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GIS的地方志引文时空特征分析

 2022-01-17 23:44:16

论文总字数:25073字

目 录

1 引言 3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

1.2 中国古代地方志情况介绍 3

1.3 研究现状 4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6

1.5 技术路线图 7

2 数据与工具 8

2.1 数据来源 8

2.2 数据处理 9

2.3 研究工具 10

3《农政全书》被引情况分析 11

3.1 《农政全书》基本情况介绍 11

3.2 传播速度 12

3.3 传播广度 13

3.4 传播强度 16

3.5 引文所属类目分析 17

3.6 原因分析 18

4《本草纲目》被引情况分析 18

4.1 《本草纲目》基本情况介绍 18

4.2 传播速度 19

4.3 传播广度 20

4.4 传播强度 25

4.5 引文所属类目分析 25

4.6 原因分析 26

5结语 27

5.1 主要结论 27

5.2 本文贡献 28

5.3 不足之处 28

参考文献 28

致谢 30

基于QGIS的地方志引文时空特征分析

吴兴竹

,China

Abstract:Local references cited ancient books will be affected by geographical, transportation, political, cultural and other factors. Now also retained the local chronicles since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especiall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which the Qing Dynasty up.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first episode of Chinese language libr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ed, breadth and intensity of the local chronicles ,those who cited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by CHGIS and QGIS, which provides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igitaliz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the study of local chronicles.

Key words:Local Chronicles; citation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Compendiu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1 引言

地方志是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特定信息的书籍文献,涉及内容广、涵盖范围大,记载着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研究地方志可以为科学和历史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可以为了解地区情况、开展地区建设、加强地区管理提供第一手的地域历史资料,可以为地区的旅游景点增加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地区人民的乡土感情,为地区人民的爱国爱家乡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地方志的重要性,正在努力进行着历代地方志的研究和现代地方志的撰写工作。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地方志是一个针对某个地区的综合性的资料书,主要记述某个特定时空内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情况。志书,就是按一定体例,全面地记载某一时期以及某一地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狭义上的地方志仅仅指的是志书,社会主义时期的新编的地方志包括了方志和年鉴,有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选材要求严格,对各种研究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方志记述的对象是“一地自然与社会”;时间范围是“历史和现状”;性质是“资料性著述”。

地方,即地域。地方志里面的地方,不仅是指行政区划界定的区域,也可以指某个区域。它既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域,例如省、市、乡、镇、村等,也可以是一个地理概念,如江域、海域、河域、山脉所在的区域等。甚至还可以是国域,如某个或某些国家、某个或某些国家的某个区域。在众多地方志文献中,最常见到的是以“志”命名的,例如:总志、通志、州府志、县志、乡镇志、村志、卫所志、山志、水志、湖志、气候志、物产志、矿产志等等。

志,即记述、记载。一部好的地方志应该对该地区的各种情况作出如实的记载,比如社会状况、经济条件、文化、环境发展等。地方志虽然有史学的性质,但并非国史、正史,也不属于史学范畴,但它却比史更加系统和全面;由于它的记载面十分广泛,地方志书又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所以可以被称为地方的百科全书。

地方志历来都被认为有三大功用,即存史、教化、资治。它涉及内容广、包含要素多、范围跨度大,已被社会和方志界所认可。地方志对当今学者们对古籍和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和参考,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观点和素材。

很多有价值的文献、书籍会被引用到地方志中,与当时当地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加以记载。从对地方志的探究,到对地方志中引文的探索,想必我们能够有所发现。既能扩大地方志研究的涉及面,也能加深对地方志以及其背后思想、文化的理解。

1.2 中国古代地方志情况介绍

我国地方志最早起源于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邦国林立,邦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小国寡民式的国家。各国都有记载其国家某一区域内的历史的史书。在今天看来,可以被认为是早期的地方志。只是,这些早期的地方志记录的内容较为片面、粗糙,与后来的地方志相比,相差甚远。

两汉时期是地方志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地方志有一部分是延续前代方志的著作。但是与此前的地方志相比,内容不再局限于自然地理,还记述了一些历史、地理、城市、物产、风俗以及生产情况等,朝着广泛而多样的方向发展着,可以看作是现今意义上的地方志的雏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地方志发展的确立时期。魏晋以来,还出现了众多以“地记”形式存在的方志。地记,是指专门记载地方的物产、人物、风土、山川等情况的著作,可称为“记”或“传”。有总记一地的,如《京口记》《洛阳记》等,有专记某地某一方面的,如《南州异物记》《北荒风俗记》等。但地记已经不是现在志书的主要形式了。从总体上看,此时期的方志,在数量和撰写水平上都已远超过前代,并且基本具备了后世地方志的规模。

隋唐至两宋时期是地方志发展的繁荣时期。图经,是地图和文字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合一的地方志的一种表现形式,图前文后。这一时期的地方志大多采用“图经”这种编纂形式。图经是由地记发展而来的,在内容上,比地记更加完善。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图经应该是东汉的《巴郡图经》了。唐代时,有一部分志书就开始向图少文多的趋势发展了。南宋时,图经便向方志过渡了,逐渐开始把图放在了附录。元代则是简易图经较为普遍。大致从宋代以后,地方志的体例基本确立了,开始以“志”相传。这一时期的地方志大多是以官修为主,内容丰富多样,体例也趋于完善。官修地方志从这个阶段开始才逐渐发展起来。

明清时期是地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以及志书编纂经验的日积月累,地方志的编修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几乎遍及了州县乡镇。尤其是清代后期,地方志的编修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明代时期还存在一些以图经命名的志书,直至清代以及清代以后,以图经命名的志书就很少了。在现存的历代地方志中,清代地方志约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以往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此外,清代的统治者对地方志的编修都十分重视,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就曾多次颁发了修志诏书,这就导致了地方志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清代许多知名学者也参与了地方志的撰修,这为地方志的质量提供了保证。他们除了亲自修地方志外,还对地方志编写工作从理论上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明确了地方志的性质、体例、内容及其意义,促进了方志学的建立和崛起。

1.3 研究现状

通过检索了各大文献数据库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地方志的内容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如:地方志的阅读方法、引书挖掘、文献特征以及发展情况等。在阅读方法方面,有常建华的《试论中国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主要探讨了中国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解读了地方志的体例和分类,并分析了地方志的读法[1]。在地方志引书挖掘方面,有衡中青的《地方志引书挖掘及其引书分析研究》、《lt;方志物产gt;引书挖掘及分析研究——以lt;岭南丛述gt;(物产)为例》以及《地方志知识组织及内容挖掘研究》,主要以《岭南丛述》(物产)为例,从作者生活地域、引用频率较高的引书以及引书的历史时期和学科性质等方面,研究了地方志引书挖掘的方法[2-4]。在文献特征方面,有岑志坚的《地方志文献的特征、价值及开发》,主要论述了地方志书已有的功能和特征,并从地方志的价值着手探讨了开发地方志的措施[5]。在发展情况方面,有栾博的《地方志的发展过程及研究意义》,文如其名,讲述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发展情况,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地方志的价值和研究意义[6]。许卫平的《论晚清时期的方志学》、张航的《中国方志学理论发展轨迹初探》也对方志的发展情况相应进行了介绍[7-8]

同时,也有由地方志延伸出来的研究,例如:方志类目的发展情况、方志的价值、时空特征以及如何开发利用等。在类目变革方面,张鹏的《民国时期方志类目变革研究》,总结出面向西方科学分类体系为代表的西方知识系统的发展演变是民国方志类目变革的大势所趋[9]。马春晖的《近二十年来方志艺文志研究成果综述》,梳理了有关方志中的艺文门类近二十年来的代表性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10]。在方志的价值方面,成一农的《中国古代方志在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价值》,提出了中国古代方志资料在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它可以补充正史中记载的不足之处[11]。杨光的《浅谈地方志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指出在历史教学中增加地方志教学,可以在内容上得以补充和完善[12]。林继富的《试论中国方志文化中民间传说的特点及价值》,对如何发掘方志文化中民间传说的特殊价值提出了意见,推动了我国传说学理论的发展[13]。在时空特征方面,徐蒙蒙的《地方志时空数据组织与应用》和郑维宽的《论明代广西方志修纂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都对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14-15]。在开发利用方面,张利的《中国的方志及其开发利用》,从方志的含义、起源等介绍了中国方志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方志的内容、特点[16]

查找文献时还发现,以《本草纲目》为中心进行分析的文献也不少,例如:全瑾的《lt;本草纲目gt;文献引用初考》、张志斌的《lt;本草纲目gt;整理研究的再思考》、黄志杰的《lt;本草纲目gt;导读》、赵珊珊的《lt;本草纲目gt;中的民俗事象研究》,都对《本草纲目》从内容、结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7-20]。同时,还有文章对《农政全书》及其相关内容做了很详细的分析,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例如:殷子的《lt;农政全书gt;数字化研究》、康旭峰的《社会史视角下的明清农书研究》、周广西的《明清时期中国传统肥料技术研究》[21-23]。并且,目前对于古代书籍数字化以及可视化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例如,付鹏的《我国当前古籍数字化研究中的选题概述》和韩素杰的《基于中国方志库的药王庙研究》[24-25]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5073字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