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

 2022-01-17 23:49:19

论文总字数:20407字

目 录

1、引言 5

1.1研究背景 5

1.2研究目的 5

1.3研究意义 6

2、国内外文献综述 6

2.1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6

1) 对内部控制的概念研究 6

2) 对内部控制的要素研究 7

3) 对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研究 7

4) 对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的研究 8

2.2有关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8

2.3文献述评 9

3、相关概念 9

3.1内部控制涵义 9

3.2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 10

3.3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要素 10

3.3.1控制环境 10

3.3.2风险评估 10

3.3.3控制活动 10

3.3.4信息沟通 10

3.3.5监督 11

3.4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11

4、山东师范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11

4.1学校概况 11

4.2学校固定资产概况 12

4.3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12

4.3.1组织机构 12

4.3.2相关制度 13

1) 职务分离制度 13

2)岗位职责制 13

4.4.学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主要流程 13

4.4.1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13

4.4.2固定资产采购与验收 14

4.4.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14

4.4.4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理 17

4.5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17

5、风险点分析 18

5.1采购验收环节的风险点分析 18

1)盲目采购的风险 18

2)随意选择供应商的风险 18

3)验收不当的风险 18

4)财务处理不当的风险 18

5.2资产使用维修环节的风险点分析 18

1)固定资产实物保管不当的风险 18

2)固定资产操作不规范、维修不当的风险 18

3)缺乏升级改造及评估的风险 19

5.3清查盘点环节的风险点分析 19

1)盘点制度不完善的风险 19

2)盘点结果不真实的风险 19

3)盘点账务处置不当的风险 19

5.4在处置业务环节主要存在以下的风险点 19

1)资产处置不当的风险 19

2)资产处置程序不当的风险 19

3)资产处置账务处理不及时 19

6、相关建议 20

6.1采购验收环节 20

1)加强请购控制 20

2)加强验收控制 20

3)加强账务处理 21

6.2使用保养环节 21

1)加强资产运营控制 21

2)加强保修制度的控制 22

3)加强固定资产的升级改造 22

6.3清查盘点环节 22

1)加强清查盘点的制度控制 23

2)加强清查盘点的监管力度 23

3)加强盘点结果的财务处理 24

6.4处置环节 24

1)处置方式上 24

2)在财务处理不及时上 25

3)处置程序上 25

7、结束语 27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29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完善,固定资产在高校资产的占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依赖网络和固定资产以提高教学质量。投影仪、电脑、电子显示屏等使得教学更加的便利、生动;精密的科研仪器是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校园覆盖的网络系统和计算机使得信息畅通无阻;学校桌椅、教学楼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书籍、资料为学生提供精神慰藉......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是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使得高校教学有序开展,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容忽视。

而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是非营业性组织,采购都由政府拨款,因此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浪费现象严重,同时相对于资产管理,高校更加重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这样的硬指标,这进一步造成高校对资产管理的忽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2研究目的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高校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存在财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众多内部控制系统留于形式、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薄弱等问题。本文选取山东师范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五方面,对其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进行相关了解与分析,并针对其内控缺陷对其资产管理提出相关的建议,使得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利用,规范固定资产的各个使用环节。

1.3研究意义

第一,是对现有内部控制理论的扩充,相对于外国企业在内控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研究,我国对固定资产内控的研究相对落后并且主要针对一些工业企业。而高校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其非营利性和经费筹措特殊性使得对其的内控研究不同于企业,因此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是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理论的补充。同时,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并没有具体的关于固定资产方面的研究,因此基于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报销的各个管理环节的风险点运用COSO模型进行研究是对固定管理理论的丰富,也是对风险理论的实际应用。

第二,通过对山东师范大学的内控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内在的一些问题,对其提出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其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风险点,减少固定资产的毁损,偷盗,重大减值的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而实现高校的职能和目标,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创新,同时提高学校的管理体系,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提高资产使用率,有利于其教育发展。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1. 对内部控制的概念研究

1949年,美国内控委员会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其指出“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58年,AICPA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划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并指出内部管理控制是保障企业的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程序和方法;内部会计控制是为达到保护资产安全、保证资料可靠和准确的所执行的包括组织结构、程序和记录等方面的一系列控制,然而这一划分遭到了各方的反对,认为是不恰当和有失偏颇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用“内部控制结构”取代“内部控制”,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通过建立各种程序和政策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这使得内部控制从一个单一的概念逐渐转变为相对完备的理论框架。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旨在使财务使报告真实、可靠,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并使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三个目标而实施的有效控制,这一概念成为当时认可度最广,对内控描述最全面的概念。

在发展早期,我国并没有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上市企业问题的不断涌现,国家意识到对市场进行管控监督的必要性,并逐步从海外引入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开始兴起。“内部控制”一词首次是由财政部于1986年在其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提出,2001年,财政部对内控有了更详细的解释,但仅仅还局限于会计上的内部控制,其指出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1. 对内部控制的要素研究

AICPA(1998)在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55号》中,指出内控要素为环境控制、会计控制和程序控制,内部环境要素趋于系统化。

1992年,COSO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控制环境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旨在识别企业活动中的相关风险;控制活动是指规范业务的具体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是指内部信息要流畅;监督是为了保证业务执行的质量。

美国COSO(2004)在五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成八要素,将风险评估细分为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将风险评估提升到风险管理的高度。

我国对内控要素的研究经历了从“二元素论”演变到“三要素论”,最后发展到“五要素论”的过程。最早之前,人们的普遍观念为内部控制要素应当包括会计控制要素和管理控制要素两方面,随着基础会计工作的规范,财政部(1996)在颁布的《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提出内部控制应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部分构成,以帮助会计师明确审计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008年,财政部在《基础规范》中,借鉴COSO报告,提出内控五大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

  1. 对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研究

国外主流的内部控制框架有:COSO内部控制框架、ERM框架和加拿大的COCO框架。

COSO框架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目标层、内部控制要素层、企业部门和业务层,以目标层为导向,业务层主要控制对象,在内控要素方面进行实施。目标层包括经营目标(保证经营的效果)、财务报告目标(编制的报表公正公允)及合规性目标(企业相关活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内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三者之间存在内部联系,即业务层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以三大目标为导向,以会计要素为导向对企业进行相关的内部控制。

ERM框架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拓展到企业风险管理,仍然是三个维度: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和企业各个层级。然而相比COSO模型,其增加了战略目标,将财务报告目标发展成报告目标,包含所有的报告而不仅仅是财务报告。并将内控五要素拓展为内控八要素,对内部控制施行全面风险管理。

加拿大COCO委员会(1995)在《控制指导纲要》中,建立了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强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督。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框架构建主要分为基于COSO模型的固定资产框架构建和全面风险管理两种,对于COSO模型的研究方面,张广彦(2008)分别基于内控五要素在实际操作层面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对于风险全面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刘新宇(2011)以商业银行为背景,对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剖析,明确了在风险导向下对固定资产的内部要求,从整体和业务层面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内部内部控制体系。袁春燕(2015)分别从内部和外部进行剖析,识别出企业的各个风险,并从风险点分析的角度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体系。

  1. 对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的研究

林朝华、唐予华(2003)创新性地提出让员工参与进来,就其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这样做会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可靠。陈吉东(2007)在此基础上具体结合我国国情,基于内部控制要素,具体指出自我评价的要点。陈汉文、张宜霞(2008)提出评价内控的方法:风险基础法,即先评价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的风险,再识别企业应对风险的内控有效性,确认相关证据,最后对内控进行评估和详细评价法,即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与内控要素进行一一比较来辨别内控是否有效的一种方法。

2.2有关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在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重要性方面,Carly Lombrado(2005)指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使企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防止资产老旧。汤怀宇(2009)从管理控制、制度控制、组织控制三方面指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并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帮助高校得到长远的发展,提高效益。党妮、宋玮(2009)在分析管理现状和现在的发展形式下提出实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有益于高校办学的。

在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上,关霁月(2005)认为要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依次从九个方面进行评述:在组织规划上要设置专职的人员并实行不相容业务相分离的;要严格规范授权审批制度;要有完备的会计体制;要有预算控制;合理的资金安全保障体系;对人员加以控制;规范内部报告;要有完备的电子信息系统进行规范;要有内部审计进行有效的监督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吕晓鹏(2011)从COSO模型出发,基于风险分析了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风险,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对资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韩爱婷(2009)基于风险管理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并就其内部控制问题及风险进行研究,从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对风险逐一分析,进行相关的案例演示,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张兆许(2011)主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具体分析,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处置环节的具体流程进行深入研究,画出了各个流程和具体制度构建。高跃峰(2015)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明确了高校固定资产从购进到处置时内控的具体目标,罗列各个环节的不同风险点并依次提出具体建议,但是过于理论化,且并没有深究其中的原因。

2.3文献述评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0407字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