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2022-06-27 21:56:11

论文总字数:22521字

摘 要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演变以及行业内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管理者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会计披露方法,而选择盈余管理,即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来控制和改变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以达到自己的不同目的。这对于监管者和投资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增多,尤其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新型研究,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则基于管理者的最微妙的因子——风险偏好的角度,来探讨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旨在于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面向对象为中国上市公司,对风险偏好选取LRPI(Latent Risk Preference Index)来衡量,重点选取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盈余管理则在论证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区别的基础上,重点考察隐蔽性较弱的应计盈余管理,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予以研究,最后将两者做面板回归。最终得出结论,管理者的性别、任期、年龄、学历等等个人特征因素以及个人资产均会影响到其风险偏好,而管理者的风险偏好越大,越容易采取应计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个人财富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mpet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more and more listed company managers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accounting disclosure. Instead, they choose to use earnings management, that is, to adopt certain standards without violating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Ways to control and change the company's external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achieve their own different purposes. This is a huge challenge for both regulators and investors.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also begun to increase. In particular, new research based on behavioral financ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impact on earning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manager's most delicate factor, risk appetite, and aims to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research. Targeted to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the risk preference is measured by LRPI(Latent Risk Preference Index), focusing on five influencing factors. Earnings management adopts a modified Jones model to study, and finally the two do panel regres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reater their risk appetite and the easier it is to use earnings management.

KEY WORDS: risk preference, earning management, personal wealth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相关文献综述 2

1.2.1 风险偏好理论的发展 2

1.2.2 盈余管理的研究发展 2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3

2.1 风险偏好的研究 3

2.1.1 风险偏好的研究方法 3

2.1.2 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 3

2.2 盈余管理的研究 4

2.2.1 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 4

2.2.2 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区别 5

2.2.3 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6

第三章 研究设计 8

3.1 样本选取及来源 8

3.2 研究假设 8

3.3 研究方法 8

3.3.1 定义变量 8

3.3.2 模型设定 9

第四章 实证检验 12

4.1 管理者风险偏好研究结果 12

4.2 管理者盈余管理描述性统计 12

4.3 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回归分析 13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15

5.1 结论 15

5.2 政策建议 15

5.2.1 对公司的建议 15

5.2.2 对监管者的建议 16

5.2.3 对投资者的建议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纵观整个经济学史,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各类学者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只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之上,未能很好地对盈余管理和利润操作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这直接导致很多上市公司频繁爆出财务丑闻,也让公众和投资人失去信心。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多,如何有效监管各个公司对盈余管理的控制至关重要,目前的学者们已经开始运用更多元化的、更先进的方法来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有的学者通过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甚至法学等角度来研究[1],有的学者则通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来进行研究,也都取得了更新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于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的个人因素对其风险偏好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探讨其不同的风险偏好对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从而对公司、监管当局以及投资者提出一定的建议,也为今后的学者研究提供有效研究材料参考。

相关文献综述

风险偏好理论的发展

偏好,即人们作出某事的决定时,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进行的选择。在各种选择之中,人们最终选出一个最优解,即决策,这也就构成了人们经济行为的一个起点。在传统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决策者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所面对的都是完全确定性的因素,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多不可控的因素出现在考虑信息集中,风险因素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此对于风险偏好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1. 预期效用函数理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工具构建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对“理性人”进行分析的框架,这是对风险偏好最早的研究。

在该理论的说法下: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理性人的效用是期望效用函数值的加权最大值。该理论没有区分个体和群体。在后来的研究中,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eu)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2],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分析范式,也就由此构建除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相关领域的各项学科之间联系的大厦。

  1. 偏好反转

后来的实验表明,经济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个人的偏好并不是一直稳定的,偏好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反转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作“偏好反转”。最早是由心理学家Lichitenstein and Slovic于1971年提出的[3]。该现象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期望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经济人通常选择概率高而损益小的博弈。该现象出现后,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开始被学者研究起来,大量研究表明人会因为情景或信息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偏好排序,这也体现出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1. 决策规则选择理论

1993年,Payne,Bettman and Johnson指出[4],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有许多不同的规则选择,因此在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要优先决定采用哪种规则,最终的选择是建立在结果的期望值可接受程度与为此需要付出的各类代价成本之间的平衡。

盈余管理的研究发展

狭义上看,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通过利用会计做账有目的有选择性地改变对外会计报告,旨在于为自己或者公司谋取利益[5]。“盈余管理”并不仅仅针对于“盈余”这一会计科目,而是可能存在于会计报告生成过程的所有方面,可以是任何方法、任何环节、任何形式,比如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科目的分类以及披露的方式等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252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