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1568字
摘 要
:随着大学本科教育的普及和生源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呈现逐年增长之势,由此引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起源、动力和现状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对于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创业;机遇与挑战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graduate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Lin Xu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students enrollment expansion,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showed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resulting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and the university graduate self-employment became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But university graduate self-employment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 therefore, from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into, power and status quo, the author analyzes its business process may encounter a variety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improve their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rate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entrepreneurship;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前 言
随着历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和众多的乡村人员进城务工,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也已成为了国家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为此,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创业等,其中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了创业的浪潮之中。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热情非常高,另一方面他们创业的成功率却十分低。我们知道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创业热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今社会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同时他们自身也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这其中又有很多人忽视了自身的不足和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创业的失败率才会如此之高,所以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充分考虑到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起源、动力和现状
1.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起源
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最早是在美国率先开始。20世纪中期,高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校园中也兴起了创业热潮,德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先后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使得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一浪高过一浪。[1]在我国,清华大学于1998年率先在校内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序幕。此后,各大高校学生的创业团队以及各地的大学生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而教育部也在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又接连出台了类似的文件。自此,大学生创业在我国便如火如荼地积极开展起来了。
2.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动力
(1)不得已而为之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我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就业压力本来就大。近几年,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加之高校连年扩招,大量的毕业生涌入了社会,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2012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因此一些人在短期内肯定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选择创业也是没有办法的。
(2)经济的直接刺激
工资待遇是刚毕业大学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大学生认为,与其自己辛辛苦苦地在一个呆板的岗位上工作,还拿不了多少钱,倒不如选择创业,自己去拼一拼,说不定还能一下子就实现“小资”。而且在自己的事业中做起事来不会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卷起袖子大干一场,这样更容易成功,同时还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仰人鼻息,何乐而不为之!
(3)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就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很多高校也将创业的毕业生人数算入就业人数之中。很多大学生也认为:与其几十个人争抢一个“位子”,还不如自己造一把“椅子”,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空。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意识的加强,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2]
(4)榜样力量的刺激
钱俊冬、聂赵阳、徐祥勇、高燃等人在我国虽然称不上家喻户晓,但在大学生中他们的创业故事可都为人耳熟能详,因为这些人都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范。这些人的创业经历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激起了他们创业的欲望和对巨额财富的向往,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通过创业变得富有进而跻身于上流社会。
3.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现状
(1) 创业大学生缺乏理性和恒心,成功率低
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对市场的了解不够全面、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客观,因此往往制定的创业目标根本就不切实际,加之急于求成,所以失败的可能要远大于成功。而其中很多的人,因为急躁、自负、缺少必要的恒心,便不加思考地选择了放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0.3%,成功创业率只有 2%~3%。名牌大学的创业比例更低。如目前清华大学自主创业的学生约 500 人,只占清华学生总数的 2%左右。[3]
(2)创业的领域科技含量低,毫无竞争优势
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因为缺少必要的资金、人脉、信息,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容易启动且风险相对较小、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零售、货运等行业。教育部重点课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曾发布的有关大学生创业需求与实践的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创业者分布行业领域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态势,比例最高的是从事社会服务业,占34.63%,其次是制造业,占13.27%,第三是金融保险业,占12.94%,第四是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占12.94%。[4]的确,这个选择是客观的,但是这些行业早就趋于饱和,进入门槛又低,大学生毕业生自身的优势几乎无法体现,那么所谓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3)创业团队充斥着不稳定的因素
很多大学毕业生创业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其队友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可谓是各有想法。有的人加入是因为暂时还没找到工作、没考上公务员,等他们找到了工作、考上了公务员,加之对比创业过程所遇到的困难,他们便会陆续离开创业团队,使得刚刚开始的创业濒临流产。另一方面,团队中可能有部分缺乏合作和协商能力的队员,当他们不能很好处理意见冲突继而闹僵时,企业很快便会处于瘫痪状态甚至瓦解。
二、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机遇
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就业十分困难,那么创业呢,其实更加困难。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创业虽然十分困难,但是它的潜力和空间却是十分之巨大。有人说,当今社会遍地都是黄金,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能不能捡到。作为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机遇要比一般创业者更多,他们所具有的优势条件,更是其他人无可比拟的。所以,他们就更容易发现“黄金”,更容易捡到“黄金”。
1.自身层面的优势
(1)负担小,敢于拼搏
我们知道创业不是就业,其过程中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是这些无法预知的因素会给创业带来高风险,而面对这些高风险自然要有一种拼搏精神,否则只能望而却步。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没成家,暂时没有家庭负担,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创业可能的失败,正是这样的原因,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相对就小了。同时大学生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敢想敢做的拼搏意识,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于在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面对风险,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冒险精神。[5]
(2)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大学生是最有思想、最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不受传统经验和意识的束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的点子和新理念层出不穷,而这些恰恰是这是一名创业者能够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
(3)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
大学毕业生在四年的高校生活中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一定的专业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同时对一些现象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且他们也善于利用新的传媒方式——网络。所以这几点,对于其他的创业者来讲是十分明显的优势。
2.高校层面的优势
(1)课程结构设置合理
现今众高校各专业的课程笼统地都可以分为专业课和通识课。专业课是针对相应专业的,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同时,一些专业课的设置更加贴近市场,实用性也更为突出,而这些对于创业有着直接的帮助。通识课则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思,而这几点,这是一个创业者应具有的基本能力。所以这些课程的设置,客观上为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提供了支持。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很多高校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学习和锻炼。笔者就曾经三次参加了本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期间参观了一些企业和工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到这不仅从现实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刺激了我们进行自主创业的欲望。
(3)参加和举办创业设计竞赛
从清华大学于1998年率先在校内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各高校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国家级、省部级、县市级都有相关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学校不仅在校内举办创业大赛,而且也积极组织本校学生参加以上各级比赛,重视程度极其之高。通过这些比赛,大学生可以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开阔创业视角。
(4)成立相关的大学生创业组织
现在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组织。这些组织可能是由学生中的创业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也可能是由学校层面组织的。创业组织一般会邀请社会上的学者、企业家(尤其是创业成功的大学毕业生)做有关创业的演讲,提供创业经验和建议;同时该类组织会在校园内举办具有创业性质的比赛、活动。这些协会的成立,为有创业想法、创业才能的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他们在共同成长的同时也加深了友谊,这些人将来就极有可能组成创业团队。
(5)开办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园
创业园是培养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的基地,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对大学生创业起到引航和指导作用。创业园服务功能较完善,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商务和融资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6]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有4~6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我曾经受邀去参观了一下,发现孵化园中的设备齐全、管理严格,同时还配有相关的指导老师。从这些情况不难看出如今高校对支持大学生创业所投入的资源和精力。
3.社会层面的优势
(1)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明文规定,以“创”带“就”,实现更多人就业。为帮扶大学生创业,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相关创业培训补贴、免费创业咨询及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出台,还有税收及管理费收取等优惠。[7]除了中央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地方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根据自身地域、经济、科技等特点,制定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便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比如上海市从2005年开始,分三年共出资115亿,专门用于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8]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无不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支持。
(2)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契机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每年都会产生诸多的新兴产业。像 IT、电脑、服务等行业,这几年虽有着巨大的突破,但是它们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广,而由它们所衍生的新兴行业更是不胜枚举。所以,这种一片大好的趋势,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3)价值观的改变和社会舆论的推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大众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旧思想、旧理念渐渐失去了影响与制约作用,“士、农、工、商”社会职业的等级观念早已没了市场。人们追求舒适生活的愿望和个体价值实现的理想,都极大地刺激着整个社会,影响着人们的观念。社会上各大经济、商业类的报刊书籍,央视的《商道》、《致富经》等栏目,也都将创业、行商坐贾,作为其宣传的重要部分。
三、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挑战
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虽然拥有诸多的有利因素,但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加上创业总是伴随着风险与不确定因素,因而,大学毕业生创业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多方面的。
1.自身层面的劣势
(1)资金缺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让人称赞的创意也只能是一个乌托邦。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自身能有多少钱能投入到创业之中?据一项调查显示,有22% 的调查对象投入的创业资金为 500 元至 1000 元,只有 38.8% 的创业者投入资金达到 5000 元以上,并且八成有创业冲动的大学生也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9]虽说向家中索要起步资金虽可解燃眉之急,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对那些家境一般的人来说更是不切实际。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早已将大学毕业生挡在了创业的门槛之外了。
(2)经验缺乏
大学生毕业生的确有理想有抱负,但是他们也眼高手低、盲目冲动,因为创业对他们来说毕竟是第一次,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感悟。调查显示,28%的创业者是一毕业就创业,近34%的大学生创业者从未有过自己创业行业的从业经验。[10]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主观性的因素就比较多,凭自己一时的冲动办事那更是比比皆是,而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失败的可能性。同时大学毕业生虽然懂得技术,但在理财、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普遍不足。创业刚起步时由于团队人数少、业务小,可能这些方面的影响力还不足。但如果事业达到一定的规模,那么这些方面的问题便会尤为突出。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企业很有可能就会走向衰亡,而此刻如果失败了相对于刚开始就失败会更加让人惋惜。
(3)心态不好
有的大学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有的却好高骛远,创业设想大而不当,对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11]本来自己创业的心态就不好,遇到上述困难就更难保持冷静,心态就变的更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自己再也不愿也不敢涉及创业。据有关调查显示,51.1%的创业者认为心理素质是创业素质中最重要的一方面,也是自己非常欠缺的。[12]
(4)市场意识淡薄
大学生对市场经济的概念理解的较为肤浅,很多创业大学生向投资人介绍自己的项目时,大谈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谈及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13]同时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爱选择那些易上手、投入资金小的领域,但是他们却忽视市场因素,殊不知这些领域在市场上早已趋于饱和状,这些领域的产品或服务早就供大于求。因此,这些新创的小公司面临的结局只能是倒闭或者被兼并。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568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