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0406字
摘 要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成,无锡保税区在的运行过程中同样产生了转型升级的构想。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保税区发展的4个阶段以及无锡保税区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无锡保税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针对现阶段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立法缺失、定位模糊、多头管理、创新不足的问题,提出无锡保税区转型的对策——完善立法、明确功能定位、建立有效监管体系、创新发展。关键词:无锡,保税区,自贸区,转型升级
Abs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it is occurred to us whether Wuxi coul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Bonded Area when Wuxi Bonded Area is running. This article firstly takes a look at the 4 processes of China’s bonded areas and shows the present of Wuxi Bonded Area. The following part is about the necessities of transition and upgrade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nded Area. At last, this article raises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nded Area, which are the absence of legislation, vague position, bull management and lack of innovation.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s improvement of legislation, a clear functional positioning, an effective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novation.
Keyword: Wuxi, Bonded Area, Free Trade Area,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目 录
1 引言 3
2 文献综述 3
3 保税区发展回顾 4
3.1 我国保税区的发展 4
3.2 无锡保税区发展现状 4
4 无锡保税区的探索 5
4.1 无锡保税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 5
4.2 无锡保税区发展中的问题 7
5 无锡保税区转型升级的对策分析 8
5.1 完善立法 8
5.2 明确功能定位 9
5.3 建立有效监管体制 9
5.4 创新发展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引言
保税区经过在中国多年扎根发展之后,在连接国内外市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国际贸易、引进资金和带动港口产业发展。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保税区的进一步成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一些先天和后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保税区表现出日益严峻和突出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与问题?保税区是国内外市场的交汇点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桥头堡,如何迅速而适当地与世界全面接轨?这些正是当前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应继续解决的。引起全国瞩目的保税区转型试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建立,此时无锡保税区的发展也已进入正轨,在看到邻居积极接轨国际的同时,无锡保税区也在窥探其向自贸区转型的可能性。
2 文献综述
随着上海保税区的转型成功,保税区升级自贸区在全国成为热门话题。战丽媛(2013)整理总结了我国保税区发展的阶段[1]。保税区发展升级有哪些必要性呢?武俊奎(2013)认为港口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大宗商品供给能力[2],郭波(2013)提出发展自身的同时推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3],李晓钟和黄建康(2013)提出无锡应承接上海发展效应,探索特色发展渠道[4],秦诗立(2013)认为首先实行自贸区试点建设[5],汪海(2013)提出建设创新试点先行区域,验证世界自贸区理论的可复制性[5],然后才能规模推广,无锡有完备的条件可以作为试点。无锡保税区运行已经一段时间,其中也显示出一系列问题,如果要升级为自贸区,有效应对策很重要。本文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对策,马丁,杨燕(2013)指出保税区建设中存在贸易法规落后[7]的问题,关于立法刘娟(2013)认为保税区建设需要完善的法制保障[8];关于定位,夏勃,周泽萱(2011)提出中国保税区转型自贸区应先明确功能定位[9];许鲁光(2013)提出现有阶段保税区监管模式存在弊端[10],祝晶(2013)认为保税区应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模式”[11];关于创新,赵韬(2011)强调了保税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性[12 ],金融创新包括谢伟明(2013)提出的议息存单、支付结算创新、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对外直接投资创新、金融机构集聚创新[13]以及任高芳(2012)提出现代商务模式创新[14]。
在上述文献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无锡保税区转型升级自贸区进行了探索,通过查找数据、案例分析等方法得出了最终结论。
3 保税区发展回顾
3.1 我国保税区的发展
1.试运行阶段[1]:(1990年—1997年)。我国第一个保税区海关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批复,总共完成了15个保税区的批复工作。在此阶段保税区开发建设的重点放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政策法规、管理办法和组件开发管理机制,建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
2.快速发展与功能趋向成熟阶段:(1997年—2001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的颁布,意味着中国保税区发展更加规范化。从此由于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43.91%,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001年进出口总额为24.83亿美元,进口远高于出口。
- 战略调整和体制转型阶段:(2001年—2013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外经济战略彻底从以前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转换为开放性经济发展战略,从此中国经济走向更加开放的阶段,保税区的各项功能在更开放的经济面前显示出需要改进的方面。
- 转型实践阶段:(2013年—至今)。保税区在中国大陆境内首次进行由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在2013年9月29日建成,之后全国各地掀起申请自贸区转型升级的热潮。
3.2 无锡保税区发展现状
2012年5月24日,无锡开始建设高新综合保税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20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无锡由此成为继苏州以后省内第二个拥有获批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城市。无锡保税区建立的目标是: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完善的综合保税配套设施,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无锡拥有一条“空中走廊”——硕放国际机场,通往国内、国际(地区)近30个城市的航线,其中6条为国际(地区)客运航线,实现了了综保区提升物流营运效率的提升与地区辐射效应的强化。
自1992年无锡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截至2013年,无锡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开发区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15家,共22家加工贸易企业。综保区的“前身”——无锡出口加工区内已形成了以高科技制造和现代服务为核心的四大产业集群,其中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海力士、海太半导体;高端电子产业集群希捷、捷普;精密机械产业集群理波光电、微密;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中外运、佳达仓储。到2013年,年海关进出区监管货值达到147亿美元,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出口加工区前茅,其中,投资总额、单位面积投资密度、单位面积实现增加值等多年居稳居江苏省第一。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为无锡的高端产业、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和进出口的大型城市建设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4 无锡保税区的探索
4.1 无锡保税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
4.1.1 有利于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提高大宗商品的供应能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原油、成品油、煤炭、矿砂、农产品等战略性物资的需求一直在迅速增长,进口量逐年扩大,长三角地区及长江流域又是消耗资源物资的主要区域。无锡凭借特殊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将通过保税区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需求,有利于打造面向长三角,建成国际物流中心服务整个货物清关顺利进行,合理价格,完善配套服务,建成,提高大宗战略物资的供给与保障能力[2]。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商品市场上中国的声音,以确保中国的能源物资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1.2 有利于加快长三角经济发展与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
长江三角洲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具备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潜能,拥有密集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无锡更是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枢纽,南濒太湖,北倚长江,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凭借无锡空港、运河口岸形成长三角内陆口岸要地。加之完善的交通体系,无锡早已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地位中占据重要位置。
自由贸易园区与保税区相比,优势体现在:隔离境内关外、更加自由、政策更优惠、港区结合,开放程度更高,具有更强的辐射带动。自贸区的建设将给无锡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推动打造更有效率的开放高地和交流平台,助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无锡的国际合作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航运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无锡将加快建设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服务于更自由的对外贸易环境,从而推进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拉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3]的建设。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406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