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8250字
目 录
1.引言 1
2.文献综述 1
3.气象灾害风险感知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2
3.1构建原则 2
3.2 气象灾害风险感知影响因素 3
3.3评价指标的选择 3
4.结构方程模型 4
4.1模型基本概念 4
4.2模型分析步骤 5
5.样本分析 6
5.1样本选取 6
5.2数据分析 6
5.3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7
5.4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8
5.5模型拟合与评价 9
6.结论与建议 13
7.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6
附录 17
气象灾害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王文举
,China
Abstrac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s one of the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which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s well as the safety of residents' life and propert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resident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conomic property and life health, and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various disasters. Residents of risk perception play a major rol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work, to learn disaster risk perception of residents, can effectively help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related to disaster prevention policy,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e data of 2053 meteor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in eastern 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s' risk percep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data, the model selects relevant indicators and implicit variables, and puts forward two hypotheses: early warning accuracy percep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risk perception. The perception of disaster loss significantly affects risk perception. SPSS and AMOS software were used to test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data, and the hypothesis was verified.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th reference.
Key words: early warning accuracy perception; Perception of disaster loss; Risk perception; East China; Structural equation
1.引言
据相关资料显示,从1980年至2010年,全球86%的重大自然灾害、59%的因灾死亡和84%的经济损失是由气象灾害所引起的[1]。在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总经济损失的76%以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到6%[2]。
当今时代,气象灾害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破坏因素,其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因而,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建设防灾减灾相关体系,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防灾减灾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做好新时期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遵循和指南[3]。
在我国,较为重大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基本都由政府负责统一主导。这样做的显著优点是政府可以从全局角度对灾害工作进行指挥,可以极大地降低人员伤亡率并保护重点设施与产业。然而,如果居民欠缺风险感知,灾前防范工作没有到位,仅凭灾后政府工作人员展开救援活动,较难在有效救援时间内搜救所有有救援希望的生命与物资。因而,提高居民的风险感知能力,可以实现社会力量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充分参与,这对于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居民对于气象灾害的风险感知。在研究之前,首先对风险感知相关的文献及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得出风险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因此选取对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显著影响的相关因素。然后通过构建风险感知影响模型,提出假设,对数据进行检验与分析,从而对假设进行验证,得出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可为我国灾害管理,建立气候变化适应性新模式,提供一定的依据。
2.文献综述
Kinateder(2015)认为风险感知是指人们对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风险的一种认知和态度。它是一种对自身受影响的可能性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主观评价,这种评价不同于客观的风险评估[4]。风险感知的研究始于到20世纪60年代,Starr(1969)研究出了风险——利益分析范式,发现风险感知要包括风险本身的收益评估以及人们的主观尺度两个方面,他的研究在风险感知研究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5]。
国外学者对于的研究维度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为概率感知和损失感知[6]。Covello研究发现影响风险感知的某些因素,如对自然灾害的理解性和熟悉度等,是可调节的,不是一直不变的。Joberg认为风险感知是指个体对特定事故的主观性评价,其研究指出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和消极感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属于风险感知[7]。Palu Slovic(1987)发现人们的风险感知与实际风险的相关关系只有中等程度; 并且,不同居民群体的风险感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8] 。英国皇家学会(1992)对风险感知给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即“人们对于危险与收益的一种信念态度的判断,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倾向”[9]。
国内的风险感知研究工作起步较迟,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我国学者主要从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具、认知构成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9]。谢晓菲、于清源(2006)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将环境问题分为三类:“生态环境问题”、“疾病灾害问题”与“生活环境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风险感知明显低于其它二者[10]。张美华(2008)等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长江流域的洪水风险高发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信任对洪水灾害风险感知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居民的年龄、抗灾经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度与居民风险感知有直接关系。同时,居民的信任度越高,则其风险感知也越小[11]。
在对风险感知进行理论研究时,学者们大多根据具体风险情景,采用不同的衡量指标[12]。贾建民等 (2009)在对汶川地震的研究中,采用了熟悉性、控制性和恐惧程度等指标测量民众的地震风险感知,其在另一篇对汶川地震灾区和非灾区民众的风险感知对比研究中,采用熟悉性、控制性、灾难的巨大程度、恐惧程度等指标进行测量(2008)[4]。由此看来,“对风险的测量是随着情景而改变的”[13](刘金平等,2006)
基于对上述学者风险感知研究研究的梳理,由上文提到的“国外学者研究集中于概率感知和损失感知。”与“对风险的测量是随着情景而改变的”,本文将“预警准确率感知”与“灾害损失感知”作为影响灾害风险感知的维度。因这两个维度都属居民的感知层面,难以直接测量,故本文采取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3.气象灾害风险感知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3.1构建原则
构建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选取对气象灾害风险感知起主要影响的关键因素。指标体系构建的第一步就是选取各感知指标,且指标的选择需要做到系统全面,只有这样构建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是充分合理的。一般来说,构建指标体系时需考虑的主要原则分为如下四种[14]:
(1)针对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还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即针对性),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要在深入了解风险感知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取能够反映其特点的指标。
(2)科学合理性原则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得出科学合理的结果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构建指标体系时,我们必须采取客观合理的方法,尽量避免主观误判,防止各指标之间的相互重叠和相互矛盾,从而做到每项指标的概念和意义合理清晰。
(3)全面系统性原则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250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