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7328字
摘 要
我国的对外开放包含“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来”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而在“走出去”方面,由于企业竞争力和政策不完善的原因,则相对滞后。在当今的国际错综复杂经济局势,经济结构日益复杂,我们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新常态”的形势下,对外直接投资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中国生产力,劳动力,资本等过剩的问题,我国必须对外输出资本,对外直接投资必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本文利用理论研究与数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着重研究一下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都有长足的进步,并且发展形势欣欣向荣。但也存在存量和我国的经济大国不相匹配,政治干预过于频繁,投资风险加大,回报率低等问题。利用数据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着重研究一下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 数据研究
China's opening with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 in two sid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bringing in"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 But in the "going out", since competitiveness policy reasons and imperfect, is lagging behind. In today's complex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ur economy is facing downward pressure "new normal" situ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xcess Chinese productivity, labor and capital, our country must exporting capit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ust be raised to a new strategic level, this pape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ata research method of combining, focusing on what impact China's foreign direct an important factor in investment. Although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ocks and flow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s thriving. But there are stocks and China's economic powers do not match, too frequent political interference, increase investment risk, low return and other issues. Research on the use of data an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focuses on what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Keyword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Data Anaalysis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5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5
1.2 研究思路 5
1.3 全文结构 5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5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6
2.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7
第三章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 7
3.1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形势 7
3.2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现状 7
3.3 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 8
3.4涉及的地区和国家 9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10
5.1 结论 10
5.2 对策建议 11
5.2.1 企业方面 21
5.2.2 政府方面 11
5.2.3 企业和政府配合方面 11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国际上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劫后余波,在国内是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下行压力,在“新常态”下,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其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着外资的投资,是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投资的国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2013年对外投资流量规模已超过一千亿美元,成为仅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资本输出国。据我国商务部和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对外投资年度公报》数据显示在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分别为6604.8亿美元和1078.4亿美元,存量和流量分别在世界存量与流量占比中均有提高,成绩骄人。在资本全球化流动加剧的局势下,要在全球市场上立足,就一定要提升我们国家企业的综合能力、打造我们国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优异品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飞速发展及其广阔前景,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放缓,停滞甚至倒退,市场萎靡不振。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却欣欣向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要结合这一趋势,加大对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的投资。
1.2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形式和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提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3全文结构
本文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全球和我国的大背景,以及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新常态”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投资主体和投资行业的范围分部,投资方式的改变以及投资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分布,“一带一路”政策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等状况。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对策建议。根据相关数据,综合考虑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了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有益的对策建议。
1.4创新与不足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最新的详实的数据,着重研究了“新常态”下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的影响及流量增长极快的拉丁美洲市场。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相应的实证支持,不能分辨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一)垄断优势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跨国公司及其跨国经营活动的快速发展。海默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鼻祖。垄断优势理论就是被他提出来的。海默把市场缺陷作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机。市场缺陷往往就说明在相关行业中存在垄断性企业。金德伯格(1969)对海默理论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他举出了一些可行的补偿优势,就像一些跨国公司占据的无形财产,比如商牌而、相关、隐形的融资渠道、管理技能和经验、聚集经济等。
垄断优势理论主要解释了有关跨国公司在当地的派驻机构能够和当地企业有效竞争的原因。也向人们解释了将一些生产环节,如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进行纵向投资,是为了维护其垄断优势地位。不过,垄断优势理论在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基本上是静态的,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优势,还有关于投资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其最大的弊端是根本无法解释毫无垄断优势的落后国家却能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本,并且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竟然逐渐增多这一现象。
(二)内部化理论
英国来陵大学的巴克利和卡森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其内容是公司在在公司内部建设一个封闭的市场的过程就是所说的内部化。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其概括为:“市场的缺陷让企业很难从外部市场中利益最大化;从而企业通过建立内部市场来增加收益率,从而减少因为市场缺陷所带来的损失。”其目的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企业,才能获得管理或控制其他公司的许可,而不是资本的转移。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公司能够通过内部化来达到相应成本的降低,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该理论向我们解释了对FDI产生的原因,但不能解释为什么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也未能给予外国直接投资选择考虑的位置。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哈佛大学教授弗农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弗农教授的观点里:“产品的生命就是其在市场上的营销生命,包括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但是,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有关。它随着技术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产品周期理论反映出了就算是同一个产品,只要是在不同的市场的,它的竞争地位也就不会相同。这一不同的影响包括了国家与国家间贸易与投资的变化。国际直接投资可以解释为产品四个生命周期不断更迭作用的结果。产品的生产依次在发达国家、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间转移。
把特定国家的要素禀赋和对外直接投资联系在一起是生命周期理论的最本质的特征。,用它来解释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原因是充分的但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即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动,或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互相投资。另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般按阶段的交替发展不能解释相应的现代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四)厂商增长理论
上述三个理论有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即垄断竞争理论因此在一些垄断性不强的行业里,上述三个理论都无法解释,厂商增长理论就应运而生了。在20世纪50年代,彭罗斯在其《对外投资与厂商增长》一文中认为,取决于厂商内部资源的对外投资是厂商扩大规模的的一种具体表现。从60年代开始,以一般厂商理论为依据的厂商增长理论在 马里斯、鲍莫尔等人在厂商利益最大化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基础上形成了。厂商增长理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厂商追求最大化的结果。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些新理论的产生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生产要素间不能互相流动的这一假设(如新要素、规模经济理论等)。1977年,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它又被称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它说明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能利用的是O.所有权优势(Ownership)、L.区位优势(Location)、I.市场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根据该理论,企业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区位、内部化三种优势,才算是真正具备对外直接投资条件。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最大的贡献在把资本欠缺流动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降低了。邓宁的直接投资,国际贸易,选址因素共同考虑,从而使外国直接投资理论更系统的覆盖范围,可以解释更多的现象。该理论包含了外国直接投资无论在绝对优势的作用,但也强调比较优势的作用。但这个理论也是有缺陷的,它没有重视投资国的宏观环境对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另一个缺陷是它该强调同时必须具备三个优势才能对外直接投资。而现实环境中,企业的要素优势是相对的,而且三种优势之间存在着某种可替代关系,许多企业在不同时具备上述三种优势的情况下也可以开展跨国经营活动。
2.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小规模技术理论于1983年为适应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的现状应运而生。是有美国人威尔斯提出来的。他认为,首先,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场较小,发达国家企业规模过大的生产技术无法从中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在这种环境下,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只有适合于小市场,才能获得利润。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技术就满足这一条件。
其次,发展中国家经常采用在国外生产民族产品的方式来获得经济利润。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活动展现了其独有的民族特性。
最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还体现在低价营销战略上。发达国家善于通过产品差异性、品牌效应及控制销售渠道来获得市场,赢得信誉。而低价竞争、提高产品性价比则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不二选择。
它被认为是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究的早期代表性成果。该理论为后面的学者分析经济落后国家跨国公司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分得一杯羹提供了启发。但从本质上看,它是技术被动论。该理论认为发达国家早已成熟走向衰落的行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另外很难解释现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日益增多的对外直接投资。
英国学者拉奥把印度跨国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深入研究其竞争优势与投资动机的基础上提出:“假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模仿技术的同时,能够立足自身对技术适当调整,使其适用于本国生产状况,这种技术地方化的过程能够使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资金的优势。”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可以再对他国先进技术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本国生产的客观条件。这个吸收、改进、本土化的过程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7328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