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64075字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害”,深入研究交通参与者主观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机理是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SP调查获取交通参与者主观意识上的认知水平,通过因子分析及线性回归得到主观因素的分类及典型主观影响因素;利用相关性分析对交通参与者主观认知水平进行个体特性的差异化研究;继而在因素分类和相关关系结果基础上,对典型主观影响因素进行总体性分析并探究个体特性的影响机制;最后从社会参与人、驾驶人和交通管理者等角度提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主观影响因素,因子分析,差异化研究
ANANALYTIC STUDY ON SUBJECTIVE FACTORS
OF ROAD TRAFFIC SAFET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raffic accident has become “the most harmful in the wor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raffic accidents led by traffic participants should be intensively studied,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oad traffic safety. An SP survey was used to obtain traffic participants’ cognitive level of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The classification of factors and typical subjective influence factors could be obtained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and linear regression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earch was us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traffic participants’ subjective cognitive levelled by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ubjective factors and correlation study, a further analytic study could be used to get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subjective factors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road traffic safety could be put forward to from angles of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s, drivers and traffic managers and so on.
KEY WORDS: road safety, subjective factor, factor analysis, differentiation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发展历程与现状 1
1.2.2 驾驶人行为及心理研究 1
1.2.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2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1.4 本章小结 3
第二章 数据采集及基础分析 4
2.1 交通安全主观影响因素筛选 4
2.2 主观影响因素调查方案设计 4
2.2.1 调查对象 4
2.2.2 调查问卷设计 4
2.2.3 调查方式 5
2.3 主观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5
2.3.1 问卷回收 5
2.3.2 辅助研究问题的原始数据 5
2.4 本章小结 6
第三章 交通参与者主观影响因素的分类研究 7
3.1 主观影响因素的分类方法研究 7
3.1.1 因子分析 7
3.1.2 聚类分析 9
3.1.3 线性回归 9
3.1.4 分析方法综述 9
3.2 市民主观影响因素分析 9
3.2.1 因子分析 9
3.2.2 聚类分析 11
3.2.3 分类结果的调整优化 11
3.3 出租车驾驶人主观影响因素分析 13
3.3.1 因子分析 13
3.3.2 聚类分析 15
3.3.3 分类结果的调整优化 15
3.4 公交车驾驶人主观影响因素分析 17
3.4.1 因子分析 17
3.4.2 聚类分析 19
3.4.3 分类结果的调整优化 19
3.5 市民、专职驾驶人对比分析 21
3.6 本章小结 22
第四章 交通参与者主观认知水平的差异化研究 23
4.1 交通参与者主观认知水平的差异化研究方法 23
4.1.1 研究方法简介 23
4.1.2 卡方独立性检验 23
4.1.3 列联分析的相关程度测量 24
4.2 “交通违法行为”的差异化研究 24
4.2.1 市民的差异化研究 24
4.2.2 出租车驾驶人的差异化研究 27
4.2.3 公交车驾驶人的差异化研究 28
4.2.4 差异化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29
4.3 “交通安全环境”的差异化研究 30
4.3.1 市民、出租车驾驶人及公交车驾驶人的差异化研究结果 30
4.3.2 差异化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30
4.4 “大型活动”的差异化研究 31
4.4.1 市民和出租车驾驶人的差异化研究结果 31
4.4.2 差异化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31
4.5 “交通安全常识”的差异化研究 32
4.5.1 市民的差异化研究结果 32
4.5.2 差异化研究结果分析 32
4.6 “驾驶人技能”的差异化研究 33
4.6.1 出租车驾驶人和公交车驾驶人的差异化研究结果 33
4.6.2 差异化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33
4.7 交通参与者主观认知水平的差异化研究小结 34
4.8 本章小结 35
第五章 典型主观影响因素的认识水平分析 36
5.1 交通违法行为 36
5.1.1 交通违法行为均值列表及总图 36
5.1.2 个体特性分析 36
5.2 交通安全环境 38
5.2.1 交通安全环境均值列表及总图 38
5.2.2 个体特性分析 39
5.3 大型活动 40
5.3.1 大型活动均值列表及总图 40
5.3.2 个体特性分析 41
5.4 交通安全常识 42
5.4.1 交通安全常识均值列表及总图 42
5.4.2 个体特性分析 42
5.5 驾驶人技能 43
5.5.1 驾驶人技能均值列表及总图 43
5.5.2 个体特性分析 44
5.6 本章小结 44
第六章 主观影响因素分析的工程应用研究 45
6.1 工程实践意义 45
6.1.1 交通违法行为 45
6.1.2 交通安全环境 46
6.1.3 大型活动 46
6.1.4 交通安全常识 46
6.1.5 驾驶人技能 48
6.2 问卷设计经验总结 48
6.3 本章小结 49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5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51
致谢 52
附录A 南宁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调查问卷(市民) 53
附录B 南宁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调查问卷(出租车驾驶人) 55
附录C 南宁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调查问卷(公交车驾驶人) 57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化进程愈加迅速,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目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全世界汽车总量8%,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总数20%,万车死亡率也远高于发达国家。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1]显示,2013年道路交通事故数为198394起,死亡人数58539人,居世界前列。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事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交通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另据国外交通事故原因[2]统计分析得出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占80%-85%,车辆因素占5%-10%,道路因素占10%,在我国人为因素同样也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深入系统地研究交通参与者主观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机理,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交通参与者诱发交通事故的产生,是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不容忽视的途径。
道路交通参与者包括社会参与人、驾驶人和交通管理者三个方面,引发交通事故既有参与者身体条件、驾驶技能、管理手段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受到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认识不强、交通法律意识淡薄、交通环境感知水平不深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相对于易于观测和度量的客观影响因素,主观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则更加模糊难以定量研究,而主观因素的影响对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通过SP调查的方式获取交通参与者主观意识上的认知水平,挖掘不同交通参与群体的认知差异,提炼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主观因素并建立“主观意识—交通事故”间的影响关系,对道路交通安全做一定的研究,并在交通参与者的宣传教育、交通管理者的交通执法、驾培等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改善措施;同时,在道路交通安全主观影响因素调查方法方面也将积累一定的经验,为日后对主观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帮助,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侧重于道路条件和车辆性能,主观影响因素研究方面主要从驾驶人的行为和心理出发,部分研究则更加关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1.2.1 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发展历程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交通事故数量与日俱增,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十分严峻。日本[3]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18年间(1952年至1970年),交通事故数量迅猛上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最初的4696人增至16765人,18年间增长25.7%,年均增长率为7.7%;同样,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较快,21年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37794人增加到56278人,增长49%,年均增长率为2.3%。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汽车密度已接近饱和,由于道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其交通事故率保持下降并趋于稳定。相比之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从6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财政困难,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建设、管理和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交通事故数逐年增加。
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令人担忧,据统计,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绝对数居世界第一位,在全世界人类死亡要因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因素排在前列。更为严重的是,改革开放后交通事故数量持续高发,到近几年有所降低,但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的绝对数量依然居高不下。
1.2.2 驾驶人行为及心理研究
虽然国内外缺乏对交通参与者主观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但现有文献中不乏关于驾驶人主观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的研究,主要从驾驶人不同的个体属性以及不同道路交通条件下的驾驶行为出发研究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
赵佳[4]总结了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如干扰因素、驾驶人特征差异、驾驶态度、身体损伤、病例影响等,其中驾驶人特征差异包括驾驶人的年龄、性别、驾龄、身体状况等,干扰因素包括道路环境、天气状况、交通状况等;Bandura[5]认为年轻男性(25岁以下)、教育年限低于12年、非技术工人、单身、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有饮酒或吸毒等不良行为者出现不良驾驶行为的比例更大;Tomoki Furuichi[6]等从驾驶人的性格、视野、注意力等方面对驾驶行为特性与道路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Olsen Erik C. B.[7]等对年轻的新手驾驶人和有经验的熟练驾驶人在交叉口的驾驶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有经验的熟练驾驶人相比年轻的新手驾驶人往往会更快做出正确的判断。
1.2.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目前,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形成了三种比较典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8]: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瑞典模式。美国模式为综合式管理,具有科学化、规范与专业化以及执法严格的特点;日本模式不仅包含与美国相似的信息化与综合管理,更注重驾驶人的管理和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教育;瑞典模式是在1997年新交通理念——零观念(“零观念”[9]是瑞典交通部门为激发社会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视而提出的一个努力目标,即不发生一起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基础上形成的零观念管理。日本式和瑞典式都非常重视在国民中系统化地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国民交通素养、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治本方法予以实施,从主观因素的影响入手进行交通安全管理。我国各交通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众多有效地举措,于2004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制化轨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为了探索和分析道路交通安全主观影响因素,本文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类与典型因素的选取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64075字
相关图片展示: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