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追星的行为分析与舆论引导机制

 2022-01-18 00:00:04

论文总字数:29381字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缘起 1

1.2研究意义 1

1.2.1 理论意义 1

1.2.2 实践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3

1.4 研究方法 3

1.4.1 研究思路 3

1.4.2 研究方法 4

2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追星现状分析 4

2.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4

2.2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追星现状 5

2.2.1当代大学生追星性别差异明显 5

2.2.2追星对象类型的集中性和多元性 6

2.2.3追星趋势呈网络化 6

2.2.4热衷加入粉丝群体 7

2.2.5追星行为呈“理智 狂热”趋势 7

2.2.6追星呈商品化趋势 8

3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追星的行为分析 9

3.1 个体粉丝行为 9

3.2 群体粉丝行为 11

4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追星产生的问题及成因 12

4.1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追星产生的问题 12

4.1.1 部分大学生追星缺乏理性 12

4.1.2 部分大学生追星偏向过度消费 13

4.1.3 部分大学生因追星影响学业 13

4.1.4 部分大学生追星重表层欣赏,轻实质崇拜 13

4.2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追星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13

4.2.1 社会媒体存在责任缺失 13

4.2.2 政府管理不当 14

4.2.3 学校存在教育引导的不足 15

4.2.4 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15

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追星现象的主要引导措施 16

5.1 打造健康媒体环境 16

5.1.1 提高新媒体自身监督力度 16

5.1.2 提高媒体人职业素养 17

5.1.3 提高媒体正面引导作用 17

5.2 政府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18

5.2.1 建立健全网络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 18

5.2.2 加强对新媒体产业化管理 18

5.2.3 采取网络平台实名制 18

5.3 学校开展正确引导 19

5.3.1 教育者树立正确教学理念 19

5.3.2 运用榜样示范作用 19

5.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9

5.4 学生重视自身教育 20

结语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5

致谢...................................................... 27

1绪论

1.1研究缘起

从整个人类社会背景来看,媒体无时无刻都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以前的媒介主要是报刊杂志、电视新闻以及人们薪口相传,而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在新媒体时代的支配下,社会文化环境繁杂喧嚣,多元化的时代背景迅速形成,大学生接受到的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也愈发加深,其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这种全球化、多样化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发生着巨大改变。生活在压力充斥下的大学生便成为了偶像崇拜最主要群体和最热情的追星一族。

新兴媒体的出现,缩短了大众与偶像之间的距离,许多明星开始利用社交软件与粉丝进行互动,处在“青年”和“成年”之间的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段和极少的社会阅历,再加之其心理年龄和复杂多变的情感,在被现代媒体充斥着的社会流中,容易走向极端,在追星方面,会出现盲目性,或只关注偶像的表面,这类学生极易被带入大众文化取向之中,一些极端事件随之就会产生。例如,仅在2017年一年内,进入大四的小洁就因为要预定追星的机票和酒店以及购买演唱会门票及明星周边产品,在20多个网贷APP中进行贷款,金额达到7万余元;广州30余大学生为在朋友圈发视频炫耀,买韩国知名团体BIGBANG演唱会“靓位票”被骗30万;知名偶像团体TFBOYS的女大学生粉丝花12万为他们买下地铁广告,更有几百位女粉丝筹集应援资金,在偶像生日当天耗费上亿元为其庆生。为什么这些大学生会如此痴迷于追星?造成她们盲目性的根源又是什么?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又是怎样利用哪些方式进行追星?这些新闻都折射出一个值得社会反思的问题:在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手段追星的同时,社会大众应如何进行合理地引导?

1.2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是在运用社会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追星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问题给出建议,一方面这是一个新的切人点,起到丰富理论和证实相关理论的作用;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追星已上升至新高度,媒介、政府、学习必须做出引导机制,因此提出的建议不仅丰富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而且也有助于政府对于媒体监管部分法律体系的健全。

1.2.2 实践意义

在移动互联技术飞跃进步的时代,每天都会诞生新的媒体技术,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互联网环境的丰富度与复杂度达到大众从未感受过的高度。对新媒体时代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个人在网络环境中的表现和行为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原因与特征。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以及深入追星群体来研究大学生追星行为,能有效考察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身心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了解大学生“病态化”追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出如何利用新媒体和相关方法,更好引导当代大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偶像并做出理性追星行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大学生追星行为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这也是本文意义所在,相比国外的理论研究已经可以算比较成熟,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上,从传播学的视角去分析这种现象对社会的影响。研究方向和领域主要是追星的心理和情感认同角度、追星群体特点角度、追星的社会影响、追星与经济发展关系上。费斯克(2007)把追星群体称为“粉都“,把这种现象说成一种“影子文化”,这种影子文化的描叙是建立在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概念,虽然如此,费斯克认为这种“粉都”文化资本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很难直接从文化资本过度到经济资本的。这种文化的出现其特点在于它不是为了盈利,这也导致这种粉丝文化现象难以大范围扩展。

詹姆斯(2009)作为追星文化的另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表人,它借鉴了詹姆斯的“盗猎”说法,在此基础上将“盗猎”重新阐述和解读,詹姆斯认为在整个生产、分配、消费和流通环节,追星群体发挥了很大主观能动性作用,拥有超强的着自主意识,正因为这群追星群体的存在才使得我们会更去关注那些被“盗猎”。德赛都早起提出了“游牧民”概念,詹姆斯(2011)在此基础上认为追星群体不仅“盗猎”文化的群体,而且还是“游牧民”,其思想和想法处于一种自由漂浮的状态。在德赛的理论里,所有的大众文化其出现和存续都是短暂的。相反詹姆斯把科幻作为案例研究,得出追星群体会对大众文化生产出的产品狂热地追求,从而会留下很长并且独特、持久的群体文化。

朱莉·詹森结合追星群体的特征。从心理学方面研究了追星群体在亚文化区域遭受主流文化歧视的原因。在学者的研究中通常把追星一族作为批驳的对象,追星群体也通常被视为病态的,并且这些学者将他们概况为:“着魔的独狼”和“歇斯底里的群众”。朱莉·詹森认为这是这回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驱赶和偏见,“追星群体”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接受,学者们的这两种粉丝类型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回应,也是对现代人舆论的一种回应,这种群体文化的偏见也一直根深在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人们的每一寸肌肤,很久都难得到彻底消除。

当然,也有学者从政治角度对“追星群体”进行了论述,盖利·P.T.芬和理查德·吉利亚诺蒂阐述了追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了这种群体引起的民族及其文化背后的政治倾向。还有其他的一些学者也从政治角度分析了这种亚文化的影响,探讨了追星文化背后的不同,比较有代表的学者如盖利·罗布森。

综上所述,追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和重大的,追星行为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消费的扩大,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甚至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学生青少年作为追星群体的主流,更是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未来,西方国家是这样,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我们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国外追星文化的给了我们启发,为本文后面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虽然如此,但通我对国外文献的学习发现国外学者对追星文化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国外的研究,我国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少,整个理论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大众文化中的手机文化、电影文化、自媒体文化受关注的度反而较高。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追星文化下各种粉丝类型的节目更加丰富了,一系列粉丝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最具代表的有快手、火山视频、西瓜视频等,这些都是追星文化下资本看上这种亚文化的结果。最近,更是有“南抖音、北快手”的说法,这总粉丝文化目前还很少有学者去研究,在专著中很少涉及有学者仅仅把它作为文化来研究。

陶东风(2009)站在西方学者的眼中对追星文化进行论述,其思想主要在教我们读者怎么解读德赛都、费斯克、詹姆斯这些西方学者眼中的追星文化,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这种亚文化做了研究。陶东风(2009)在《粉丝文化读本》中将追星现象形成的粉丝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进行讲解,书中花很大的篇幅讲到了追星文化形成的原因、特点以及这种现象对经济的影响。

张嫱(2010)结合自己的文化学习经历,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视角从理论方面进行了解读。孙斌(2010)论述了粉丝文化现象,得出“粉丝”主动消费的结论并且这种消费的媒介作用”。杨玲(2009)结合当时比较火的超级女生现象,分析了这种现象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拉动消费方面的积极意义。

除了从文化传播角度进行分析以外,也有一些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对这种粉丝文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这种现象对社会的影响。马竹音(2009)分析了追星文化在社会上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以及这种现象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崔健(2009)在《当代大众文化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研究》得出追星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这种影响是深远的。这一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学者对粉丝文化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追星群体作为社会的小众群体越来越多地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由于其对社会的影响广泛性及其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种现象也可能成为我们学者以后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焦点。

本文认为,追星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具有包容性,而且追星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必将成为未来我们研究的重要焦点。我们应该要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各方面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不能偏颇,以一颗包容的心态接受它,吸取精华,祛除糟粕,让一切能够推动文化健康发展的源泉充分涌现。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本篇论文由绪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追星现状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追星的行为分析、追星产生的问题和如何利用新媒体等手段进行舆论引导五个部分所组成。

首先,本篇论文简单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进行说明,并且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其次,本论文视野是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利用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了363名在校大学生的追星情况,结合数据、图表分析得出当下大学生追星现状,并对下文具体行为分类提供数据支持。

再次,通过上文分析大学生追星现状以及调查问卷显示的行为分类,对大学生的追星行为细化,进行总结分类,并为下面提出问题做铺垫。

然后,在分析了具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在追星方面的病态化趋势及产生的问题,并分析和探讨相关成因。

最后,在系统分析追星行为、产生问题和成因后,给媒体、政府和学校提出建议和对策,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也从大学生自身上找出问题,并给出建议。

1.4.2 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9381字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