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9031字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与分类 3
2.1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发展 3
2.2米切尔分析法 4
2.3环境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 5
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中外大气污染事件实证分析 5
3.1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5
3.2北京雾霾污染事件 7
3.3 中外大气污染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比较 8
4环境治理中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对策建议 11
4.1加强各利益主体联动的协同治理 12
4.2加强立法、监督力度和细化监测标准 12
4.3 引入激励机制促进相关企业节能减排 12
4.4信息公开透明,促进非政府组织的环境监督 13
4.5提升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度 13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环境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 一种中西方的比较
曹真菡
,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various stakeholders, such as government, enterprise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citizen group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various regions and even global governments. Based on the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in environmental even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e Mitchell division method as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 interest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ir pollution events Stakeholders to compare the environmental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environmental event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we can underst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nvironmental participation of our stakeholders, and finally try to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Key word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takeholder;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coordinative participation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粗放式、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全国范围内大气、土壤、水等遭到污染,生物多样性等遭到破坏。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呈现出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高两大态势。第一,污染范围广,污染地域从走在经济发展前列的南部和东部向北部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迅速蔓延伸展至全国。第二,污染程度高,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遭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地下水比例过半,全国耕地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从局部城市蔓延至全国各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
面对各类环境污染事件的接踵而至,将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运用到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清晰明确的了解各利益主体的环境行为,还有利于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达到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本文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通过对中外重大大气污染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发现我国环境治理中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不足。目前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整体处在初级阶段,发展速度快,起点高;但组织性弱,多元主体参与范围小,群体力量薄弱,难以参与到污染事件的决策过程中来。论文试图为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提出相应的对策。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从理论意义上看,运用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不仅为我们指出了组织内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身份和地位,客观反映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现实利益诉求和行为,为我们了解环境治理过程中公民、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和行为过程提供了很好地分析框架,而且利益相关者理论也清晰地呈现了利益相关者从“影响”到“参与”再到“共同治理”的变迁过程,为我国以后更好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很好地观察思路和理论视野[1]。基于此,本文引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这一管理学的分析范式,对国内外环境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理论分析和现实比较,针对当前国内各利益主体在面对环境污染事件时的认识不足和缺失等现实问题给予建议,其目的旨在于维护各利益主体环境利益,加强各主体协同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改善我国环境。
第二,从现实意义上讲,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来研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我国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全国各地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无节制开发和破坏,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不利于我国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环境和资源,环境的有效治理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同时,环境治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利益相关者理论基于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对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行为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达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稳定繁荣发展,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刚出现时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为取得利益更好的合理分配”[2]。经过运用与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拓展到了公共管理和政治学领域中,在环境治理领域,发达国家民主制度完善,各主体参与意识强,维护自身利益的氛围浓厚,特别是在面临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合理采取环境行动,从自身角度维护其利益。
由Nardia Haigh and Andrew Griffiths发表的《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a Primary Stakeholder:the Case of Climate Change》中回顾了关于自然环境是否应被视为组织利益相关者的辩论。对争论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广泛定义,并且在气候变化引起争议时,将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容易识别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案例[3]。作者通过结合和扩展米切尔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模式,制定了一个概念利益相关者识别框架。从战略而不是道德或伦理的角度来看待利益相关者的问题。特别是,当气候变化(如日益频繁的异常极端天气)可能会破坏商业基础设施,资源,产品和市场,掩盖了辩论的道德和道德方面,作者把影响力、合法性、紧迫性和接近度相结合,确定了对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的关键影响,并突出了未来研究的机会。
由Gregg B.Walker、Susan L.Senecah和Steven E. Daniels联合撰写的 《From the Forest to the River: Citizens' Views of Stakeholder Engagement》中讨论了两个关于政府的主导或以机构为基础的计划,一个是在宾夕法尼亚阿勒格尼国家森林的森林管理计划的修订,另一个是在哥伦比亚河在西北太平洋口区域沉积物管理计划,它们都为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考虑了协作学习方法,在这些计划中考虑了合作和公民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通过数据调查的方式,认为利益相关者喜欢积极参与,获得信息和事件,并明确定义的决策空间。在显示项目数据与这一问题的密切关系之前,强调三位一体的观点和协作学习。
由Terry F.Yosie和Timothy D.Herbst联合撰写的《Using Stakeholder Processes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认为利益相关者参与政府和环境决策行业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其基于广泛的文献综述,考察了二十九个利益相关者案例研究,并对三十七个处于行业领先的专家和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环境团体和其他方面)进行了深入访谈。结论得出推动环境利益相关者进程演变的力量包括:缺乏公众对许多环境决策信任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影响决策环境质量的机构的透明度高低;改善环境质量的社会期望; 公民参与利益相关者流程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日益扩散和相关的大型机构决策权力下放;以及政府机构和行业对扩大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过程的政策承诺。该论文考察了专业增加使用利益相关者流程的原因,确定了一些关键问题与管理相关的挑战,并分析影响未来的因素使用。
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也有众多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展开的研究与论述。樊博和詹华在其发表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急响应协同研究》一文中以汶川地震为事例,利用米切尔利益相关者分类法分别从影响力、合法性还有紧迫性上将在实施救援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分为七大类型,对应急响应中的协同问题进行阐述说明,运用理论框架检验在面对灾害时多元主体协同的功能性和有效性,阐述各利益相关者的应急响应协同行为,从政府层面和协同参与层面,解释利益相关者理论模型在应急响应协同中的可行性。
沈费伟和刘祖云在《农村环境善治的逻辑重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一文中提出,“环境善治的内涵体现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参与、共同治理环境问题,其主要特征为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有效性,其实质是在环境治理中,构建起强国家和强社会的双强模式”[4]。对各方利益相关者提出了各自的建议,认为要想治理好农村环境,必须多方联合行动:政府应当转变发展理念重塑监管职责,企业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社会责任,农民应该积极学习环保知识保护自己的家园,环保组织应该加强参与力量提供渠道畅通覆盖面广的环保服务,城市层面要严禁污染转移大力帮扶农村建设,科研院校需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技术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9031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