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7216字
目 录
一 问题提出:乡村振兴主体参与结构化困境 5
(一)乡村振兴主体利益关系模糊,各自角色定位不清 6
1、权力和权利的博弈 6
2、资源确权困难 6
(二)乡村振兴主体虚化,组织功能泛化 7
(三)合作框架、路径不清晰 8
1、政府主导推动 8
2、企业跟风推进 8
3、农民被动参与 9
二、乡村振兴的新倡导联盟视角:主体关系的修正和完善 9
(一)倡导联盟基础内涵 9
(二)乡村振兴话语中的倡导联盟框架的建构 10
(三)新倡导联盟的形塑:从政策主导到市场引领 10
三、乡村振兴新倡导联盟的框架建构:东方田园为例 11
(一)主体架构及关系网络 11
(二)参与路径及框架完善 11
(三)模式创新与机制拓展 12
四、乡村振兴新倡导联盟存在的现实困境分析 12
(一)政治威权话语影响的路径依赖 12
(二)市场的逐利性对乡村公共性的破坏 13
1、破坏农村自然生态环境 13
2、损害农村社会发展环境 13
(三)合作联盟建构中的不确定性 14
五、乡村振兴新倡导联盟启示:变革地方政策议程的一种可能视角 14
(一)政策制定:从行政思维转向市场思维 14
(二)创制引领地方治理创新的良性政策环境 15
(三)引导和规范新合作框架的完善和提升 15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市场驱动式“倡导联盟”新框架:乡村振兴培育的探索性视角—基于无锡“东方田园”案例探讨
陆家辉
摘要: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指出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发展,确保广大农民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如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乡村振兴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实践表明,传统的行政主导式政策理念带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噬需新理念的引领。无锡阳山镇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以田园东方公司为主导构建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了乡村发展的新跨越。田园东方的项目实践生动地展现了市场驱动的力量,其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倡导联盟”框架,以无锡“东方田园”为案例,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试图提供一种崭新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倡导联盟;田园东方、市场
Market-driven "Advocacy Alliance" New Framework: An Exploratory Perspective of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the Case of Wuxi's "Oriental Garden
Lu jiahui
Abstract:The party’s nineteen big banner clearly stated that China must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villages, accelerate rural development, and ensure that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and the people of the country enter the well-to-do society together. How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rural areas is a key issue that can be achieved in relation to the successful realization of the goal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ly-oriented policy concept has brought about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inefficiency and waste of resources, and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In this context, the strategy for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side needs a new concept. Yangshan Town, Wuxi, gave full play to the strength of the market, and built an idyllic complex project led by the Orient-Oriental Company, achieving a new leap in rural development. The idyllic project practice has vividly demonstrated the market-driven forces and its result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article takes advantage of the "Advocacy Alliance" framework and takes Wuxi "Oriental Garden" as a case to interpre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a unique perspective and tries to provide a brand-new polic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Advocacy Alliance, Development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城镇生产资料的提供者,农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传统语境下的农村,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相比城镇的富庶,农村则呈现出一种贫穷闭塞的局面。建国后,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崛起,中国的农村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充当了国家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从属,在此背景下,农村产出的初级农产品都被国家低价征收用以工业原料[[1]]。同时伴随着严格的社会控制,农村生产力严重被束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在城镇化加速和不合理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农村发展日益滞后,与城镇化发展形成鲜明的反差。20世纪末,面对在城市化冲击下农村的凋敝景象,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敏锐地提出了“三农问题”,成为了社会上最早关注三农问题的先行者。21世纪初,李昌平在给时任总理朱镕基同志的信中大声疾呼: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封信反映的农村现实让社会直观接触到农村的凋零景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界关于城乡发展差距、城乡二元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三农问题也被党和政府提上决策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制定了许多针对农村发展薄弱问题的方针政策。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和政策保障[[2]]。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进入新时代,如何贯彻落实乡村发展战略、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的宏伟目标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一项旨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市场、和农民的协调联动。唯有如此,才不会出现以往“等靠要”的尴尬局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我们借鉴先进的政策理论,结合地区实际,以此来指导战略实施。
一 问题提出:乡村振兴主体参与结构化困境
乡村振兴是一篇主体广泛、要素众多的大文章。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只有协调运行,才能实现“1 1gt;2”的效果。政策实践中的主体参与则面临结构化困境。所谓结构化困境,就是指在业已成型的制度框架下,由各种主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制约整体运行的困局。这种困局不是外部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由系统本身内部力量对比造成的。
(一)乡村振兴主体利益关系模糊,各自角色定位不清
利益关系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抓手。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充分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才有可能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长期的互利共赢。毫无疑问,个体利益总是与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拥有的社会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然而在社会实践中,利益关系模糊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与泛化[[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要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细处、实处,必须清楚认识利益关系模糊的表现形式和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1、权力和权利的博弈
利益关系模糊,本质上是权力与权利的博弈。作为国家的代表,政府拥有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使用权和使用暴力的权力,在社会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则在庞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显得格外渺小,难以与政府抗衡。正如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描述的那样,国家掌握由人民为免受侵害而让渡的权利。由于每个人都把那部分免受侵害而奋起反抗的权利让渡给国家,国家汇聚起更多有社会成员的权利,经过合法程序变为权力,从而成为无人匹敌的巨无霸。霍布斯并不认为政府是至善至美的,相反,他不避讳政府滥用权力的可能性。他把政府称作利维坦,把政府比喻为怪兽,隐含了对国家滥用权力侵害人民的担忧。在我国社会现实的语境下,行政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由于缺乏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平等的利益矛盾磋商机制,公民很难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即便在面对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先天劣势加上后天不足公民束手无策也只能自认倒霉。村集体、第三方社会组织在项目实施、项目收益可能与政府产生认知分歧。参与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利益诉求给合作带来潜在隐患。利益驱动使得各方利益主体做出利益最大化选择,背弃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对集体行动采取冷漠旁观的态度,在行动上保持惰性消极应对[[4]]。
2、资源确权困难
乡村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使得乡村获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在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这种发展优势可以说显得格外重要。乡村振兴不是凭空产生、从天而降的,它需要切实的资本要素的投入。在众多资本要素中,涉及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农村的土地。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缺乏清晰明确的产权关系,其效益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了农民积极性受挫、农村发展活力不足、农民财产性收入不高的突出问题,严重挫伤了包括农户在内的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幸运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国家陆续出台推进“三权分置”、促进农村宅基地入市等政策和意见,从政策角度提供了切实保障。
此外,产权制度是保护市场主体经济利益、促进市场有效运行、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一点也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启示。目前来看,尽管我国各地已经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农村土地确权、落实“三权分置”等工作,我们还是不得不正视资源确权困难的现实。这些困难表现在以下方面:(1)乡村自然资源种类划分不够科学。现有自然资源划分为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滩涂、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七大类。但是在确权试点实践中,上述分类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类型多有重叠交叉,比如在确认过程中很难对山岭一类找到依据。(2)乡村建设历史欠账问题突出。过去二年是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农民撂荒的土地、闲置的宅基地都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农户原有承包的土地面积、地块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滞后性,这一问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承包档案资料记载面积与2007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面积不吻合情况。历史问题带来的归属不清、利益纠纷问题直接影响土地确权工作的进度和质量。(3)基层政策资源不足。乡镇干部是土地确权工作的执行主体,也是第一责任人。基层干部不仅要完成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事务,还要兼顾土地确权工作的进度。而且土地确权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和配套的设备。这两点在基层工作实践中很少能满足。政策执行需要的人、财、物在现实环境中都无法满足。资源确权困难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产权不清。由于产权不清,必然会导致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纠纷、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阻碍市场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些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村集体、农户个体的财产性收益,严重损害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5]]。
(二)乡村振兴主体虚化,组织功能泛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农户个人三方协同联动、通力协作。任一主体的缺位都会使得政策实施走样,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背离了战略目标。当前各地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是主体泛化、虚化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7216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