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6387字
目 录
一、绪论 1
(一)问题提出 1
(二)文献综述 2
1、国内的研究现状 2
2、国外的研究状况 4
二、中国角色的变化 5
(一)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担当 5
(二)中国从碳排放大国转变为碳减排大国 6
三、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7
(一)双管齐下,国内气候治理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 7
(二)积极作为,气候谈判展示大国担当 8
(三)多措并举,国际合作提出中国方案 9
四、展望与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江昕
,China
Abstract:Since Trump's announcement of the withdrawal of The Paris agreement, the structure of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Many countries have lost confidence in collaborative climate governance and have shown a more negative attitude in climate negotiations. The European Union could have replaced the United States as a new global leader in climate governance, but absorbed by its deep depression in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Europe. Therefore, China naturally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By promoting domestic clim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leading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and actively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hina is gradually establishing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 China will consistently keep improving and deepening the leading role in climate governan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China;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Leading role;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全球气候治理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它在本质上是由全球能源分配不均和治理失效两方面共同导致的。不仅如此,它还涉及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共担问题,在发达国家看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试图“搭便车”,企图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获得气候治理的红利;而在发展中国家看来,当前的气候问题正是由发达国家前两个世纪的工业化造成的,发达国家是在逃避自己应担的责任。而且发展中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如果以牺牲本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换取一个更好的全球气候环境,在他们看来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的。
各国因此也一直在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196个缔约方终于在2015年12月12日通过了《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的气候协议,成为继承《京都议定书》使命、应对气候变化和适应其影响力的国际性条约。它旨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它的突出贡献在于成功解决了一直处于争议中心的责任分担问题,废除了《京都议定书》以二分法处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排义务的模式,明确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是依据国情而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此外,它还试图通过动态监督和全球盘点机制为各国遵守自身承诺施与国际压力[2]。
但特朗普自2017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就希望依靠制造业回归和基础设施投资来推动美国经济的复兴,而这两项举措呼唤更低的能源成本和更宽松的管制环境,因而增加的化石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势必对美国的全球气候治理责任造成压力[1]。于是他一直在推特上宣扬“全球变暖是中国为了遏制美国制造业所创立的一个骗局”的观点,并颁布了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新能源独立计划,而清洁计划一直是奥巴马执政期间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重要措施。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以中国为代表的大国将如何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带领全球气候治理迈向更崭新的阶段,成为迫切且广受关注的问题。中国开展气候外交,不仅顺应了气候环境变化的要求,更是在经济政治领域更好地发挥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本次研究,不仅可以探知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亦可了解中国是通过何种途径、以何种方式更好地参与到全球气候治理中去的。通过分析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变化,推测未来中国应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在利用气候外交的机遇发挥大国影响、构建新型外交体系的同时,促进本国产业转型升级,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各国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治理过程中如何实现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如何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何为本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争取更多的利益,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国内外关于全球气候治理尤其是大国作用方面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
1、国内的研究现状
(1)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谈判与合作
自1979年中国首次参加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起,中国在气候治理国际谈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88年11月中国代表出席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大会并当选第二工作组第二副主席。1991年,第一次关于制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在华盛顿举行,中国代表团提出许多宝贵建议,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01年,在《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波恩续会上,中国从大局出发同意了《波恩协定》,即推动欧盟等通过“没有美国参加的妥协方案”。
2007年六月,国务院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用以决策气候治理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2012年6月20日,在里约热内卢举办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信托基金捐款600万美元,用以帮助经济不发达国家开展环境治理的活动[19]。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比2005年下降46%,并强调此目标是中国自主划定并将独立实施、不与其他国家减排实践相挂钩的。
(2)中国减排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减排技术是指一种在其寿命期内产生的CO2当量排放比其他技术方案排放量低的技术。如化工冶金部门的余能回收利用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减排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设施,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重点实施锅炉改造、建筑节能、绿色照明、节能暖房等节能改造工程,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等。在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主要通过调整能源运输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合理使用等来实现。此外还包括通过发动机优化改造技术、动力和传动系统汽配优化、节油轮胎和改善驾驶技术等来提高燃油经济性,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而在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钢铁行业,中国的干法熄焦技术、煤调湿技术、烧结余热回收技术、高炉喷煤综合技术、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和低热值伴生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尤其是低热值伴生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用相同的煤气量,该技术比常规锅炉蒸汽多发电 70%~90%,同时用水量仅为同容量常规燃煤电厂的1/3,污染物排放也明显减少[20]。
(3)中国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
由于气候治理作为一个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所以当全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搭便车”问题。如何防止其他国家在气候治理中“袖手旁观”,“坐享其成”,是中国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机制的限制,在应对重大气候危机的时候更容易受到重挫。且中国同时还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可能以此为借口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中国需对此进行审慎的研究与回应,并加快推进减排工作[21]。
《巴黎协定》和《京都议定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2020年以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总体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和新的“气候秩序”。 不同于《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的分配方式,《巴黎协定》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汇总减排[21]。《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为2013-2020年,但此期间由于许多国家深陷本国经济危机的泥潭,减排承诺未能很好地兑现,减排力度明显小于预期。且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相继退出,导致各国对全球气候协同治理的前景普遍悲观。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新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正在形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尤为严重。中国不仅因为巨大的人均排放总量和持续走高的人均排放量承受着相当大的国际压力,西方发达国家还以此为由散布“中国发展威胁论”,企图限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以传统能源和汽车产业为代表的资本力量,往往强调自己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成为低碳减排行动和气候治理的阻力。尤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传统能源产业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限制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很大的决心和魄力,更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能力,中国在减排实践中需要走的路还很远。
(4)中国积极应对压力,推进全球治理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中国本身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的挑战。在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承担起重要角色不仅是顺应世界发展的大势,也是让本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明智之举[21]。对中国而言,为避免在后续的缔约方大会中受到发达国家的挑战,中国应继续加强同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对话协商与务实合作。同时,保持同基础四国、非洲国家、小岛国的利益共同点。争取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美国退出协定无疑将对全球气候治理造成负面影响,欧盟本可能代替美国发挥重要角色,但欧盟本身面临难民涌入、债务危机和英国脱欧等一系列事件的不良影响,无力他顾。而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而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也与中国的外交战略相符,有利于中国扩大国际影响力。国际社会也对全球气候治理变革以及由中国引领治理进程的未来充满期待[5]。美国退约虽然影响了众多国家,但全球气候治理的总体格局不会逆转。虽然美国退出协定意味着其将从应对全球气候治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变成“消费者”,这将大大削弱该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并且影响其他国家的供给意愿,协定的落实将大打折扣。但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都表示将会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努力作出重大贡献。为此,我们应加强气候基础科学的研究,提高现有的认知水平,减少对气候变化趋势及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对气候变化认知的能力建设。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6387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