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9964字
摘 要
黑色旅游包含黑色旅游者、黑色旅游产品以及旅游中介。到今天,黑色旅游研究已经从初阶段的黑色旅游概念研究到黑色旅游开发、黑色旅游体验研究等,经历了一个成长过程。本文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通过定量分析法研究黑色旅游体验,侧重于对黑色旅游者体验的研究,包括黑色旅游者旅游行为特征、旅游动机、旅游体验质量等。通过黑色旅游旅游主体的体验研究了解我国当前黑色旅游市场情况,最后从实践层面上对黑色旅游管理者提出部分改善建议。
关键词:黑色旅游 旅游体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旅游动机 旅游体验质量
Research on Dark Tourism Experience
--Take the Memorial Hall of Victims in Nanjing Massacre by Japanese Invaders as an example
Abstract
Dark tourism is the tourism consists of the dark tourist\ dark tourism products and tourism medium. Until today, dark tourism research has developed from the early stage of dark tourism conce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dark tourism and the experience research of dark tourism, it has experienced a growth process.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Memorial Hall of Victims in Nanjing Massacre by Japanese Invaders, and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ark tourism experience, including dark tourist behavior characteristic\tourism motivation\tourism experience quality, etc.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ark tourism marke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ark tourism tourist subject research, finally, 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of dark tourism managers.
Key words: dark tourism, tourism experience, the Memorial Hall of Victims in Nanjing Massacre by Japanese Invaders, Tourist motives, tourism experience quality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1
1.4研究问题 3
1.5研究方法 3
1.6研究思路 4
1.7主要创新点 4
第二章 黑色旅游与旅游体验 5
2.1黑色旅游 5
2.1.1黑色旅游概念 5
2.1.2黑色旅游性质 5
2.1.3黑色旅游文化内涵 5
2.2 旅游体验 6
2.2.1旅游体验的概念 6
2.2.2旅游体验的理论基础 6
第三章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案例研究 7
3.1 案例背景 7
3.1.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概述 7
3.1.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旅游现状 8
3.2 调研设计与资料收集 8
3.2.1 调研设计 8
3.2.2 问卷设计的内容和特点 8
3.3.3 问卷回收情况 9
3.3资料分析 9
3.3.1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特征 9
3.3.2旅游前——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9
3.3.3旅游中——旅游体验及相关因素 9
3.3.4旅游后——旅游评价及旅游体验质量 9
第四章 结论 9
4.1 黑色旅游体验意义分析 9
4.2 对纪念馆的些许建议 9
4.3文章小结 9
4.4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旅游是一个包含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的复杂系统,黑色旅游从本质上来讲是旅游的一种,对黑色旅游的研究包括了旅游主体(黑色旅游者)、旅游客体(黑色旅游资源)、旅游中介这三部分。国外黑色旅游研究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黑色旅游概念的探讨到黑色旅游开发研究然后是黑色旅游体验研究。而在国内,由于黑色旅游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对黑色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研究的内容在前期比较浅显,大多数研究主要是对国外黑色旅游研究的综述以及黑色旅游资源分类、黑色旅游开发、黑色旅游影响等问题,而在最近几年,对黑色旅游体验研究才渐露头角。继国内学者谢彦君(1999)认为旅游研究的核心是旅游体验[1][1],旅游体验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等文献检索网站进行检索后,得出的检索结果表明旅游体验的研究开始成为重中之重。因此,黑色旅游体验的研究在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是值得重视的一个课题。
1.2研究意义
通过对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旅游者旅游体验进行研究,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得到收获。
从理论层面来看:
一是能够认识旅游者参观黑色旅游地的旅游期望、旅游动机、旅游体验和旅游感受;
二是深入认识纪念馆的环境(解说、结构设计、整体环境)对旅游者体验活动的影响。
从实践层面来看:
一是在了解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期望、旅游体验的基础上,从纪念馆管理的角度来看如何给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产品;
二是纪念馆如何顺应当前市场需求合理发展。
1.3文献综述
关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在这里笔者引用谢彦君(2010)关于国外旅游体验研究的总结。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学术界出现了旅游体验的研究。Boorstin(1964)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流行(时尚)的消费行为,这里预见了旅游体验的可研究性,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消费行为;MacCannell(1976)论述旅游体验的现代性,认为旅游体验是人们对现代生活困窘的一种积极回应,旅游者为了克服这些困境而追求的是一种对“本真”(authentic)的体验;Cohen(1979)提出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旅游体验,不同的体验对不同的旅游者和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意义,研究不同旅游体验的意义,才能返璞归真,认识旅游体验的本质;Pearce(1982)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建立了旅游需要阶梯模型,开了旅游体验定量研究的先河;Prentice和Witt(1996)归纳出旅游体验研究的五种模式;Ryan(1997)研究了旅游期望与旅游满意度之间的关系[2][2]。可以看出国外的旅游体验研究侧重在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动机、意义、质量等方面。这为旅游体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研究方法。
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谢彦君(1999)将旅游体验看作是旅游研究的核心领域,是国内最早的旅游体验研究。在他的《旅游体验研究:一种旅游现象学视角》一文中,建立了生活世界、旅游世界、旅游情境、旅游体验的联系,以解决旅游体验研究框架问题、旅游体验研究内容问题(旅游体验动机和行为,旅游体验中的舞台化、本真性和商品化,旅游体验的质量等)、旅游体验研究方法问题[3][3],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旅游体验研究。在他的《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一文中,对旅游体验的研究从现象学哲学层面走向实证科学层面,大量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包括群体规模和导游员话语模式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东西方游客对中国文化景观的符号认知差异、外国游客对中国京剧的旅游体验、游客与宗教信徒对宗教旅游情境中的符号认知差异、东北乡村旅游体验情境中符号性元素的识别[4][4]。国内其他学者对旅游体验的研究在这之后趋之若鹜,这里引用赵春雨、郝晓兰、毕庆伟(2014)的基于CNKI平台检索的旅游体验研究综述来分析在这之后的旅游体验研究,内容有旅游体验研究的不同视角(周永广 等,2013;李巍,2008;张斌 等,2010;吕海龙,2012;赵红梅,2008)、旅游体验管理中的理论应用(龙江智 等,2009)、旅游体验影响因素及质量评价(吕海龙,2012;李普男,2011)、旅游体验产品设计及景区开发(李钰,2010)、旅游体验营销策略(周富广,2008)、提升旅游体验策略(郭艳华,2008)、基于旅游体验理论的拓展研究(汪霞,2011)[5][5]。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国内学者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是研究的对象也是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性结论的。
对于黑色旅游的研究,国外黑色旅游现象出现得最早的有信徒到耶稣遇难地祭拜,随后有中世纪的朝圣到20世纪之后游客参观美国9•11世贸中心遗址,而关于黑色旅游概念提出最早的是Lennon 和Foley(1996)[6][6],虽然Rojek(1993)首次使用了“黑色景点”[7][7],Blom(2000)提出了与死亡相关的旅游现象“病态旅游”这一概念[8][8],Seaton(1996)提出了“死亡旅游”的概念[9][9],Stone(2006)依据旅游者的动机、旅游开发者的目的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多种影响因素提出了“黑色旅游谱”[10][10]。通过归纳申健健、喻学才(2009)的国外黑色旅游研究综述来看,国外学者对黑色旅游的研究集中在黑色旅游的概念、黑色旅游者行为特征(黑色旅游动机、黑色旅游消费和体验)、黑色旅游展示和历史原真性的争议、黑色旅游的影响[11][11]。而从最近几年的文献来看,对黑色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多,其研究主题也是越来越多样化。Biran 和Hyde(2013) 认为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思维来看待黑色旅游,从新视角探讨了黑色旅游,包括需求方面(旅游者)、供给方面(黑色旅游地)、完整的供——需链条方面和学科属性(地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旅游、商业和管理,甚至博物馆专业角度)方面,以及谈到到人们对于黑色旅游的探讨超越了黑色旅游分类,到达个人体验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方面[12][12]。
国内黑色旅游研究起步较国外晚,保继刚、刘丹萍(2006)是我国较早提及黑色旅游的学者,而最近几年国内自然灾害发生比较严重(2008汶川地震、2010玉树地震、2013雅安地震)[13][13],国内学者对黑色旅游的研究逐渐增多,其内容主要在黑色旅游资源分类、黑色旅游者行为研究、黑色旅游开发、黑色旅游影响等。席宇斌、王力峰、刘倩倩(2009)将黑色旅游基于区位属性角度分为三类,基于出游目的角度分为七类,基于灾难属性角度分为三类,同时,在黑色事件的黑色程度与原真性程度的二维坐标中,把黑色旅游资源分为三类[14][14]。而对黑色旅游的行为研究主要体现在旅游动机、体验方面。陈星等(2014)在对自然灾害发生地的黑色旅游动机研究汇中,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教育与纪念动机、社交与亲情动机、感受与见证动机、认同与求新动机和好奇心动机五大类参观者动机类型[15][15]。方叶林等(2013)研究了学习及好奇、责任与义务、社会因素、个人情感体验和教育体验在构建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中对旅游体验的影响[16][16]。沈苏彦等(2014)通过构建动机—体验—收获模型,表明游客的黑色旅游动机能显著影响其旅游体验[17][17]。对黑色旅游影响的研究表现在教育和伦理方面(郭章英、傅建祥,2011[18][18];申相迎,2012[19][19])。
黑色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内容与其它的旅游有所不同,因此在对黑色旅游理论研究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其发展方向也在朝着旅游的核心——旅游体验发展。Felicity Cheal 和Tony Griffin(2013)通过访谈15位参观过加里波利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游客的旅游过程,了解了这次旅游体验对他们的影响以及解说在他们旅程中的作用[20][20]。而国内也逐渐有了相关的研究,谢彦君、孙佼佼、卫银栋(2015)借助审美和审丑、悲剧和喜剧、优美和壮美等范畴,在美学框架下拓展了Stone的黑色旅游谱模型,从更广泛和深入的意义上论证了黑色旅游是一种既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愉悦体验又属于具有独特的死亡观照特性的旅游类型[21][21]。这些都为黑色旅游体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综上所述,大量国内外学者对黑色旅游和旅游体验做了研究,但是关于黑色旅游体验的研究涉及较少。这里基于前面学者的理论,笔者总结对黑色旅游的认识,即黑色旅游是旅游者通过参观战争、灾难、恐怖、暴力、死亡等黑色事件发生地或纪念地或模拟演绎地以达到自身对个人、国家、生命进一步认识的升华和终极愉悦的体验活动。黑色旅游本质是一种旅游体验,它的体验动机不仅仅是休闲娱乐,它是通过一种黑色的形式逆向传递愉悦感觉的体验活动。
1.4研究问题
该课题主要研究任务是研究黑色旅游者旅游体验,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重点研究黑色旅游者旅游前的旅游决策、旅游中的旅游行为、旅游体验以及旅游后的旅游体验质量评价。因此课题的主要问题是
①探讨旅游者旅游前的旅游感知、旅游期望、旅游动机;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9964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