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指导意义

 2024-01-05 08:29:14

论文总字数:9559字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掌握这种科学技术的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所争夺的重要资源之一,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在设计和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丰富的人才思想。邓小平人才思想对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做好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使用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人才思想;指导意义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ought of Talent

Kan Peng

(Wentong College,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changes to human society, and maste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each country, its importance is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Deng Xiaoping in Chinese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practice, especially in the set, the leadership in the practice of reform and open, has gradually formed the rich thought of talents for Chinese conditions. Deng Xiaoping Thought on improvement of Party leadership talent to strengthen and, talents training, development, selection, use of work,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strategy, build comparatively well-off society in the round, the realiz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eng Xiaoping; The talent thought; Guiding significance

在当今世界,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而以人才为首的人力资源的竞争则更为激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3 亿人口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的转变,是中国政府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不懈推进的重大事业。

邓小平具有丰富的人才思想,他的人才思想对我国人才思想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邓小平人才思想,揭示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指导意义,对选拔、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对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宏伟目标有重要意义。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邓小平的人才素质观

全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邓小平人才观的核心内容。[1]

邓小平历来都是从国家、民族、人民需要的战略高度来考察、分析和处理人才问题的,他深知“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呈现全方位、多元化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邓小平正是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多次强调:“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3]并特别强调有理想。显然,加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富民强国的需要,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邓小平同志对人才问题十分重视,他认为,人才是事关未来大局的问题,选拔人才,培养接班人,关系到未来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系到国家的团结、统一, 关系到祖国的经济腾飞。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同志对“人才”有特定的阐述和定义。他认为合格的人才, 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体来说,人才必须要具备以下内涵: (1) 人才首先要爱祖国,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邓小平同志对人才应具备的政治性的要求; (2) 人才要有人民性,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人;(3) 人才可以是脑力劳动者,也可以是体力劳动者;(4) 人才必须具“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 (5) 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和社会劳动效益,能够“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二)邓小平的人才培养观

人才开发是涉及人才的有关问题中的最首要的一个问题,它是人才问题的“源头”。1980 年8 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2]邓小平同志很重视人才的开发,他认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我们党的领导和国家制度的有力保证。

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四有”新人的灵魂所在,是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的航标,意义重大。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 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3 ]严格的纪律观念,是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精神素质之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求人们在市场行为中要懂法、守法,按经济法办事。我们用严格的纪律规范要求人们与发展市场经济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可见,改革不能没有纪律,繁荣市场经济也不能没有纪律。因此,邓小平特别强调,要防止破坏性的自发倾向,要防止对自主权的曲解、滥用。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掌握先进的人才思想,从先哲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就显得越发关键了。

1. 平衡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

邓小平同志在1978 年3 月提出: “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3]这是邓小平同志人才开发观的总方针它结合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阐述了在人才开发、发展教育方面的投资收益问题,阐明了教育与国民经济的辨证关系。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邓小平同志指出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大力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来合理安排教育支出, 避免造成大量投入资金进行人才开发,但因为生产力的局限而使人才闲置,影响经济发展的局面。他科学地提出: “科研、教育经费应该增加,但不能希望马上增加很多。”

2. 重视兴办学校,尽早尽快培育人才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教育问题, 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要注重教育,培养人才。从培养的时机来看,他赞成早出人才,早出成果,以便提高人才的使用率和竞争力,便于人才随着时代发展更好更快地相应发展;从培养途径来看,他提出:“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从培养重点来看,要在数量的基础上重视质量,注重专业技术和能力,“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

3. 广开才路

“广开才路”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二次会议的开幕讲话中提出的,它阐明了新时期人才开发的重要方针。所谓广开才路,主要是指要拓宽人才开发的路子,扩展人才开发的基地,增添人才开发的力量,发掘人才的潜能,从而提高全民族的人才素质。就这一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学校和科研机构作为人才开发的基地,“ 科学研究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 ; 同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刻苦自学”,“从实践中学”,“从勤学苦练当中学本领”; 另外,邓小平同志还提倡社会办学,积极利用社会各方资源提高全民素质,塑造多种人才。

(三)邓小平的人才选用观

姜子牙主张“选才考能”,墨子在“尚贤” 中疾呼:“尚贤事能”,龚自珍也曾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人才的选用一直就是在历代备受重视的一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批判地吸收和继承了古今选才方面的思想、理论, 通过对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在选才方面的基本观点。

1“选贤任能”——选才的原则

“选人要选好,要选贤任能”。邓小平同志多次这样提到。“选贤任能这个话就有德才资的问题。贤就是德, 能无非就是专业化、知识化,有实际经验, 身体能够顶得住”。 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提到的资,绝非“论资排辈”的错误观点, 论资排辈一贯是他极力反对的做法,他指出: “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提倡“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这里他所指的“资”, 是指特定的人力资本,也就是一个人才应该具备符合需要他的工作岗位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具有提拔和安排到该岗位的资格,实际上这就是一种“适才适岗”的科学的用人思想。

2.不拘一格——选才的方式

邓小平同志主张只要有利于四化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选拔可以打破常规,他说: “我们要破格选拔人才,不要按老规矩办事”,并在1980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人才选拔问题指出: “目前的主要任务, 是善于发现、提拔以至大胆破格提拔中青年优秀干部”,并就怎么破格提拔提出要“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的观念,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在大胆的同时也要“谨慎的工作”,“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防止帮派分子“把他们的党羽提拔上来”。[5]这样的选才观是当时我国四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使优秀人才得以有用武之地、为祖国人民服务的有效措施,是带动成批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全民族文明的创新之举。

3.年轻化——选才的重要取向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选才要年轻化, 这是他的人才思想中关于人才结构的重要理论, 在“邓小平文选”中,有11处论及干部年轻化,36次直接论述年轻干部问题。他指出: “不搞年轻化就不可能有活力”。他提出对待有能力、思想好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要有本事就应该提拔”对选才年轻化的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时在数量方面, 他也指出“选拔中青年干部不是几十、几百, 是成千上万”。[5]在具体举措方面,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解放思想, 打破框框”, 正确评估年轻人经验不足的问题, 为年轻人创造出头的机会; 选才用人的领导要跳出小圈子, 全面考核、公平择录。邓小平同志关于选才年轻化的论述有利于为我国社会建设输入新鲜血液, 调整各行各业的群体人才结构, 使企业部门的人才比例更加合理, 便于青老搭配, 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邓小平的人才管理观

管理是一门艺术, 管理得当, 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 达到目标; 管理不当, 则会事倍功半, 造成损失。邓小平同志除了对人才的开发、选用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以外, 对人才管理的问题也十分重视, 对与其相关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1.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在人才的管理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十分注重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的问题, 因为制度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更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普遍性。具体就是要“建立这样一套制度, 使那些有专业知识的、年富力强的人, 被选拔到能够发挥他们才干的工作岗位上来” , 同时要建立“有利于提拔年轻干部的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规范人才从开发、选拔到利用、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制定相应的法规以确保制度得以实行。邓小平同志关于这样一整套现代化人才管理制度的科学论述, 有利于广泛而深入地兴利除弊, 避免优秀人才的埋没和浪费, 避免高层领导犯重大错误, 避免官僚主义的滋生, 保证人才建设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真正发挥人才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2.精神和物质鼓励双管齐下

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这一思想早已成为我国人才建设的指导方针。关于究竟应该怎样尊重人才, 邓小平同志主张同时进行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 以前者为主, 后者为辅。在精神上,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从政治上、思想感情上尊重人才, 把人才视为“财富”和“宝贵资本”, 主张在工作中要满腔热情地广泛听取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 对于有贡献的人才,“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物质上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对人才的激励措施, 提出要“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 实行“按劳分配”, 打破平均主义,比如“搞科学研究出了重大成果的人, 除了对他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外, 还可以提高他的工资级别” ,“真正有本事的教授、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医生, 以及其他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工资待遇, 应该提高”。通过这样一些论述,邓小平同志明确阐述了他在人才管理方面科学的激励理论思想, 为更好地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

3.职权责利一体化原则

在人才管理中, 现代人力资源讲求“量体裁衣”、“适才适岗”。这一思想也贯穿在邓小平同志的人才管理观之中, 他认为, 人才有什么能授什么职, 授什么职给什么权, 给什么权负什么责, 负什么责给什么利。在职务上, 他提出, 要“量才而授予职责”, 反对过多兼任职务, 认为“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精力有限, 左右上下兼职过多, 工作难以深入, 特别是妨碍选拔更多更适当的同志来担任领导工作”; 在权力分配上, 强调“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 ; 在责任负担上, 主张“分工负责”、“责任要专”; 在利益获得上,坚持“按劳分配”, 反对“是非功过不清, 赏罚不明” , 提出通过适当奖励“鼓励上进”。这些论述遵循了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 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切实解决了在具体工作中责任不能落实,出了问题互相推诿的弊端, 对我国的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邓小平人才思想的鲜明特点

邓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来源于实践, 却不仅仅是就事论事, 而是经过了高度总结和概括, 高屋建瓴, 言简意赅, 针砭时弊, 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征。

其一, 其思想具有理论性。一方面, 邓小平人才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他在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都是邓小平论理成功的展现,其中对人才思想也有很深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 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精神,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才实践和经验, 结合自己切身的政治工作生活和丰富坎坷的政治历程, 经过高度的概括和升华, 最终使其人才思想上升为科学的人才理论和基本原理。

其二, 其思想自成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方面的论述和理论在《邓小平文选》中占了极大的比重, 这些人才思想非常系统、全面、详尽, 从人才对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到科学的开发人力资源和选用、管理人才, 从与一切摧残人才的现象做斗争到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人事制度, 从单个人才的开发管理到群体人才的结构组织, 从人才自身素质培养到育人环境, 从军事、党政人才到教育、文艺人才,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都有独特、科学、详尽的论述,囊括了我国人才问题和人才开发、利用、管理的方方面面, 构成了完整的人才理论体系。

其三, 具有批判性。我国建国以后, 由于缺乏经验, 在人事组织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特别是遭遇了四人帮颠倒黑白的劫难, 使得我国的人才开发利用问题令人堪忧。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了我国人才问题中的种种弊端, 针砭时弊, 无情揭露, 大力批判。在他的一系列讲话中, 猛烈抨击了文化大革命中“压制和摧残人才”的丑恶现象和“ 四人帮”关于知识分子是“白专”、宁愿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知识越多越反动”等谬论, [6] 同时也准确地抓住了建国和改革后党政干部、各行各业自身出现的种种人才问题,及时拨乱反正, 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各种相应的解决意见和相关决策, 体现了极强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其四, 丰富的人民性。在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的一系列讲话中, 他多次强调人才来源于广大人民,植根于人民之中。他反领导干部“只是看到周围熟悉的一点人” , 提倡他们广泛在群众中发现和培养人才; 同时他还指出, 要敢于大胆发现和使用人民群众中那些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才, 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人才思想中广泛的人民性。

其五, 科学的指导性。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的论述高屋建瓴, 高瞻远瞩, 科学地回答了我国当代重大的人才理论和实践问题, 他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智力开发是很重要的”、“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等一系列大政方针、原则和措施,强有力地指引着我国人才开发、选拔、利用、管理的方方面面, 揭示了人才问题的客观规律, 具有科学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邓小平人才思想为指导,应当着重在以下一些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当今,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是世界上的四大主要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最主动的生产要素,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而人才资源又是人力资源中层次较高的精华部分。当前,国家对人才问题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实施人才战略是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质量,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后劲,提高综合国力,缩短同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走与世界接轨的道路。21世纪,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各国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而竞争的焦点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竞争。若没有一流的人才,没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 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教育,培育更多的人才已经是势在必行。

政府部门应该多多设立重点小学,从孩子抓起,为学生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此过程中,要在重视数量的基础上也要重视教育的质量,注重专业技术和能力。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学术知识,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政府部门不仅要重视书面知识的教育发展,也要加强对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

及时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人尽其才,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正确理解什么是“人才”。一般情况下,一提到“人才”,人们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只有那些高、精、尖技术工作者才是人才,只有那些科学家、专家、学者才是人才。其实不然,在实际工作、学习中,人才的含义非常广,层次也非常多。笔者认为,只要具备了干事、创业的能力和信心,只要能胜任某个方面的工作,只要是块“材料”,统统都可称之为“人才”。而人的才能有大小,有的人才可能是参天大树,国之栋梁;有的人才可能只是一棵小草,却也能映出一片绿荫。可见不论是大才、小才,最关键是领导如何发现人才、如何用好人才。当前,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加上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小才大用、大才小用、有才没用的现象,人才资源浪费严重,打击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由此看出,识才、用才是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一环。[6]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竞争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55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