及的财产性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同一个行为可能会侵害到两种法益,产生侵害后果上的竞合[2]。
1.2.3隐私和个人信息都属于个人支配。
关于隐私和个人信息,美国学者惠特曼( Whitman) 曾经认为,整个欧洲的隐私概念都是奠基于人格尊严之上的,隐私既是人格尊严的具体展开,也是以维护人格尊严为目的的。不难看出,隐私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公民个人的人格尊严,是公民的自主信息;王利民教授也曾经提出“信息自决权”的概念[3],自己有权利告知他人相关信息并让他人使用,例如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在需要的时候填写自己的身份信息作为验证,之后存储于他人的数据库中,都是个人在支配自己的隐私或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同样的,未经他人允许私自使用、曝光他人相关信息,侵犯了他人对信息的自主控制权,使本人对信息处于失控状态,不利于对信息的保护。
正因为个人信息和隐私之间存在诸多交集,所以在我国目前仅仅对隐私权有较完善的立法保护的情况下,对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在实践中常常借鉴隐私权侵权的救济方法提供救济[4]。两种情况在某些情况下确有相似之处,但也正因为如此,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的立法进程显得跟不上脚步。目前数据化时代下,个人信息的形式多样,个人信息相对于隐私的特殊性愈发明显,对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的问题也开始暴露。所以为了更完善的保护个人信息,区分个人信息和隐私显得至关重要。
1.3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
隐私权相对更加主观。隐私的界定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公众人物需要一定的曝光率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故而对他们来说,隐私认定的条件较一般公民更为严苛;与此不同,个人信息则几乎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个人信息权具有客观性,平等主体间享有的有关个人信息的权利平等。具体来说,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1.3.1二者注重的法益不同
隐私权更注重保护个人精神层面的利益,例如曝光他人的隐私照片,给当事人造成最多的损害是尊严此类人格权利益。个人信息侵权虽然同样会造成受害者精神层面的烦恼,但相较于隐私权,侵犯个人信息权,涉及更多的是财产性利益。当别人使用本人个人信息时,目的一般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例如某些机构兜售他人电话号码。个人信息的相关权益相比隐私权更加具体,更容易量化。
1.3.2个人信息和隐私权被侵犯的救济途径不同
因为个人信息更多涉及财产性利益,所以实践中有关个人信息侵权,会更注重财产性的补偿。与此不同的,隐私权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是人格尊严,一般来说,触及到他人不可忍受的尊严底线时,财产性的补偿已经不足以弥补受害者的精神损失。因此实践中隐私权侵权更加着重于精神补偿,像公开赔礼道歉,旨为尽可能弥补受害人所受的精神创伤。
1.3.3个人信息和隐私需要的法律保护不同
基于侵权人的目的。对隐私的侵犯目的更加多样化,更加私人化,而且隐私一般很难在法条中给出明确的界定。再者,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曝光的隐私,一旦公开之后就不在具有私密性,所以侵权者不可能利用隐私反复获利,对隐私权的保护一般也注重于事后救济,就相应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对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并不能一味挪用隐私侵权的处理方法。首先,侵权者可以就同一个个人信息反复获利,例如将某人电话出卖给所有有获利需要的客体;其次相对于侵权人,被侵权人一般处于弱势地位,一般来说,被侵权人不会就因为被打了几个骚扰电话,被发了几次广告,就大张旗鼓的寻求法律保护,而这样的心理正是侵权者喜闻乐见的,被侵权人力量的弱小是个人信息侵权行为横行的重要因素;再次,获利人和侵权人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同一主体,涉及的主体相对于隐私侵权一般更多。正因为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不起眼,被害人力量弱小等因素,现在个人信息侵权行为随处可见,公共影响很恶劣,公众安全感普遍降低。所以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相较于隐私侵权更需要公权力的保护,更加需要预防而非事后救济。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454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