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说家萧丽红《桂花巷》感情观探讨

 2023-09-25 08:19:27

论文总字数:11160字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台湾作家萧丽红代表作《桂花巷》的感情观。首先,本文以剔红的命运多舛为主线对《桂花巷》一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同时根据文学界关于感情观一词的理论探讨,重新对文学中的感情观作出定义;其次,探讨书中剔红和佣人这两类主体的感情观,尤其是对高剔红陷在断掌纹所“决定”的命运中所表达出来的感情观,本文原典爬梳,归纳整理;最后,分析作者在作品所渗透着的感情观,其中表现出来尤为突出的是书中所渗透着的作者的创作动机及通过作品中角色所表达的情感取向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桂花巷》,感情观,断掌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view of Taiwan writer Xiao Lihongundefineds representative work "Osmanthus Flower Lan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book "Osmanthus Flower Lane" based on the ill-fated fate of purging r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concept of emotion in literary circles, the author makes a new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emotion in literature. Secondl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views of the two subjects in the book, such as purging red and servant, especially regarding the emotional view which permeates the fate represented by the broken palmprint in the book, this article originally combs and sums up you; Final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motional views that the author permeates in his works, in which the authorundefineds creative motivation and the emotional orienta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chieved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the works are particularly prominent.

Key words: "Osmanthus Flower Lane", sentiment, broken hands

目录

一前言 6

二概述 6

三文学之“感情观” 6

四作品中角色主体的的感情观 7

(一)高剔红的感情观 7

(二)贴身丫鬟及长工的感情观 10

五作品中渗透着的作者的感情观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一前言

本文主要探讨台湾小说家萧丽红《桂花巷》的感情观。首先,为了使研究能落到实处,此次并非只是泛泛而谈“感情观”这一空洞的词汇,而是在文学这一大范围下,基于现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感情观”一词重新进行了定义。

再次,分析书中角色主体的感情观以及书中所渗透着的作者的“感情观”,角色主体感情观的探讨主要选择了高剔红以及主家的贴身丫鬟们及长工,如此选则的原因在于高剔红是本书主要描写的对象,而贴身丫鬟们及长工则是书中重要的一个阶层。其中,角色主体的感情观主要论述了高剔红在与“断掌命运”抗争与沦丧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观,而贴身丫鬟们及长工的感情观则用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几个人加以论述,从而力求全面与深入。

最后,从作者书写的角度,原典爬梳,与字里行间捕捉作者所表露的感情观。同时,纵观文学界对于《桂花巷》一书的理论研究,本文首次就感情观这一角度解析《桂花巷》,十分具有意义。

二概述

台湾作家萧丽红代表作《桂花巷》讲述了光绪十四年至民国四十八年台湾的一角光影,全书基本全部由对话组成,绝少记述。

初版于1977年的《桂花巷》,在台湾引起轰动后一版再版。书中的主人公是高剔红,从小生活在北门屿桂花巷中的一个穷苦人家,幼时先丧父,后丧母,苦难的生活给她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但也教会了她逃避苦难的方法,母亲死后与其弟高剔江相依为命。后来,剔江在出海打渔中丧生,在经历了众多的苦难之后,深知穷苦生活的可怕,剔红开始惧怕苦难,于是她抛弃了心爱的青年渔民秦江海,嫁给了富贵人家辛家的少爷为妻。

她当了富贵人家媳妇后,不久其丈夫辛瑞雨去世,其子辛惠池又远赴日本留学,她与长工生下一私生子,至于晚年亲近之人大都被其遣走,最终孤独终老。可以说《桂花巷》一书基本是高剔红的命运史,但也掺杂着各色各样台湾人的辛酸苦辣。

三文学之“感情观”

本文探讨《桂花巷》的“感情观”,首先,必须要明确“感情观”一词的含义外延;其次,必须明确的是此处所指的“感情观”是文学中的“感情观”。“感情,是态度的一种表达,是立场的一种体现,感情决定态度,感情支配行动,感情影响作风。”[1](p7)可见,感情来自于人本身的态度、立场、行动及作风,故而感情观是来源于人本身,但是感情观只围绕人这一主体吗?或者说只涵盖某一方面吗?

张培培在其文中提出“这里所说谈的感情观,是指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通过交流帮助学生确立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对家庭的回报之情;对同学的友谊之情以及在他(她)们大学期间有可能发生的恋爱之情。”[2](p13)由此可见,“感情观”一词涵盖着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区分出并定义文学中的“感情观”则尤为重要。

百度百科中对感情观作出以下的定义:“情感观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为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这是从人自身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从人的生理角度给“感情观”作出的定义,而本文所探究之“感情观”并不局限于人的生理这一单一角度,而是外延更为宽泛的“文学的感情观”。“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体验。情绪和情感二者相互纠缠,亦相互影响,主体的态度、评价可能导致某种特殊的情绪,而先在的情绪体验也可能带来不同的情感态度、评价。”[3](p152)而“情感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4](p180)童庆炳先生在《文学理论》中对于感情观的分析则更为细致,将其分为情绪和情感,这是对于作品这一主体感情观或者说是对于作品中角色这一主体感情观所作出的分析。而对于情感的论述,童庆炳先生进一步指出“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规范这些动力的嚼勒。”[5](p152)在此处值得注意的是童庆炳先生在此处所对于感情的陈述不再局限于书中角色这一主体,而是认为感情是作者的一种创作动机,从作者这一主体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得出书中还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观。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文学中的感情观做出如下定义:文学的感情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感情观,即书中所渗透着的作者的创作动机及通过作品中角色所表达的情感取向与文化内涵;二是作品中各个角色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情感以及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16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